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与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深部感染的病原菌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医院2003年1月-2010年1月进行THA手术的14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11例患者出现术后深部感染,通过细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分析,并观察采取Ⅱ期翻修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结果 THA感染患者经细菌培养后发现,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4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3例,大肠埃希菌感染2例,酿脓链球菌、肠球菌属感染各1例;患者进行Ⅱ期翻修术治疗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8.2分达到87.6分,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THA术后深部感染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感染患者在采取Ⅱ期翻修术进行治疗后疗效明显,随访未发现复发,可视为THA术后深部感染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术式及假体材料方面已趋定型 ,由于全髋关节手术不断增多 ,许多并发症不断见诸报道 ,我院自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6月由高年资医师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THR) 75例 78髋 ,手术后出现过一些并发症 ,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 ,我们从护理学角度阐述THR后护理的重要性 ,取得一些心得和体会 ,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从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6月共有 75例 78髋关节换术 ,其中男 42例 ,女 3 3例 ,年龄从 2 3~ 90岁 ,双侧同时行髋关节置换术者 3例 ,骰骨颈骨折 45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13例 ,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细胞因子与疼痛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8年3月医院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30例设为试验组,同期纳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未发生感染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疼痛指标水平包括神经肽Y(NPY)、β-内啡肽(β-EP)、神经生长因子(NGF)、5-羟色胺(5-HT)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TNF-α、G-CSF、IL-6、CRP及IL-4分别为(1.68±0.34)ng/ml、(91.29±7.08)pg/ml、(9.03±0.24)pg/ml、(21.36±7.98)mg/ml、(1.56±0.21) ng/ml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血清NPY、β-EP、NGF及5-HT分别为(190.37±22.58)μg/L、(70.93±9.25)ng/L、(69.04±7.73)pg/ml、(17.39±1.84)ng/ml均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患者术后6 h、12 h及24 h VAS评分分别为(4.27±1.15)、(1.99±0.76)、(1.63±0.91)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细胞因子及疼痛指标变化波动较大,较非感染患者升高,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干预措施,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289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干预措施,对感染患者采取不同干预措施,评价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感染25例,感染率为8.65%;术后感染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液各项指标均高于非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患者术后6个月,干预患者关节疼痛、活动、畸形和功能评分总评分达到(97.73±4.29)分,高于未干预患者的(78.84±3.45)分,干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含量低、手术时间长、引流时间长等多种因素均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在采取干预措施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有明显改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髋关节退行性变、类风湿关节炎引起髋关节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等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以股骨颈骨折为主的疾病而开展的手术方式。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用生物材料或非生物材料制成关节假体植入人体替代病损的关节结构的一类手术方式,其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抗生素骨水泥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临床预防效果,降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感染率。方法对2013年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78例老年患者分成单纯骨水泥假体组、抗生素骨水泥假体组和生物性假体组3个组,每组各26例,进行手术前和手术后的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对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的沉降率检验,对手术后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3组患者中单纯骨水泥假体组出现1例深部感染,感染率为3.85%;抗生素骨水泥和生物性假体组未出现感染,在手术后的第1周和1个月后检查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后抗生素骨水泥组、单纯骨水泥组和生物性假体组的血沉分别为:(21.67±4.03)、(30.17±4.79)、(21.58±3.87)mm/h,生物性假体组和抗生素骨水泥组血沉均明显低于单纯骨水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组在预防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深部感染情况有一定的疗效,对于易感人群特别是老年人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与康复。方法对68例因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全面细致的护理,术后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等。结果 68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正确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尽早实现患者的生活自理,并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李广伟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061-306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1997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各类髋关节疾病患者82例(87髋),首次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87髋),术前及第一、第二次术后(末次随访时)行Harris评分,分析比较术前、术后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2例患者中有10例(11髋)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无疼痛组(72例)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5.2±4.9)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90.5±2.4)分,效果满意。疼痛组(10例)保守治疗4例,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7.5±2.1),与治疗前(55.3±3.6)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干预措施,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289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干预措施,对感染患者采取不同干预措施,评价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感染25例,感染率为8.65%;术后感染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液各项指标均高于非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患者术后6个月,干预患者关节疼痛、活动、畸形和功能评分总评分达到(97.73±4.29)分,高于未干预患者的(78.84±3.45)分,干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含量低、手术时间长、引流时间长等多种因素均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在采取干预措施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有明显改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李琳  吕春蕾 《现代保健》2009,(25):106-10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嚣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方式和经验,提升护理水平,为人工髋关节术后患者做好临床护理和指导,以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过程,尽早恢复正常人的日常生活。