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WHO(2000)分类中,结直肠癌定义为结直肠恶性上皮性肿瘤,只有肿瘤穿透黏膜肌层抵达黏膜下层时,才能确定为恶性。结直肠镜组织学活检的诊断标准及诊断措词应该如何确定,值得研究。本文就我院164例结直肠活检诊断为癌并手术的标本进行对比分析,对结直肠内窥镜活检诊断癌的标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结肠直肠癌活检中WHO新分类对病理诊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它的黏膜活检决定着临床的处理。而WHO(2000)新分类对大肠癌明确定义为结肠或直肠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这个部位只有穿透黏膜肌层至黏膜下层时才考虑为恶性。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新旧分类对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的对比,结合术后标本的浸润程度,探讨WHO(2000)新分类对结、直肠癌活检时对病理诊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WHO 2000结肠直肠癌定义探讨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方法:对328例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癌、9例可疑癌变、6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标本与相应的手术根治标本作对比分析。结果:328例,活检诊断结肠、直肠癌的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对比,均为浸润性癌,其中可以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为125例(占38%)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203例(占62%);9例可疑癌变者8例为癌;6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5例为癌。结论:结肠、直肠黏膜活检标本,如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不宜简单使用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实际工作中不宜过份强调是否存在“明确黏膜下浸润”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疗。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主要应用于黏膜固有层内浸润,无明显纤维间质反应的肿瘤。对可疑癌变的病例做好病理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WHO 2000 结肠直肠癌定义探讨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方法:对328
例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癌、9 例可疑癌变、6 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标本与相应的手术根治标本作对比分析。结果:
328 例,活检诊断结肠、直肠癌的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对比,均为浸润性癌,其中可以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为
125 例( 占38%) 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203 例( 占62%) ; 9 例可疑癌变者8 例为癌; 6 例高级别黏膜内肿
瘤5 例为癌。结论:结肠、直肠黏膜活检标本,如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不宜简单使用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
断,实际工作中不宜过份强调是否存在“明确黏膜下浸润”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
疗。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主要应用于黏膜固有层内浸润,无明显纤维间质反应的肿瘤。对可疑癌变的病例做
好病理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WHO 2000年对结肠、直肠癌的诊断标准,对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癌的临床病理诊断进行术后诊断对比分析探讨。方法:对诊断为肠癌的161例活检标本进行回顾性阅片,确定癌侵入黏膜下的标准,并与相应的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161例活检诊断结肠或直肠癌,有107例不能肯定癌浸润黏膜下层,即术后标本均为浸润癌;其中腺瘤癌变8例,黏膜内肿瘤2例。结论:在结肠或直肠活检癌的病理诊断中不能确定癌浸润黏膜下层的病例不能轻易诊断为黏膜内肿瘤,应诊断为腺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WHO诊断标准,对直肠、结肠内窥镜活检癌临床病理诊断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结肠、直肠活检诊断并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资料330例。对所有患者的诊断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确定患者黏膜下层标准,并将其与切除手术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对患者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织学类型为腺癌308例,印戒细胞癌4例,类癌2例,黏液腺癌16例,308例腺癌患者中.66例患者在显微镜下不能确定其黏膜下层及癌侵。但手术根治标本能够证实活检的判断。患者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①黏液腺癌。肿瘤特征是肿瘤组织中出现大量黏液。②腺癌。肿瘤特征是腺管状腺泡状分化。③类癌。特征是:癌细胞形态、大小、染色较为均匀,典型的形状为多边形,染色不深,有多种结构。④印戒细胞癌。肿瘤特征是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构成,细胞核深染,偏向胞浆侧面。结论由于大多数病例是浸润癌,因而在对结肠、直肠进程活检中.应对不能确定的黏膜下层、癌侵等,患者不使用黏膜内肿瘤对其进行诊断。对于黏膜内肿瘤的诊断则主要应用于腺瘤癌变及腺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与WHO(2000)标准进行比较。方法对53例结直肠活检诊断为癌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浸及黏膜下层的癌标本与相应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对照,并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分析。结果WHO(2000)标准诊断为高级别上段内肿瘤40例,术后确诊均为浸润癌。