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BE作为食管癌的一种常见癌前病变,与Barrett腺癌(EA)关系密切,约1%的BE可发生恶变。  相似文献   

2.
关于Barrett食管临床诊断中需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Barrett食管(BE)的概念,经历了先天性胃上皮化生、胃柱状上皮衬覆的先天性短节食管、病变长径在3cm以上的法则、特殊的柱状上皮及短节段BE等不同描述,目前概念基本趋同,泛指内镜下发现并被病理组织学证实在食管与胃黏膜交界的连接线(GEJ)以上出现的任何长度的鳞状上皮被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情况,即BE病变必须是在胃食管交界线以上,出现含有杯状细胞的特殊柱状上皮。这一新的定义包容了短节BE,同时将与癌变关系密切的肠上皮化生才定义为BE,提出了BE属于癌前病变的概念。本病病因未明,临床上多继发于胃食管反流(GERD)、裂孔疝。反流的各种成分,包括胃液、碱性胆汁、胰液等均可以引起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受损,由耐酸、再生能力强的柱状上皮进行修复,从而形成BE。本病目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过去因为概念不清,GEJ定位不明确,临床上常只将GEJ近端的桔红色岛状黏膜才定义为BE,因此文献中报道的检出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Barrett食管(BE)是指内镜下发现并被病理组织学证实在胃食管连接处(GEJ)以上出现的鳞状上皮被伴肠化生(即含杯状细胞)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的现象。BE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欧美报告反流性食管炎中BE检出率为10%~15%,国内报道BE的检出率为2.21%。BE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和逆转BE的肠化,  相似文献   

4.
Barrett食管黏膜微细形态改变和CDX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食管黏膜微细形态的改变和CDX2蛋白表达在Barrett食管(B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高清晰内镜观察BE及非BE的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患者的齿状线附近黏膜的小凹及微细血管形态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X2蛋白的表达。结果 48例BE中,40例可观察到食管下段的栅状血管末端有不同程度的下移现象,而60例非BE的GERD患者均未发现有血管下移现象;放大内镜下BE黏膜可分为绒毛型、条纹型和小点型,绒毛型肠上皮化生(肠化)检出率显著高于条纹型及点状(P〈0.01);CDX2蛋白不但在肠化的杯状细胞表达,而且在BE和非BE的柱状上皮中亦有表达,绒毛状上皮CDX2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条纹状(P〈0.01)和点状上皮(P〈0.05)。结论 观察食管黏膜微细形态有助于对BE的诊断、分型及了解其相关病理背景,CDX2蛋白是一种具有较高敏感性的肠上皮特异标志物,有助于判断早期肠化的发生,对BE的早期诊断可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远端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学现象,又称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因为首先是由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Dorman Barrett提出,所以后来这种病变即以他的名字命名。BE在欧洲和北美常见,亚洲人和黑人少见。西方国家食管腺癌比鳞癌更常见,在西欧国家近30年来食管腺癌发病率上升了8倍,上升率超过任何一种实体肿瘤。在亚洲食管腺癌也呈上升趋势。BE病人中每年约有0.5%发展为腺癌,由于BE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BE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Barrett食管内镜活检诊断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关于Barrett食管定义 Barrett食管(BE)早期的概念是指食管先天性胃上皮化生或柱状上皮衬覆的先天性短节食管,为与食管下段的贲门黏膜区分,曾规定病变长径在胃食管连接处(GEJ)3cm以上(即所谓的3cm法则)。  相似文献   

7.
Barrett食管诊治共识(草案)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8.
陆红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8,13(12):765-766
Barrett食管(BE)是食管柱状上皮的特殊肠型化生,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慢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可能发展成BE和食管腺癌。以上消化道内镜对这些患者行BE筛查已成为惯例,但是否有益仍不明确。BE的发生与年龄大于50岁、白种人、男性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密切相关。BE发生于酸反流性疾病早期,病变达到一定长度后即不再改变。因此.全国协会支持以上消化道内镜对慢性GERD患者,尤其是老年男性行BE筛查。一些专家建议如首次检查时未发现BE.则无需再行内镜筛查。  相似文献   

