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41岁。胸闷、憋气半年,加重伴咳嗽、有胸部疼痛2周;胸片发现纵隔巨大块影,于1994年11月22日以纵隔肿瘤收住院。检查:贫血貌,气管左偏,右侧肋间隙饱满,第4肋以下叩诊呈浊音,语颤及呼吸音减低。肝、脾未触及。X线胸片(图1,2)示,中纵隔向右胸腔内突出一巨大肿块影(约15cm×13cm),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心影左移,两肋间膈角清晰。B型超声波探查示,右前纵隔探得一个巨大(约10.5cm×10.0cm)弱回声光团,类圆形,边界清,其内为均质的细小光点。患者于同年12月3日晚突发行胸剧痛,胸部透视示右胸腔大量积液,原块影轮廓不清,考虑为肿瘤溃破所致。于次日晨在全麻下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瘤体已破溃,胸内有血性及胶冻样液2200ml;肿瘤表面不光滑,包膜不完整;瘤体为大量脂肪样组织,其内尚存较多胶冻样物。肿瘤与胸壁、心包及右肺中、下叶浸润性连,瘤蒂位于腔与左无名静脉间,瘤蒂直径2cm。分离粘连,将肿瘤全部清除,瘤蒂根部予以缝扎。切除肿瘤组重2100g。病理诊断:纵隔粘液型脂肪肉瘤(图3)。手术后右肺复张,症状消失,2周出院。术后6个月X线胸片见右肺上叶前段近胸壁处有约6cm×5cm密度增高影。经皮穿刺活检证实为转移性脂肪肉瘤,虽然给予了放疗和化疗,但终因衰竭而死亡,术后仅存活10个月。  相似文献   

2.
继发性双侧膈神经麻痹,常致急性呼吸衰竭,须机械通气维持呼吸。我院近年来治疗双侧膈神经麻痹,予机械通气辅助均获得成功,但耗时耗力耗财,总结其中成功的经验,对将来的工作不无裨益。1临床资料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0岁。均为纵隔巨大肿瘤、双侧性生长。CT示肿块压迫上腔静脉甚至包绕上腔静脉并向双侧生长几乎达肺门。手术经正中切口切除肿瘤,由于肿瘤侵犯包绕膈神经左、右支,故膈神经被一并切除。术后均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出现时间在术后1周左右,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辅助时间约5~6周,后拔除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19岁。因胸闷、气短、胸痛、咳嗽、咳痰2月入院。胸部CT示前上纵隔多个大小不等结节影融合成6×7×8cm软组织块影响,向左侧肺内凸出。以“纵隔肿瘤”于97年1月20日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前上纵隔肿块约15×13×10cm大小、质硬、与上腔脉、无名静脉、主动脉及肺动脉根部粘连,分离困难,切除其前部约8×5×3cm。病理诊断为精原细胞瘤。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无缓解,半月后复查胸部CT示肿瘤有所增大,上纵隔巨大块影向左肺凸出超过锁骨中线。外生殖器,腹部、睾丸及附睾B超未见异常。诊断为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给予纵隔直线加速器…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 15岁。2021年9月18日因右下腹疼痛来我院急诊就诊。初潮12岁, 平素月经欠规则, 月经天数/月经周期为5~7 d/15~60+ d, 量中等, 有痛经史, 末次月经时间为2021年7月20日, 无性生活史, 否认阴道异常出血史, 否认肿瘤家族史。体格检查:右下腹压痛明显, 可触及一巨大肿块, 上界达剑突, 质韧, 子宫附件触诊不满意。CT检查示腹盆腔内巨大占位, 周围肠脂肪间隙模糊, 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 双侧附件区显示不清。