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置换术1154例长期效果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Zhang BR  Zou LJ  Xu ZY  Mei J  Wang ZN  Sun DH  Yu WY  Wang LC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4):243-246
目的 评价风湿性联合瓣膜病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的近期与远期疗效 ,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1年 5月~ 2 0 0 1年 5月 2 0年间 ,115 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和长期随访结果 ,其中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均为狭窄病变者 2 5 3例 ,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 345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主动脉瓣狭窄者 119例 ,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均为关闭不全者 437例 ;合并三尖瓣病变的占 5 4 0 0 %( 75 7例 ) ,其中器质性病变 7 2 7%( 84例 ) ,功能性关闭不全 5 8 31%( 6 73例 ) ;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者 339例 ;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与Ⅳ级者分别为 873例和 186例。应用侧倾碟瓣或双叶机械瓣施行瓣膜置换术 ,合并三尖瓣功能或器质性病变者 ,同期行瓣膜成形手术。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住院病死率为 6 5 0 %( 75 / 115 4)。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顽固性心律失常、肾功能或呼吸功能衰竭 ,以及抗凝有关的出血等。长期生存 10 79例 ,随访时间为 8个月~ 2 0年 ,平均随访时间为 4 5 %病人·年。晚期死亡 6 6例 ( 0 39%病人·年 ) ;5、10与 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 ( 89 46± 1 35 ) %、( 86 5 0± 1 91) %与 ( 6 7 86±6 16 ) %。生存的 92 9例患  相似文献   

2.
国人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后远期随访和抗凝治疗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通过对 4 5 0 5例人工机械瓣膜置换病人的远期临床结果随访 ,全面评价国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的远期疗效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后抗凝治疗现状 ,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1976年 5月至 1997年 5月实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 4 5 0 5例 ,共置换人工机械瓣膜 5 72 9枚。总随访率为 87% ,平均随访 5 5 6年 ( 0 80~ 2 0 17年 ) ,随访总人年数为 2 0 882 4 7病人 年。结果  30d死亡 173例( 3 84 % )。 5 8例发生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 ( 0 2 8%病人 年 ) ,2 73例 ( 1 31%病人 年 )发生出血事件 ,5例再手术 ( 0 0 2 %病人 年 )。远期随访死亡 15 2例 ( 0 73%病人 年 ) ,5年生存率 ( 96 4 9± 0 33) % ,10年 ( 92 6 9± 0 75 ) % ,15年 ( 90 78± 1 5 4 ) %。 88 8%病人了解换瓣术后服用抗凝药物的必要性 ,11 2 %病人不了解抗凝治疗的必要性。抗凝知识的掌握、抗凝治疗检测等与病人文化水平和地区分布有密切关系。结论 远期随访结果表明 ,国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具有良好远期生存率。部分病人不了解抗凝治疗的重要性 ,抗凝治疗方面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生物瓣二尖瓣单瓣置换后的远期疗效。方法  16 6例使用广东I型猪瓣(GD I)行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单瓣置换病人中男 79例 ,女 87例 ;平均年龄 (2 9 4± 9 9)岁。按年龄分为第1组 (<30岁 ) 84例 ,第 2组 (≥ 30岁 ) 82例。 76 3 %的病人为房颤心律 ,6例术前有脑梗塞病史 ,98%的病人术前心功能为NYHAIII~IV级。结果  14年累计生存率 (5 2 5± 7 0 ) %。术后 90 %心功能恢复至I~II级。晚期 89例出现瓣衰坏 ,5 9例再手术 ,13年累计瓣膜未衰坏率为 (15 5± 4 3) % ,其中第 2组衰坏率较低。衰坏瓣膜病理改变为严重瓣膜钙化并瓣叶撕裂 ,右冠瓣病变较重。 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 ,1例脑梗塞。结论 GD I猪瓣能有效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改善病人心功能。病例选择应为老年病人。生物瓣膜衰坏率较高 ,制作工艺有待改进。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并分析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中、远期效果。方法 3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0 30且不伴左心室室壁瘤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病人行CABG ,平均年龄(5 8 0±9 4 )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LVEF为0 15~0 30 ,平均0 2 7±0 0 4 ,其中2支病变3例,3支病变31例(包括左主干病变4例)。超声心动显示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DD)平均为(6 1 5±8 9)mm ,LVEF平均0 2 8±0 0 7。心功能分级平均为2 9±0 7。体外循环下手术2 6例,非体外循环常温手术(OPCAB) 8例。每例旁路移植2~6支,平均(3 9±0 9)支。随访率94 1% ,随访时间平均(3 5±1 9)年。结果 无手术死亡。早期主要并发症为心功能不全。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左心室舒张末直径平均(5 5 2±7 1)mm ,LVEF平均0 4 7±0 11。心功能分级平均1 9±0 3。以上指标与术前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随访3年生存率为91 9% ,5年生存率为85 7%。5年免除心绞痛为81 3% ,心功能分级为1~3级,平均1 4±0 6。结论 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的CABG病人的中、远期疗效满意,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5.
