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为了减少腹腔镜囊切除术中胆外胆管损伤率及降低中转开腹率。方法:分析538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及中转开腹的原因,以及对几种特殊异常胆囊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426例中397例完成LC,中转开腹29例,肝外胆管损伤5例。结论:正确辨别和处理异常胆囊管是避免严重肝外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为了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率及降低中转开腹率。方法回顾总结本院1994年6月~1999年6月间5386例LC中肝外胆管损伤中转开腹的原因,以及对几种特殊异常胆囊管的处理的探讨。结果426例中397例完成LC,中转开腹29例,其中肝外胆管损伤5例。结论正确辨别和处理异常胆囊管是避免严重肝外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为了减少LC 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率及降低中转开腹率,分析5386 例LC 中426 例异常胆囊管的处理体会。397 例完成LC,中转开腹29 例,肝外胆管损伤5 例。表明正确辨别和处理异常胆囊管是避免严重肝外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伴胰胆管异常汇合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伴胰胆管异常汇合的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胆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 10例无人1例手术死亡,无胆道逆行感染,疗效满意。结论 胆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伴胰胆管异常汇合的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柯柳 《右江医学》2009,37(6):741-741
先天性胆总管缺如极为少见。合并胆管幽门异常汇合更是罕见。我院于2008年5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变异类型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我院536例胆囊切除术者中发现胆囊管变异57例,占10.6%,其中男性21例,女性36例,年龄21~65岁.原发疾病: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20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35例,胆囊息肉2例.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4例.胆囊管解剖变异发现方法: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内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术中解剖及术后T管造影等.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方法、适应症,对10例采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切除胆囊后,扩张胆囊管,自胆囊管置入胆道探子探查胆总管,Ⅰ期结扎胆囊管。2例在扩张时撕裂胆囊管而改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发现胆总管结石3例,2例改行胆总管切开探查,1例胆囊管取出结石;探查阴性5例。此方法操作安全简单,具有往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与腔镜胆道探查“T”管引流(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2种术式治疗继发性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58例继发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LTCBDE组26例,LCBDE组32例(其中2例为 LTCBDE组术中中转)。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补液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胆漏、胆总管狭窄、胆管炎、腹腔感染、胆道出血、残余结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治愈后出院,无死亡病例。LTCBDE组术后无胆漏、残余结石及胆道出血,LCBDE组术后出现1例胆漏、2例残余结石、1例胆道出血,两组均无术后胆总管狭窄、胆管炎及腹腔感染病例。LTCBDE组患者术后带管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补液量均少于LCBDE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TCBDE组手术时间长于 L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条件下,LTCBDE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可视为安全有效及经济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胆总管切开并肝叶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4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总管切开并肝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肝总管切开取石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7%。由此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胆总管切开并肝叶切除术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海  肖宏  杨红春  孙科 《西部医学》2010,22(8):1434-143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收集因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的患者146例,回顾性分析其住院时间、术后恢复以及手术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146例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出现漏胆3例,全组无死亡病例。通气时间术后18-45 h,平均31.9 h。术后3 d拆除戳孔缝线。术后出院时间5-16天,中位时间8 d。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8.6±10.6)个月。1例患者术后38个月出现胆总管结石再发。其余获访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避免了放置T管引起的一系列弊端,体现出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治疗适合的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Liver transplantation (LT) has become a common 'method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Although the incidence of biliary complications after LT has decreased to 8% to 20% in recent years, it is still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life quality and long-term survival of recipients. As an uncommon complication, the mucocele formation of cystic duct remnant may compress or obstruct the common hepatic duct and result in injury to the liver graft.  相似文献   

15.
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晓烽  周建波 《河北医学》2000,6(8):677-679
目的县市级医院推广应用内镜下乳头肌切开(EST)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方法:用电子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诊胆总管结石,继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及胆总管取石。结果:行EST取石24例,成功23例,成功率95.8%,转外科手术1例,占4.2%。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乳头肌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成功率低、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在具备条件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49-52
目的探讨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对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的应用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43例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研究组应用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和治疗前后QOL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平均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同时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和CRP指标低于对照组,同时GGT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QO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采用改良胆肠袢式吻合术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在胆道术后肝胆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4月~2012年4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100例胆道术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胆囊切除以及胆道探查术,观察组行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76%,显著低于观察组(94%),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分别为(86.72±6.93)mL、(149.62±21.55)min及(11.27±2.56)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105.22±12.77)mL、(182.27±31.79)min、(15.73±3.8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显著高于观察组(32%),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科治疗在胆道术后肝胆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避免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解剖学方法.方法 分析1992年3月至2006年5月间施行的LC 13 190例,其中在1992年3月至1996年5月间施行LC2698例,主要采用辨认胆囊管、胆总管和肝总管的三管法(即三管组);1996年5月至2006年5月间共施行10 492例,其中采用三管法8566例,另外1926例因胆管显露不太容易而采用在胆囊管位置解剖出的管状结构,结合分离Calot三角区中的胆囊淋巴结、胆囊壶腹、胆囊动脉以及胆囊三角区空虚这4项指标中的至少2项,帮助确认胆囊管的三结构确认胆囊管法(即三管+三结构组),分别就两组间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等进行研究.结果 13 190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术中误伤胆管致黄疸、胆瘘等.三管组手术时间15~92 min,平均(38±16)min,中转开腹率为8.7%;三管+三结构组手术时间15~52 min,平均(28±12)min,中转开腹率为1.8%.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率和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结构确认胆囊管法不仅可以有效帮助确认胆囊管,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率,而且可以缩短LC手术时间,降低中转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50-5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康复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97例进行研究,其中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5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4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两组的血清GGT及AL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22%,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相对减少结石残留及结石复发,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的有效方法和适应证。方法选择疑有胆总管结石及有探查指征的61例患者,在胆囊切除时将胆囊管残端稍为留长,以便于提取牵拉。选用OLYMPUS—P20型胆道镜沿胆囊管轻柔插入,如胆囊管尚不够粗,可先予扩张。胆道镜发现结石后,以取石网篮套取拉出。如结石较大难以通过胆囊管者则常规切开胆总管取石。镜检及取石结束后经胆囊管注入庆大霉素8-16万单位后予胆囊管结扎。结果29例在胆总管下端发现结石,其中24例在胆道镜下予取石网套取除,5例因结石较大常规切开胆总管取除,32例未发现结石。6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无胆漏、胆道出血发生。B超随访或术后T管造影无结石残留。结论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是一项较为有效的微创技术,可使部分患者减少创伤,缩短治疗周期,但其主要适用于胆总管继发性小结石同时伴胆囊管增粗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