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结合WHO 2000结肠直肠癌定义探讨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方法:对328例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癌、9例可疑癌变、6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标本与相应的手术根治标本作对比分析。结果:328例,活检诊断结肠、直肠癌的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对比,均为浸润性癌,其中可以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为125例(占38%)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203例(占62%);9例可疑癌变者8例为癌;6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5例为癌。结论:结肠、直肠黏膜活检标本,如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不宜简单使用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实际工作中不宜过份强调是否存在“明确黏膜下浸润”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疗。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主要应用于黏膜固有层内浸润,无明显纤维间质反应的肿瘤。对可疑癌变的病例做好病理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WHO 2000年对结肠、直肠癌的诊断标准,对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癌的临床病理诊断进行术后诊断对比分析探讨。方法:对诊断为肠癌的161例活检标本进行回顾性阅片,确定癌侵入黏膜下的标准,并与相应的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161例活检诊断结肠或直肠癌,有107例不能肯定癌浸润黏膜下层,即术后标本均为浸润癌;其中腺瘤癌变8例,黏膜内肿瘤2例。结论:在结肠或直肠活检癌的病理诊断中不能确定癌浸润黏膜下层的病例不能轻易诊断为黏膜内肿瘤,应诊断为腺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WHO 2000 结肠直肠癌定义探讨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方法:对328
例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癌、9 例可疑癌变、6 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标本与相应的手术根治标本作对比分析。结果:
328 例,活检诊断结肠、直肠癌的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对比,均为浸润性癌,其中可以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为
125 例( 占38%) 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203 例( 占62%) ; 9 例可疑癌变者8 例为癌; 6 例高级别黏膜内肿
瘤5 例为癌。结论:结肠、直肠黏膜活检标本,如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不宜简单使用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
断,实际工作中不宜过份强调是否存在“明确黏膜下浸润”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
疗。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主要应用于黏膜固有层内浸润,无明显纤维间质反应的肿瘤。对可疑癌变的病例做
好病理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4.
简华勇 《吉林医学》2014,(9):1947-1947
目的:对结肠、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情况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206例结肠、直肠癌患者活检病理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阅片,观察癌侵和黏膜下层的浸润情况,与相应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对活检病理诊断情况进行探讨。结果:206例结肠、直肠癌患者活检病理标本的石蜡切片和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有189例(91.75%)诊断为结肠、直肠癌,17例(8.25%)诊断为腺瘤癌变。123例(59.71%)患者癌侵和黏膜下层的浸润情况无法判断,术后病理诊断为侵润癌。结论: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理活检是术前诊断的重要方法,但病理活检于多数结直肠癌无法判断癌侵和黏膜下层的浸润情况,不能据此简单诊断为上皮内瘤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WHO诊断标准,对直肠、结肠内窥镜活检癌临床病理诊断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结肠、直肠活检诊断并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资料330例。对所有患者的诊断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确定患者黏膜下层标准,并将其与切除手术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对患者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织学类型为腺癌308例,印戒细胞癌4例,类癌2例,黏液腺癌16例,308例腺癌患者中.66例患者在显微镜下不能确定其黏膜下层及癌侵。但手术根治标本能够证实活检的判断。患者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①黏液腺癌。肿瘤特征是肿瘤组织中出现大量黏液。②腺癌。肿瘤特征是腺管状腺泡状分化。③类癌。特征是:癌细胞形态、大小、染色较为均匀,典型的形状为多边形,染色不深,有多种结构。④印戒细胞癌。肿瘤特征是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构成,细胞核深染,偏向胞浆侧面。结论由于大多数病例是浸润癌,因而在对结肠、直肠进程活检中.应对不能确定的黏膜下层、癌侵等,患者不使用黏膜内肿瘤对其进行诊断。对于黏膜内肿瘤的诊断则主要应用于腺瘤癌变及腺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与WHO(2000)标准进行比较。方法对53例结直肠活检诊断为癌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浸及黏膜下层的癌标本与相应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对照,并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分析。结果WHO(2000)标准诊断为高级别上段内肿瘤40例,术后确诊均为浸润癌。结论活检切片未见黏膜肌层,不能肯定癌浸及黏膜下层时应用"高级别上皮内肿瘤"这一诊断名称,但需注明不排除存在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癌变及大肠癌的大肠镜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对大肠镜活检病理证实为大肠腺瘤癌变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分类等进行分析.结果大肠镜活检381例大肠腺瘤有33例癌变,并且以绒毛状腺瘤癌变为主.结论大肠癌与腺瘤癌变有关,绒毛状腺瘤一经发现,均应尽可能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8.