2261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临床结果与随访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目的 总结 2 2 6 1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结果与随访。方法  1977年至 2 0 0 0年间 ,2 2 6 1例病人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手术。男 12 0 6例 ,女 10 5 5例。年龄14~ 6 9岁 ,平均 (43 73± 9 2 9)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 2 0 6 2例 ;术前心功能 (NYHA)III~IV级者 136 4例。4 6例为二次瓣膜置换 ,39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胸部正中纵劈胸骨 2 173例 ,胸部正中部分纵劈胸骨或右侧腋下小切口 88例。全部切除二尖瓣者 1978例 ,保留后瓣者 16 4例 ,保留前瓣者 6例 ,保留全瓣者 91例。 4 99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 ,5例同期行三尖瓣置换。共置换人工心脏瓣膜 4 5 2 7枚。结果 手术死亡率为 2 6 5 % ,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 10 30 %。术后总随访率为 88 80 % ,实际生存率在术后第 5、10、15年时分别为 (95 .76± 0 .70 ) %、(92 .90± 1.6 4 ) %、(74 .32± 16 .6 7) %。结论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联合瓣膜疾病的可靠、有效手段 ,尤其近年手术结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自制生物瓣复合管道成功完成Bental手术的经验。方法2005年12月至2006年6月,5例年龄47~67岁,平均(55.8±9.4)岁,诊断为主动脉瓣中至重度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窦部、窦管结合部位以及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病人完成生物瓣Bentall手术,主动脉弓部无明显扩张。根据主动脉瓣环选择大小合适的Carpentier-EdwardsPerimount牛心包瓣,再选择比瓣膜直径大3~5mm的人工血管,套入生物瓣,用带垫片双头针在主动脉瓣环位置间断褥式缝合,将生物瓣和人工血管一并缝合,垫片置于主动脉瓣环心室面。打结后将左、右冠状动脉“纽扣”移植于人工血管上。2例同期用大隐静脉与前降支吻合,近端与人工血管吻合。结果5例均无并发症,顺利康复,治愈出院。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主动脉瓣峰值压力阶差为(18.3±7.6)mmHg(1mmHg=0.133kPa),左心室前后径从术前(58.8±6.3)mm缩小至(43.7±3.1)mm(P<0.05),左室射血分数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0.62±0.08对0.56±0.55)。术后随访2~8个月,瓣膜功能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用自制生物瓣复合管道行Bentall手术安全有效,为老年病人的主动脉根部手术提供更为合理的瓣膜材料,生物瓣的远期功能状态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中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1978年至 2 0 0 1年 12月 ,行瓣膜置换手术 2 14 1例 ,同期随访 16 81例 ,计 80 2 1 1人·年 ,平均 4 77人·年。通过回顾病因、手术方式、瓣膜类型等因素 ,观察术后病人心功能改善情况 ,病死率及并发症等 ,采用t检验 ,多因素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92例死亡。总体生存率 5年为 (92 3± 2 2 ) % ,10年生存率为 (90 1± 2 7) %。并发症有血栓栓塞、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瓣周漏、溶血、机械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心功能 (NYHA)与术前比较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1.机械瓣置换术后中远期疗效满意 ,病死率及并发症均较低 ;与术前心功能和手术种类直接相关 ;2 .使用保留瓣下结构及三尖瓣成形术对术后心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 ;3.术中良好心肌保护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手术麻醉与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在心血管手术麻醉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共完成 1 2 2例TEE监测。主要观察指标 :(1 )对 4 1例瓣膜置换患者的瓣膜作返流和狭窄分级及评价机械或生物瓣的功能 ;(2 ) 4 8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 (CABG)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变化〔①面积减少分数(FAC) ;②E波与A波峰值流速比率 (E/A)和各自的流速时间积分比率 (VTIE/VTIA) ;③E波减速时间 (DT) ;④心脏指数 (CI)〕 ;(3)手术前后对 2 0例不停跳CABG患者左室室壁 (前壁、后壁、侧壁和室间隔 )运动分级 ;(4 )监测先心病矫正前后心脏结构变化。结果 TEE检测瓣膜病变与经胸超声结果一致 ,手术后瓣膜活动正常。术后FAC、CI和VTIE/VTIA分别为 (0 5 2± 0 0 8)、(2 6 4± 0 6 9)L·min 1 ·m 2 和 1 2 9± 0 1 8,与术前比较 (0 4 2± 0 0 9)、(2 0 5± 0 4 8)L·min 1 ·m 2 和 1 1 4± 0 1 6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E/A 0 86± 0 2 1与术前 0 77± 0 1 8比较P <0 0 1。DT无显著性变化。术前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大于 2级的占 1 0 % ,术后为 5 %。结论 在心血管手术中 ,TEE是一种新的有用的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9.