方法对2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术后整体护理,合理指导康复功能训练和体位护理。结果2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均获得较好的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整体有效体位护理以及出现并发症后有效的护理是战胜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合理有效的方法,提升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系统观察,制订有效的整体护理流程,以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士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工作中,实行系统化,人性化护理,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全面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髋关节代替已无法正常使用的病损髋关节,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的手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关节成形术,从而改善病人的自理能力。但病人年龄普遍较大,术后并发症多,术后翻修等问题日趋明显。术前后的循证护理对如何避免手术并发症和手术翻修有重要意义,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英 《现代医院》2010,10(2):94-9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骨换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发生并发症9例,包括肺部感染4例,假体脱位3例,下肢血栓静脉炎2例。术后经加强巡视、严密观察使患者得到及时妥善处理,本组患者均康复出院。讨论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加强体位指导及正确的功能锻炼;重视患者主诉,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妥善处理,是防治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感染继发骨关节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0年1月72例采用THA治疗后发生髋关节感染继发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保守治疗、32例行切开引流治疗;与治疗后3、6个月、1年及之后每2年随访1次,观察患者行走步态、双下肢是否等长、Trendelenburg征,采用Harri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术前,术后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组及非手术组Harris评分均高手术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THA治疗髋关节感染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满意率较高,术后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远期并发症的致病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8髋,全髋关节置换术13髋,对其术后并发症随访5年 ̄11年,平均7.25年。结果:深部感染1髋(1.6%),异位骨化17髋(27.9%),假体脱位6髋(9.8%),假体松动16髋(26.2%)。结论:并发症的预防应把握术前、术中、术后多个环节。假体脱位及松动下沉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并发症,应提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为早期预防和控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2月在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992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感染的1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未发生感染的97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 992例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共发生感染15例,感染率为1.51%;检出病原菌15株,排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3.33%、20.00%、20.00%、13.33%、6.67%;患者年龄、有基础疾病、合并糖尿病、有激素长期应用史、术前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含量低、手术时间及引流时间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较多,与患者高龄、激素的长期应用、合并多种内科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根据高危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我科所收治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分泌物或关节穿刺液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治疗包括:保留假体清创,VSD(vacuum sealing drainage)闭合冲洗3例;二期翻修5例.结果 3例保留假体清创闭合冲洗者,1例术后感染复发,后改为取出假体旷置,二期翻修.5例二期翻修者,术后均未见感染复发.所有患者均荻随访12~36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均未见感染复发.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以二期翻修较为理想.保留假体清创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术后髋关节脱位是THR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临床表现尤为明显,特别是高龄患者髋周软组织松弛及缺乏运动协调性易造成脱位。论文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病患实际的脱位改变,希望借由临床实际状况分析,协助护理人员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预防的了解,进而提升照护质量。术后专科护理及健康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可使其生理、心理达到最佳状态,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治疗,从而帮助患者早期恢复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2月5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均采用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手术植入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分别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二期翻修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29.52±3.73)分、术后为(83.74±5.83)分,平均提高了(54.22±2.1)分,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2.73%;实验室检查中术前血沉为(38.53±8.93)mm/h、CRP为(65.94±34.95)mg/L,术后分别为(21.52±4.36)mm/h、(5.36±1.74)mg/L,而术前培养出病原菌55株,术后未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上,术前假体下沉、松动、骨溶解、骨膜反应、内固定不稳等表现分布率,分别为61.82%、43.64%、23.64%、45.45%、16.36%,而术后均无假体下沉、松动、骨溶解、内固定不稳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肖红 《中国校医》2020,34(2):104-106
目的 探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某院90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第1 d VAS评分比较(5.49±1.22 VS 5.53±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5 d VAS评分较低(2.41±0.63 VS 3.85±0.7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较高(91.11% VS 73.33%,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感,提高髋关节功能评分,利于促进其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周本华 《工企医刊》2007,20(1):38-39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就是用人造髋关节代替已无法正常使用的病损髋关节,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的手术.手术后的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早期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术后疗效,而且可以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002年~2006年,我院共行髋关节置换术59例.由于加强术前术后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