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短期治疗的焦点解决法介绍及个案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焦点解决方法理论概述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由Stevede Shazer和妻子Inn Berg Kim以及一群有多元训练背景(包括心理、社工、教育、哲学、医学等)的工作小组成员,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米华基(Milwaukee)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rief FamilyTherapy Center,BFTC)共同发展起来的[1]。目前焦点解决方法在实践的咨询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家庭服务、心理康复、公众社会服务、儿童福利、监狱、社区治疗中心、学校和医院等领域[2],都…  相似文献   

2.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是由史蒂夫·德·沙泽尔(Steve de Shazer)和他的妻子因苏·金·伯格(Insoo Kin Berg)以及同事在美国密尔沃基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发展而来.该咨询理论不注重探索来访者问题发生的原因,不评估来访者问题的类型,而是聚焦于来访者的目标,从来访者已有的成功经验入手,积极探索来访者的资源和优...  相似文献   

3.
对人格互动、家庭规则与系统式家庭治疗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人格互动与家庭规则及系统式家庭治疗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系统治疗理论对人格及家庭规则进行观察和描述。结果 (1)对某一个人的人格描述,取决于观察者或观察系统对被描述人本身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期待理解和解释。(2)家庭成员之间人格互动的结果形成家庭规则,而行为的变化会引起规则的改变,从而导致问题的变化。结论 心理治疗师用系统的眼光去理解当事人的人格特征,以及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有助发现观察系统是怎样制造和维持家庭问题,找出可变方向,引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个案“难以触摸的女孩”进行团体督导,探索家庭治疗取向团体督导的实施步骤、督导特点和效果等。方法:采用家庭治疗取向的五步督导流程,由双督导师协同对被督导者和团体进行督导。督导步骤包括建立督导关系、案例报告、探索系统、反馈环节和督导效果评估。结果:本案例督导聚焦督导目标,帮助被督导者“触摸”来访者及其家庭;强化家庭治疗个案概念化,运用系统理论拓展咨询空间;促进被督导者的自我觉察、专业能力提升和职业认同感增加;有利于其他团体成员的替代性学习,建构更全面的系统思维模式。结论:家庭治疗取向的团体督导步骤清晰,具有良好的操作性;本案例督导呈现了重视督导关系、突出系统观念,强调系统资源等特点且督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跨期决策中的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在决策中面对短期结果和长期目标的冲突时,抑制对短期结果的偏好而选择与长期目标相一致的行为。本文从心理学和神经经济学的角度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解释。心理机制主要包括双重自我模型和解释水平理论。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与跨期决策中自我控制的产生有关的脑区主要定位于背外侧前额皮层。未来研究可以从深化心理机制研究,探索自我控制能力差异的来源以及拓展其应用研究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后现代的心理咨询学派中有一个分支叫“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英文是“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从英文直译来看可以很好地理解什么是“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即以“答案、方法”为中心的治疗。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兴起于20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创办者史蒂夫·德·沙泽尔等人共同建立。区别于传统的以病理角度来分析当事人的问题成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为“问题标签”或者“病理学标签”没有办法使当事人做出改变,  相似文献   

7.
童秋萍  唐艳金 《校园心理》2011,9(6):433-434
<正>当生活中出现问题时,我们习惯先找原因,再思考解决之道,但往往原因既明,问题依旧。在学校心理辅导中,遇到类似情况,运用传统的指导技术不一定符合来访者意愿,而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治疗(FBC/SFBT)给学校辅导带来了新思路。SFBC的基本理念包含4个核心要素:目标导向、自我探索、寻找例外及雪球效应[1]。目标导向指强调未来改变而非探查过去,它包含正向关注与正向思考;自我探索是指来访者  相似文献   

8.
系统式家庭治疗原则及试用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式家庭治疗是我国临床心理治疗的新发展。治疗对象是以整个家庭为咨客系统.治疗师通过一系列特殊的提问技术和留作业方式,诱发家庭内部的互动模式的变化,从而引起病人的改变。我们通过对26例家庭的系统治疗,获得一些有益的经验,并提出家庭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6例血液肿瘤儿童的结构式家庭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尝试结构式家庭治疗在血液肿瘤儿童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6例儿童血液肿瘤家庭进行结构式家庭治疗干预及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家庭治疗,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应对方式,以及家庭的内部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家庭是影响血液肿瘤诊疗、转归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家庭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家庭治疗。  相似文献   

10.
劳国华 《校园心理》2016,(5):336-338
<正>家庭系统疗法,又称家庭治疗或家庭咨询,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将咨询与治疗的视角与核心放在家庭关系与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咨询模式~([1])。家庭系统疗法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北美的家庭治疗运动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美国本土经历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探索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的黄金期、20世纪80年代后的后现代家庭治疗发展期后,作为心理咨询的"第四势力",  相似文献   