近年,西方一些报告提出,结肠、直肠癌只有当肿瘤穿透黏膜肌层浸润至黏膜下层才诊断恶性WHO(2000)肿瘤分类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及遗传学将大肠癌明确定义为结肠或直肠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这个部位只有当肿瘤穿透黏膜肌层至黏膜下层时才考虑为恶性.那么国内病理医师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以前的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的癌是否符合这一标准,是否有错误;结肠、直肠内窥镜活检标本癌应如何诊断.我们搜集200例结、直肠活检标本与对应的手术标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4):28-31
目的 研究色素内镜提高基层医院大肠癌早期诊断水平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214例大肠黏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107例,采取常规内镜检查,不进行内镜染色,并行单纯病理活检;观察组107例,使用0.4%靛胭脂加0.2%醋酸黏膜染色剂对大肠黏膜进行染色,并对不染色和浅染色区进行病理活检;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活检结果、病理活检率及诊断率,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观察组染色前后大肠癌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炎性或增生性息肉70例、腺瘤25例、癌或癌变12例;对照组炎性或增生性息肉69例、腺瘤27例、癌或癌变11例,两组患者的病理活检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理活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腺瘤诊断率、癌、癌变诊断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染色前大肠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87%,染色后大肠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1.21%,观察组染色后大肠癌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染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色素内镜,有助于鉴别大肠黏膜病变的病理类型,可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水平及病理活检成功率,且操作安全简便,适用于基层医院,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魏茂富  杨延莉 《罕少疾病杂志》2004,11(4):18-19,F002
目的 研究大肠腺瘤癌变肠镜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 对40例经肠镜活检及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分型进行探讨。结果 手术前肠镜活检大肠腺瘤620例(650个腺瘤),病理检查腺瘤癌变26例(26个),15例为腺瘤伴Ⅰ~Ⅲ级非典型性增生。手术后病理证实40例为腺瘤癌变。组织学分型以绒毛状腺瘤癌变为主(24例),其它为管状绒毛状腺癌(14例),管状腺癌2例。结论 大肠癌与大肠腺瘤癌变关系密切,大肠腺瘤无论体积大小均应尽早切除为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癌变及大肠癌的大肠镜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对大肠镜活检病理证实为大肠腺瘤癌变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分类等进行分析。结果:大肠镜活检381例大肠腺瘤有33例癌变,并且以绒毛状腺瘤癌变为主。结论:大肠癌与腺瘤癌变有关,绒毛状腺瘤一经发现,均应尽可能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论大肠镜活检大肠腺瘤癌变的病理诊断。方法 对3 4例经大肠镜采样病理活检证实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 4例大肠腺瘤癌变以绒毛状腺瘤为主。结论 大肠癌与大肠腺瘤癌变密切相关,临床对腺瘤无论大小均尽可能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13.
Pan XY  Zhang YL  Chen CD  Jiang B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2):2990-2993
目的 建立一套适合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标本的临床病理取材方法,以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2005年8至12月南方医院常规结肠镜检查行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的大肠肿瘤性病变标本,对病变超过10mm以上可疑癌变的病例,采用黏膜染色,结合实体显微镜进行观察,根据腺管开口类型判断可疑癌变部位进行靶向取材病理检查,并与常规随机取材的标本进行对照,观察对大肠癌变检出率的影响,同时,将该期大肠早期癌检出情况与2004年随机取材的检出率进行对照。结果 采用黏膜染色结合实体显微镜进行靶向取材,在40例可疑癌变病例中,确诊早期癌变(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16例,这16例标本随机取材送检后,除1例病理诊断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外,其余15例均为轻度或中度不典型增生。2004年同期进行非靶向取材,在54例可疑癌变的大肠肿瘤中仅检出4例早期癌变(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为7.4%。结论 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标本采用黏膜染色实体显微镜进行靶向定位活检,可提高大肠早期癌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癌、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本院收治的160例结肠癌、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肠道内镜辅助下提取患者病灶组织进行活检,了解患者病灶癌变状况及肠道黏膜浸润状况,并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对比活检与手术病理检查的效果。结果:采取术前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结肠、直肠癌151例,占94.4%;确诊腺瘤癌变9例,占5.6%。采取活检病理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结肠、直肠癌患者中92例患者存在肠道黏膜下层浸润状况,占60.9%。160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159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死亡。