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AR)是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的常见疾病,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阐明其发病机制是AR研究中亟需突破的瓶颈。鼻黏膜是变应原入侵的第一道屏障, 当机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 上皮细胞自噬被激活诱发不同于凋亡的细胞死亡程序, 靶向上皮细胞自噬可能是治疗AR的新方向。白细胞介素37(IL-37)是免疫反应的负调节剂, 是有效的抗炎细胞因子, 它参与AR免疫过程, 有望成为治疗AR的潜力因子, 目前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自噬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IL-37调控细胞自噬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可保护细胞免于凋亡和坏死的危险,但自噬又可以破坏细胞结构导致凋亡,二者又表现出协同作用。在特定状态下,自噬保护细胞免于天然免疫细胞活化引发的炎症反应的破坏,同时在适应性免疫中尤其是抗原呈递过程中起到促进的作用。再者,自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着同样矛盾的作用。本文提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作为鼻窦常见的慢性炎性,自噬在细胞及因子水平与其发病机制必然有联系,这可能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 helper 1 cells/T helper 2 cells,Th1/Th2)免疫失衡、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regulatory T lymphocytes/T helper 17 cells,Treg/ Th17)比例下调以及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活化等参与了变应性鼻炎(AR)的发生发展过程。Hippo通路是一种非常保守的信号传导通路,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凋亡的功能。新近的研究发现,Hippo信号通路中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2、Yes相关蛋白和转录共激活因子PDZ结合基序等主要成员也表达于上述免疫细胞中,并在AR、哮喘等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Hippo通路有助于深入了解AR的发病机制,本文就Hippo通路的主要成员对Th1/Th2、Treg/Th17和DC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AR及其他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干预靶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IgE介导的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近年研究表明,维生素D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参与调节变应性鼻炎的固有免疫(抗菌活性、抗原呈递作用及炎症介质释放等)和适应性免疫(活化T、B细胞的调节),有关维生素D影响变应性鼻炎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变应性鼻炎中辅助治疗的新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维生素D参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及在治疗上的新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AR)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鼻黏膜变应性炎症疾病,目前AR的发病率呈现每年不断升高的趋势,给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活等造成严重的影响,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但是部分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与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有关。细胞焦亡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一种,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焦亡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AR的发生发展,部分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细胞焦亡来治疗AR。因此,深入探索细胞焦亡对AR的调控机制可能为AR的治疗提供新思路。论文就细胞焦亡在AR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将过敏性鼻炎(AR)病人血浆巨嗜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浓度与健康志愿者作比较并测试MIF水平是否与AR严重程度相关,此外也检测其自身的炎症位点以确认生成MIF细胞的存在及其类型。目的在于估价MIF在AR发病机理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将过敏性鼻炎(AR)病人血浆巨嗜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浓度与健康志愿者作比较并测试MIF水平是否与AR严重程度相关,此外也检测其自身的炎症位点以确认生成MIF细胞的存在及其类型。目的在于估价MIF在AR发病机理中的可能作用。材料取自40例AR病人,参照日本有关AR的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对过敏性鼻炎进行诊断和分级,需排除全身和局部使用过类固醇激素。另选取40为年龄,性别相应的健康志愿者作对照。测试用的多克隆抗人MIF免疫过的新西兰白兔产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确定血浆MIF浓度;用手术采集10名常年性AR病人下鼻甲粘膜…  相似文献   

8.
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哮喘和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是重要的效应细胞。在变应性炎症过程中,对凋亡细胞的凋亡和胞吐作用的药理作用的研究,为炎症性气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尤其是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气道炎症。这两种方法可用于治疗干预,允许成功操控炎症解决,并减少与现有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因此,通过控制EOS凋亡来调控变应性炎症,目前并且未来可能是过敏性疾病的主要治疗关注点。  相似文献   

9.