生物瓣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生物瓣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疗效。方法1979年1月至2001年12月施行生物瓣心瓣膜置换术303例,按年龄分为两组,≥55岁者123例(≥55岁组);<55岁者180例(<55岁组)。其中160例早期使用经戊二醛处理的猪主动脉瓣,143例使用经环氧氯丙烷改性的新型猪主动脉瓣。所有心瓣膜置换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术后早期死亡9例,随访267例(90.8%),随访时间3~20年,5年生存率94.1%±2.3%,10年生存率85.0%±2.7%,15年生存率78.3%±1.2%。51例出现瓣膜衰坏,40例再次手术;5年、10年、15年累计瓣膜未衰坏率分别为90.1%±2.2%、79.4%±3.6%和36.8%±1.6%。且≥55岁组患者瓣膜未衰坏率高于<55岁组(P<0.05)。经环氧氯丙烷改性的新型生物瓣10年瓣膜未衰坏率明显高于早期戊二醛处理的生物瓣。全组血栓发生率低,15年为0.014%。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7例,3例治愈,4例死亡。结论人工生物瓣心瓣膜置换术后疗效良好,尤其适合老年患者。经环氧氯丙烷改性的新型生物瓣有较强的抗衰坏能力;术后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二尖瓣狭窄分离术后晚期复发病人瓣膜置换术27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术后晚期复发瓣膜的病理改变 ,及其再次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1978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术后晚期复发性瓣膜病 2 78例。二尖瓣复发性病变均以狭窄为主合并不同程度的关闭不全。其中合并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 12 7例 (4 5 7% ) ,合并复发性主动脉瓣病变 33例 (11 9% ) ;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病变 6 1例 (2 1 9% )。二尖瓣复发性病变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1)交界硬化融合型 4 6例 (16 5 % ) ;(2 )后瓣钙化卷缩型 18例 (6 5 % ) ;(3)交界钙化融合型 177例 (6 3 7% ) ;(4 )瓣膜与瓣下结构钙化型 37例(13 3% )。所有病人均行二尖瓣置换术 ,其中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 33例 ;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作改良DeVega成形术 137例、Kay二瓣化环缩术加用成形环固定 5 1例。 结果 早期死亡 19例(6 8% ) ,主要死因为心力衰竭与多脏器功能衰竭。长期生存 2 5 9例 ,随访率 95 7% ,随访 6个月~ 2 2年 ,累计随访时间 116 2 2年。晚期死亡 15例 ,累计生存率 5、10、15年分别为 85 5 %、71 2 %、6 5 1%。抗凝过量出血的发生率为 1 11%病人·年。结论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术后晚期瓣膜复发性病变 ,再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左室病人行二尖瓣置换术时选择大口径机械瓣膜的可行性。方法将左室舒张末径小于40mm进行单独二尖瓣置换手术者分为小口径M-1二尖瓣25号瓣膜组和大口径M-2二尖瓣25号组。每组病人手术后均测定各瓣膜跨瓣压差、流速和肺动脉压,应用SPSS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口径M-2二尖瓣组和小口径M-1二尖瓣25号瓣膜组相比,跨瓣压差小[(5.9±1.6)mmHg对(10.7±3.2)mmHg],在体瓣口面积大[(2.9±0.2)cm^2对(2.6±0.2)cm^2)],瓣膜匹配指数大[(1.92±0.23)cm^2/m^2对(1.73±0.18)cm^2/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注意心肌保护和围术期处理的条件下,左室舒张末径较小者行二尖瓣置换手术时也应置入较大口径的机械二尖瓣瓣膜,以取得良好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结果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有支架与无支架生物瓣膜行主动脉瓣置换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支架Medtronic生物瓣行主动脉瓣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 8例同期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病人分为 2组 ,38例行无支架Medtronic生物瓣置换 ,30例对照组行有支架生物瓣置换。术前及术后 2个月随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无支架组和有支架组病人术后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无支架组跨瓣压差 (18 0± 3 7)mmHg(1mmHg =0 133kPa)明显低于有支架组(33 7± 8 3)mmHg;左室射血分数 0 6 5± 0 0 5 ,明显高于有支架组 0 5 6± 0 0 8;左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室舒张末内径分别为 (3 8± 0 8)cm和 (4 5± 0 4 )cm ,明显低于有支架组 (4 2± 1 4 )cm和 (5 1± 0 9)cm ;无支架组瓣环内径 (2 2 1± 1 8)mm大于有支架组 (19 5± 1 7)mm。