9月22日于妇科行右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腹膜病损切除术+肠系膜病损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术中见盆腹腔内充满分叶状肉瘤样组织, 无明显包膜;左侧腹膜表面见分叶状肉瘤样赘生物附着, 约15 cm×15 cm×6 cm;大网膜表面布满分叶状肉瘤样组织, 体积约30 cm×20 cm×20 cm;子宫后位, 大小正常, 表面光滑, 活动好, 宫腔内无占位;左侧卵巢、输卵管正常大小, 表面光滑;右侧卵巢略增大, 水肿, 表面见肉瘤样组织附着, 剖开右侧卵巢, 见卵巢内布满肉瘤样组织, 右侧输卵管未见异常;子宫直肠窝及直肠表面见数枚散在肿物, 大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侵袭性胸腺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 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43例,胸前外侧切口15例;41例肿瘤完全切除,14例肿瘤姑息切除,3例仅行病理活检;其中36例肿瘤扩大切除,包括纵隔胸膜及心包部分切除27例,肺楔形切除7例,上腔静脉或无名静脉部分切除加成形修补9例,上腔静脉置换4例;17例Ⅲ、Ⅳ期患者行姑息性切除或取活检术。残余肿瘤组织予以放射性质子粒(碘125)植入14例,射频透热治疗1例。全组病例无死亡。41例根治性切除患者,除1例行上腔静脉置换术后颜面部浮肿消除不满意外,其余恢复良好,术后随访患者生存质量较高。23例患者生存时间大于3年,3年生存率为39.7%。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侵袭性胸腺瘤的重要手段。手术病例应尽可能做到根治性切除,并注意纵隔脂肪的清扫以减少复发机会。对于瘤体巨大不能根治性切除病例要酌情结合术前或术后放疗或放化疗来提高切除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1资料和方法
  患者一
  男性,53岁。患者2003年因“胸闷、气喘、乏力3天”当地医院就诊,CT发现左侧胸腔巨大占位伴左侧胸腔积液,肿块大小15 cm×7 cm。当地医院予以左侧胸腔肿块切除术,患者自述术后病理为良性病变,出院后未予随访。2010年9月突发左侧胸痛,复查CT,提示左侧胸膜下肿块,大小12 cm×6 cm。于当地医院再次手术+术后放疗,术后病理:左侧胸壁纤维肉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会诊:左胸壁梭形细胞肉瘤,首先考虑滑膜肉瘤。2012年9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大量咯血1次,色鲜红,约250 mL。2012年10月复查CT提示双肺转移,左侧胸膜下肿块最大约8 cm×6.7 cm。行“表柔比星+异环磷酰胺”化疗4个疗程,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PD)。2013年2月-2013年4月,在我院行左肋间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2次,术中用药吡柔比星60 mg+顺铂60 mg+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病理特点与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资料,并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肿瘤的大小:11.4cm×4.4cm×10cm至27.9cm×22.7cm×34cm,肿瘤形态不规整。18例脂肪肉瘤中,高分化型脂肪肉瘤4例,以脂肪密度肿块为主,内有条网状分隔及小结节影;黏液性脂肪肉瘤3例,其中1例以囊性密度肿块为主,强化不明显,2例以棉絮样低密度肿块为主;多形性脂肪肉瘤3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病灶内可有坏死液化;去分化脂肪肉瘤2例,为脂肪密度与软组织密度混杂肿块;混合型脂肪肉瘤6例,表现为脂肪、囊性、实性、钙化等多成分混合肿块。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病理分型,是造成CT表现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认识其CT表现的特点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张百红 《肿瘤》2000,20(1):67
