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4例使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穿刺前60min以穿刺点为中心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观察两组病人在内瘘穿刺中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在内瘘穿刺中疼痛程度较对照组病人轻,两组比较,Z=-4.23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穿刺点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减轻血液透析病人内瘘穿刺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2.
陈林  杨倩  石梅 《华西医学》2010,(4):814-815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减轻血液透析内瘘血管穿刺疼痛中的效果。方法将52例首次使用内瘘穿刺的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对照组以常规方法进行穿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在穿刺前以穿刺点为中心涂擦复方利多卡因乳膏,60min后进行穿刺。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内瘘穿刺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擦可减轻内瘘穿刺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血液透析病人通道建立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16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穿刺前30min~60min穿刺点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结果]观察组重度疼痛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减轻病人因穿刺带来的疼痛。  相似文献   

4.
何静婷  汪艳珍  李秀英 《护理研究》2009,23(26):2382-2383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血液透析病人通道建立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16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穿刺前30 min~60 min穿刺点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结果]观察组重度疼痛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减轻病人因穿刺带来的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渐进性放松训练和局麻药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的影响,为进行有效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96例规律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患者随机分为放松训练干预组(A组)、局麻药干预组(B组)、放松训练联合局麻药干预组(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各24例.A组和C组患者在动静脉内瘘穿刺前分别进行渐进性放松训练,B组和C组患者在穿刺前1h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D组进行常规穿刺护理.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AS)在穿刺后10 min内评价各组患者穿刺疼痛状况.结果 渐进性放松训练组患者疼痛评分为(3.042±-0.999)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患者疼痛评分为(2.500±0.978)分,渐进性放松训练加局麻药组疼痛评分为(1.333± 0.817)分,空白对照组疼痛评分为(5.042±1.122)分;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渐进性放松训练组和局麻药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各自的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渐进性放松训练联合局麻药可有效缓解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引起的疼痛,优于放松训练和局麻药单独使用,为临床开展药物-心理干预镇痛提供了借鉴,值得在血液透析患者疼痛管理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早产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的疼痛程度,比较非营养性吸吮(NNS)、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操作中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行PICC的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3组,一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NNS),一组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一组为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对早产儿行PICC操作前15s、皮肤消毒、穿刺、送管、固定、操作后30s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早产儿在PICC操作时存在中度、重度疼痛;NNS组及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疼痛评分低于NNS组。[结论]NNS与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早产儿行PICC置管过程中疼痛轻,且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止痛效果更好、时间更久。  相似文献   

7.
张玲 《全科护理》2014,(19):1776-1777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预防前列地尔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将72例接受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静脉输注前列地尔,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方法浅静脉穿刺固定,观察组病人于输液前30min在静脉穿刺点及上方沿血管近心走向均匀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观察两组病人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于前列地尔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气雾剂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7月住院的93例PICC置管肿瘤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以穿刺点为中心局部涂抹利多卡因乳膏,1 h后穿刺;B组穿刺点局部外喷云南白药气雾剂,待干后穿刺;C组先以穿刺点为中心涂抹利多卡因乳膏,1 h后局部外喷云南白药气雾剂,待干后穿刺。比较3组病人PICC穿刺过程中的疼痛评分和PICC置管不同时间满意度评分。[结果]C组钢针穿刺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白药气雾剂与利多卡因乳膏均能缓解病人PICC穿刺疼痛,云南白药气雾剂起效快,节约护士操作时间,增加病人满意度;两药联合应用可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妇科手术病人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4例静脉穿刺前1h手背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穿刺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穿刺前手背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减轻妇科手术病人静脉穿刺痛。  相似文献   

