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朵 《西部医学》2011,23(5):914-915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婴幼儿先天腭裂修补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术后苏醒时间等。方法选择患儿5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和芬太尼(F)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R组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丙泊酚60~100μg/(kg.min),F组泵注芬太尼0.08~0.1μg/(kg.min),丙泊酚60~100μg/(kg.min),两组均30~40 min追加阿曲库铵0.2~0.4 mg/kg,记录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恢复时间等。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自主恢复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组均少于芬太尼组(P〈0.05),而躁动是芬太尼组少于瑞芬太尼组(P〈0.05)。芬太尼组插管即时、切皮时血压心率均加快,而瑞芬太尼组则平稳。结论瑞芬太尼比芬太尼更适合用于患儿腭裂修补术。  相似文献   

2.
张国艳  周辉 《新疆医学》2013,43(2):43-45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神经外科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n=23):R组为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诱导量1~2μg/kg,维持量0.2μg.kg-1·min-1;N组为芬太尼组,芬太尼3~4μg/kg诱导,按需单次追加1~2μg/kg维持。两组均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2.5mg/kg·h,记录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术后恢复阶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并于拔管后5min记录病人的OA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均稳定,但瑞芬太尼组在气管插管后,上神经外科头架时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血压心率较为稳定,而芬太尼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瑞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较芬太尼组短,拔管后5min OAAS评分较高(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麻醉时,诱导迅速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停药后清醒快,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好,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3.
崔海龙 《大家健康》2015,(1):118-119
目的:观察拔管前小剂量瑞芬太尼对预防全麻气管拔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非心脏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20例。二组患者麻醉的诱导和维持方式相同。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静脉微量泵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4μg/kg.min,术毕C组停用瑞芬太尼,R组持续泵注0.1μg/kg.min瑞芬太尼。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1min、3 min、5 min等各时段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拔管后1 min、3 min、5 min潮气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C组拔管前后血压和心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R组拔管前后血压和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拔管时及拔管后1 min、3 min、5 min等时段R组SBP、DBP、HR变化与C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拔管后两组患者VT、RR、Sp0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拔管前小剂量静脉泵入瑞芬太尼能有效减轻拔管时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与单纯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0例择期行斜视矫正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组,Ⅱ组为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组,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麻醉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瑞芬太尼丙泊酚使用剂量及苏醒情况,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术中30min、术中60min及拔管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脑电双频指数.结果:两组在术中维持血压及心率较基础值均显著降低(均P<0.05);Ⅱ组在插管时血压与心率升高明显,与Ⅰ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Ⅱ组使用丙泊酚量较Ⅰ组显著增加(P<0.05),瑞芬太尼用量也有增加.Ⅰ组拔管期躁动的患儿比例与Ⅱ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两组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中安全、有效,复合咪达唑仑后更为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盐酸氢吗啡酮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中瑞芬太尼用量的影响及预防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7月在该院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H组和C组(n=28)。入室给药H组为盐酸氢吗啡酮0.02 mg/kg,C组生理盐水。两组采用相同方法诱导气管插管,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停用药。分别于静注注射液后0.5 h、1.0~3 h记录瑞芬太尼量。并记录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拔管后10 min、拔管后30 min患者的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等。结果在术中各时段H组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为(17.21±1.641、16.50±1.575、15.46±1.835、14.43±2.150)ug/kg/min,相对C组(19.68±1.847/19.64±1.850、19.43±1.834、19.14±2.103)ug/kg/min瑞芬太尼用量H组明显减少(F>26.167,P<0.01)。两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相似(P>0.05),拔管后10 min、30 min VAS疼痛评分H组低于C组(P<0.05)。结论氢吗啡酮可以有效减少全麻中瑞芬太尼用量,并能有效预防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和单纯气管内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B组采用单纯气管内全麻,常规麻醉诱导插管,麻醉维持A组用瑞芬太尼0.05~0.15μg/(kg·min),B组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两组均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记录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和气管拔管时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术后睁眼和气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是否需要镇痛.结果 A组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术后需要镇痛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 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单纯气管内全麻,并可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7.
老年手术患者静脉应用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为主诱导和麻醉维持,观察全麻诱导前后、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及拔管后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及拔管时间,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肌僵现象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血压、心率均低于诱导前(P〈0.05);瑞芬太尼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切皮时的血压、心率均低于芬太尼组(P〈0.05);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拔管时间及离开恢复室时间也短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使用瑞芬太尼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苏醒快,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好,适合用于老年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与小儿腭裂修复术中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行腭裂修复术的小儿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20例。麻醉诱导:两组均静注异丙酚2 mg/kg、阿曲库铵0.75 mg/kg,R组静注瑞芬太尼2.5μg/kg,F组静注芬太尼3μ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术中维持:两组均静脉泵注异丙酚50~100μg/(kg.min),阿曲库铵5~10μg/(kg.min),R组泵入瑞芬太尼0.08~0.5μg/(kg.min),F组则泵入芬太尼0.07~0.25μg/(kg.min)。记录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中30 min(T4)、手术结束时(T5)、清醒拔管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结果:MAP: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R组低于F组(P<0.05),HR:插管时和手术结束时R组低于F组(P<0.05),拔管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R组小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中麻醉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9.
戴燕  宋阳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4):328-329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整复术麻醉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时间。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先天性唇腭裂整复术患儿,随机分成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以咪哒唑仑0.15mg/kg、维库溴铵0.1mg/kg、丙泊酚2mg/kg静注,R组缓慢静注瑞芬太尼1μg/kg,F组静注芬太尼3μg/kg,面罩给氧3分钟后气管插管。R组以瑞芬太尼0.2-0.3μg/(kg·min)静脉泵注,于术毕停止输注;F组根据手术时间追加芬太尼。两组均以丙泊酚4-8mg/(kg·h)静脉泵注,于术毕前10分钟停止输注。术中并用肌松药维持麻醉,手术局部注射1%利多卡因和1∶200000肾上腺素。监测插管前,插管后5、20、50分钟两组HR、BP,记录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插管前及插管后5分钟HR、BP无显著变化;插管后20、50分钟R组HR、BP低于F组(P<0.05),拔管时间短于F组(P<0.05)。结论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整复术,麻醉维持效果好且苏醒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与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气管插管和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8 例ASA域级择期行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 组:瑞芬太尼(Remif)组和舒芬太尼(Suf)组。Remif组:诱导给予瑞芬太尼0.5 μg /kg,维持给予瑞芬太尼0.1 μg·kg-1·min-1持续泵注。Suf 组诱导给予舒芬太尼0.1 μg/kg,维持给予舒芬太尼0.02 μg·kg-1·min-1持续泵注,复合七氟醚1.5%~2.5%,氧气空气比1颐1 维持,插管及拔管前5 min 均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 mg/kg,术中艾司洛尔10 μg·kg-1·min-1持续泵注。监测2 组患者麻醉前、插管、拔管及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Remif组插管后与麻醉前比较心率无明显变化,插管后1 min 和3 min 血压明显升高( P< 0.05),5 min 恢复正常。拔管时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Suf 组插管后与麻醉前比较心率无明显改变,血压明显下降( P< 0.05);拔管后心率、血压均无明显改变。在插管后1,3,5 min,Remif 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Suf 组( P< 0.05)。结论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中,艾司洛尔与舒芬太尼合用更能有效抑制插管时血压波动,提供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7.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