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2月99例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患者资料,对其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院内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中,院内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A-MRSA)感染占54.2%。51例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中,社区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占15.7%。患者主要来自感染科(21.2%)、肾内科(17.2%)和重症监护病房(9.1%)。61~80岁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比例最高。MRSA组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替加环素耐药菌株。复方新诺明对所有CA-MRSA菌株敏感,利福平对所有HA-MRSA菌株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最多的基础疾病是糖尿病(27.3%)和慢性肾病(19.2%)。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A-MRSA检出率高,糖尿病和慢性肾病基础疾病者多见,脓毒性休克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菌群分布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院内感染的防治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8例住院患者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情况,并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96例)、死亡组(32例),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28株革兰阳性球菌菌群分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8株,占45.3%;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占16.4%;屎肠球菌15株,占11.7%;住院时间、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长期透析、APACHEⅡ评分、免疫抑制剂、激素长期使用均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能有效的减少血流感染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脓毒性休克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108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AKI损伤将其均分为两组:AKI组为脓毒性休克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非AKI组为脓毒性休克未并发AKI的患者,每组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血清肌酐(SCR)、乳酸、血尿素氮(BUN)、24 h液体净入量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白蛋白、血小板、血钾、血钠、C反应蛋白(CRP)等相关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脓毒性休克并发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AKI组氧合指数均显著低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KI组乳酸、SCR、血BUN及24 h液体净入量均显著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KI组血小板及血钠水平均低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他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影响脓毒性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包括MAP、氧合指数、血BUN、动脉血乳酸、SCR、24 h液体净入量作为协变量后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SCR、24 h液体净入量、MAP及动脉血乳酸是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结论 SCR、24 h液体净入量、MAP及动脉血乳酸是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诊断早期脓毒性休克并发急性肾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19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病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及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13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病例,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39例,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感染100例。MRSA组入住ICU(P=0.035)、合并多种细菌感染(P=0.020)和进行机械通气者(P=0.043)多于MSSA组,且MRSA组的住院时间、病死率及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MS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A组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MSSA组,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MRSA感染和机械通气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RSA感染患者病死率高、住院时间长并住院费用高,且MRSA血流感染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探究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患者,收集、整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其临床特征及MRSA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液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甲氧西林耐药株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09~2011年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液感染患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感染患者分为甲氧西林敏感(MSSA)组和耐药组(MRSA),然后采用1∶2成组病例对照方法选取同时期非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MRSA血液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液标本分离的28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192株为甲氧西林耐药株,占66.90%,MRSA组耐药性明显高于MSSA组。甲氧西林耐药组和敏感组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是MRSA组与MSS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症监护室(ICU)入住(>7d)、中心静脉置管、联合用药大于2种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大于2周是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株检出率高、耐药性强,患者的病死率高。MRSA血液感染具有多个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独立危险因素的控制可有效预防其感染扩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胃肠道超声情况及与急性胃肠损伤(AG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01—2019-06期间我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2例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均给予脓毒性休克集束治疗,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动态评估2组患者AGI情况及胃肠道超声变化,根据是否出现AGI分为AGI组及非AGI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血肌酐、腹腔内压及胃肠道B超等指标,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AGI危险因素。结果: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AGI发病率为64.52%;AGI组SOFA评分、腹腔内压(IAP)显著高于非AGI组患者(P0.05);平均动脉压(MAP)、胃动力指数(MI)、肠系膜上动脉舒张末期流速(VPd)显著低于非AGI组患者(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MI、IAP是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AG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AGI发生率较高,床边超声有助于AGI诊疗,较高的复苏血压有助减少AGI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其高发病率和病死率引发广泛关注。这一疾病通常由感染触发的免疫应答失衡引起,严重者可演变为脓毒性休克。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抗炎药物,其有效性存在争议。本文对近5年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包括总结其治疗观点、作用机制、药物种类与剂量的选择、最佳给药时机以及实验室检查指导糖皮质激素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文献案例,同时也分析相关不良反应。