结论:结肠癌、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可及时了解患者疾病类型,可有效辅助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AKT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正常大肠组织、癌旁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2种标志物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为大肠癌临床病理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将50例大肠癌手术标本和10例相应癌旁大肠黏膜组织及14例正常大肠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同时将17例大肠腺瘤活检标本进行常规切片,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AKT2、HIF-1α在其中的表达.结果 AKT2、HIF-1α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4.0%、64.0%,二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85,P<0.05).AKT2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84.0%)明显高于大肠腺瘤阳性表达(52.9%)和正常大肠组织的阳性表达(14.3%)(P<0.05、P<0.01).HIF-1α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64.0%)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28.6%)(P<0.05);但在大肠腺瘤中的阳性表达为58.8%,与大肠癌的阳性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KT2、HIF-1α的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 AKT2、HIF-1α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均较正常大肠组织增高,且二者呈正相关.AKT2可能通过调节HIF-1α表达来影响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AKT2、HIF-1α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瘤-大肠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AKT2比HIF-1α能更好地作为临床监控大肠腺瘤癌变及大肠癌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梁晶  原晓勇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25-1226
目的研究p15在大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序列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p15在大肠黏膜癌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收集大肠癌患者30例,大肠腺瘤患者10例,再随机取距病变组织大于5 cm的正常大肠黏膜10例,采用SP法,检测p15在不同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15在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关系。结论 p15基因的失活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2400例常规大肠镜检查中,发现大肠早期癌23例,其中〈1cm的小病灶癌3例、不含腺瘤成分的早期癌5例;小的扁平腺瘤、凹陷性腺瘤、黏膜内腺瘤共56例。对大肠癌的组织发生学与大肠小的扁平腺瘤和凹陷性腺瘤的关系、内镜下诊疗进行了探讨。认为必需重新认识大肠腺瘤的概念,肠镜发现有异常黏膜改变时,应提高警惕,多取活检,才能提高肠镜下对小病灶大肠癌、小的扁平腺瘤和凹陷性腺瘤的诊断,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生存素(survivin)、骨桥蛋白(osteopotin,OPN)在大肠正常黏膜、低危性腺瘤、高危性腺瘤及癌变的腺瘤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OPN在大肠腺瘤癌变以及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按照2006年美国《大肠息肉切除术后随访指南》诊断标准,对经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64例大肠腺瘤进行危险分层,选取78例大肠腺瘤组织蜡块,其中30例低危性大肠腺瘤,40例高危性大肠腺瘤,8例癌变的大肠腺瘤;另选取20例正常的大肠黏膜组织蜡块,利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survivin和OPN在各组的表达情况。结果:suvivin在大肠正常黏膜、低危性腺瘤、高危性腺瘤、癌变的腺瘤间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N在正常大肠黏膜与低危性腺瘤中表达的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危性腺瘤和癌变的腺瘤中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5和P<0.01),而低危性腺瘤和高危性腺瘤OPN表达阳性率与癌变的腺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在大肠正常黏膜、低危性大肠腺瘤、高危性大肠腺瘤及癌变的大肠腺瘤中的表达逐渐升高,提示survivin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可能成为诊断大肠腺瘤及大肠腺瘤癌变的一个参考指标。OPN在低危性大肠腺瘤、高危性大肠腺瘤及癌变的大肠腺瘤中的表达逐渐升高,提示OPN可能成为诊断大肠腺瘤癌变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WHO(2000)分类中,结直肠癌定义为结直肠恶性上皮性肿瘤,只有肿瘤穿透黏膜肌层抵达黏膜下层时,才能确定为恶性。结直肠镜组织学活检的诊断标准及诊断措词应该如何确定,值得研究。本文就我院164例结直肠活检诊断为癌并手术的标本进行对比分析,对结直肠内窥镜活检诊断癌的标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结肠、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110例结肠、直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结肠、直肠内窥镜活检诊断方法。与切除手术进行对比,并根据结果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110例患者中,28例患者被诊断为类癌、74例患者被诊断为腺癌、3例被诊断为印戒细胞癌、5例患者被诊断为粘液腺癌。患者组织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腺癌患者腺管状腺泡状分化,粘液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粘液,类癌患者在显微镜下其形状有方形、多边形、圆形、柱状等形状,细胞形态大小均匀、一致,排列结构呈多样化,常见索状、腺泡状等结构,印戒细胞癌胞质丰富,存在大量粘液,细胞核深染;内窥镜活检诊断结果与切除手术后诊断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因为结肠、直肠癌病例绝大部分是浸润癌,所以在对其进行活检过程中,不应使用黏膜内肿瘤对不能确定黏膜下层、癌侵的患者进行诊断,此诊断适用于腺瘤癌变。同时内窥镜医生应多方面取材,多与病理医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再将影像学融入到检查中,对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