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开腹肝癌切除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临床比较。方法:选择诊断为肝细胞癌的80例患者进行治疗,将其按照住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周期、绝对卧床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CT、ICAM-1、IL-6、IgA、IgM、IgG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术后恢复显著优于开腹肝癌切除术,降低患者的炎性反应,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其治疗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0):53-55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与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8年5月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首次进食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为(4.9±0.5)分,低于对照组的(8.7±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效果显著,大大改善了患者症状,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实施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开腹肝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清学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免疫学指标(球蛋白IgA、IgM、IgG)及术后1年、3年生存率、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IL-6、IgA、IgM、Ig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5/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3年的生存率、复发率及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相较开腹肝癌切除术能明显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以提高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治疗水平。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肝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比较2组各项围术期手术及治疗指标,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各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各手术及治疗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2组ICAM-1、MMP-13、PCT、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ICAM-1、MMP-13、PCT、IL-6水平分别为(7.48±2.69)ng/mL、(121.03±23.61)ng/mL、(6.83±1.97)μg/mL、(13.58±4.29)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3.07±3.86)ng/mL、(168.52±30.27)ng/mL、(8.32±2.67)μg/mL、(16.40±5.38)pg/mL(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7%(P<0.05)。 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均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常见手术治疗方法,相较于开腹手术,腹腔镜引导下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炎症反应影响轻,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60-63+67+封三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细胞性肝癌患者152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76)及试验组(n=76)。对照组采用开腹肝切除术,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 d的肝功能、炎症指标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未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均升高,术后1 d试验组患者的ALT、AST、WBC、P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未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安全性良好,有助于提升其生存时间,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成勇  陈港心  万永  张典朋  徐冰 《海南医学》2022,(16):2063-2067
目的 探讨荧光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安康市人民医院诊治的82例肝细胞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荧光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腹肝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免疫球蛋白(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复发率及生存时间;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1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36.52±15.21) m 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82.33±20.52) 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5±1.02) d、(7.45±1.32)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肝癌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后身体免疫系统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肝癌患者30例,分为腹腔镜下肝切除术 (LH)组和开腹肝切除术(OH)组各15例,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CD3+ 、CD4+及CD8+T淋巴细胞较术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LH组患者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较术后第1天均有所升高,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而OH组仍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均降低,术后第3天LH组IgM高于OH组(P<0.05);两组IgA和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H与OH均可影响机体免疫系统,但LH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较小,能较好地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腹腔镜下肝癌肝部分切除术者41例(腹腔镜组),开腹肝癌肝部分切除术者43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88.54±28.32)minvs(59.24±19.52)min],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13.23±3.65)d vs(17.21±6.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失血量[(502.66±105.32)mL vs(479.63±112.16)mL]、肝门阻断时间[(22.36±10.32)min vs(19.36±11.45)min]、住院费用[(3.45±0.21)万元vs(3.39±0.23)万元]和并发症[9.8%(4/41)vs 9.3%(4/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年和2年生存率为88.1%和76.1%,开腹组为90.0%和72.5%,两组1年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0.2个月,开腹为46.5个月,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缘、术后排气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前肝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较手术前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手术创伤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5年2月—2017年7月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60例。A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B组行开腹肝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以及近远期效果。 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止痛药用量[(145.48±12.59)mL、(1.65±0.52)d、(4.60±0.78)d、(10.07±1.17) d、(139.24±62.47) mg]均明显低于B组[(202.56±13.68)mL、(2.73±0.75)d、(6.84±0.90)d、(13.22±1.36) d、(282.79±80.01) mg],t=23.782、9.166、14.596、13.601、10.954,均P<0.05。