我们发现,许多文献认为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有效的,推荐使用氢化可的松,常用剂量为200~400 mg/d,治疗周期通常为4~7 d。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出血、二次感染等不良反应。针对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应用实验室检查方法(如炎症因子、基因检测等)指导治疗。本结论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但此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部分参考文献未将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区分开来,另一方面关于糖皮质激素种类、最佳给药时机和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指导脓毒性休克治疗相关的发表文献较少,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研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相关临床特点及液体复苏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包含抢救室、重症监护室(EICU)]在2016-01-01—2019-12-31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临床结局将研究对象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分析其相关临床特点;然后按液体复苏策略,将研究对象分为白蛋白+晶体液体复苏组和单纯晶体液体复苏组,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24 h的输液量、血流动力学恢复指标。结果:①纳入研究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共81例,腹腔感染(37例,45.68%)及肺部感染(21例,25.93%)占绝大多数;死亡16例,病死率为19.75%;其中革兰阴性菌占培养阳性病例数约2/3(67.44%)。②采用白蛋白+晶体复苏组首个24 h输液量明显低于单纯晶体复苏组(P0.05),其中白蛋白+晶体液体复苏组使用白蛋白量为(45.00±8.51) g;2组患者经过24 h的治疗心率、血乳酸均明显下降,MAP、CVP明显升高;但白蛋白+晶体液体复苏组比单纯晶体复苏组心率、血乳酸明显降低(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高,感染源主要来源于腹腔及肺部,且大多数感染为革兰阴性菌所致。白蛋白+晶体液体复苏可以维持并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有利于脏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病例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收集确诊355例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原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糖尿病和泌尿系疾病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及有胃肠道感染的患者易发生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使用静脉导管、有皮肤黏膜和中枢神经感染的患者易发生非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更易引发脓毒性休克。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组的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高于非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该院引发血流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保持高度敏感。结论分析病原菌的侵入途经、基础疾病、实验室指标并结合细菌耐药情况有助于对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病例的预测及早期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PLA)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湖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住院治疗的922例PL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比较2组患者间临床特征,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PLA导致ARDS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危险因素对发生ARDS的预测价值,探讨PLA致ARDS的危险因素及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结果:922例PLA患者中48例(5.21%)发生ARDS。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性别、脓毒性休克、CRP、ALB为PLA发生ARDS的独立预测因素。女性患者发生ARDS的风险是男性患者的0.18倍(OR=0.18,95%CI:0.04~0.94,P=0.042);发生脓毒性休克患者是未发生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ARDS风险的3.58倍(OR=3.58,95%CI:1.49~8.61,P=0.004);CRP每增加1 mg/L发生ARDS的风险增加1%(OR=1.01,95%CI: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成人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早期预防和有效治疗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方法 收集2017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福建省立医院肺炎克雷伯菌单一菌血流感染成人患者114例、肺炎克雷伯菌单一菌非血流感染患者335例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抗感染治疗方案及预后。使用SPSS 26.0软件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来源科室以重症监护病房(28.95%,33/114)、肝胆外科(14.91%,17/114)和消化内科(14.04%,16/114)为主。恶性肿瘤、合并肝脓肿及中心静脉置管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肺炎克雷伯菌非血流感染患者相比,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具有更高的28 d死亡率(25.44% 对14.93%,P=0.011),且更易发生脓毒性休克及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流感染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检出率为20.18%(2...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在脓毒性休克早期容量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院的4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脓毒性休克后是否应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HES)进行液体复苏分为HES组和对照组,记录、检测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复苏前后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入组时的APACHEⅡ评分等一般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HES组容量复苏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所好转;然而HES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均动脉压升高幅度及6小时乳酸清除率差异尤其显著(P<0.01).结论:在脓毒性休克早期应用羟乙基淀粉(HES)进行容量复苏在改善血流动力学方面要优于单纯应用晶体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并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multidrug 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MDRE.coli)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AL并MDR-E.coli血流感染患者106例,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2周,记录治疗30d内生存情况,将106例患者分为死亡组24例和生存组8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30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年龄45岁比率(45.83%)、治疗期间发生感染性休克比率(62.50%)、治疗前30d应用糖皮质激素比率(45.83%)高于生存组(23.17%、3.66%、24.3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期间发生感染性休克(OR=47.33,95%CI:10.14~220.83,P=0.000)和治疗前30d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OR=4.13,95%CI:1.05~16.20,P=0.042)是AL并MDR-E.coli血流感染患者治疗30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治疗期间发生感染性休克、治疗前30d应用糖皮质激素与AL并MDR-E.coli血流感染患者治疗30d内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刘婷华  雷嘉颖  麦友刚 《新医学》2022,53(12):914-920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性休克血培养病原菌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7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儿中血培养为阳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原学结果及临床特征。