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合菌斑显示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对牙周支持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60岁以"刷牙出血"为主诉的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病人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洁治和刮治。刮治后第1次复诊主诉刷牙出血消失[所有牙的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1,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4]的97例男性病人和93例女性病人确定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96例,男49例,女47例)和对照组(94例,男48例,女46例)。实验组在菌斑显示后行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直接行口腔卫生宣教;制定复诊时间,记录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复诊情况。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卡方检验分析每阶段两组复诊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复诊率分别为42.7%、34.4%和46.9%;对照组分别为27.7%、14.9%和31.9%。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的复诊率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菌斑显示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可提高病人牙周支持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口腔卫生宣教及有效刷牙对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例正畸患者对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正确刷牙方法指导,观察一年半时间患牙龈炎、龋齿的牙数,同时与20例未经口腔卫生宣教和正确刷牙方法指导的正畸患者比较。结果 实验组各项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口腔卫生宣教及正确刷牙方法,使用含氟牙膏对口腔正畸患者口腔卫生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对牙外伤脱位固定治疗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急诊科就诊的60例牙外伤脱位固定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间口腔卫生宣教,实验组采用延续性家庭口腔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牙术后的牙髓活力、菌斑指数和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口腔卫生宣教对老年牙周炎患者龈上洁治术后口腔健康维护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老年牙周炎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2例,对照组23例.洁治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士均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在初诊及治疗之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牙龈出血指数(BI)和牙周探诊深度(PD)进行检测.结果:失访4例,实验组20例、对照组21例完成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初诊时的BI和PD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实验组BI和PD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腔卫生宣教在老年患者洁治术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助于牙周治疗获得长期持久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牙周维护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上颌后牙缺失者,实验组为重度骨缺损10例,通过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种植前进行口腔卫生训练,修复后认真进行口腔卫生维护,定期复查,洁治;对照组为无骨缺损10例,种植修复后前3个月以患者日常方式进行口腔卫生维护,之后同实验组.修复后3、6、12个月分别检...  相似文献   

6.
如何有效防治固定矫治中因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的牙齿脱矿 ,日益为广大正畸医师所重视。我院口腔科自 1999年7月至 2 0 0 3年 7月 ,对 10 9例固定矫治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的基础上 ,定期去除牙齿菌斑 ,对预防或减轻牙齿脱矿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门诊收集固定矫治患者 2 18例 ,经术前检查牙齿均无脱矿现象。其中男性 76例 ,女性 14 2例 ,年龄 11~ 36岁 ,平均年龄 15 .8岁。采用单盲随机法将病例分设两组 :实验组(定期去除菌斑组 ) 10 9例 ,男 4 0例 ,女 6 9例 ;对照组 10 9例 ,男 36例 ,女 73例。二、方法两组患者均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口腔综合防治对青少年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医院—家庭"联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戴上固定矫治器后,医护人员采用菌斑显示液显示患者牙面菌斑,进行个体化的口腔卫生强化教育,请家长对患者刷牙进行监督,必要时针对性使用氟化物等综合干预。对照组在矫治前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比较2组戴用固定矫治器前后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及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矫治6个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菌斑指数分别为1.25±0.32和1.5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7,P=0.000);牙龈指数分别为1.07±0.23和1.2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6,P=0.007)。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牙釉质脱矿率分别为19.5%和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51,P=0.000)。结论实施"医院—家庭"联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制定综合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有效控制菌斑,对减少牙龈炎和釉质脱矿等正畸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菌斑显示剂在轻中度牙周炎稳定期进行种植义齿修复病例,预防早期种植体周围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轻中度牙周炎稳定期病例进行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进行1年种植修复后的牙周维护,期间在患者进行口腔自我维护中使用菌斑显示剂,观察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率。结果:种植修复后1年内两组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平均发生率分别为43.6%和5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0.031,P<0.05)。结论:系统口腔健康教育及良好的菌斑自我控制可以降低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体化口腔卫生强化教育对固定矫治的青少年患者口腔卫生的影响.方法:11~15岁的正畸初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进行个体化口腔卫生强化教育,由口腔医生对学生进行个体化的口腔强化教育和有效刷牙教育,并同时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对照组进行一般口腔卫生知识宣教,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正畸菌斑指数(PLI-O)和牙龈出血指数(BI).结果:3个月后个体化口腔卫生强化教育组青少年患者的正畸菌斑指数(PLI-O)和牙龈出血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口腔卫生强化教育对改善正畸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固定矫治对正畸儿童龋活性的影响及预防。方法 :固定正畸患者 4 0人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0人。第一组为对照组 ,在矫治过程中未进行特殊口腔卫生措施 ,第二组为实验组 ,在矫治过程中进行口腔卫生宣教、龈上洁治 ,使用奥丽汀健齿露等口腔卫生措施。在矫治前及戴用固定矫治器后每二个月检测唾液中及菌斑中变形链球菌占总厌氧菌的百分率 ,检测共 3次 ,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戴用矫治器后对照组唾液与菌斑中变形链球菌占总厌氧菌百分率均有明显升高 ,在实验组菌斑中此百分率有显著的升高 ,唾液中第一次检测没有显著的变化 ,第二次有显著的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比戴用前没有显著的差别 ,戴用后每次检测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戴用固定矫治器后会造成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数量升高 ,龋活性上升。但如在矫治过程中 ,注意进行口腔卫生保健 ,则能降低龋活性 ,取得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分析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72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着随机的原则将72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总共有3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牙龈缝合;实验组采用附着龈重建,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12%)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52.78%);两组患者在术前,其平均宽度经统计学分析,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6个月平均宽度与对照相比,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BI(0.71±0.54)、PLI(0.61±0.10)、PD(1.69±0.3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BI(0.86±0.48)、PLI(0.78±0.22)、PD(2.91±0.44);实验组患者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评分。结论:AG重建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可明显提高临床修复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口腔卫生宣教和强化刷牙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的影响。方法以全口牙平均菌斑指数(PLI)为指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强化卫生宣教和强化刷牙前后儿童口腔菌斑指数的变化。结果半年后的检查结果对照组平均菌斑指数为3.14±0.53,实验组为2.71±0.56,两者差异显著(P=0.012);实验组在强化卫生宣教和强化刷牙前后全口平均菌斑指数分别为3.23±0.51和2.71±0.5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2)。结论口腔卫生宣教和强化刷牙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口腔卫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人们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牙周病的危害性。对牙周病患者的诊治和预防宣教是每位口腔医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本届华南国际口腔医疗技术研讨会上,广东省口腔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院长章锦才教授就“牙周治疗的常见问题”做了精彩的演讲。1.牙周治疗的原则就是要消除炎症、防止复发、重建牙周组织结构,以利于修复与美观。其核心内容是控制菌斑。牙周治疗的金标准就是洁刮治、根面平整和口腔卫生维护。2.初诊时即进行洁刮治是不正确的。洁刮治前要尽量减少菌斑,因为牙周病是位点特异…  相似文献   