患者男,22岁,因胸闷、气短、干咳2月于1997年3月4日入院。胸部CT示左前上纵隔巨大实性肿物,约15cm×13cm×10cm,向左肺内凸。全麻下左胸探查,见肿瘤呈实性,浸润性生长,硬而固定,与上腔静脉、无名静脉、主动脉、肺动脉根部紧密粘连,切除其前部8cm×5cm×3cm肿物。病理报告:原发性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化疗。1998年11月1日复诊见左肋缘处一5cm×4cm肿块,肿块切除后活检:纵隔精原细胞瘤肋骨转移。术后肿块迅速增大,化疗无效。1999年6月7日见左前胸壁外侧8~10肋间腋前线…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是极为罕见 的性腺外生殖细胞恶性肿瘤。我院胸外 科于1999年9月成功地手术切除一例,但 治愈3年后又发现右肺上叶及气管内鳞 癌,现报告如下。 患者 男性,64岁,因发热、咳嗽、胸 闷、气短2个月于1999年8月28日入院。 入院前曾行抗炎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 查体:颜面轻度肿胀,颈静脉怒张,睾丸正 常。X线胸片示右上纵隔旁见直径约 5.0cm向肺野突出的半圆形阴影,边缘欠 规则,密度均匀一致。CT检查见中纵隔 内有一约7cm×5cm×5cm软组织肿块 影,将气管向左后方推移,上腔静脉向前 方移位,注药增强后见上腔静脉与肿瘤紧 密…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60岁,因"上腹部不适伴纳差3个月余"入院。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CT检查:腔静脉后方可见团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大小约4.8cm×3.5cm,可见不均匀强化。腔静脉受压,分界不清。右下肺后底段可见斑片状阴影,边界不清。双侧胸膜增厚。胸腔无积液。双侧胸廓对称,骨性胸廓未见破坏。腹部B超、胃镜均未见异常。于2012年9月在全麻下行经颈电视纵隔镜纵隔肿物活检术,镜  相似文献   

11.
腹膜后脂肪肉瘤较少见,术前诊断困难,疗效不满意。我院曾收治3例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均行手术切除,报道如下: 例1 男,62岁,一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腹部有一肿块,于1972年11月1日入院。检查左侧腹部可触及一肿块约20×15×18cm,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左腰部饱满。X钡灌肠,乙状结肠上段明显受压移位。入院诊断为腹膜后肿瘤。11月11日手术发现左侧腹膜后肿物,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少见病例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患者经影像学诊断后行左侧腹膜后肿瘤切除+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腹膜后脂肪肉瘤,手术顺利,术后随访2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腹膜后脂肪肉瘤临床少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有助于该病的诊断,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灶性脂肪肉瘤临床上少见,淋巴道转移也不常遇,本科诊治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46岁,住院号35686;系左腘窝脂肪肉瘤术后2年,再现肿块2个月于1983年4月22日入院。本院病理会诊为分化不良型脂肪肉瘤。检查:左腘窝切疤内侧可及4.5×4.5cm肿块。术前先行~(60)CO放疗5500CGY,肿块缩小一半,于93年6月8日行肿瘤切切术,术中见肿块仍有21.5×3cm。术后病理:粘液型脂肪肉瘤伴出血放射性退变。术后复查一直良好。直至术后2年4个  相似文献   

14.
例1:患者男性,34岁,工人.住院号:873086。主因:无明显原因突发性胸部针刺样剧烈疼痛,X光片示右上纵隔前方块影8cm×6cm,拟诊为“胸腺瘤”.于87年6月25日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瘤8cm×6cm×5cm与胸腺、右肺上叶粘连.术后病检为;右上纵隔精原细胞瘤(生殖细胞癌)。术后40天补充放疗,体查.双侧睾丸、阴束、腹股沟未触及异常改变。采用10M.V.X线全纵隔外照射,肿瘤量5900CGy/60天,至今6年无不适反应,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5.