结论活检切片未见黏膜肌层,不能肯定癌浸及黏膜下层时应用"高级别上皮内肿瘤"这一诊断名称,但需注明不排除存在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结合WHO(2000)对大肠癌的诊断标准,对大肠癌活检的病理诊断进行探讨.方法 对300例大肠活检诊断癌的标本进行阅片,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的标准,并与手术病理诊断进行对照,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分析.结果 将300例活检诊断大肠癌的标本与切除标本对比,其中289例活检诊断大肠癌,其中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183例,术后均为浸润癌.11例为腺瘤癌变,术后有3例癌局限在黏膜内.结论 建议在大肠活检癌的病理诊断中对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的不使用黏膜内肿瘤诊断,因为事实上这些病例绝大多数已是浸润癌,黏膜内肿瘤诊断主要应用于腺瘤及腺瘤癌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结肠、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110例结肠、直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结肠、直肠内窥镜活检诊断方法。与切除手术进行对比,并根据结果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110例患者中,28例患者被诊断为类癌、74例患者被诊断为腺癌、3例被诊断为印戒细胞癌、5例患者被诊断为粘液腺癌。患者组织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腺癌患者腺管状腺泡状分化,粘液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粘液,类癌患者在显微镜下其形状有方形、多边形、圆形、柱状等形状,细胞形态大小均匀、一致,排列结构呈多样化,常见索状、腺泡状等结构,印戒细胞癌胞质丰富,存在大量粘液,细胞核深染;内窥镜活检诊断结果与切除手术后诊断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因为结肠、直肠癌病例绝大部分是浸润癌,所以在对其进行活检过程中,不应使用黏膜内肿瘤对不能确定黏膜下层、癌侵的患者进行诊断,此诊断适用于腺瘤癌变。同时内窥镜医生应多方面取材,多与病理医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再将影像学融入到检查中,对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8例均为典型性类癌,均位于距肛门10 cm以内.内镜下多表现为典型的黏膜下肿物,色黄、质硬或韧,活动度差.所有病例神经内分泌分化标记物染色阳性.直径≤2 cm者34例,其中30例位于黏膜内,4例侵犯黏膜下层,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治愈;4例直径〉2 cm,均侵犯肌层,行直肠癌根治术.肿瘤≤2 cm者Ki-67阳性表达率〈3%或阴性.34例获随访,均存活.结论 直肠类癌明确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直肠类癌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一般不侵犯肌层,也很少转移,多数病例可在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治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在直肠类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本组13例直肠类癌分别采用不同的微创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3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2例带蒂的直肠类癌在内镜下进行圈套手术治疗,5例直径>2cm或侵犯肌层或浆膜层的肿瘤,全麻下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Dixon手术),2例位于5~8cm的直肠类癌侵犯肌层的肿瘤行腹腔镜下改良Welch术 (其中1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患者在术中快速病理证实肿瘤侵犯深肌层,而中转行腹腔镜下改良Welch术),1例位于5-8cm的直肠类癌只局限于黏膜的患者在结肠镜下行黏膜切除术.1例肿瘤位于距肛门3~5cm肿瘤在1~2cm大小且经腔内超声内镜检查证实浸润直肠深肌层.并有淋巴结转移的实施腹腔镜下Miles手术.结果 2例分别因肝转移和肺转移仅生存2年以内,有1例经内镜下圈套治疗的病例在第一次手术后7个月发生局部复发.后在腹腔镜下行根治术.至目前仍健康生存.其余病例至今生存,未发生转移和复发迹象.有2例发生肛瘘,后经肛瘘挂线术得以治愈,有1例经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Dixon手术)术后发生结肠旁疝、肠梗阻,经开腹手术解除梗阻治愈.其余病例未发生其它并发症.结论 对于直肠类癌肿瘤的大小、部位、浸润深度,采用不同的微创手木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一些文章曾报道过,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直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消退。然而直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是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仍不确定。方法:1例60岁的老年女性患者以便血为主诉来本院就诊。结肠镜检发现直肠上一个苍白、溃烂的、直径近似3.5cm的突起。组织标本活检的病理学诊断为低度恶性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接受了1个疗程(10d)的左氧氟沙星治疗,并在7个月内重复治疗了3个疗程。结果: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仍然存在,而肿瘤却完全消退了。结论:直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可能与幽门螺杆菌以外的一些未知微生物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声内镜在直肠类癌术前诊断的价值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直肠类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例用ESD方法治疗的直肠类癌经行临床、病理分析及随访观察。结果: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诊断8例直肠类癌,直径大小约0.51.2 cm,超声内镜(EUS)表现为起源于黏膜下层或黏膜深层的低回声病变,固有肌层无累及。8例患者全腹部及胸部CT检查无转移,均行ESD完整剥离,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类癌,切缘及基底阴性。术后随访161.2 cm,超声内镜(EUS)表现为起源于黏膜下层或黏膜深层的低回声病变,固有肌层无累及。8例患者全腹部及胸部CT检查无转移,均行ESD完整剥离,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类癌,切缘及基底阴性。术后随访1627月,未见局部复发及全身转移。结论:ESD是治疗无固有肌层浸润及转移的直肠类癌的有效方法,EUS有助于该疾病的术前诊断及浸润深度判断,术前活检并非必要。  相似文献   

14.