10.
吴娅利  韩克强  刘红  邱吴  王阁  王东 《护理研究》2009,23(3):723-724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PICC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P1CC操作程序,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后即进行静脉穿刺。实验组在选好静脉后先将穿刺点周围皮肤用热水清洁干净,以穿刺点为中心局部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约1.5cn×3.0cm.厚度约1mm,其上用透明敷贴覆盖,1h后将乳膏洗?争,常规消毒皮肤后穿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数字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结果]实验组病人在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沦]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PICC病人静脉穿刺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PICC穿刺中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PICC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PICC操作程序,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后即进行静脉穿刺.实验组在选好静脉后先将穿刺点周围皮肤用热水清洁干净,以穿刺点为中心局部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约1.5 cm×3.0 cm,厚度约1 mm,其上用透明敷贴覆盖,1 h后将乳膏洗净,常规消毒皮肤后穿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数字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结果]实验组病人在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PICC病人静脉穿刺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沈霞  钟慧琴  叶红  杨俊伟 《护理研究》2013,27(2):149-150
[目的]减轻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血管通路穿刺的痛苦,提高高位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的成功率,延长其寿命。[方法]随机将肱动脉吻合的血管内瘘60例病人按自身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穿刺方法。[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61.7%,实验组穿刺成功率为86.7%,两组病人疼痛问卷SF-MPQ得分、词语等级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穿刺方法可减轻病人穿刺疼痛程度,减少内瘘并发症,延长了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手术病人静脉穿刺术的减痛护理效果。方法将小儿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术前30~60min采用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穿刺部位进行涂抹。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并对两组疼痛程度及穿刺前后血压、心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静脉穿刺疼痛程度及静脉穿刺后血压、心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穿刺前涂抹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符合病人对健康、舒适的要求,体现了现代护理走向人性化服务的宗旨,解除了以往由于静脉穿刺疼痛给病人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影响,为治疗疾病提供了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囊压力表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气管导管套囊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咽喉部不适的影响。[方法]将90例全身麻醉的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专用测压表测定气囊压力并在气囊外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B组采用专用测压表测定气囊压力,C组采用指触测压法测定气囊压力。观察3组病人麻醉苏醒期咽喉部不适情况。[结果]3组病人咽喉部不适比较,A组低于B组、C组(χ2值分别为7.608,30.907,P0.05),B组低于C组(χ2=13.506,P0.05)。[结论]采用专用测压表测定气囊压力并在气囊外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方法能显著减轻病人麻醉苏醒期咽喉部不适症状,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非热康谱治疗仪结合钝针穿刺对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74例按照随机数字双盲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内瘘钝针扣眼穿刺,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结合非热康谱治疗仪完成穿刺。比较两组病人内瘘情况、穿刺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0d血管内径较对照组长,血管壁较对照组厚,每分钟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内瘘首次应用时间较对照组早,首次透析血流量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4.59%)高于对照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内瘘穿刺中采用非热康谱治疗仪结合钝针穿刺可促进内瘘成熟,增加血流量,降低穿刺疼痛程度和并发症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黄家莲  朱艳 《护理学报》2012,19(13):39-40
目的 探讨2%利多卡因局部皮内注射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 例首次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使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0.2 mL,分别在2 个穿刺点皮内各注入0.1 mL,等待30 s,用16 G 内瘘穿刺针从局麻注射针口进行内瘘穿刺;对照组除了不使用2%利多卡因局部皮内注射外,穿刺用物及操作流程均与观察组相同.统计两组穿刺成功率、患者对穿刺的疼痛反应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2%利多卡因局部皮内注射后进行首次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达到无痛穿刺,减轻患者对穿刺疼痛的恐惧心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内瘘血管穿刺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对62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终末期患者在穿刺动静脉内瘘时先后采取不同的镇痛方法:常规组不镇痛,在常规消毒后进行穿刺;试验组在穿刺前60分钟给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擦;安慰剂对照组在穿刺前60分钟给予消毒凝胶涂擦。各组均在1个月内连续3次使用视觉类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语言评价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VRS)评定疼痛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VAS评分为(34.13±18.02)分,与常规组的(54.98±19.77)分及安慰剂对照组的(49.64±18.5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安慰剂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明显降低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方法对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所致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拟行PICC置管化疗的139例肿瘤病人按置管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72例与对照组67例,两组均按PICC置管操作规程进行置管,对照组在静脉穿刺前局部采用利多卡因皮内注射,而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纱布湿敷,观察两组病人在置管中的疼痛程度及疼痛次数。[结果]两组病人置管引起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出现疼痛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穿刺部位先用利多卡因纱布进行湿敷麻醉,能有效降低病人置管疼痛程度,同时明显减少疼痛次数,达到微痛置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阮蒙蒙  任丽娜  成健 《护理研究》2011,25(18):1641-1642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术前套管针静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探讨其用于套管针穿刺镇痛的最佳用法。[方法]随机选取术前需行套管针静脉穿刺者120例组成实验组、40例组成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在穿刺前30 min、45 min6、0 min于穿刺部位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涂以护手霜。观察各组病人行套管针静脉穿刺的疼痛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其中实验C组的镇痛效果最好。[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有效减轻术前静脉套管针穿刺的疼痛感,且以穿刺前60 min用药的镇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分娩镇痛穿刺点涂抹的镇痛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美中宜和妇儿医院行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孕足月单活胎初产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或Ⅱ级]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涂抹组为A组,安慰剂涂抹组作为对照组(B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及安慰剂在产妇分娩镇痛操作前15 min均匀涂抹于分娩镇痛穿刺点及周围。宫口开2 cm时行分娩镇痛,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分娩镇痛操作时疼痛情况和分娩镇痛后72 h内腰背痛情况。结果A组有18例改行剖宫产,B组19例改行剖宫产,均剔除本研究。两组产妇麻醉操作时均无无痛和轻度疼痛发生。A组中度疼痛为100%(182/182),无重度疼痛例数;B组中度疼痛为27.07%(49/181),重度疼痛为72.93%(132/181);两组比较,A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575,P<0.001)。分娩镇痛后72 h内腰背痛发生情况无、轻度、中度、重度A组分别为136、27、15、4例,B组分别为89、54、27、11例,两组比较A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10,P<0.001)。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分娩镇痛穿刺点有助于减轻分娩镇痛操作时产生的穿刺痛和分娩镇痛后出现的腰背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