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特点。方法:AMI患者年龄≥70岁的被确定为AMI高龄组,共134例;<70岁的为AMI对照组,共152例。通过对首发症状、心电图改变、主要并发症和病死率、病死原因分析,总结出高龄老人AMI的临床特点。结果:高龄AMI组和AMI对照组比较,典型心前区疼痛发生率(53.7%) 显著减少(P<0.01),无Q波梗塞和心肌再梗塞显著增加,而右室梗塞显著减少(P均<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多(P<0.01),特别心是律失常和心力衰竭(P<0.01),心源性休克亦明显增多(P<0.05);死亡率(31.3%) 较AMI对照组(10.5%)显著增加(P<0.01)。结论:高龄老人AMI心前区疼痛症状多不典型,无Q波梗塞和心肌再梗塞发生率高;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高,并为常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不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上可见一些老年人心前区疼痛、大汗、濒死等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症状或仅有心前区不适、夜间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常规心电图未见典型AMI心电图改变。而追踪复查6~72小时心电图、心肌酶、冠脉造影进一步确诊为AMI。我院近年来共收治16例老年AMI早期不典型心电图改变者,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典型AMI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率。方法:分析34例不典型AMI病人临床资料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结果:因临床表现,心电图不典型或以AMI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就诊,使误诊率达44%。结论:很多AMI因以其它症状为初诊主诉、无胸痛、疼痛部位改变、早期心电图无特征性AMI改变等因素而致临床误诊。动态观察病情及提高对不典型AMI警惕,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心电图(ECG)是最常用和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但ECG诊断AMI也存在局限性。AMI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占13.4%~23%,ECG不典型占20%~60%,心肌酶不典型占23%。现就我院近年收治11例非典型AMI心电图表现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不典型症状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不典型特点及原因。方法收集我院55例症状不典型AMI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MI有各种不典型临床表现。结论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及心肌标记物检测可使AMI得到确诊,心电图应列为不明原因危重音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内科急症,通常是因持久与严重心肌急性缺血引起部分心肌坏死,从而产生具有相当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其症状、心电图表现及血清酶个体差异较大,典型病例不难诊断,不典型者则易于误诊,漏诊,严重影响病人预后。现选择3例症状不典型的AMI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的临床特点。方法1991~2004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确诊为第一次AMI的39例CAPD患者为透析组,50例非肾功能不全病人为对照组,比较它们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演变、心肌酶变化和住院期病死率等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透析组的首发症状较不典型;AMI发生后患者就诊时间较迟(P<0.05)。透析组不典型心电图演变(61.5%vs26.0%)和不典型心肌酶变化(90.0%vs12.5%)均较对照组多(P<0.05),但不典型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均符合AMI的国际诊断标准,而不典型心肌酶变化则不符合。透析组心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住院期死亡率透析组高于对照组(69.2%vs6.0%,P<0.05)。结论CAPD患者AMI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演变和心肌酶变化均不典型,动态观察心电图是诊断AMI较为可靠的手段;发生AMI后CAPD患者住院期病死率极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46例80岁以上(高龄老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心电图特点,并与57例60~79岁患者作了对比研究,发现高龄老人房早、房颤、房扑、室早、Ⅱ度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均多于对照组。高龄老人的前壁和下壁急性心肌梗塞(AMI)对应导联的ST段压低,明显多于对照组,肢导低电压,PtfV1变化,也以高龄老人明显。Q-Tc和J-Tc间期,高龄老人明显延长(P<0.01),结果提示高龄老人AMI时,其心电图变化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门诊心电图诊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者的资料,发现其中的特殊性和规律,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的认识。方法收集门诊心电图室发现的56例AMI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史、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色超声、冠状动脉造影),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6例胸痛症状不典型,表现为胸痛、胸闷、头晕、恶心43例,到心内科就医;头痛、头晕4例,到神经内科就医;腹部不适、恶心、呕吐4例,到消化内科就医;胸闷、憋气、头痛5例,到中医科就医。从胸病至就诊时间3d-8d。门诊心电图发现:下壁AMI19例,下后壁AMI9例,前壁AMI12例,前间壁AMI8例,非Q波AMI8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示左前降支(LAD)14例,左回旋支(LCX+LAD)15例,右冠状动脉(RCA+LAD+LCX)16例。结论不典型AMI者除胸痛、胸闷外,可表现为头痛、腹痛、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临床应提高警惕,及时做心电图、血清酶等检查,以发现和诊断出不典型AMI。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非常重要.但是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如果按其他疾病进行处理则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再则,虽然AMI发生时大多有明显临床表现,但心电图却无典型AMI表现,也容易造成误诊、漏诊.1 AMI的不典型临床症状AMI发病突然,心前区疼痛剧烈,呈压榨性,憋闷伴大汗,而且疼痛不易缓解,对上述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结合心电图、心肌标志物诊断并不困难.但对于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者,特别是一些首发不典型症状者,更应认真仔细分析,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有关冠心病的不典型表现国内外均有较多报道。但有关老年冠心病不典型特点及由此导致的临床漏诊误诊情况报道甚少。为此 ,作者对 76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的临床症状特点进行了总结 ,并对 3 1例首诊误诊、漏诊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76例病人均为 2 0 0 0~ 2 0 0 3年的住院患者 ,其中 5 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处以上冠脉狭窄在70 %以上 ,且静息或动态心电图证实有心肌缺血改变 ;另 17例均为临床症状结合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动态变化而确诊的AMI病人。年龄 61~ 79岁 (平均 68 6岁 …  相似文献   

12.