结论 无支架Medtronic生物瓣较有支架生物瓣具有较低的跨瓣压差和良好的血流动力学 ,能促进左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生物瓣膜失功能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植入人体内1年以上损坏的生物瓣膜作损坏原因的临床分析。方法1993年6月至2004年6月,共41例(47只)生物瓣膜失功能病人行再次手术换瓣。两次换瓣间隔时间1~16年,平均(9.7±4.1)年。对失功能生物瓣膜进行标本观察及病理学检测。结果47只带支架生物瓣膜中,瓣架无一损坏,42只瓣膜发生瓣叶撕裂或穿孔,35只有不同程度的钙化现象,且在瓣环表面和瓣脚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2只瓣膜有赘生物及血栓形成;47只生物瓣膜中损坏较重的瓣膜送病理学检查发现大量吞噬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结论生物瓣膜早期损坏以破损撕裂为主,晚期以钙化和破损撕裂等多种因素的复合病损结果出现。  相似文献   

14.
用无支架生物瓣膜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支架生物瓣的置入技术及其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平均年龄65岁的主动脉瓣病变病人,选用St.Jude公司提供的TorontoSPV瓣膜,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95.0±12.3)?min,其中单纯主动脉瓣置换者为(74.0±9.2)?min.术后1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显示均无主动脉瓣反流,跨瓣压差明显较其他人工瓣膜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无栓塞、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尽管无支架生物瓣膜置入有一定难度,但其优良的血液动力学性能,提示其能提高病人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TR)发生的可能机制以及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结果.方法 56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发生TR行再次瓣膜手术的病人,10例人工瓣膜功能正常(A组)者中行二尖瓣置换(MVR)4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DVR)6例;46例人工瓣膜功能障碍(B组)者中MVR 36例,主动脉瓣置换(AVR)4例, DVR 6例.在A、B两组中,46例第1次手时三尖瓣未见明显异常,10例第1次手术时已行DeVega三尖瓣成形(TVP),第2次手术时发现缝线断裂3例,缝线撕脱7例.56例TR病人再次手术时9例行三尖瓣替换(TVR),其中6例三尖瓣呈风湿性改变;47例行TVP.结果 TVP和TVR各死亡1例,病死率3.6%.5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32个月,平均(79.4±34.8)个月.8例TVR病人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46例TVP者40例为轻度TR,5例出现中度TR,仍需强心、利尿药维持,1例再次出现重度TR.结论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TR可能与持续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不可逆损害、三尖瓣风湿性病变、左心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持续心房纤颤有关.重度功能性TR和三尖瓣风湿性病变者行TVR的疗效可靠.随访发现部分TVP病人功能性TR仍有逐渐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针对我国瓣膜病人的特点,对比研究换瓣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方法1998年2月至6月对115例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病人进行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的对比研究。结果换瓣手术后病人体力活动能力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尤其户外活动能力较手术前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增强。手术后84%病人恢复患病前的心情,其术后的孤独、压抑、焦虑和紧张评分较术前明显减低,性生活和脾气急躁较术前也明显改善。术后病人的家庭生活、社会关系及工作生活等方面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0)。64%有瓣膜相关损害的病人认为在当地购买抗凝药物不方便,而无并发症病人仅为39%,两组有明显差异(P=0.034);担心服用抗凝药物导致出血方面,有并发症病人肯定回答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病人(86%对55%,P=0.006)。结论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可显著改善心脏瓣膜病病人生活质量。