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F0004-F0004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原基础部)成立于1984年,1999年组建基础医学系,2006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至今。学院经多年和偕稳步的发展,现拥有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内经)、中医诊断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临床基础、病原生物(免疫)、预防医学(统计)、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10个教研室;省首批普通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机能教学实验中心),  相似文献   

2.
基石出医学院是学校重要教学单位,现设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与生物工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预防医学等10个学科组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学院承担学校各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所有中、西医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5):F0002-F0002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200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重点学科建设单位,1998年被批准为中医诊断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为全国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常务委员单位、国家高等教育 委员会中医诊断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医诊断学》课程2005年被确定为院级精品课程,2006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4.
北京中医大学中医诊断学科创建于建校初期,并于1981年和1991年分别被批准为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建有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为国家教育部“国家理科基础与人才培养基地”中医诊断学名牌课程建设单位,先后为全国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单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证侯病理生理三级科研实验室、中医藏象理论研究室单位。2003年度中医诊断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5.
正基础医学院的前身是基础医学部,伴随着开我校60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特色鲜明、开拓创新的中医基础教学科研平台,目前下设中医基础理沦(含内经)、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伤寒金匮、温病学、解剖学、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计算机、数学等15个教研室,形态实验中心、解剖实验中心、机能实验中心、生物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中医诊断实验中心、诊断实验中心7个实验中心。  相似文献   

6.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4):F0004-F0004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研室成立于1957年,中医诊断硕士点授权于1983年;2001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点,2006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中医诊断学学科以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教研室为核心科室,以科技实验中心中医证实验室为依托,并吸收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信息中心及附属龙华医院、曙光医院、市中医医院等多个部门的教学科研临床人员参加,由中医、生理、数理专业、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人员组成。  相似文献   

7.
方剂学的教学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等相关学科,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连贯性,需要各学科知识点融会贯通,故适合PBL教学法。本研究从案例设计的前提、案例设计的基础、案例设计的关键、案例设计的核心四方面探讨方剂学PBL教学案例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小议规划教材中的若干中医诊断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六版规划教材的使用,比较《中医诊断学》与《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的具体内容,结合个人的教学体会,认为存在着一些有关《中医诊断学》内容的问题。特别是“证”名、“病”名的概念及使用上的不一致及脉象记录方式等问题。《中医诊断学》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门课程的桥梁,在各科有关教学内容上应力求协调共济体现系统、规范、科学、创新的原则,提高中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学的实践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的基础课,主干课。是高等中医药类人才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在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积极的准备,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在我院开设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英双语教学选修课,笔者担任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英双语教学选修课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0.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又是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方剂学的学习,不仅能巩固和加深前期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等中医基础知识,而且能为临床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故方剂学的教学在整个中医教学中尤为重要。现就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方剂学教学水平,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谈方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又是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方剂学的学习,不仅能巩固和加深前期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等中医基础知识,而且能为临床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故方剂学的教学在整个中医教学中尤为重要。现就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方剂学教学水平,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9,25(1):F0002-F0002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也是中医药、制药、药学等专业的基础课,被国家教委确定为中医药类专业的五门主干课之一。该课程隶属于我校中药学院中药方剂学教研室,2003年为校级精品课程,2007年为广东省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学科于2007年被批准为上海市教委第5期重点学科,2008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高校第3期重点学科,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该学科主要依托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医四诊信息综合研究实验室。学科带头人为王忆勤教授,后备学科带头人为李福凤副教授、李琦副教授。学术团队由中医学、中医工程  相似文献   

14.
陈龙全,男,1955年10月生,医学硕士,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民族学院中药学学科带头人。现任医学院副院长,全国方剂学研究会理事,中南六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会理事。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与中药方剂学的教学和民族医药的科研开发工作。近年来在各级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内科教研室负责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急症学、西医内科学、西医诊断学四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中医内科学从1989年至今一直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2000年本课程通过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东省教育厅“211工程”重点学科联合评审达到省“A级”。2002年在教育部重点学科重新评审中免答辩再次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从事高职高专中医类专业中医诊断学教学以来,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比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大学期间专业基础课学习时间短的特点,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1拓展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1]。它是中医专业课程系统中的基础课程,是基础理论与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F0004-F0004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学科于2007年被批准为上海市教委第5期重点学科,2008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高校第3期重点学科,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该学科主要依托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一一中医四诊信息综合研究实验室。学科带头人为王忆勤教授,后备学科带头人为李福凤副教授、李琦副教授。学术团队由中医学、中医工程学、计算机学、医学统计学、信息学、生物学等多学科专业人员26人组成。目前已确定三个研究方向,分别为王忆勤、汤伟昌教授领衔的“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中医院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学好《中基》课程,将为学生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以及临床各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秉持"激发学习兴趣、引导思维方式、拓宽知识层面、启迪研讨思路和初塑中医素质"的《中基》教学理念,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使《中基》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学科是学习方剂学的基础,在方剂学的教学中又可以帮助学生对这些学科相关内容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本文以补阳还五汤教学中的体会为例,介绍如何使同学们深入理解气虚与血瘀的关系,在临床上如何灵活正确地运用此方。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之手,王清任(公元1768-1831年),又名全任,字勋臣,直隶(今河北)玉田县  相似文献   

20.
《中医诊断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现行《中医诊断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包含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完成了中医诊断学理论课教学之后,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掌握中医临床辨证思维和临床诊断基本技能。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理论和实践脱节”。归根结底主要是由于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着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