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暑的涵义暑为六淫之一,指夏令日光逼照之下的炎热之气而言,所谓"暑者炎热也".六淫中暑、燥、火属热,风、寒、湿属寒,暑从火中来,燥甚则化火,故暑、燥、火是热的不同程度而已;风乃寒之渐,湿甚则化寒,故风、寒、湿是寒的不同程度而已;可见六淫中不外乎寒、热二淫,而其中暑属热,暑的本性与火是相同的,惟其热的程度尚不及火而已. 相似文献
2.
暑热与水湿互结歌括阳明暑温舌黄滑,头昏面赤身热发,脉来洪滑小便短,渴与饮凉饮不押,得水则呕按胸痛,便闭小陷枳实加。注释:暑气兼有湿热,是中焦阳明暑温兼水结在胸之证。暑热则脉洪数而大,面赤恶热,头昏口渴,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苔黄 相似文献
3.
凌×,年周岁,六月间,病壮热神昏抽搐入院,经西医腰椎穿刺等检查确诊为“乙脑”,经治不效,通知病危,并嘱家人准备后事。乃求治于中医。症见:壮热(体温41℃)不退,神志昏迷,颈项强直,四肢抽搐,两目上吊,鼻唇干枯,小便短少,大便未解。舌质干红、苔薄黄,脉细数。证属暑温,急投紫雪丹一瓶,分四次,温开水调匀灌服。次日,仍壮热(体温40.8℃),症所如前述。处方:竹叶、知母、石斛、玄参、生地、钩藤各9克,生石膏24克,芦根12克,甘草3 相似文献
4.
庞××,女,24岁,工人。产后三日,盛夏炎热而感受暑邪。身现大热,汗出不止口渴郁闷,烦燥莫可名状,头晕,肢倦神疲。其翁素谙医,遵产后不宜凉之戒,投生化汤合三物香薷饮治之。药后大汗淋漓,躁扰不安,遂邀余诊治。视病人面红齿燥,舌红苔黄而少津、脉虚大无 相似文献
5.
曲××,男,20岁,住院号86—186。因头痛、发热,关节痛20天,于1986年7月23日收入院。患者头痛,以前额为甚,发热、寒战,关节痛,肌肤灼热,纳差食少,无耳聋,但左耳 相似文献
6.
何某,男,5岁。住院号:7825。因高热、昏迷、抽搐3天入院。体查:面苍白,四肢厥冷,体温40.1℃,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减弱,颈有抵抗感,四肢时有抽搐,间隔时间不一,双肺底细湿啰音,克氏征、布氏征、巴彬氏征均阳性。 相似文献
7.
李某,男,11岁。1960年7月30日开始发烧、头痛,随即精神倦怠,不思饮食,有时呕吐,于8月4日入某医院。入院时体温38.6℃,嗜睡,颈项强直,咽(-),心肺(-),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腹软 相似文献
8.
严××,男,三十岁,閩清金沙街人,1959年8月13日就診。六天前早上,始覺倦怠少食,当晚即发寒热,头痛腰酸,关节酸楚,服中西葯无效。現症壮热如灼,无汗恶风,口渴不喜飲,胸腹胀悶不舒,小便短赤,大便閉結,舌苔黄厚,两脉滑数。診断为暑溫挾湿。处方:蒼术四錢,石膏一两六錢,知母四錢,粉草三錢,山葯三錢,滑石八錢,薄荷一錢五分,潞党参三錢 相似文献
9.
前言暑温是发生在夏秋暑季的一种热病。清代吴鞠通说:“后夏至温盛为热,热盛则湿动,热与湿搏而为暑。”“上热下湿人居其中而暑病成。”“暑兼湿热,偏于暑之热者为暑温……偏于暑之湿者为湿温。”“若纯热不兼湿者,仍归……温热例,不得混入暑也。”因此,暑温病的成因是“热与湿搏”而热胜于湿所致,这点是必须首先加以明确的。现代所说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很多地方和暑温病相似。从季节上看, 相似文献
10.
