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介绍螺旋臼合并特异性植骨术治疗髋臼翻修术中骨缺损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使用螺旋臼合并特异性植骨术治疗髋臼翻修术中骨缺损的病例。结果随访1~7年,平均5.3年。21例髋关节疼痛均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翻修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9分,翻修术后平均为83分。暂未出现术后假体松动而需要再次翻修病例。结论采用螺旋臼合并特异性植骨术治疗髋臼翻修术中骨缺损效果明确,取得了良好的短期和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溶解发生的特点,对照术前X线评估与术中发现,以利寻求更精确的骨溶解评估方法.方法:对6例非骨水泥全髋关节髋臼骨溶解及松动患者进行翻修手术.通过对术前X线的评估,初步了解非骨水泥髋臼骨溶解的部位和范围,并对由骨溶解造成的髋臼骨缺损进行Paprosky分型.术中明确骨缺损的真正大小和范围.并与术前放射学评估对比.结果:术前1例X线无髋臼骨缺损,术中发现为Paprosky Ⅰ型缺损,术前3例Ⅰ型缺损实际为Ⅱ型缺损,2例Ⅱ型缺损实为Ⅲ型缺损.3例Ⅱ型缺损进行了颗粒打压植骨非骨水泥臼固定,2例Ⅲ型缺损进行了颗粒打压植骨加强杯骨水泥臼固定,另外1例术前放射学评估无骨缺损的病例因聚乙烯臼磨损,在原来的金属臼内重新固定了1个骨水泥臼.6例患者经术后1年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Harris评分平均为87分.结论:非骨水泥全髋关节术后,髋臼周围骨溶解,术前普通的放射学检查不能充分了解骨缺损的实际大小和范围,应该采用更精确的放射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髋臼周围骨量储备或缺损的处理经验及选取生物型大直径多固定孔臼杯应用。方法选取辽宁本溪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5月-2012年4月期间髋关节翻修术中存在不同程度髋臼骨缺损共32例(34髋),骨缺损类型为Paprosky Ⅱ、Ⅲ型。我们采用大直径多孔臼杯结合植骨修复骨缺损,恢复髋臼旋转中心。结果平均随访3.2(2.5~3.67)年,Harris评分18髋〉90分,13髋为80~89分,2髋为70~79分,1髋〈70分,优良率达88.6%。结论大直径多孔臼杯结合植骨处理髋关节翻修术中严重髋臼骨缺损,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及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0年6月我院髋臼骨缺损患者29例(29个髋关节)行翻修术,采用打压颗粒植骨、髋臼假体置换重建髋臼骨缺损后进行假体固定。应用Harris评分标准及髋正位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行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性假体松动。本研究29例患者到随访结束时均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位置变化。经Harris评分显示,术前患者平均得分为(37.5±7.9)分,末次随访时平均得分为(91.3±8.3)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无菌性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而打压颗粒植骨联合髋臼假体置换能合理、有效地重建缺损的髋臼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髋臼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严重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严重骨缺损患者行髋臼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7.5a,根据临床症状及X线进行评估。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未见感染、假体四周骨折等并发症,X线显示髋臼骨床与植入骨完全愈合,髋臼钛板与植入骨、假体之间无完全性透亮带,无骨溶解和髋臼内衬位移病例。Harris评分75~93分,平均(85.46±8.26)分;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髋臼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可有效修复髋臼骨缺损,为假体提供坚强的初始固定,具有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的作用,且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在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对髋Crowe分型在Ⅲ型和Ⅳ型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5例31髋,34~69岁,平均52岁;Ⅲ型15例19髋,Ⅳ型8例10髋;采用结构植骨重建髋臼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行股骨头结构植骨,保证覆盖率的基础上,于真臼或近真臼水平重建髋臼并安装假体。术后行影像学检查和Harris评分。成功随访23例29髋,平均随访5.1年。结果 植骨愈合良好,无植骨塌陷,1例1髋术后脱位,所有病例无假体松动发生。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4分,术后1年平均89分,最后1次随访平均88分。结论 应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满足覆盖率前提下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行全髋关节置换,对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术后髋关节的功能具有安全有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式。方珐:回顾性分析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32例患者(共34髋)的临床资料。髋臼侧:10髋直接采用纯钛螺旋臼成型,8髋采用颗粒植骨及螺旋臼成型,6髋采用颗粒植骨,髋臼支架重建髋臼骨水泥髋臼假体成型。股骨侧:10髋采用劈开股骨侧的方法取出假体并清除骨水泥,采用捆绑带固定,9髋采用远端开窗清理骨水泥植入加长柄假体,6髋取出假体植入加长柄,并视骨质缺损情况进行植骨,3髋股骨骨折采用骨夹板捆绑带固定。感染4例均采用一期彻底清创植入非骨水泥假体。结果:术后除髋臼侧进行支架重建的患者卧床1~2周,其余患者均在3d内下床活动。平均随访26个月(6~60个月),X线片显示假体周围均无新出现的透明带。