术后1周,A组CD3+、CD4+[(55.33±5.70)、(46.18±7.33)]显著高于B组[(51.97±3.29)、(41.60±6.53)],t=3.955、3.614,均P<0.05,A组CD8+(30.07±3.26)显著低于B组(33.60±3.31),t=5.886,P<0.05。A组并发症率(3.33%)显著低于B组(13.33%),χ2=3.927,P<0.05。 结论 相较于开腹肝切除术,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魏锋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6):34-35,38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及二者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经病理活检确诊的56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但与对照组比较,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少,术中需要输血患者少且术后应用吗啡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的肠鸣音恢复快、排气时间快、进食时间快、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手术对胃肠的干扰较开腹手术少,术后肠蠕动恢复快。对两组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显示,腹腔镜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2个月的随访显示,腹腔镜组未发现切口种植,局部复发2例,远处转移1例;开腹组局部复发2例,远处转移2例,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出血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腹腔镜肝叶切除和常规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给予腹腔镜肝叶切除,对照组给予常规肝切除。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都明显较少。治疗组术后切口感染、隔下积液、切口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含量都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与术前对比差异明显,不过术后治疗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1年,治疗组的死亡率为3.6%,对照组的死亡率为21.8%,治疗组的预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对于机体肝功能的影响相对比较少,从而降低预后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paroscopic techniques,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 is feasible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s reported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several reports have been published on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metastatic liver cancer, few of them deals with second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e report a case of second laparoscopic resection for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initial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88-9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大范围肝切除术(LMH)与开腹大范围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入院治疗的97 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A 组49 例采取LMH 治疗,B 组48 例采取开腹大范围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治疗指标、肝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 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9.08±0.65)cm、术中出血量为(342.15±21.26)mL、输血量为(102.03±8.54)mL,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略长于B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的术后拔管时间为(4.88±0.26)d、饮食恢复时间为(2.32±0.58)d、住院时间为(6.97±0.97)d,均短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A 组患者的ALT、AST 水平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A 组患者的ALT 水平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B 组为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采取LMH 治疗的效果优于开腹大范围肝切除术,可优化治疗指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且能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黄为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7):940-942,946
目的:研究腹腔镜肝癌根治术对患者疼痛应激、胶原蛋白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肝癌根治术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41例)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1、3、7d的血清疼痛应激、胶原蛋白及其代谢产物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1、3、7d的血清疼痛应激、胶原蛋白及其代谢产物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1d的血清疼痛应激指标明显高于本组其他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肝癌根治术对患者疼痛应激、胶原蛋白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优于开腹手术,患者受到的手术创伤较小,且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21例,其中317例行解剖性肝切除术,404例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间的预后情况,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SM)消除组间偏倚.结果 全部患者的1、3、5年生存率为85.9%、64.7%和51.5%,1、3、5年无瘤生存率为59.3%、34.0%和25.5%.其中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1、3、5年生存率为93.1%、74.5%和62.5%,1、3、5年无瘤生存率为69.3%、41.3%和34.9%;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1、3、5年生存率为80.2%、56.8%和42.9%,1、3、5年无瘤生存率为51.4%、38.3%和18.7%.两组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SM配对后: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1、3、5年生存率为93.9%、73.3%和59.4%,无瘤生存率为67.9%、37.5%和31.3%;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1、3、5年生存率为86.0%、62.8%和52.8%,无瘤生存率为56.8%、33.1%和22.6%.两组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24).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包膜、肝硬化、微血管侵犯、手术方式是影响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输血、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包膜、肝硬化、微血管侵犯、手术方式是影响肿瘤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肝癌患者中,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两组的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肝硬化肝癌患者中,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相比可获得较好的预后(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P<0.001).结论 对于肝癌患者来说,解剖性肝切除术较非解剖性肝切除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对于肝硬化肝癌患者建议采用非解剖性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肝硬化大块肝切除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我院90例肝癌合并肝硬化大块切除病例.结果乙肝感染率81%,肝功能A级55.6%,B级40%,C级4.4%.轻度肝硬化44.4%,中度46.7%,重度8.9%.肝癌大小(8.5±4.0)cm,手术时间为(188±89)min,失血量(1 281±1 831)mL,输血量(1109±1 213)mL.术后总并发症为24%,严重并发症17.8%,肝功能衰竭及肝功不全发生率8.9%.手术死亡率为6.7%.单变量分析示术前AST、肝功能、手术时间及失血量为肝功能衰竭发生的独立因素,多变量分析提示手术时间及肝功能为肝功能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0.05).结论术前肝功C级应避免手术切除.术中缩短手术时间对预防肝功能衰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