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楹 《职业与健康》2003,19(6):105-106
治病必求其本,肥胖是因为多种内在因素而导致的一种外在表现。中医在几千年前就有对肥胖的明确论述。认为肥人多湿多痰,其最主要的病机以气虚为主,虚则不能运行故痰生血瘀为本虚标实证或虚实夹杂病变部位,在肝、脾、肾三脏,其本多为气虚,其标多为痰湿与血瘀。按照中医的病理分类又可分为脾胃阳虚、痰湿兼气虚、痰湿兼血瘀、痰湿兼气滞血瘀、痰湿兼阳虚等。  相似文献   

2.
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我们每天要吃饭喝水,饮食进入身体,全都要依赖脾的运化功能以气化成精微物质,营养全身。也就是说,脾是生命的根本保证,脾不能虚。为何脾为“后天之本”举例来说,痰湿体质的人,其根本是脾虚。脾虚则气化减弱,阳气不能运化,代谢产物易于枳聚,化为痰湿。痰湿无所不在,各种怪病因之而生,俗话说“怪病多由痰作祟”。  相似文献   

3.
正肥胖症属于中医"肥满""痰饮""膏人""脂人""肥人"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肥胖以脾虚、肾虚、肝郁为本,痰、热、湿、瘀为标,即"本虚标实"之症。辨证分为以下类型,组方加减治疗。⒈痰湿壅滞:过食甘美脂酪、膏粱厚味,超过脾胃的消化运输功能,好卧少动,食滞不运,痰湿内生,壅塞于组织和皮下,则渐趋肥胖。⒉痰瘀互结:久卧久坐少动、七情内伤等致气机郁滞,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浊瘀血久可互结,导致肥胖。  相似文献   

4.
晨起痰多,是何原因入冬后,许多人晨起时自觉痰多。中医学认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脾可运化水液与营养物质,若脾脏功能失调,便不能正常运输营养物质来养肺,水液代谢也会出现问题,久而久之,肺气变虚,一旦受到外邪侵犯.  相似文献   

5.
虚性浮肿,是指中老年因身体虚弱引起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导致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症。该病多与脾、肾关系密切。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失运,水液泛滥而为肿;肾元不足,开合不利,水液不能气化,不能正常排出体外,亦引起泛滥  相似文献   

6.
到了睡眠时间,已经在床上躺好想要入睡,却怎么也无法进入梦乡,这真是一件十分折磨人的事。每当夜深人静,不知道有多少人辗转难眠。失眠,祖国医学称为“不寐”。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或由邪气之扰,或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实者,多因气郁化火,扰动心神,胃中不和,痰热内扰;虚者,多因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思虑过度,内伤心脾,以及心胆气虚,神扰善惊等,均可影响心神而致不寐。失眠了,经常服用镇静剂、安眠药并不是上策,不仅会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而且容易造成肝损害,甚至还可能影响人的思…  相似文献   

7.
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肥胖症与瘦弱症,本是两个根本对立的病症,但从中医治疗大法而言,都是以扶脾补正为主。 中医认为,凡形盛大,体肥腴、有痰湿内聚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肥胖病。并认为“肥贵人,膏梁之疾也”。说明肥胖病主要是由于过食甜腻之食引起。从中医学来说,脾主身之肌肉,“肉极者主脾也,脾应肉,肉多肌合”、“脾无湿不生痰”、“饮汤过度,好食油与猪脂,以致脾气不利,壅塞为痰”。综而  相似文献   

8.
乙肝是外邪(病毒)人浸,正气(抵抗力)不敌邪气,病毒长期在肝内复制的慢性病变。乙肝为何持续阳性呢?临床研究证实,主要与湿、热、痰、郁、瘀、虚有关。乙肝多有湿盛、热邪困脾,使脾运化失常。致后天之本的  相似文献   

9.
寒饮内停致小儿哮喘的证治体会江西省庐山温泉疗养院(332801)邓淑兰哮喘是小儿呼吸道常见疾病之一,以阵发性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喉间有痰鸣音为特征。其病因不外乎外感与内伤。素体脾肾不足、痰湿内盛是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其病性或寒或热、或虚或实。病机不同...  相似文献   

10.
儿童肥胖症多数因营养过剩所致,又称之为单纯性儿童肥胖症。本文对单纯性儿童肥胖症预防控制方法进行探讨。1发生原因及危害儿童肥胖症的病因很复杂,目前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营养过剩和缺少活动是其主要原因。另外,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因素,有时还与家庭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幼儿期单纯性肥胖症又是成人期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有报道指出,209名平均10.5岁的肥胖小孩,114名有高血压;由于肥胖儿童胸壁的可动性降低,影响呼吸系统功能,造成换气不足,可发生呼吸困难。嗜睡综合症;呼吸道感染等。此外,小儿肥胖保持…  相似文献   