简华勇 《吉林医学》2014,(9):1947-1947
目的:对结肠、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情况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206例结肠、直肠癌患者活检病理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阅片,观察癌侵和黏膜下层的浸润情况,与相应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对活检病理诊断情况进行探讨。结果:206例结肠、直肠癌患者活检病理标本的石蜡切片和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有189例(91.75%)诊断为结肠、直肠癌,17例(8.25%)诊断为腺瘤癌变。123例(59.71%)患者癌侵和黏膜下层的浸润情况无法判断,术后病理诊断为侵润癌。结论: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理活检是术前诊断的重要方法,但病理活检于多数结直肠癌无法判断癌侵和黏膜下层的浸润情况,不能据此简单诊断为上皮内瘤变。  相似文献   

15.
刘继红 《中原医刊》2002,29(6):58-58
结肠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肠道肿瘤。内腔镜检进行刷细胞和活检 ,提供了细胞学诊断和病理诊断最可靠的材料。内腔镜刷细胞诊断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直肠恶性病变是准确可靠的方法 ,它的准确率可高达 96 %以上。1 材料与方法应用导光纤维结肠镜及直肠镜直视下刷细胞检查 2 0 2例 ,其中排除恶性病变 179例 ,诊断为癌的 2 3例 ,其中乙状结肠直肠区的癌 15例 ,结肠癌 8例 ,于 2 3例中 19例作了活检 ,通过观察及随访最后证实均为恶性。2 结果2 1 细胞学检查 :在 2 3例癌中 ,细胞学检查为恶性的 19例 ,占 82 7% (详见表 1) ,假阴性 4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结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结肠、直肠检查的3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结直肠内窥镜活检诊断,与切除手术病理诊断对照,分析其病理特征。结果:299例患者为腺癌,4例患者为印戒细胞癌,2例患者为类癌,16例患者为粘液腺癌,患者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有一定的差异,粘液腺癌患者主要表现为出现大量粘液,腺癌特征是腺管状腺泡状分化,阳性标记CK、CEA、Ki-67等,类癌特征为癌细胞大小、染色比较均匀,常见腺泡状,印戒细胞癌细胞核深染,活检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由于结直肠癌病例大多数为浸润癌,因此结直肠活检中,不能确定黏膜下层的患者,不应使用黏膜内肿瘤进行诊断。同时内窥镜、外科医师应多取材、深取材,与病理医生多沟通,必要时配合影像学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1]。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例经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结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肿瘤直径1.5~3.0 cm,内镜下多表现为典型的黏膜下肿物,腹腔镜探查难以发现;为明确切除范围、防止肿瘤复发,均行结肠镜定位、腹腔镜辅助下结肠类癌根治性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6年,1例术后30个月发生肝及淋巴结转移死亡.直径1.5~3.0 cm结肠类癌常有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结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结肠类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胆碱酯酶染色(acetylcholinesterase staining,AchE)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病理诊断中的作用对比,并探讨在直肠黏膜活检标本不足时CR的诊断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比163例直肠黏膜活检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AchE染色诊断HD准确性及敏感性。研究26例只含有1个黏膜下神经丛的直肠黏膜活检标本中,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辅助病理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在年龄<3个月的病例组中,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敏感度显著高于AchE染色。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够准确诊断21例只含有1个黏膜下神经丛的直肠黏膜活检HD病例。结论 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优于AchE染色的直肠黏膜活检诊断HD的必要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9.
652例子宫平滑肌肿瘤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1%,列第一位.消化系统肿瘤死亡的病例中约1/2为胃癌,因而防治胃癌是重要课题.凡癌浸润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者称早期胃癌.其中癌发生于腺体上皮原位,限于腺体基底膜内而未浸及黏膜间质称原位癌.如果癌变细胞突破基底膜浸润黏膜间质,限于黏膜内尚未越过黏膜肌层称黏膜内癌或黏膜癌.癌直径在0.5cm以下称微小癌,0.6~1.0cm称小胃癌.内镜检查时黏膜疑癌病变处钳取活检,病理确诊为癌,而手术切除标本经节段连续切片检查再未发现癌,称一点癌[1,2],亦称"点状癌"或"显微胃癌",实际上它是微小胃癌特殊类型[3,4].对原发性癌组织浸润生长达肌层或肌层以外组织者称中晚期胃癌或进展期胃癌.癌浸润深度的不同是临床分期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上皮内瘤变的定义来自于2000年WHO肿瘤新分类~([1]),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上皮内瘤变指上皮浸润前的肿瘤性改变,上皮的上半部甚至全层有异常属于HGIN,与重度异常增生及原位癌相当。结直肠的恶性上皮肿瘤通过黏膜肌层穿透到了黏膜下层称为结直肠癌。HGIN这一概念的提出及应用是为了避免过度诊治,但同时强调其诊断不排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