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川大  张新宇 《现代保健》2008,(35):108-108
“不寐”即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状为夜不安寐转侧难睡,或入夜难以入寐,或彻夜不眠。常见病因多由思虑过度、忧郁劳倦或饮食积滞,痰火中阻,肝阳亢奋,或有病后精血虚亏,产后津液耗损等,致使心神不宁而失眠。张景岳谓之“寐本乎阴,神之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忧,一由营气不足。”临床施医者大多以此而论治,一般都能收效,达到改善和治愈。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由于工作的竞争和压力等种种原因,引起一些人的身体平衡功能失调,导致不易入睡、早醒或片段睡眠,或彻夜不眠,患者十分痛苦,家人也受影响。中医治疗是要审其不寐的原因,辨其虚与实。虚证多因气血不足,病位在心、脾、肝、肾,如心肾不交、心胆气虚、阴虚火旺等。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脾胃不和等。由于上述各种原因造成身体病理变化,并气血、脏腑功能紊乱,使阳不能入阴、心神不得安宁而失眠。中医药对失眠的治疗有一定  相似文献   

3.
不寐即失眠,轻则睡眠减少,重则通宵不寐,其症多见于病后继发及体质素虚之人。不寐会造成痛苦或不适,使精神不安,经久不愈往往相继出现头昏、困倦、怔忡、健忘等症。不寐多继发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中医学认为此症多因情志过极,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等。中医认为,"不寐"主要是因为饮食、情志、劳倦、体虚等因素,令脏腑心神被扰,或心神失于濡养所致。日常受失眠困扰的人不妨经常按揉印堂穴和神庭穴,有助清头散风、镇静安神。取穴:印堂穴,在两眉头中间;神庭穴,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方法:梳前额需要一名家人帮忙,失眠者取坐位  相似文献   

5.
不寐指睡眠时经常不易入眠,或睡眠短浅易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眠。不寐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属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实者多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神经衰弱及许多慢性病患者中易出现。我国中医对于不寐的记载及治疗早有提及,其中明清时期对于不寐的中医药治疗经验较为完备,为深入探析明清时期中医古籍文献对于不寐中医药治疗经验的相关内容,本文特此进行针对性研究,现将具体内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失眠症中医称为不寐、不得眠.轻者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实,或醒后不能入睡;重者彻夜不眠.常伴有头痛、头晕、健忘等症状.中医认为,形成失眠的原因很多,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肝阳扰动等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不寐.不寐与心、脾、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按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应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穴位按摩通过疏通经络、调理阴阳来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时常觉醒及(或)晨醒过早。长期失眠可引起疲劳、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等症状。中医认为,人由于被七情所伤,常因恼怒、忧思、悲恐、惊吓而导致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以致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不寐。大家都知道,人是靠食物吸收营养的,饮食对人体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  相似文献   

8.
失眠,中医谓之“不寐”,是指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西医谓之“神经衰弱”,是一类以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性障碍。  相似文献   

9.
惊悸是指病人心中动悸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自觉病症。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而发作。不寐,即“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发病时往往二病同时存在,并多有病机相同者,故放在一起治疗。麦冬粥:麦冬(连心)10~15克,朱砂0.5克...  相似文献   

10.
2 2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两方面。2 2 1听声音①语声病人说话声音有力、烦躁多言 ,属实证、热证 ;语声低微、沉静少言 ,属虚证、寒证 ;语声重浊或声音嘶哑 ,多为外感、肺气不宣。发不出声为“失音” ,有虚实之分 :实者为肺气不宣 ;虚者为肺肾津液亏耗。②语言错乱 :谵语 :神志不清 ,语无伦次 ,声音高亢 ,多为热扰心神 ,属实证。郑声 :神志不清 ,语声低微 ,语言重复 ,时断时续 ,为心神大伤 ,精神散乱之虚证。独语 :喃喃自语 ,喋喋不休 ,逢人则止 ,属心气不足或痰浊蒙敝清窍。狂言 :精神错乱 ,语无伦次 ,不避亲疏 ,多为痰火扰心。…  相似文献   

