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七藤脉宁方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七藤脉宁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运动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的Vd、Vs、Vm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3、5周后的MAS和FMA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S-QOL、ADL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藤脉宁方可明显改善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脑血流、神经、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毒损脑髓的病机。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分析并归纳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结果:肾气虚衰为VD病因,五脏失调、痰瘀互阻为VD发病关键,痰瘀互阻、蕴结成毒是VD核心病机,补肾祛瘀为治疗VD的精髓。结论:痰瘀互阻脑络、蕴裹致毒、毒邪侵蚀脑络、败坏脑髓是VD的核心病机,补肾逐瘀攻邪为其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3.
甘盼盼  全毅红 《光明中医》2016,(17):2474-2475
动脉粥样斑块作为导致心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西医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动脉粥样斑块是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加之痰、瘀、毒等病理因素的相互作用而致的病证,主要累及脑、心、脾、肺、肾诸脏,其基本病机为:心气虚损、心脾两虚、脾虚痰生、痰湿阻络、瘀毒内生、脑脉闭阻,其中气虚血瘀贯穿病程始终。治疗动脉粥样斑块在益气化瘀的同时,也要注重痰、瘀、毒等病理因素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中风恢复期重在治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四方 《河南中医》1997,17(1):19-19
中风恢复期重在治痰李四方河南省沁阳市中医院(454550)中风病恢复期病情多由重转轻,由危转生。但残余之邪未净,经络未和,气血未畅,滞而不达,脑脉瘀阻,元神失养是其主要病机。近年研究表明,痰瘀互结,痹阻脑络与现代医学动脉粥样硬化理论有相似之处。因此,...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因病机多从气血凝滞阻塞脑脉立论,符为民教授认为:肾虚精亏、髓海不足是其病理基础,痰瘀互结,阻于脑络是其发病关键,治疗上主张破瘀通络、化痰开窍为原则,辅以补益肝肾,并创制脑络通颗粒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络脉瘀滞、络脉损伤与络脉空虚为络脉的病理特点,无论是络脉瘀滞、络脉损伤还是络脉空虚,均可致瘀。络病机理虽然复杂,但络体细窄易瘀.其证候特点总不离一个"瘀"字。血溢络外及离经之瘀,是络脉损伤的基本病理变化。络病的局部基本病理应是络脉郁滞,伴有瘀血、痰、湿、毒等病邪的聚集,痰、瘀在络病发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痰瘀互结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痰湿是造成痰湿阻络的病理机制;瘀血则是导致血瘀阻滞络脉的病理特征。痰、瘀、络三者常常互相影响,导致多种复杂病变的产生。因此,痰瘀络阻既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证型,也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络以改善微循环可防治冠心病,化痰活血通络方通过改善络脉瘀滞,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有效方。  相似文献   

7.
宋绍亮教授临证中对于抗磷脂综合征合并脑梗死的诊治有独到经验。宋教授认为本病根本病机为邪毒内伏,瘀阻脑络,其中邪毒内伏为发病之关键。治疗则注重在辨病基础上辨证治疗,重视雷公藤的使用,主张清解伏邪,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8.
出血中风是一种严重脑血管疾病类型之一,其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现代医学暂无有效治疗方法。郭建文教授基于全国名中医陈绍宏教授的中风核心病机论,综合历代医家的学术观点,结合临床实践,提出出血中风的核心病机为“虚-瘀-毒”。即元气亏虚,因虚致瘀,因虚致痰,痰瘀互结,化生诸邪,聚而为毒,腑实不通,毒损脑络,血溢脉外,其中元气亏虚为发病根本,毒损脑络发为发病的最终发病机制,血瘀是发病核心环节,腑实为常候。治疗上应以复元醒脑、破血逐瘀、通腑解毒为法。  相似文献   

9.
李庆明教授对老年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辨证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总结了李庆明教授对老年痴呆之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独到见解,认为老年痴呆的主要病因病机可归纳为肾虚精亏,髓海空虚,痰瘀结合,阻于脑络,络损神伤。临床上依法组方,自创新方“脑还丹”,实行专方与辨证施治相结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介绍余瀛鳌教授治疗难治性癫痫经验。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于脑、肝、脾,病机为脾虚酿痰,肝气郁结或肝阳上亢,挟痰上冲脑窍,脑络瘀阻,神机失用;病性实证多于虚证,热证多于寒证;病理要素以痰、瘀为主。临证主张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在通治法则指导下拟定潜镇止痫、化痰通络为主治法则,并自拟通治方“癫痫促效方”予以加减施治。  相似文献   

