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鹏飞  马强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47-1649
该文主要阐述了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的劳动负荷评价方法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从劳动负荷评价方法、WMSD的流行病学研究和WMSD发生与劳动负荷关系评定等3个方面展开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表面肌电描记术(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评价低力量负荷下,频率、重量和运动角度3个负荷因素对重复性伸腕运动中前臂肌肉应激状态和疲劳的影响。方法16名男性志愿者在规定的重量(1.96、4.90 N)、频率(8.0、33.3次/min)和角度(45°、90°)下做8组伸腕动作各20 min,并在作业开始和结束后做20%最大随意收缩力(MVC)的静态伸腕动作2~3s,采集并分析其尺侧腕伸肌和指伸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伸腕力量负荷(1.96、4.90 N)分别约为伸肌MVC手收缩力的1.40%和3.50%。当3个负荷因素的水平升高时,肌电的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MF)均降低,其中指伸肌MPF降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MF在角度和重量两因素中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负荷水平的升高,伸肌波幅值可分3~4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3因素负荷水平均与肌电波幅值呈正相关.结论各作业中指伸肌均明显疲劳;伸肌疲劳的首要负荷因素是频率,其次是重量和角度;MF、MPF和波幅指标可以描述低力量负荷下前臂肌肉的应激和疲劳状况。  相似文献   

3.
重复作业上肢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技术(sEMG)测定分析重复性操作时上肢肌肉的疲劳状态并探讨指标的适宜性。方法8名男性大学生志愿受试者在实验室(以平均40个/min的速度)连续地抓取、移动和放置零件(5 g),每完成80个零件为1个时间段(约2 min),共4组(约8 min)。同时遥测记录肱桡肌、肱二头肌、三角肌、斜方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采用时域、频域及肌电术振幅频谱联合分析方法(the joint analysis of EMG spectrum and amplitude,JASA)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4块肌肉肌电的最大自主收缩百分比(the percent of maximal voluntary electrical activation,MVE%)随重复性操作时间延长均呈上升趋势(P>0.05)。中位频率(mean frequency,MF)和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降低,即所谓频谱左移,只是在最后一两个时段不再下降,反而升高。所测肌肉肌电频率的斜率在第1时段均为负值,在其余3时段则出现时而为负值、时而又为正值的变动,MF和MPF及其斜率的变化趋势一致。JASA分析表明,上肢肌肉在动态作业过程中呈疲劳、恢复和负荷增加的变动。结论在本例重复性操作中,肌肉呈疲劳、恢复、负荷增加或再次疲劳的变化。累及的肌肉主要是斜方肌、三角肌和肱桡肌,肱二头肌次之。肌电指标(如MVE%,MF,MPF及其斜率)在操作过程中的变化可以反映动态劳动的肌肉疲劳,JASA分析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制鞋作业人员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和局部肌肉骨骼疲劳现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 2018年11月—2019年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福建省7家制鞋企业的全部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WMSDs、作业疲劳和肌肉骨骼疼痛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调查制鞋作业人员4 139人,回收有效问卷3 565份。制鞋作业人员不分部位的WMSDs发生率为56.3%,各部位从高到低依次为颈(39.6%)、肩(33.0%)、腕/手(24.7%)、下背(21.5%)、上背(20.0%)、足踝(14.2%)、腿(13.2%)、膝(11.9%)、肘(10.7%)。制鞋作业人员不分部位的肌肉骨骼疾患疼痛分值(VAS分值)为(4.3±1.6)分,疼痛程度为轻中度。以主观疲劳等级(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得分为横坐标,分值对应的发生WMSDs的风险性(OR值)为纵坐标,拟合模型,结果显示S型函数模型拟合效果更好(R2=0.872...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表面肌电描记术(SEMG)分析、评价不对称搬举的劳动负荷及有关因素.方法 13名男性志愿者以2种速度、4种躯干旋转角度,分别搬举重6和13kg的箱子,搬举箱子从地面至指节高度,共执行16项搬举任务.在搬举作业中测量T10和L3部位两侧竖脊肌的肌电信号.结果 搬举13kg重量时竖脊肌肌电平均幅度(43.30%MVE)明显比搬举6kg重量时(37.70%MVE)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快速搬举时的肌电平均幅度(41.80%MVE)明显比慢速搬举(39.19%MVE)时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躯干旋转角度的增加,竖脊肌肌电幅度呈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0部位右侧竖脊肌肌电幅度高于左侧(分别为50.31%MVE、25.88%MVE),而在L3部位则是左侧竖脊肌肌电幅度高于右侧(分别为45.60%MVE、40.22%MV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搬举重量对竖脊肌肌电平均幅度贡献最大,其次是搬举速度.结论 不对称搬举作业的工效学危险因素主要是搬举重量和速度.