林××,女,7 6/12岁,住院号635。患孩于1975年8月10日始发热,伴头痛、呕吐,在当地县医院以“感冒”治疗,病情未好转。13日下午突然抽风不止,随即昏迷不醒、遂送我院,经检查确诊为“乙型脑炎”住院救治。现症高热(39.8℃),神志昏迷,颈项强直,反复抽搐。舌红绛,脉细数。据证分析,中医辨为暑温、营血两燔。治以清热解毒、凉肝熄风、芳香开窍。处方:生石膏、水牛角各60克,知母、石菖蒲、郁金各12克,生地、板蓝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申××,男,23岁,南京籍,工人,未婚,住院号5105。因十年来劳累后心跳气短,二旬来发热不退,于1960年8月31日入院。緣患者于少年时因家貧而做童工,負重劳累,并且經常涉水,至1952年起常感心窩部发闷,劳累后辄心悸气短,胸中痺塞,当时末加注意。 相似文献
12.
李某,男,50岁,干部。于1996—4因患亚急性肝坏死住院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病人自8月12日,每天上午饭后进行1—2小时日光晒,四天后突然出现发热,体温在38.3°—39.6°之间,经口服,肌注退热药物,体温不降,应用安宫丸。羚羊水口服及物理降 相似文献
13.
暑温与风温、春温、温热、冬温、温毒、温疫等诸证同属于祖国医学温病范畴。但由于暑温发病季节和特有的病征,又可与上述诸温病相区别。暑温一症,常发于夏秋季节,小儿罹患者为多。祖国医学对此病的发病季节也有明确的界限,如《内经·热论篇》有:“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临床所见,发病季节多在小暑至秋分,尤以大暑至处暑为最多。暑温的病因主要是暑邪为患。暑性炎热,暑温病多见高热、烦渴、舌质红、苔黄燥、大便燥结、尿色赤黄、脉洪数、神昏谵语等症状,甚则热动生风而出现手足抽搐、 相似文献
15.
暑温验案一则廖先仕林××,男,医生。于1978年7月份因出诊外地感受暑邪,当晚壮热、头痛如劈,胸刺痛,烦躁若狂,继则神昏谵语,全身发斑,拟诊为①中毒性脑炎?②胸膜炎?③出血热?收住院治疗,用西药大量抗生素输液治疗数天罔效,邀请中医会诊。上症俱存,大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吴鞠通暑温病案的研究,总结了其救治暑温误用表散、消导攻伐、滥予阴柔及过投寒凉而致变的种种经验,并发现以银翘散加味清手太阴气分、逆传心包仍重清气、冷香合辛凉法治两太阴暑温、甘苦合化阴气利小便诸法,补充了《温病条辨》之未备。同时指出研究医学家说必须与其临床实践相结合,方可对其有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暑温重症抢救心得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225300)钱利凝【关键词】暑温气营两燔中医药疗法暑温是夏季感受暑热病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病。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骤,初起即见壮热、烦渴、汗多等气分证候,病机传变迅速,易伤津耗气,多闭窍动风之变。根据季节特点(每... 相似文献
18.
暑温,其特点为发病急骤,传变快,变化多,易伤津耗液,耗血动血,且多闭窍动风之变。初起即见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阳明气分热盛证候。暑温易伤人正气,尤多耗伤津液,重者出现津气欲脱之危候。暑邪内陷心(包)营(血)而神昏谵语,引动肝风而痉厥,风火相煽,生痰生风,导致痰 相似文献
19.
<正>暑温是夏季感受暑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其起病急骤,初起即见壮热、汗多、烦渴、面赤、脉洪大等症候。其传变迅速,极易耗气伤津,动血,甚则热动生风,易出现闭窍动风及津气欲脱等危重证候。暑温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乙型脑炎、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脑型中毒性菌痢、钩端螺旋体病(非黄疸型)、登革热、中暑等病。暑温经中医辨证论治能够得到很好的临床效果[1],然而目前暑温的辨证分 相似文献
20.
暑温与风温、春温、温热、冬温、温毒、温疫等诸证同属于祖国医学温病范畴。但由于暑温发病季节和特有的病征,又可与上述诸温病相区别。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