肿瘤对放化疗的抵抗和耐受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难题。自噬又称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在如饥饿、缺氧和药物治疗等应激条件下产生,它可以通过清除受损伤的蛋白质和细胞器,进而维持细胞稳态。已发现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又能参与调节放化疗敏感性。本文将对自噬调节肿瘤发生及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AR)是由多种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鼻腔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Toll样受体(TLRs)作为一种重要模式识别受体(PRRs),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参与机体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在A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TLRs作为治疗靶点在AR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TLRs激动剂可作为免疫制剂或免疫佐剂,在AR的免疫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开发TLRs激动剂在临床上的可能价值,本文总结了TLRs激动剂在AR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暴露于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鼻变应性疾病。在探讨其发病机制时,仅单纯研究Th1/Th2细胞模式已不适用,而Th1/Th2及Thl7/Treg细胞模式近来受到广泛关注。芳香烃受体(AhR)属于螺旋-环-螺旋蛋白家族的成员,其在激活后能够通过调控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分化进而发挥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这种潜能可以在某些自身免疫和过敏性疾病中发挥保护作用。综述AhR激活与AR患者Th17免疫应答相关性的研究,为AR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强活性的内源性磷脂介质,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受到炎症刺激后释放,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在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发现,PAF作为潜在的相关炎症介质,可以通过影响炎性细胞的趋化作用,改变鼻腔黏膜血管通透性及气道反应性并影响腺体的分泌,从而对AR一些症状的产生起着较关键的作用。目前国际上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明,使用PAF抑制剂是干预AR症状的一个有效方法,但是国内关于PAF抑制剂在AR中的应用研究相对甚少。本文就近年来血PAF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是白介素.6细胞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调节免疫、参与炎症反应、重塑细胞外基质、造血、神经系统保护、调节基因活性等多种功能。除此之外,OSM还能对多种肿瘤细胞产生抑制作用。本文拟从OSM及其受体在调节肿瘤细胞周期与分化,调节肿瘤细胞迁移和肿瘤免疫、对肿瘤相关基因的调节作用,参与肿瘤细胞信号转导以及与肿瘤化疗、放疗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变应性鼻炎(AR)是IgE介导的鼻黏膜的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特征是炎症介质的上调和鼻黏膜的炎症细胞浸润。HMGB1作为典型的警报蛋白和损伤相关模式分子,在介导炎症反应、细胞迁移、组织侵袭等中起着多种作用。目前关于HMGB1与变应性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哮喘、特应性皮炎中,对于其在AR中的作用尚有争议,论文就近年来有关学者对HMGB1在AR发病机制中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炎症疾病。Th2细胞的激活被认为是其中最重要的机制,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均参与其中。天然免疫细胞是一类重要的机体内稳态调节因子,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是天然免疫细胞中Th2细胞的“镜相细胞”,分泌多种Th2因子,参与多种过敏性炎症病理过程。本文将就ILC2s在变应性鼻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鼻黏膜炎性病变,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可导致许多疾病和劳动力丧失,给社会带来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其发病过程中所包括的免疫细胞受到了不同的基因组的调控作用。现已有研究论证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参与到免疫细胞的表达中,对很多免疫反应都有调节作用,与免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目前针对变应性鼻炎的药物及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找到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刻不容缓。关于Tim-3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很多,但其综述却是匮乏的,希望该文章,希望能丰富AR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并且为其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是全球最常见的6种癌症之一,很多晚期患者因肿瘤复发或对化疗药物耐药而死亡。努力开拓治疗HNSCC新策略,对于HNSCC患者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的宏观自噬形式,通过相关通路蛋白或者药物调控减轻氧化应激和预防癌的发生,又或者在一些不利条件下促进肿瘤细胞的存活。目前大量研究证明,线粒体自噬是控制癌细胞质量的关键因素,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线粒体功能障碍促进细胞癌变;线粒体自噬功能失调可诱导癌细胞凋亡;新型药物的出现开拓了靶向线粒体治疗肿瘤的新方法,线粒体自噬对于肿瘤的防治展现出巨大潜能。论文将从线粒体自噬的调控机制、线粒体自噬与肿瘤的关系、HNSCC防治及临床耐药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HNSCC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靶点。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发病机制相对复杂,目前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仍有缺陷。miRNA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在过敏性鼻炎中的研究让我们对疾病有了新的认识。文章主要从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表观遗传学因素等角度总结miRNA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以期揭示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难治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核心是多种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以其强大的抗炎作用在CRSwNP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而激素抵抗是鼻窦炎难治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维生素D作为一种经典的 固醇类药物,主要与调节人体钙磷代谢有关,近年来逐渐发现其能够发挥抗炎作用。现有研究报道维生素D能够减少CRSwNP的炎症反应水平,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可能增强机体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本文主要就维生素D对CRSwNP的研究现状及可能的免疫学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抑瘤素M (oncostatin M,OSM)是白介素-6细胞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调节免疫、参与炎症反应、重塑细胞外基质、造血、神经系统保护、调节基因活性等多种功能.除此之外,OSM还能对多种肿瘤细胞产生抑制作用.本文拟从OSM及其受体在调节肿瘤细胞周期与分化,调节肿瘤细胞迁移和肿瘤免疫、对肿瘤相关基因的调节作用,参与肿瘤细胞信号转导以及与肿瘤化疗、放疗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