结果 70例患儿中血培养阳性44例(62.9%),培养出革兰阴性菌(G-菌)33株、革兰阳性菌(G+菌)12株、真菌2株。G-菌最常见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8/33,24.2%),其次为大肠埃希菌(6/33,18.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5/33,15.2%)和肺炎克雷伯菌(4/33,12.1%),G+菌则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以及缓症链球菌(各2/12,16.7%)。45株细菌中,多重耐药菌(MDRO)占48.9% (22/45)。G-菌与G+菌患儿比较,前者在出现脓毒性休克前抗菌药物暴露时间更长(Z = -1.988,P = 0.047);而两者脓毒性休克发生前住院时间、粒细胞缺乏时间及发热持续时间、明确原发感染灶、脓毒性休克发生时生命体征、发生24 h内病情严重程度、感染指标、主要治疗及临床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非MDRO感染患儿比较,MDRO感染患儿脓毒性休克发生前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暴露时间更长(t = -2.203,P = 0.035;Z = -2.099,P = 0.0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脓毒性休克发生前住院时间是患儿发生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45,OR = 1.059,95%CI:1.001~1.121)。结论 急性白血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儿血培养病原菌以G-菌为主。G-菌与G+菌患儿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住院时间越长,发生MDRO感染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33例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13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33例患者均系医院感染,其中36例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7.1%(36/133),97例检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检出率为72.9%(97/133)。除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外,MRSA组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MSSA组,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MRSA组年龄≥65岁,呼吸衰竭,住院急诊,入住ICU,手术,使用有创呼吸机、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显著高于MSSA组(P均0.05);MRSA组患者病死率高于MSSA组(25.0%比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A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MSSA组(41.7%比24.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SA组总住院时间长于MSSA组(24 d比1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入住ICU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RSA感染所致的病死率较MSSA高,MRSA血流感染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年龄≥65岁、入住ICU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血清microRNA-25对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RT-PCR)检测血清microRNA-25表达量。记录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和相关指标(WBC、CRP、PCT、D-D、Lac、Cys-C、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筛选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对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效果。结果:①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间、存活组和死亡组间的性别、年龄、感染部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脓毒症组相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的PCT、D-D、Lac、Cys-C、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升高(P0.05);③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血清microRNA-25表达量低于脓毒症组(P0.05);④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PCT、D-D、Lac、Cys-C、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microRNA-25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PCT、D-D、Lac、Cys-C、microRNA-25、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危险因素,且Lac、Cys-C、microRNA-25、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microRNA-25可作为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Lac、Cys-C、microRNA-25、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重症医学科住院脓毒性休克患者7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对照组(39例,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分别观察治疗效果、预后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休克逆转时间、高血糖发生率、胃肠道出血发生率、90天病死率和再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降低脓毒性休克90天病死率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儿的近期预后影响因素及中性粒细胞膜碱性磷酸酶(mNA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Presepsin)、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106例作为感染组,根据患儿治疗30 d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11)、生存组(n=95)。将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mNAP、Presepsin、TREM-1水平,以及不同预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儿临床资料的差异,同时分析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儿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血清mNAP、Presepsin、TREM-1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血清mNAP、Presepsin、TREM-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死亡组与生存组白细胞、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mNAP、Presepsin、TREM-1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淋巴细胞、APACHEⅡ评分、CRP、PCT、mNAP、Presepsin、TREM-1水平较高均是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儿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mNAP、Presepsin、TREM-1预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儿近期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744、0.794。结论 mNAP、Presepsin、TREM-1水平较高是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儿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对患儿近期死亡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方法:调查了广州市三所综合性医院住院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患108例的临床资料。按1:1病例一对照配比原则对14个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占的比例高于社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死亡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6倍(OR=5.8913)。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常见,占58.2%,其他依次为手术切口,占17.6%,血液感染占14.3%。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使用呼吸机、感染前发生其他医院感染、使用多种抗生素及住入ICU.通过趋势X^2检验表明,随着抗生素使用种类的增多,感染的危险性增大,说明联合用药或频繁更换抗生素易导致耐药菌产生并发生医院感染,在侵袭性操作中,动静脉插管与血液感染,呼吸机使用与呼吸道感染显相关,而泌尿道插管与泌尿道感染不相关。结论:加强重点科室的监测,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