14.
比较口腔正畸治疗中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与一次性健康宣教的临床效果。随机抽取12~16岁固定正畸治疗患者160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名,实验组实施阶段性宣教方式,对照组实施一次性宣教方式,比较患者在整个正畸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口腔卫生状况、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阶段性健康宣教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健康宣教者。  相似文献   

15.
固定正畸治疗中口腔保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评估口腔卫生宣教及0.12%洗必泰溶液漱口两因素在固定正畸治疗中对口腔保健的作用。方法 45例牙周健康的固定正畸病例随机分为3组,在矫治开始后1、2、4月对所有病例进行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测定。结果 口腔卫生宣教组与口腔卫生宣教 0.12%洗必泰溶液漱口组的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口腔卫生宣教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口腔卫生宣教是正畸患者口腔保健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刷牙尤为重要,洗必泰溶液漱口对口腔保健有一定效果,可以选择性使用。  相似文献   

16.
李昊  王圣男 《口腔医学研究》2021,37(12):1089-1093
目的:探讨基于口内扫描仪和种植模板的数字化全口覆盖义齿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口腔修复科进行治疗的牙列缺失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法,实验组采用基于口内扫描仪和种植模板的数字化全口覆盖义齿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体成功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种植体位置偏移以及义齿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种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种植体肩部偏移、根部偏移、角度偏移、深度偏移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咀嚼功能、固定功能、舒适程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口内扫描仪和种植模板的数字化全口覆盖义齿应用于牙列缺失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种植成功率,降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种植体位置偏移,改善患者义齿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对牙列缺失患者生活质量及龈沟液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院区口腔科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53例)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2组疗效以及患者生活质量、龈沟液AST、OPN水平的差异。采用SPSS 25.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90.5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龈沟液AST、O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OHIP-14评分中,功能受限、生理性疼痛、心理不适、生理障碍、心理障碍、社会障碍、残疾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种植修复可明显改善牙列缺失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龈沟液AST和OPN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田剑敏  程美萍 《口腔医学》2014,34(2):129-131
目的 探讨口腔卫生教育干预对青少年口腔正畸疗程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治疗的160例口腔正畸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继续原来的生活习惯给予常规口腔卫生教育干预,而实验组患者则给予规范化口腔卫生教育干预,教育干预6个月后,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和正畸疗程差异。 结果 教育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患病者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加强口腔卫生教育能够明显降低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口腔卫生健康指导对孕期妇女口腔健康的促进作用。方法:从2010—2011年在海珠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初孕妇进行初筛后,从中选择780名,经基线检查并对相关口腔疾病治疗后,分为实验组(350名)和对照组(430名),实验组由口腔医师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对照组不进行口腔卫生指导。6个月后口腔检查,评价口腔卫生健康指导对孕期妇女口腔健康的作用。结果:经过口腔卫生健康指导后,实验组口腔卫生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牙龈炎、龋病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口腔卫生健康指导对其口腔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建议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20.
32例种植牙患者的龈沟细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32例行牙种植修复患者的龈沟细菌分析,共检测出十八种细菌,以口腔链球菌群(90%)和口普氏菌(62%)为主。细菌学研究结果表明,成功牙种体周菌斑细菌组成情况与正常牙牙周菌斑细菌组成情况基本相同,与牙周炎一样,细菌感染因素是导致牙种植体周围炎的重要原因,因此,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对维持牙种植修复行使正常功能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