11.
心神不安有多种类型,各体而言,可分为虚实两类。安神类药膳也分为养心安神类和重镇安神类。养心安神类药膳适用于偏虚症的心神不安症。这类病症多为忧思太过,耗伤心肝之阴血,心神失养或虚火内扰神明所致,其发病较缓,常表现为心悸心烦,健忘失眠等症。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失眠多是由于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神失所养所引发,其病理机制是心神失养或邪扰心神.病位在心,但与肝、胆、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临床上,多从安神定志、调和脏腑;平衡阴阳、调整经络等思路上调养.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有效的失眠症经络穴位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睡眠不佳是困扰很多人的一个“问题”。有的人睡眠时间、深度不足;有的人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有的人半夜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睡不好,常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医认为,失眠与心肾不交有很大的关联:阳盛阴衰,阴阳失交,阴虚不能纳阳,阳盛不能入阴;又由于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心神受扰则夜不能寐。  相似文献   

14.
逢春 《东方药膳》2003,(3):16-16
出汗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一般因劳作急行,气候炎热,以及顿时大惊大恐,食欲辛辣大热之物而汗出,这是生理性出汗;如果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一时性低血糖和某些疾病的原因而引发汗出,则为病理性出汗。所谓自汗盗汗:自汗是白昼自然汗出,动则益甚,多因卫气不固而液外泄;盗汗为睡中汗出,醒后即收,多因阴虚热扰心液不能敛藏。汗证一般虚多实少,但亦有属于实热或虚实夹杂者。以虚者而论,计分为:(1)气虚自汗:症状为自汗常作,动则更甚,兼有少气懒言,面色无华,怠情嗜卧等症状;(2)阳虚自汗:症状为经常出汗,兼有形寒肢…  相似文献   

15.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的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笔者在临床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依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运动性疾病中医证候大样本研究的方法,确定运动性失眠的主要证候及其主证组合。方法 将中医辨证理论方法与流行病学调研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用多层次,大范围选择调研现场以及统一诊断标准和调研、资料处理方法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案。结果 临床调查运动性失眠518例,其中心脾两虚型56例,是运动性失眠的主要证候之一。结论 不寐、不思饮食、多梦易醒、心悸不安、头晕、四肢乏力是运动性失眠心脾两虚型辨证标准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7.
失眠症的推拿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失眠,中医谓之“不寐”,是指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西医谓之“神经衰弱”,是一类以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性障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失眠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调查研究发现,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失眠的发病率为35.2%,而且各种人群均可发病,患者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1],影响广泛。失眠虽不属危重疾病,但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目前对失眠多采用心理疗法和药物疗法等。单纯的心理疗法往往不能彻底根治,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可引起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成瘾性,甚至引起医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袁超 《现代养生》2006,(8):49-50
传统医学认为,肺主皮毛,司呼吸,肺虚体质多表现为肺气虚和肺阴虚两大类型。肺阴虚者多因津液消耗、肺失润养所致,通常表现为形体赢弱;干咳无痰,或痰少质黏,或痰中带血丝,潮热盗汗,午后颧红,少寐失眠、口干咽燥等,肺气虚者多为久病亏耗,病后元气未复;或因久咳伤气,以致肺气亏虚,表现为咳而气短、咳喘无力、久咳不愈、痰液清稀、倦怠懒言、声音低慢,畏风形寒、易患感冒等。肺虚者多见于肺结核、肺气肿、肺心病、肺痿、肺不张以及癌症晚期之人。肺虚宜食药膳有:  相似文献   

19.
时潇丽  沈杰 《大众健康》2023,(10):76-77
<正>目前认为,在茯苓不同的入药部位中,茯神宁心安神的作用最强,白茯苓除具有健脾宁心的功效外,还能利水渗湿。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多由情志不调、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引起。根据临床症状,失眠可分为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和心胆气虚证,分别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黄连温胆汤加减、归脾汤加减、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以及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为治疗代表方剂。茯苓类药材药食同源,安全性较高,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失眠的处方中,如黄连温胆汤中有茯苓,归脾汤中有茯神,  相似文献   

20.
《自我保健》2010,(12):28-28
不少人到了秋季就难以入眠,其中多数是由于秋燥导致胃中痰湿之气积聚.向上串扰心神造成的。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能,用黄连泡水能缓解此类秋季失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