在不对称搬举时,左右两侧的竖脊肌肌电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模拟不同力学负荷下的拧螺丝作业,探讨力学负荷与局部肌肉肌电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名男性青年志愿者,采用表面肌电描记(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技术,测试在不同力学负荷下用扭矩扳手模拟拧螺丝作业时局部肌肉的sEMG,并对其标化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拧螺丝作业的力学负荷分别与肱三头肌(triceps brachii,TB)、肱桡肌(brachioradialis,BR)和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BB)的三项sEMG指标包括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积分肌电值(intergrate EMG,IEMG)和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均呈正相关(P均0.05)。其中,力学负荷与TB的RMS、IEMG和MA关联(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997和0.998)较强,且P值均0.01。结论在拧螺丝作业活动中,TB、BR和BB三块肌肉的三项sEMG指标(包括RMS、IEMG和MA)的变化可反映力学负荷大小,其中TB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肌电法测定、评价手臂几种动作姿势和反复性操作的劳动负荷。方法  2 6名男性大学生志愿者为对象 ,右臂前上抬、外展和前伸及在不同高度工作台上反复性劳动时测定肱桡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和斜方肌的表面肌电信号 ,计算肌电幅度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 手臂前上抬和外展时 ,各群肌肉的肌电幅度与上抬、外展角度的大小呈正相关 (r值均 >0 .9,P <0 .0 1) ,三角肌MVE %在臂前上抬 0°、4 5°、90°、135°和 180°时依次为 6 .4 %、10 .1%、12 .6 %、16 .2 %和 2 0 .8%。在反复性劳动中 ,工作台高度和持续时间对三角肌、斜方肌肌电的影响更为明显 ,如工作台高度为 74、79、84cm时 ,三角肌MVE %依次为 13.0 %、14 .4 %和 15 .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表面肌电法能够较好地测定和反映静态姿势和反复性操作时肌肉的应激状况 ,可为劳动负荷评价及工效学设计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重复性搬举作业所致背部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应用表面肌电信号 (SEMG)技术对重复性搬举所致的竖脊肌疲劳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对 13名自愿者 10 0次搬举 8kg负荷至腰部高度的EMG波幅分析和搬举前后 2次静态实验EMG信号快速傅立叶转换 (FFT)后的频谱变化分析对竖脊肌疲劳进行评估。结果  10 0次动态搬举过程中 ,随着时间的延长 ,EMG平均波幅逐渐上升 ,T10右竖脊肌和L3左竖脊肌平均波幅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 <0 .0 1) ;而T10左竖脊肌和L3右竖脊肌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中频截距在T10右竖脊肌、T10左竖脊肌、L3右竖脊肌、L3左竖脊肌均有下降。T10右竖脊肌中频截距下降了2 .0 % ,与搬举前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T10左竖脊肌、L3右竖脊肌和L3左竖脊肌分别下降了10 .9%、2 9.9%、2 7.9% ,与搬举前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P <0 .0 1)。 10 0次搬举后平均功率频率截距在L3左竖脊肌下降了 9% ,与搬举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他部位下降不明显。结论 重复性的搬举可导致竖脊肌疲劳 ,L3部位比T10部位更容易疲劳 ;用中频截距的下降评价肌肉疲劳比用平均功率频率截距下降更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汽车制造企业工人工效学负荷因素暴露水平及相关因素与肌肉骨骼疾患(MSD)问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国南方3家汽车生产企业,使用快速暴露检查表(QEC)及北欧标准化肌肉骨骼症状分析调查表(NMQ)对1 065名生产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工效学负荷及MS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企业的生产工人背部MSD症状的阳性率最高(61.8%).各部位患MSD者工效学负荷评分均高于未患MSD者(P<0.01).男性的工效学负荷水平显著高于女性(JP<0.01).工种间比较,背部负荷评分冲压、焊装(P<0.01)均高于总装,肩/臂部负荷评分焊装高于其他各工种(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各部位工效学负荷均为其患MSD的危险因素,工作节奏与工作压力也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次调查的汽车企业焊装工种工效学负荷相对水平较高,其身体各部位MSD的发生与工效学负荷得分相关,需加以控制.此外,工作节奏与压力因素对工人MSD的患病也有较大影响,需在工效学评价与干预中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原隧道钢筋工弯腰作业过程中下背部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特征及其与时间负荷和弯腰次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高原某隧道4名男性钢筋作业人员,采用表面肌电仪实时采集其正常作业时左右竖脊肌群的sEMG,对其弯腰动作的时域指标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RMS)和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ean