巨大纵隔肿瘤术中特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巨大纵隔肿瘤术中特殊疑难问题的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82年1月-2004年6月36例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6例。36例均有肺功能障碍,心电图异常18例、声音嘶哑6例、上腔静脉梗阻9例。采用完整、分块、大部切除法完整切除肿瘤28例,大部切除肿瘤8例;单纯肿瘤切除19例,联合上腔静脉、无名静脉成形术5例,部分左心房切除2例,肺切除17例。切除肿瘤重828-4264g,平均2673g,术中出血400-4900mL。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呼吸衰竭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采用预防复发性肺水肿措施后并发肺水肿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手术切口尽量靠近瘤体、又便于伸延,充分显露术野、采用完整、分块、大部切除等手术技巧和处理大血管、重要脏器经验,术中尽旱应用预防复发性肺水肿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癌病人开胸探查的指征。方法 将术中所见与影像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T片上肿瘤与纵隔的接触直径大于 3cm的 2 1例患者中 ,术中有 19例肺门呈冰冻状 ;2 4例纵隔脂肪垫消失的患者中 ,有 2 3例无法解剖肺门的血管及支气管 ;MRI报告病变与大血管之间脂肪层中断 ,病变包围大血管周径大于 1/ 2的 2 1例患者中 ,术中见肿瘤包绕肺动脉 11例、肺静脉 7例、胸主动脉 1例、上腔静脉 2例。结论 当CT报告肿瘤与纵隔的接触直径大于 3cm ,或纵隔脂肪垫消失 ,或MRI报告病变与大血管之间脂肪层中断 ,病变包绕大血管的周径大于 1/ 2时应慎行开胸探查术。  相似文献   

17.
1病案摘要患者女性,55岁。2008年3月患者体检时经胸部X线检查发现右肺阴影,PET/CT检查显示右上肺、肺门纵隔淋巴结有明显的示踪分布。既往无吸烟史。遂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心包开窗术,术后病理示:右上叶肺混合型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腺泡型腺癌),肿瘤大小4cm×3cm×3cm,支气管断端(-),区域淋巴结17∕24,纵隔胸膜(+),心包(-)。术后行NP方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1岁,因咳嗽、胸闷半年余于2005年10月7日在我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廓对称,无畸形,左前下及侧胸壁叩实,左肺呼吸音低,双肺无啰音.胸片及胸部CT示:左肺中下野一巨大块状阴影,外侧贴近侧胸壁,内侧大部分与心影重叠,下缘与膈肌分界不清.病变上方见2个结节状阴影,纵隔未见明显移位,侧位病变前缘靠近前胸壁,后缘与脊柱重叠,边缘欠光整;右肺野清晰.肝、胆、胰、脾、肾B超未见异常.临床诊断:肺肿瘤.全麻下行开胸术,手术见:胸腔无胸水,于上叶舌段下见一15cm×13cm×7cm肿块,和肺上叶下缘斜裂粘连,包膜完整,色棕黄透明,质软.肺门上有2个5cm×3cm×3cm大小肿块,质地颜色相同.所有肿块较完整切除,送快速冰冻检查.  相似文献   

19.
资料患者,女性,68岁,因左大腿平滑肌肉瘤术后27天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发现左大腿内侧肿物伴胀痛,2003年7月30日于山东省立医院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左下肢股部下1/3处8cm×6cm×5cm肿物,质硬,与股动脉、股静脉边界不清,剖离后股动脉完整,约3cm股静脉质硬,肿块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左下肢高分化平滑肌肉瘤.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39岁.因右窝部肿块进行性增大1年,行肿块切除术后20 d就治本科.术前体检:右窝部肿块17cm×6cm,质地较硬,无压痛,未触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术前MRI提示右窝内偏外侧有17.9cm×6.9cm×9.0cm软组织肿块,考虑可能为滑膜肉瘤.经切取活检病理诊断为骨化性纤维粘液样瘤(ossifying fibromyxoid tumor, OFT).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Vim(++)、S-100(-)、GFAP(-)、Actin(-),认为是低度恶性骨化性纤维粘液样瘤.于2000年3月29日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窝肿瘤无包膜,边界不清.肿瘤上极侵至皮下脂肪内,达大腿中下段部位,下极位于胫骨上端后缘;大小18cm×10cm×6cm;前部与关节囊相连,腓总神经横穿肿瘤中心,胫神经及动脉、静脉位于肿瘤内侧缘与瘤体粘连.术中小心剥离胫神经、动脉和静脉,分离瘤体前、内、上和下缘,切除腓神经6cm,瘤体分段切除.术后3周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期间患肢回流不畅导致肿胀疼痛,给予消肿止痛治疗疗效不显著,患者中途(DT30Gy)放弃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