11.
王训乐 《中国校医》2008,22(1):104-105
中医学中无脂肪肝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大多归属于“积证”“痞满”“胁痛”“痰痞”等病证范围,与肝郁痰湿有关。如《内经》中有“肝之积,曰肥气”,“肝壅,两胁痛”;《金匮》中有“心下坚,大如旋……”;《古今医鉴》中“胁痛或痰积流注于血,与血相搏留为病”等,所述的证侯皆类似脂肪肝。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横逆犯胃、气病及血、血流不畅。当肝病传脾、脾失健运、水湿羁留,日久生痰,以致痰湿交结、内郁肝胆而成本症。  相似文献   

12.
高脂血症是体内脂质代谢失常,血浆胆固醇和(或)甘油三脂超过正常范围高限的一种病症。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 原因已被确认。积极治疗高脂血症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医药对高脂血症的认识有了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 郑氏认为高脂血症属痰浊、痰瘀范畴,肝、脾、肾之脏功能失调为其根本。脾为生疾之源,脾虚通化失常与疾浊内生有重要关系;肝体阴用阳,喜条达疏畅,若素体阴虚,不能涵阳,肝失疏泄,虚大妄动,燥热内生,热灼津液,成痰生浊,临床有高脂血症患者不肥胖而有性情急燥易怒,此为其因;肾阻不足,不能温煦脾上,致脾失健运,肾为水脏,主化气行水,由于肾阳不足,气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疗功能性不射精症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琴 《职业与健康》2002,18(6):145-146
不射精症是男科常见性功能障碍,也是男科不育的病症之一,现就近年文献报道予以综述。 1 病因病机 虚:由脾肾阳虚或肾气未充,使阳道施泄无能:肾阴不足,或肝肾阴虚无精可排,或阴虚火旺扰精室,疏泄不利;心脾两虚,气血亏乏,精无化源则无精可排。 实:由肝郁气滞,痰瘀阻窍,开启失常或肝经湿热下注,或湿热瘀阻,精关不利所致。 虚实夹杂:主要有。肾虚痰湿滞精窍,或命门火衰,肝失疏泄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肥胖病多为本虚标实之症。本虚以气虚为主,若兼阴阳失调,可有气阳虚,或气阴虚,病在脾、肾、肝、胆及心、肺,临床以脾肾气虚为主,肝胆疏泄失调亦可见。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常兼有水湿,亦有兼血瘀、气滞者。标本虚实之间,可有侧重、错杂,故症侯复杂多样。临症时应详案症候、舌、脉,抓住重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膳减肥文/无一中医认为引起肥胖的原因是脾失健运肾失气化,肝失疏泄所致,一般表现为湿重、痰盛、瘀血、多食等状态。根据人们的肥胖原因,以及在生活中的不同表现,应采取不同治法,选用不同的药膳食品。1水湿内停形体胖而肤色苍白、面目虚浮,头重如裹,常感胸...  相似文献   

16.
肥胖的含义是:人体的摄入大于消耗。过多的脂肪储存在体内,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者.成为肥胖症或肥胖。也即广义的肥胖病。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皇帝内经》中曾指出“甘肥贵人。则高(膏)粱之疾也”。《灵枢》也提出了“何以度知其肥瘦”的问题.书中将人分为“有肥,有膏.有肉”三种类型,并认为健康人之“皮肉脂膏不能相加”,“血与气不能相多”,否则,就会引发疾病。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高血压前期多伴有眩晕、食欲减弱、腹胀、消化不良、胸闷、呕吐痰涎等,多因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使痰湿困脾或血液运化不畅,致痰瘀阻窍。研究发现,高血压前期人群同正常血压人群比较,患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鼽”的范畴,由肺、脾、肾三脏气虚加之外邪侵犯鼻窍,肺失宣肃所致。肺主皮毛,肺气虚则体表不固,易受花粉等外邪异气侵袭;脾气虚则清阳不升,故鼻塞不利,加之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故鼻黏膜苍白、水肿而流清涕;肾气化功能失调,纳气不足,故喷嚏连连。  相似文献   

19.
肥胖困绕着现代人。如今肥胖已经成为很多疾病的根源,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中老年人在肥胖人群中占多数。有很多人感叹:胖起来容易,瘦下去难。其实瘦下去也不是很难,只是“解铃还需系铃人”。 肥胖分两种类型:单纯性肥胖(无明确病因)和非单纯性肥胖(有明确病因),我们这里所说的肥胖是指前者。单纯性肥胖虽然没有明确的病因,但是引起中老年人“发福”的原因许多人都很明白,那就是摄入热量多,运  相似文献   

20.
小儿佝偻病的饮食疗法文/刘抬领小儿佝偻病,俗称“软骨病”,发病原因西医认为是体内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钙磷代谢异常。中医则认为是由于脾肾两虚,因为脾主运化和吸收不良而致肾虚。从而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所以治疗此病应以补脾肾为主,同时应多晒太阳(以早上八、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