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紫花地丁水浸出物对HepG2.2.15细胞内HBsAg、HBeAg和HBcAg的影响。方法以HepG2.2.15细胞作为研究模型,选用拉米夫定作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LSCM观察紫花地丁水浸出物作用3d后,免疫荧光技术标记的细胞内HBsAg、HBeAg和HBcAg的变化。结果紫花地丁对HepG2.2.15细胞内三种抗原均有抑制作用,且优于拉米夫定。拉米夫定对细胞内HBcAg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紫花地丁对HepG2.2.15细胞内HBsAg、HBeAg和HBcAg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天花粉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的增殖及培养细胞上清中HBsAg与HBeAg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TT方法检测HepG2.2.15细胞的存活率,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epG2.2.15细胞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表达量。结果:天花粉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处理HepG2.2.15细胞后HBsAg和HBeAg的表达均呈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抑制,但天花粉水提物的治疗指数明显优于醇提物。结论:天花粉水提物较醇提物有更好的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新加达原饮(IXJDY)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IXJDY对HepG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和最大无毒浓度(TC0);在TC0基础上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分别在第72 h和144 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上清液HbsAg的滴度.结果 TC50=14.22 mg·mL,TC0=8.13 mg·mL-1,新加达原饮对HepG2.2.15细胞毒性较低.无毒浓度的新加达原饮在HepG2.2.15细胞培养中可有效地抑制HBsAg的分泌,(P<0.05,P< 0.01);且呈现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 IXJDY在体外有显著的抗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蚕蛹水解氨基酸对HepG2.2.15(人肝癌细胞株)在体外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MTT比色法测定蚕蛹水解氨基酸对人QSG-7701(正常肝脏细胞株)的毒性后,计算蚕蛹水解氨基酸的安全浓度。将蚕蛹水解氨基酸溶液分别配制成0.001 mg/ml、0.01 mg/ml、0.1 mg/ml、1 mg/ml和10 mg/ml的浓度,与HepG2.2.15细胞共同培养,实验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和细胞对照组。每组设置4个复孔,每孔加入100μl的5×104个/ml的细胞悬液,于培养的24、48、72小时后,用MTT比色法测定OD值,评定蚕蛹水解氨基酸对HepG2.2.15细胞株的抑制作用。结果蚕蛹水解氨基酸的最大无毒浓度(TC0)为12 mg/ml。梯度浓度的蚕蛹水解氨基酸与HepG2.2.15细胞共同培养24、48和72 h后,与细胞对照组相比,OD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有时间和浓度的线性关系。结论蚕蛹水解氨基酸对人肝癌细胞HepG2.2.15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限稀释法从HepG2.2.15细胞株中分离出10株单克隆细胞株.ELISA法检测其HBsAg与HBeAg表达量,根据HBsAg、HBeAg表达量的不同,筛选出最高、中等、最低3株克隆细胞株.MTT法进行干扰素(IFN)-α的细胞毒作用研究,表明IFN-α对不同克隆细胞株药物毒作用相似.ELISA法检测各克隆细胞株给IFN-α前后HBsAg、HBeAg表达量,IFN-α对HepG2.2.15细胞HBeAg的抑制作用较弱,对HBsAg、HBV DNA的抑制作用较强,且对表达量高的克隆细胞株抑制作用更强.不同HepG2.2.15细胞表达HBsAg与HBeAg存在差异性,且表达量高的细胞株对治疗浓度的IFN-α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6.
徐庆  宋芸娟  陈全斌  义祥辉 《医学争鸣》2004,25(20):1862-1866
目的:研究荔枝核提取物-黄酮类化合物(IL)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光密度测定法和细胞培养及定量PCR技术研究荔枝核提取物IL对HepG2.2.15细胞系HBsAg与HBeAg表达及HBV-DNA含量的影响. 结果: 96孔板试验: 实验第3, 6日, IL对HBsAg和HBeAg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4孔板试验: 实验第3, 6, 9日IL对HBsAg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1);实验第6, 9日IL对HBeAg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1);同时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IL (400 mg/L )可使培养基中的HBV-DNA转阴. 结论: IL体外实验(培养细胞)有较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对HepG2.2.15细胞表达HBVM及p53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对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HBV—DNA水平和对p53蛋白的影响作用。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培养HepG2.2.15细胞悬浮液中HBV—DNA,HBsAg和HBeAg含量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p53蛋白在培养细胞中的含量和分布;计算α-2b干扰素对HBV及相关抗原的抑制率。结果:α-2b干扰素在1000IU/mL-5000IU/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相关性抑制。当浓度达3000IU/mL,作用至第5d时,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达89,32%、87.23%和82.66%,并趋于稳定。免疫组化染色,治疗组p53蛋白颗粒增多,与细胞核相联,胞浆颗粒稀少。结论:α-2b干扰素可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HBV—DNA,并能影响p53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提示α-2b干扰素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防治慢性HBV感染诱发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组稳定转染细胞株HepG2.2.15和肝癌细胞株HepG2中TLR7表达,分析HepG2.2.15细胞中TLR7激活后诱导炎症因子表达。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分析HepG2和HepG2.2.15中TLR7受体、IL-6和TNF-αmRNA水平表达。TLR7配体Gardiquimod刺激20min后,Western blot分析激活的信号通路;刺激6h,Real-timePCR分析TLR7激活后IL-6和TNF-αmRNA水平表达变化;刺激48h,ELISA法分析IL-6和TNF-α蛋白质水平表达变化。结果HepG2.2.15细胞株中TLR7mRNA水平表达比HepG2中的表达高约30倍(P0.01)。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条件下,HepG2.2.15细胞株中IL-6和TNF-αmRNA水平表达比HepG2中的表达分别高约7.5和9.3倍;Gardiquimod刺激6h后,HepG2.2.15细胞株中IL-6和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具有剂量依赖关系(P0.01),而HepG2细胞在相同的刺激下IL-6和TNF-αmRNA表达水平升高并不明显(P0.05);刺激48h后,IL-6和TNF-α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与其mRNA水平变化一致(P0.01)。HepG2.2.15细胞株经Gardiquimod刺激后NF-κBp65亚单位进入细胞核中量显著增加。结论TLR7激活后能够上调HepG2.2.15细胞中IL-6和TNF-α的表达,提示TLR7可能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紫丁香叶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中HBeAg及HBsAg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紫丁香叶提取物对 Hep G2 .2 .1 5细胞分泌 HBe Ag和 HBs Ag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 HBe Ag和 HBs Ag表达的变化并以抑制率来表示。结果 :紫丁香叶提取物对 HBe Ag和 HBs Ag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该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紫丁香叶提取物对 HBe Ag和 HBs Ag分泌的抑制作用提示其在体外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人工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ZFP)特异性结合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基因启动子,观察ZFP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转录的抑制。方法:将pcDNA3.1-ZFP转染入HepG2.2.15细胞24 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HBX蛋白的含量;用ELISA和real-time PCR检测上清液中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和HBV DNA含量,用RT-PCR检测胞内HBV mRNA水平。结果:ZFP可抑制HepG2.2.15细胞中HBX的表达;相比空质粒组,ZFP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 拷贝量和HBeAg 含量分别下降了51.7%(t=23.079,P=0.000,95%CI=44.98%~58.52%)、33.8%(t=3.887,P=0.003,95%CI=12.12%~55.48%);细胞内HBV mRNA也明显减少(t=3.616,P=0.022)。结论:人工设计的可特异性结合于HBX的ZFP可于HepG2.2.15细胞中有效抑制HBV转录。  相似文献   

