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9年4月~1995年8月,收治粗隆间骨折169例,结合此组病例,提出两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骨牵引方法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由于患者年龄大,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现今治疗多倾向于手术治疗[1].但由于某些患者不适于手术,或要求非手术治疗.笔者自2003年6月~2006年4月,分别采用股骨髁上骨牵引及胫骨结节骨牵引两种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44例,疗效满意.现对两种牵引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比较保守与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87例用牵引治疗,42例用角形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经3-36月随访,牵引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优良率分别为93.1%和92.86%,结论:角形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方法,采用牵引方法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牵引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和传统的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6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应用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64例,男43例,女21例,年龄67~95岁,平均71.8岁;传统切开复位DHS内固定59例,男49例,女10例,年龄70~82岁,平均70.3岁。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随访时患髋Harris评分,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FNA组64例患者中57例获得随访,DHS组59例患者中50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14~18个月,平均15.3个月,和传统的切开复位DHS内固定相比,应用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早。结论和传统的切开复位DHS内固定相比,应用牵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在适应证选择得当情况下,两种手术方法均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A组)及PFNA固定术组(B组)。对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负重行走时间、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早期负重活动、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于PFNA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PFNA固定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早负重及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该骨折发生率出现逐年上升趋势。在治疗上.以往常采用牵引等保守治疗,随着内固定材料及手术方法的改进,以及围手术期诊治水平的提高,现在已趋向手术治疗。现将近年来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风险与防范对策。[方法]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42例进行治疗分析,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70~95岁,平均78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7例,Ⅱ型19例,Ⅲ型12例,Ⅳ型4例。42例中有30例合并有内科疾病,占总病例数的71.4%。合并的内科疾病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22例(52.4%),老年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5例(35.7%),糖尿病12例(28.5%),胃肠疾病5例(11.9%),老年神经精神疾病5例(11.9%),并存2种及以上内科疾病的病人占15例(35.7%)。[结果]42例病例经围手术期准备后均顺利进行手术,住院7~22d,平均13d,术后并发肺部感染5例,脑梗死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5例,心功能衰竭1例,其中有2种及以上并发症者4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1.4%,随访时间为6个月~3a,平均12个月。[结论]多数粗隆间骨折的老年人同时患有1种或多种内科疾病,手术风险较大,主要风险不是手术本身,而是合并的内科疾病,但在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控制内科并发症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早期采取手术等积极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术中不追求解剖复位,而是注重缩短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减少出血,尽可能减少麻醉和手术对病人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在骨科临床越来越多。笔者自2002年1月~2008年12月,手术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5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平均84.3岁)不稳定股骨粗隆问骨折37例。结果:伤后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21.5h,手术时间平均70min,术中输血平均4个单位红血球。常见的并发症是超过24h的神志错乱19例和泌尿系感染4例,大粗隆部骨不连1例,肺栓塞死亡1例。68%患恢复骨折前的行走水平,15%患需借助行器行走,18%行走功能严重减退的患其髋部并无疼痛,只因年老体虚且发生在术前即有神志不清和经常摔倒的病人中;未见感染、松动、脱位。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肯定,术后即可负重且没有骨折局部塌陷的危险,利于早期康复;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强调围手术期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0.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骨牵引方法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粗隆问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由于患者年龄大,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现今治疗多倾向于手术治疗^[1]。但由于某些患者不适于手术,或要求非手术治疗。笔者自2003年6月~2006年4月,分别采用股骨髁上骨牵引及胫骨结节骨牵引两种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44例,疗效满意。现对两种牵引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168例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其中DHS组95例,PFN组38例,DCS组35例。结果术后随访7~2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内固定方法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法有各自的优点和适应证,需要根据骨折分型结合老年患者骨质情况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PFN及DCS对于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根据患者综合情况而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骨折类型、移位情况、患者年龄及全身情况,分别采用水平牵引、外固定支架固定、AO-DHS内固定器固定等三种不同的措施,对患者的并发症、治愈率、远期疗效和住院时间等结果进行观察并经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有显著性差异,水平牵引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在治愈率和远期疗效上则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住院时间的比较上有显著性差异,水平牵引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三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动力髋内钉(DHS)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90例。DHS组运用DHS微创治疗。常规组运用非手术牵引疗法。比较2组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DHS组并发症发生率6.67%(3/90例),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37.44%(19/9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DHS组骨折愈合率、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失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但控制髋内翻并发症的能力不如常规非手术牵引法。  相似文献   

14.
高龄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高龄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采用内固定还是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仍存有分歧。近年来多数学者主张半髋关节置换术。我科自2004年至2006年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粉碎性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各30例。PFNA组实施PFNA治疗,DHS组实施DHS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16个月,末次随访依据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PFN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正> 我院自1998年3月~2003年3月应用动力髋装置(DHS)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72倒,取得良好疗效、现就DHS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手术要点和治疗效果等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72例,男32例,女40例,年龄53~83岁,平均67.8岁。其中摔伤51例,撞伤21例;骨折类型按照Evans分型,Ⅰ型8例,Ⅱ型17例,Ⅲ型A10例,Ⅲ型B9例,Ⅳ型18例,Ⅴ型10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本科治疗的1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按Evans分型Ⅰ型18例,Ⅱ型23例,Ⅲa型25例,Ⅲb型28例,Ⅳ型34例.对Ⅰ型采用空心螺钉固定,Ⅱ型和Ⅲa型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Ⅲb型和Ⅳ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板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2~38个月,平均14.3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优良率89.3%.[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逐渐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粗隆间骨折由于非手治疗方式往往伴有严重并发症,目前多主张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我们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连续随访51例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评估术后1年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比患者手术前后行动能力状况。[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年内死亡率为5.9%;并发症发生率为54.9%。术后1年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8例,良10例,可22例,差8例,优良率为35.3%。[结论]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多同时合并各种内科疾患,内固定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髋关节功能残障率高。  相似文献   

20.
三维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架 (潍坊三维骨科医疗器械研究所研制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具有损伤小、术后活动早、能根据股骨颈的解剖特点随意确定骨钉位置的优点。我院从 1997- 2 0 0 1年采用三维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2 1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股骨粗隆间骨折 2 1例 ,男 10例 ,女 11例 ;年龄 5 6~ 97岁 ,平均 66岁。受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8例 ,跌倒摔伤 6例 ,压砸伤 2例 ,坠落伤 5例。合并内科病 13例 :慢支肺气肿 4例 ,糖尿病 6例 ,冠心病3例。按boyd等[1] 分类 :Ⅱ型 8例 ,Ⅲ型 7例 ,Ⅳ型 6例。2 治疗方法2 1 手术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