结论:假体无菌性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最常见的原因,术中应根据患者年龄、骨缺损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和假体类型,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髋臼重建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6年间32例初次THA的患者(CroweⅢ、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5例,髋关节感染后融合6例,陈旧性髋臼骨折11例),其中内移髋关节旋转中心6例,结构性植骨11例,颗粒松质骨打压植骨15例;有4例应用钛网,4例重建钢板,3例加强杯固定.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及X线评估.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1(8~72)个月,Harris评分平均为84分;3例臼杯松动需要进行翻修手术.结论:将髋臼重建在真臼位置,并进行软组织松解及下肢长度的平衡处理,通过不同的重建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分析40例髋臼骨缺损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疗效.为临床上对髋臼骨缺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髋臼骨缺损的评估、植骨方式、髋臼重建方式及预后提供初步依据.方法 通过对我科1998年1月-2004年1月间对髋臼骨缺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58例患者进行随访,通过Harris评分和髋关节X线片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58例患者取得完整随访资料有40例(40髋),随访时间为24~70个月,平均56个月.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3~75岁,平均56.5岁.结果 显示:术前平均HHS为26.50分,术后平均HHS为86.83分.术后疗效明显改善(P<0.01). 结论 使用带缝匠肌髂骨瓣植入修复髋臼节段型缺损为活骨移植,成骨效果良好.对于节段型骨缺损,植骨时应辅以颗粒骨,并尽量选用较稳固的钉板系统固定.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缺损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 ,通过打压植骨、髋臼钢板或金属钛网对髋臼骨缺损进行重建 ,以恢复髋臼的完整性 ,提高髋臼假体的稳定性。 方法 :全髋关节翻修术 38例 ,其中 12例采用自体或异体骨植骨、髋臼重建钢板或金属钛网固定 ,对重建后的髋臼进行支撑和加强。 结果 :12例患者术后随访 3~ 38(平均 13.1)个月 ,X线片表明髋臼侧植骨处仅 1例出现轻度骨吸收 ,其余骨愈合良好 ,未出现骨吸收和内固定移位。 结论 :对于髋关节翻修中 ,对髋臼骨缺损者采用打压植骨、髋臼钢板或金属钛网支撑加强 ,重建髋臼的骨性结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可提高髋臼假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在修复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中对骨形成和骨改建的作用,本实验拟评价骨唾液酸蛋白在兔体内的成骨活性,并为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选用合适龄新西兰大白兔36只,前肢中段外侧骨段(连同骨膜)15mm,建立兔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A组),脱蛋白松质骨组(B组),自体骨移植组(C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脱蛋白松质骨,自体骨移植,并在术后第4、8、10、12周,ABC三组各组随机选择3只动物,处死后游离桡骨标本备检。分别观察各组动物桡骨愈合X线片正侧位片情况,肉眼观察标本愈合情况,组织学观察。结果①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快于脱蛋白松质骨组,②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稍慢于自体骨移植组。结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与脱蛋白松质骨组相比,成骨活性增加,具有一定程度成骨活性,但较自体骨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在修复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中对骨形成和骨改建的作用,本实验拟评价骨唾液酸蛋白在兔体内的成骨活性,并为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选用合适龄新西兰大白兔36只,前肢中段外侧骨段(连同骨膜)15mm,建立兔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A组),脱蛋白松质骨组(B组),自体骨移植组(C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脱蛋白松质骨,自体骨移植,并在术后第4、8、10、12周,ABC三组各组随机选择3只动物,处死后游离桡骨标本备检.分别观察各组动物桡骨愈合x线片正侧住片情况,肉眼观察标本愈合情况,组织学观察.结果 ①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快于脱蛋白松质骨组,②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稍慢于自体骨移植组.结论 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与脱蛋白松质骨组相比,成骨活性增加,具有一定程度成骨活性,但较自体骨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脱钙骨治疗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93例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病灶清除后遗留的骨缺损 ,以脱钙骨进行充填。结果 :脱钙骨植入后4周 ,骨缺损处已有新骨生成 ,8周以后成骨作用显著 ,密度逐渐均匀 ,1 0~ 1 2周密度接近正常骨组织。结论 :脱钙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诱导成骨作用。脱钙骨利于储存 ,使用方便 ,疗效可靠 ,是值得推荐的理想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4.