11.
丁香多总皂对HBV转染细胞表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士奇  迟宝荣  王峰  刘晓东  金镇勋  贺红 《医学争鸣》2003,24(13):1234-1235
目的:观察丁香多总皂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eAg和HBsAg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eAg和HBsAg表达的变化并以抑制率来表示.结果:丁香多总皂对HBeAg和HBsAg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丁香多总皂对HBeAg和HBsAg分泌的抑制作用提示其在体外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紫花地丁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aus,MRSA)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探寻逆转MRSA抗药性的新方法.方法 将紫花地丁注射液亚抑菌浓度与携带耐药质粒的MRSA作用24 h,然后影印培养,计数消除子数.结果 紫花地丁和空白对照组耐药质粒的消除率分别为46.21%和0.69%,两组的消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紫花地丁具有消除MRSA耐药质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紫花地丁联用苯唑西林对质粒介导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小鼠败血症的治疗作用,探寻逆转MRSA抗药性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质粒介导的MRSA诱导小鼠败血症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紫花地丁、苯唑西林、紫花地丁联用苯唑西林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小鼠的死亡数及存活率。结果模型组小鼠存活率为0%,紫花地丁组与苯唑西林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0%和6.67%,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花地丁联用苯唑西林组小鼠存活率为53.33%,明显高于苯唑西林组(P0.01)。结论紫花地丁能增强苯唑西林对MRSA的敏感度,提高苯唑西林对MRSA感染小鼠败血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紫花地丁水煎剂调节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紫花地丁水煎剂体外对C57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的影响,探讨紫花地丁的免疫调节功能,寻求一种更适宜的免疫调节剂。用^3H-TdR掺入法测定不同浓度的紫花地丁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MTT方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发现紫花地丁水煎剂在0.2-1.6mg/ml浓度时,能抑制正常小鼠被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但未见到对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明显影响。结论:紫花地丁水煎剂通过抑制小鼠由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的增殖,下调抗体的生成,但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紫花地丁抗炎及体外抑菌作用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筛选出紫花地丁抗炎及抑菌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及体外抑菌实验,观察紫花地丁水煎剂、紫花地丁乙醇提取物各分离部位对炎症的影响及体外抑菌作用.结果:紫花地丁水煎剂、紫花地丁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结论:紫花地丁水煎剂、紫花地丁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是紫花地丁发挥抗炎、抑菌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RNA干扰和纳米技术抑制HBV-DNA在体外的复制和HBV核心抗原的表达。方法:制备靶向HBV核心抗原(HBcAg)的纳米小干扰RNA(siRNA),利用U6启动子质粒转染入HepG2 2.2.15细胞;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细胞HBV核心抗原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 检测上清液HBV-DNA,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HBV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原(HBcAg)。结果:成功构建了含磁性纳米的siRNA质粒;多种方法检测均显示转染后的细胞HBV核心抗原表达明显下降;其表面抗原、e抗原和HBV-DNA值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RNA干扰联合纳米技术可明显下调HBV核心抗原的表达,抑制HBV-DNA复制。  相似文献   

17.
18.
云南地丁文献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云南省各种近代文献记载,对云南民间习用地丁的名称,功效,资源作了进一步的考证。  相似文献   

19.
HepG2.2.15细胞株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异质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峰  周晓东 《浙江医学》2005,27(6):417-419
目的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C基因的异质性来探讨在HepG2.2.15细胞体内是否存在HBV准种.方法依据Genebank中HBV ayw亚型全基因序列,选择保守区域设计出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引物,自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扩增HBV前C/C基因序列,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挑选15个克隆测序以比较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测序发现HepG2.2.15细胞HBV前C/C基因存在异质性,碱基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大于93%,突变类型全部为碱基替换.结论 HepG2.2.15细胞内存在HBV准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