高龄老人社区获得性肺炎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患病率较高。高龄老人(≥80岁)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具有病情凶险、基础病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特点,关于高龄老人CAP的国内报道较少。本文就55例高龄老人社庆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提出早期诊断、治疗要点。方法 将84例老年AMI患与78例非老年.AMI患进行对比。结果 老年AMI患临床多见,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临床表现越不典型,首发症状复杂多样,早期并发症多及病死率高。结论 应掌握老年.AMI的临床特点,对怀疑应及时监测全导心电图、血清酶学,有条件应做放射性核素或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中约有25%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人发病早期无典型症状,约50%AMI病人缺乏心电图特殊的改变。因此,对心脏病高危人群检测相关的检验室生化指标是极为重要的,可有效地避免不典型、心电图尚未出现的特征性改变心脏病患者误诊。伴随新的理论科学和技术发展,新的检验方法和指标出现,在确诊AMI或其他心肌细胞急性损伤破坏(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工作中,心肌酶虽然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远不如新的一些心肌坏死标记物,如心肌肌钙蛋白精确。肌酸激酶在骨骼肌、心肌含量最多,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在肝脏细胞含量较高。由于肌肉运动性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损伤,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细胞的损伤,都可使患者血清中酶指标升高,特异性差,产生假阳性结果。另外,酶活性反应一般要在心肌损伤后一段时间内才会升高,持续时间较短。而心肌坏死标记物,如肌钙蛋白T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T,cTnI)对心肌细胞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血清酶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症状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根据症状、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及血肌酶学特异性的变化,不难做出诊断。而不典型AMI临床差异极大,表现复杂多样,误诊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非典型性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选择19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非典型性心肌梗塞共54例,其中疼痛部位不典型者21例,无痛而以其它表现为首发症状者23例,心电图表现不典型10例,住院期间病死率31.2%。非典型性急性心肌梗塞多见于老年人、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史者较多。高龄,确诊时间晚,临床症状及/或心电图表现不典型,误诊病例多,住院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不典型心电图(ECG)改变与临床的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确诊的AMI者在发病24h内早期不典型ECG,与各自发病前ECG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结果36例元典型AMI临床症状者19例(占53%),有3个诊断特点和不典型ECG表现6个特点。结论不典型AMI的临床诊断应综合分析,部分AMI早期ECG表现虽不典型,但具有与AMI相关的固有特点,早期识别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心电图进行性演变。静脉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而关于患者预后是否再通的评价目前多采用临床症状、心肌酶和心电图等指标,本文拟分析超声心动图判断AMI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治体会(附5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老年AMI病例进行综合临床分析。结果:治愈48例,死亡6例。治愈率88.8%。结论:老年AMI临床床表现,心电图不典型偏多,近期和远期预后差,死亡率偏高,治疗也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特点。方法对比分析62例老年人和40例青年人AMI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组与对照组相比,女性患者、不典型症状者、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0.05),死亡率亦高(P〈0.05),老年组前壁加下壁心梗、无Q波性心肌梗死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不典型,心衰发生率及近期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