9.
Barrett食管的诊断和随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 20多年,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和亚洲地区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北美和西欧 [1]。食管腺癌的发生和 Barrett食管 (BE)有直接的关系。大量的研究发现,食管末端的腺癌几乎都产生于 BE,而 40%的贲门(胃-食管交界处)癌同 BE有关 [2,3]。   一、 BE的定义 :BE是在 1950年由一位名叫 Norman.Barrett的英国心胸外科医生首次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4]。   BE的最初定义 [5]:食管远端的正常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替代,其受累长度≥ 3cm,也称为长节段 BE( Long- segment Barrett's Esophagus,LSBE) [6]。 …  相似文献   

10.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正常复层鳞状上皮化生为柱状腺上皮,目前被认为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BE的治疗一直是个难题,抗反流手术和抑酸治疗可改善症状,但难以逆转化生的柱状腺上皮,近年有人提出BE上皮消退需要化生上皮的再损伤伴随无酸环境中上皮细胞愈合的理论。我们自2003年以来用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联合抑酸治疗BE18例,并与20例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组进行了对照,现总结报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Barrett食管诊治共识(2005重庆草案)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2.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又名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成酶,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关键性限速酶。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严格地讲.它是指胃食管交界处上方至少3cm的食管黏膜被柱状上皮覆盖。因此又可称为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columnar-lined esophagus,CLE)。目前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癌前病变,易在此基础上发展为食管腺癌。西方国家统计显示,人群中BE发生率约为1%.其发生食管腺癌的危险性为0.45%~1%。同一般人群相比.危险性增加近40倍。若组织学检查发现伴有不典型增生。则未来5年内食管腺癌的危险性可高达40%~50%。人们对BE癌前性质的认识日渐深入。许多研究表明COX-2活性可能与消化道肿瘤的形成有关.并被看作是肿瘤形成的早期事件。同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预防食管癌的发生.偶然或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可使食管癌的高危性降低36%~90%。因此.近年来有些学正在就BE及其腺癌与COX-2的关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Barrett食管的定义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4.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鳞柱状上皮结合部移行至胃食管连接部近端且伴有肠腺化生的疾病。BE是一种癌前病变,与食管腺癌关系密切。近年来BE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西方国家食管腺癌发病率大幅度增高的直接原因。本就BE的发病机制、筛查与监测、异型增生的检测及内镜下消融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一种类型,又称内镜下阴性GERD。GERD还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和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两种类型。其中RE可见食管远端黏膜破损,BE是指食管远端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它们共称为胃食管反流相关性疾病[1]。  相似文献   

16.
对Barrett食管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GM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4):267-267
早在1937年,Lyell已注意到在食管鳞状上皮内有柱状上皮的存在;1950年,Barrett从解剖食管溃疡上证实了Lyell的发现,但认为这种改变是食管裂孔疝所致,将此类上皮称为Barrea食管(BE)。目前普遍的看法是BE的单层柱状上皮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通常认为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在胃部疾病中广泛采用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食管鳞癌与胃体、胃窦癌的发病率日见下降,但食管部的腺癌与胃食管交界部的肿瘤却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Barrett食管患者常见食管动力异常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rett食管(BE)是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的严重并发症,其发展为食管腺癌的机会较正常人群高达30~125倍。GERD的发病机理中,食管的运动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无效食管动力(ineffective esophagus motility,IEM)是GERD的主要食管动力异常。而BE作为GERD的特殊阶段,BE患者的IEM的发生率及IEM在其发病中的临床意义,目前少见研究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BE患者食管动力异常类型、IEM的发生率及其在BE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老年Barrett食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它是反流性食管炎常见并发症之一,正常人群BE发生率仅1%左右,而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发生率高达10%~15%。BE与食管腺癌发生关系密切,较正常人群发生几率高40~100倍。平均5%~10%BE遵循肠化——不典型增生——腺癌规律逐渐进展为食管腺癌,80%食管腺癌发生于BE,40%贲门腺癌与BE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前已公认Barrett食管(BE)演变为腺癌要经过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腺癌3个阶段。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不仅存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异常,同时也存在细胞凋亡异常。目前已发现的在BE进展为食管腺癌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凋亡调节因子主要有:(1)fas/fasL;(2)TRAI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3)bcl-2基因家族;(4)survivin;(5)p53;(6)caspase:(7)其他,如胆汁酸受体fxr等。  相似文献   

20.
一、Barrett食管研究现状 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澳大利亚胸外科医生Barrett于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定义为化生的柱状上皮取代鳞状上皮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远端食管黏膜,原因至今未明。上世纪70年代的研究发现这种化生的柱状上皮包括3种成份:黏液腺,黏液.泌酸腺,含有杯状细胞的特殊肠上皮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