frequency, MF)随负荷变化特征及其与时间和弯腰次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4名钢筋工左、右竖脊肌的RMS均随时间和弯腰次数增加而上升;左竖脊肌RMS与时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63、0.717、0.771和0.478,除4号钢筋工外均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右竖脊肌RMS与时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08、0.488、0.782和0.929,除2号钢筋工外均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左竖脊肌RMS与弯腰次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754、0.743、0.788和0.529,除4号钢筋工外均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右竖脊肌RMS与弯腰次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796、0.456、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口腔医生的肌肉骨骼疾患(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MSDs)患病情况,分析其发生与工作负荷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于2020年4月以口腔医生自填的方式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医生的一般情况、身体各主要部位的MSDs患病情况、主观疲劳程度以及与工作负荷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珠宝加工厂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现况,探讨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家珠宝加工厂作业工人8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经修改的北欧国家标准调查表进行肌肉骨骼疾患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肌肉骨骼疾患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珠宝加工厂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以颈、腰和肩部疾患为主,年患病率分别为29.8%、25.8%和23.1%。不同年龄和工龄的作业工人颈部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OMSD)年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部OMSD年患病率随工龄增长而有增加的趋势(P<0.05)。而性别对各身体部位疼痛年患病率未见显著性影响(P>0.05)。颈、肩和肘部OMSD年患病率在不同工种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颈部对其OMSD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显示,长时间坐位工作、颈部长时间前倾、颈部长时间后仰、颈部扭转或长时间保持、部门人员短缺等均可增加颈部疼痛的年患病率(P<0.05),可认作为颈部疼痛的危险因素。选择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颈部长时间前倾、颈部长时间后仰被选入模型。结论珠宝加工厂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以颈、腰、肩和背部疼痛为主,颈部长时间后仰、颈部长时间前倾是导致颈部疼痛的首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采取工效学手段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表面肌电和心电技术在动态劳动负荷评价巾的应用.方法 8名男大学生受试者在运动功率车上跑步,通过控制运动速度和坡度来模拟动态劳动,按速度和坡度的不同设定A、B、C、D、E 5个运动组,用表面肌电技术测定右下肢腓肠肌和胫骨前肌肌电,并用长时程动态心电图测定心电数据.分析肌电的均方根(RMS)、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运动时的心率(HR)、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及每次运动后的Borg量表分值.结果 在5种不同负荷运动中,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RMS值均逐渐增加,随着运动坡度的增加,腓肠肌RMS值逐渐增加,与A运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胫骨前肌的RMS值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组运动中,B运动的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MF和MPF值均最低,D、E运动与A运动比较,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MF和MPF值普遍增加,C运动腓肠肌的MF和MPF值较A运动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运动比较,B、C、D、E运动的心率均明显增加,而SDNN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org量表分值则随着运动速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肌电和心率2个指标均能够较好地评价运动负荷;然而,就人体对动态运动负荷的应激而言,肌电MF和MPF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不同工作场所工效学负荷与肌肉骨骼疾患的剂量反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工作场所工效学负荷与肌肉骨骼疾患的剂量反应关系,为预防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提供依据。[方法]用工效学负荷综合评估方法(CQEC)现场评估火力发电和人造板制造行业不同工作场所工人的工效学负荷,用Nordic量表研究调查对象的肌肉骨骼症状,用多因素分析二者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工效学高负荷组的肌肉骨骼患病率高于低负荷组,且随着负荷增高,症状阳性率亦升高;多因素分析工效学负荷增高是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负荷的增高,危险度(OR值)亦逐渐增大,在下背、手腕部位表现尤为明显。