11.
黄启辉  魏昌秀 《中医药学刊》2003,21(5):647-647,657
本文系统总结了李庆明教授对老年痴呆之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独到见解,认为老年痴呆的主要病因病机可归纳为肾虚精亏,髓海空虚,痰瘀结合,阻于脑络,络损神伤。临床上依法组方,自创新方“脑还丹”,实行专方与辨证施治相结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痰瘀同治缺血性中风8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中风之本为肝肾阴阳失调,脾不健运;病之标为痰浊雍盛,瘀血阻络。病机为痰瘀交阻,脑络不通。分五型:气虚血瘀、痰浊阻络、阴虚血瘀、肝阳上亢、痰热闭窍型。治疗89例,显效35例,有效27例,无效9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赵玉庸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PNS)的经验。基于小儿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及"肾络瘀阻"病机学说,赵玉庸教授提出PNS的病机为脾肾亏虚、浊毒内蕴、肾络瘀阻,自拟"小儿芪苓通络方",并在激素不同用量阶段进行加减,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苗建英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机与"瘀"有关,其血瘀型分为气虚血瘀、阴虚血瘀、阳虚血瘀、痰瘀阻络4个证型,拟活血通络方治疗,并列举验案1例,探讨从瘀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本虚标实,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是VCI的发病基础,痰瘀内生、瘀痹脑窍、毒损脑络是病机所在;辨证多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火热内盛证、腑滞浊留证、气血亏虚证等7个证型;中医治疗多从补肾、活血、化痰等法则出发,进行临床干预。参考文献18篇。  相似文献   

16.
介绍卜献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经验.卜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以气阴两虚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内生火、痰、瘀等毒邪,终致虚实夹杂而发病.故临证以气阴两虚型为主,兼火毒伤络、痰毒滞络、瘀毒阻络三型,分别予以当归六黄汤加减、炙甘草汤合二陈汤加减、经验方滋膵通脉饮治之,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基于多年临床实践,提出了缺血性眼病的核心病机是"目络瘀阻"。"虚、瘀、毒、水"是缺血性眼病"目络瘀阻"病机演变过程中的基本要素,表现为络虚生瘀、瘀而生毒、毒邪伤络、饮生阻络、痰瘀互结的病机演变规律。其中正虚是缺血性眼病内在的发病基础,目络挛急是发病的始动因素,目络瘀阻贯穿疾病始终。本病的发病较为符合络病由气及血及络的发病规律。因此,依据缺血性眼病目络瘀阻病机特点,确立了"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并创立了5个通络方剂。现将缺血性眼病的中医病机和治疗总结如下,对丰富其内涵、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本虚标实,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是VCI的发病基础,痰瘀内生、瘀痹脑窍、毒损脑络是病机所在;辨证多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火热内盛证、腑滞浊留证、气血亏虚证等7个证型;中医治疗多从补肾、活血、化痰等法则出发,进行临床干预。参考文献18篇。  相似文献   

19.
介绍张磊辨治运动神经元病的经验。运用"审证求因"的中医思维,总结运动神经元病病因病机为湿热蕴毒、内外合邪,风痰阻络、浊瘀互结以及五脏虚损、元气败衰;通过详辨湿、瘀、痰、风之病邪性质,细察脏腑经络之病位深浅以及精审虚、实、盛、衰之邪正关系,将本病分为湿浊淫筋型、风痰阻络型、痰瘀互结型、瘀热壅阻型、脾虚毒蕴型以及肝肾亏虚型论治。  相似文献   

20.
1 病机与治法研究 目前研究认为,气虚血瘀、瘀毒阻络、肾虚血瘀痰阻、痰瘀阻络是老年脑梗死之病理基础,肝阳化风、气血逆乱是其始因,益气活血、解毒通络、补肾填精、化瘀通络、利水通降及平肝降逆、熄风开窍法是治疗老年脑梗死的基本方法。 1.1 气虚血瘀,脑部脉络受阻,治宜益气活血,疏通脑络 李东垣提出“正虚血瘀”是中风发病的原因。人至老年,诸脏皆亏,正气不足,气虚可以生痰,又能导致血瘀,痰浊与瘀血互结,则致痰瘀互阻,如兼风邪,则易闭阻元神之窍而发中风。陶氏[1]等众医家力倡此说,认为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基本病理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