应降低人工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单纯二尖瓣置换术341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单纯二尖瓣置换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复习1978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施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3416例的病例和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术后近、远期病死率、死亡原因、并发症以及影响疗效的高危因素。结果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占91.80%,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或器质性病变达50.32%,合并慢性疾病者为8.92%。手术死亡率为3.25%,主要死因是心力衰竭;总随访时间24735.83病人·年,20年累计生存率为(86.36±0.74)%;晚期病死率为0.84%病人·年,心力衰竭仍是主要死因。血栓栓塞为0.18%病人·年,与抗凝有关出血为0.68%病人·年;手术前心功能IV级、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显著影响手术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重视三尖瓣关闭不全和心律失常的处理、积极防治风湿病复发有助于改善二尖瓣病变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三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5月至2005年5月1137例施行三瓣膜手术病人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术后早、晚期病死率、死亡原因、并发症以及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等。结果 早期死亡98例(8.62%),死因包括心力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顽固性心律失常、纵隔感染、颅内出血、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或左心室破裂等。晚期死亡81例,死因主要是慢性心衰和抗凝相关性并发症。术后5、10与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9%、84%与65%。84%的病人心功能(NYHA)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心肌保护方法的改善,三瓣膜手术的疗效已经显著改善。虽然早期病死率偏高,但只要维持术后心功能的良好状态和规律服用抗凝药物,术后远期病人心功能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19.
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同时置换治疗重症风湿性瓣膜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同期置换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手术疗效。方法  1999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 94 1例病人进行瓣膜置换术 ,其中 2 4例同期进行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 ,占瓣膜置换病人的 2 5 5 %。 2 4例病人中女 17例 ,男 7例 ;年龄 18~ 5 9岁 ,平均 36岁 ;体重 37~ 5 6kg。其中 8例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11例合并左房血栓、16例病人合并有肝肿大 (肋下 2~ 8cm)和下肢水肿、8例合并有腹水。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为 0 6 6~ 0 91。超声检查示三尖瓣均有严重反流 ,反流面积为 4 2~ 34 0cm2 ,平均 (16 8± 9 3)cm2 。术前心功能III级 9例 ,VI级 15例。 6例病人因药物不能控制心衰而行急诊换瓣手术。结果 死亡 1例 ,死亡率为 4 2 %。术后 1周、3、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各心腔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出院者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 2 0~ 36个月 ,平均 2 6 4个月。术后心功能I~II级2 0例 ,III级 4例。术后 3~ 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机械瓣功能障碍及血栓形成。结论 对于联合瓣膜病变 ,三尖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病人 ,在进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的同时进行三尖瓣置换 ,有利于术后右心功能的恢复 ,能更好地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改善心功能 ,并有利于术后病人的康  相似文献   

20.
双瓣膜置换术中细小主动脉根部的扩大成形(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一种双瓣膜置换术中扩大细小主动脉根部的手术方法和结果。方法7例双瓣膜置换术中细小主动脉根部(瓣环直径17~20mm)者,将斜行的主动脉切口经左、无冠窦交界呈倒“Y”形向二尖瓣前叶切开,切除二尖瓣叶时保留3~5mm宽的前瓣叶组织,补片扩大主动脉瓣瓣环后植入人工瓣膜。结果7例扩大主动脉瓣环直径4~7mm,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分别植入21~23mm和25~27mm人工机械瓣。无手术死亡,1例二次开胸止血。随访1~26个月,病人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双瓣膜置换术中的细小主动脉根部,Manouguian法不能有效扩大主动脉瓣环时,该术式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