骨基质明胶 (BoneMatrixGelatin ,BMG)作为骨移植材料具有容易吸收 ,诱导成骨作用优于脱钙骨 ,具有明显的修复骨缺损的作用[1,2 ] 。 1996年 8月~ 1999年 4月 ,我们试用骨基质明胶颗粒复合骨水泥 (BoneCe ment ,BC)修复肿瘤性骨缺损 32例 ,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收集严重损伤不能再存活的肢体骨或新鲜尸骨长骨的皮质骨 ,按改良Urist方法[3 ] 去除软组织和骨髓 ,水洗、液氮冷冻 ,粉碎成 1mm3 的颗粒 ,用 1∶1氯仿甲醇溶液脱脂 ,0 6mol/L盐酸脱钙后 ,再依次经 2mo…  相似文献   

15.
16.
Fibrous dysplasia is an uncommon benign disorder of unknown etiology. Rarely, it presents isolated in the temporal bone. We present three cases of monostotic fibrous dysplasia that involved the entire temporal bon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6月至2003年6月,采用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患者26例。采用抽取自身红骨髓混合同种异体骨植入骨折处,并选用合适的固定材料固定。结果:26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为6个月-26个月,平均16个月。最终获骨折愈合。X线显示:骨折线消失,有连续骨痂形成。结论:自体骨髓移植在骨不连部位有良好的成骨作用,配合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和预防骨不连效果确切,疗效满意,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脱钙骨颗粒骨水泥骨形成蛋白复合材料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Zhao T  Fan Q  Zhang D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2):1374-1376
目的 探讨脱钙骨基质颗粒(DBM)、骨水泥(BC)、牛骨形成蛋白(bBMP)的最佳比例和最方便的复合方法。方法 提取bBMP,制备狗DBM,二者按1:25的质量比用直接掺合法和吸附法复合后,再用BC按不同的质量比复合,将复合后的材料行体外生物力学测定和扫描电镜观察,体内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和植入实验。结果 bBMP与DBM直接掺合和吸附法复合后,所得材料的成骨诱导活性无差别。复合材料中DBM的质量比≤40%时,材料内部的大部分间隙<100μm,空隙率<20%,不利于新生血管长入和新骨形成。DBM的质量比≥80%时,DBM和BC不能复合在一起,从而失去塑形性,DBM的质量比在50%-75%的范围内,随DBM质量比的增加生物力学强度逐渐降低而成骨诱导和血运重建的质量越好。结论 bBMP与DBM复合以直接掺合法最方便而不影响复合材料的成骨诱导活性。DBM的质量比为50%-60%时,复合材料既具有相当的生物力学强度,又利于诱导新骨形成和血运重建,适宜于修复承重部位的骨缺损,比例为75%时可用于修复非承重部位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RBX)对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在36只新西兰大白兔胫骨近端制备大小为0.8cm×1.2cm×1.8cm的矩形骨缺损并注入金色葡萄球茵,以构建感染性骨缺损模型.2周后再次手术清除病灶。实验分为ARBX组(植入ARBX)、RBX组(植入RBX)及对照组(不植骨),每组12只。术后12周对缺损修复情况行大体解剖学、影像学、组织学、细菌学观察。结果:ARBX组骨缺损骨皮质与髓腔组织结构接近正常,与相邻正常组织连接较佳,均无明显的骨髓炎表现,而RBX组标本外观显示骨折、死骨、脓液征象,修复新生骨增生与缺损交替存在,与相邻正常组织连接松散,髓腔可见炎症细胞和脓肿存在。ARBX组细菌计数及改良x线N0rden感染分值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ARBX抗感染的同时可诱导成骨,是一种较理想的一期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填充与骨蜡涂抹髂后取骨区骨缺损处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经髂后入路行自体髂骨取骨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PMMA组(43例)与骨蜡组(3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取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至拔管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1、2周和2、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观察术后伤口裂开、局部血肿、感染、周围神经损伤、取骨区长期疼痛(≥6个月)、髂骨骨折、腹疝、取骨区凹陷等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术后1年患者对取骨区外观满意度及系腰带时舒适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取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术后至拔管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及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MA组均优于骨蜡组;PMMA组术后1年取骨区外观满意率及系腰带时舒适率均优于骨蜡组;PMMA组术后并发症总数明显少于骨蜡组(P<0.05).结论 使用PMMA填充重建髂后取骨区骨缺损具有操作简便、能较好地保持髂部外形完整、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