11.
对心理咨询的临床督导是促进家庭治疗师专业能力发展、确保心理咨询服务质量的重要机制。本文描述了家庭治疗中一对一案例报告式督导的主要过程,突出了家庭雕塑技术与"假设-循环-中立"原则在临床督导中的应用,以及家庭治疗的资源取向风格。本案例督导对家庭治疗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和该家庭系统的变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学生合理的自我分析以及不合理信念的自我测试结果的分析,发现大学生存在着人际交往、情感处理、人格偏差等问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不合理信念。文章探讨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运用认知、行为训练、短期焦点、叙事、精神分析等心理理论和咨询技术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从对话到整合的关系转变,集中从客体关系与系统理论的整合、依恋理论与家庭治疗的整合以及交叉范式的系统式多元整合三方面,介绍包括内在家庭系统(IFS)、依恋叙事治疗(ANT)、关系家庭治疗(RFT)、整合问题中心治疗(IPCT)等在内的整合模式,以把握西方心理治疗界在整合精神分析与家庭治疗方面的理论发展,为推进我国心理治疗整合提供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探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亚健康学习态的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采用自编问卷《大学生亚健康学习态问卷》筛选并从中招募28名在校大学生被试,随机分配14名为干预组,14名为对照组(但因干预组1名学生课程安排与团体干预时间冲突,最终协调13名为干预组,15名为对照组)。干预组接受每周1次,每次2 h,总共8次16 h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暂不接受任何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大学生亚健康学习状态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且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大学生亚健康学习态较干预前没有改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亚健康学习态干预有效。通过团体干预过程中成员反馈与访谈,笔者提出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亚健康学习态的干预作用机制:①促进个体人际互动;②促进个体自我觉察;③促进个体自我联结;④提高个体自尊水平;⑤促进个体资源优化与整合;⑥促进个体更为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心理训练方法对飞行员缓解急性应激的效果,并对两种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比较,为我军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116名飞行员参加本项研究,先通过"四任务测验"诱发应激,然后将飞行员随机分成漂浮舱训练组和腹式呼吸训练组,训练时间均为10分钟,分析两种心理训练方法对飞行员缓解应激情绪的影响。采用情绪的生理指标皮肤电作为心理训练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应用SPSS 16.0中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的Repeated measures和multivariate过程对心理训练重复测量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并进行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组的两两比较。漂浮舱训练时,飞行员的皮肤电在静息、应激和漂浮舱训练3种状态均有显著差异(F=184.479,P0.05);腹式呼吸训练时,应激状态与静息和腹式呼吸训练间有显著差异,而静息和腹式呼吸训练两个状态间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漂浮舱训练能有效缓解飞行员的急性应激,而腹式呼吸训练后的放松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德高级家庭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由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联合举办,旨在促进中国家庭治疗师的成长,培养一批理论和实务才能兼具的心理治疗行业高端系统家庭治疗师,从而推进家庭治疗在中国系统、规范的发展。历经2009年和2010年,"第三期中德高级家庭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圆满结束;"第四期中德高级家庭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也已经顺利完成了三次集训,"第五期中德高级家庭连续培训项目"招生工作已经开始(网址http:∥www.pkuh6.cn/_News/View.aspx?id=1533;电话010-8280541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期集中参与互动式心理应对能力训练对AIDS家庭中儿童心理症状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从安徽省5个艾滋病综合防治项目县(萧县、界首、临泉、濉溪、郎溪)中随机抽取51个AIDS家庭,每个家庭选择1名10~16岁儿童,共51名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一周的心理应对能力训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自编的一般项目问卷进行评价。结果:94.12%的儿童报告喜欢参与互动式心理应对能力训练,心理症状检出率训练后低于训练前(9.8%/25.5%,χ2=4.317,P=0.038),抑郁、焦虑得分训练后低于训练前(1.40±0.52/1.55±0.50,1.39±0.49/1.55±0.61,P=0.046、0.041),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得分训练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短期集体参与互动式心理应对能力训练对改善AIDS家庭中儿童的心理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长期心理应对能力训练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虽然网游成瘾2018年才被ICD-11正式列入成瘾性精神障碍,但对其开展的心理治疗探索已有近20余年,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总体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这些疗法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分析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系统综述了针对网游成瘾的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团体治疗和家庭治疗等常用心理疗法的最新成果,着重分析了各疗法的治疗原理,并对此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个人出现了问题,传统的个别心理治疗师会把个人问题看做只是个体内部冲突造成的结果。但家庭治疗的特点是把焦点放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上,而不太注重成员个人内在心理结构和状态。家庭治疗的目的是在改善家庭功能的基础上,产生治疗性影响,以纠正共有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由于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家庭治疗实践中多元价值观的存在,使家庭治疗者们放弃了早期侧重于对价值内容的静态考察,而转向从动态角度考察价值形成的过程;家庭治疗中的价值是在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动态的并且以发展性的认识论为基础;价值形成在本质上是一种磋商,这一理解问题的视角对我国的家庭治疗本土化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