[结论]工作场所工效学负荷与肌肉骨骼疾患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尤其是下背和手腕部位的负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某电子工厂作业工人工效学负荷,探讨其与肌肉骨骼损伤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横断面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工作相关肌肉骨骼损伤快速暴露检查表(quick exposure check,QEC)和Nordic肌肉骨骼问卷,对某电子工厂作业工人的工效学负荷与肌肉骨骼损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636份,研究对象颈部、肩部、手腕/手掌和下背/腰部肌肉骨骼损伤患病人数(患病率)依次为74人(11.6%)、62人(9.7%)、37人(5.8%)、54人(8.5%)。下背/腰部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 < 0.05),而手腕/手掌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P < 0.05)。肩部患病率随着总工龄的升高而升高(P < 0.01),颈部、下背/腰部、肩部患病率均呈随现岗位工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P均 < 0.05)。肩部MSDs患病组的QEC分值高于非患病组(P < 0.05)。QEC分值中MSDs患者组颈部、肩部工作节奏得分及紧张得分均高于非MSDs患者组(P < 0.05)。颈部MSDs患病率随负荷水平的升高而增高(P < 0.01)。
结论 电子制造企业作业工人肩部MSDs的患病情况较突出,与工效学负荷水平、工龄、紧张水平等因素有关,须对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缝纫女工颈肩部工作负荷和肌肉疲劳情况.方法 使用表面肌电图技术现场测量并记录18名健康的无肌肉骨骼疾患的缝纫机操作女工日常工作期间200 min(每时段10 min,20个时段)双侧颈竖脊肌(CES)和斜方肌上支(UT)的肌电信号.现场测定之前,分别测定被测试者双侧CES和UT的最大随意自主收缩和20%最大随意自主收缩(the 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时的肌电信号;被测试者工作结束后测量其双侧CES和UT的20%MVC肌电信号.对所获得的肌电信号使用时域指标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缝纫女工在操作期间的平均工作负荷振幅概率分布函数(APDF)分析表明,左右侧CES均方根值(RMS20%MVC)分别为6.78±1.05和6.94±1.12;左右侧UT RMS20%MVC分别为5.68±2.56和6.47±3.22;静力负荷分析结果,被测试者肌肉右侧工作负荷高于左侧;工作后RMS20%MVC均高于工作前RMS20%MVC的值,右侧CES和UT的RMS20%MVC值增量高于左侧;左右颈竖脊肌最大20%MVE值出现在第20时段,左右斜方肌最大20%MVE的值出现在第16时段.结论 缝纫女工工作负荷为持续低强度负荷作业,右侧颈肩负荷高于左侧,右侧颈肩肌肉易产生疲劳且疲劳程度高于左侧.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neck and shoulder work-related muscle fatigue of female sewing machine operators. Methods 18 health female sewing machine operators without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work in Beijing garment industry factory as volunteers in participate of this study. The 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 (MVC) and 20% MVC of bilateral upper trapezium and cervical erectors spinae was tested before sewing operations, then the whole 20 time windows (ltime window=10 min) sewing machine operations was monitored and the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 ) signals simultaneously was recorded after monitoring the 20%MVC was tested. Use amplitude analysis method to reduction recorded EMG signals. Results During work,the median load for the left cervical erector spinae (LCES), right cervical erector spinae (RCES), left upper trapezium(LUT) and right upper trapezium(RUT) respectively was 6.78±1.05, 6.94±1.12, 5.68±2.56 and 6.47±3.22, work load of right is higher than the left; static load analysis indicated the value of RMS20%MVC before work was higher than that value after work, the increase of right CES and UT RMS20%MVC was more; the largest 20%MVE of bilateral CES occurred at 20th time window, and that of bilateral UT happened at 16th. Conclusions The work load of female sewing machine operators is sustained "static" load, and work load of right neck-shoulder is higher than left, right neck-shoulder muscle is more fatigable and much serious once fatigu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站立作业人群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干预策略及效果。方法选择站立作业人群300名,调查其WMSDs患病情况,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作业工人的WMSDs认知、态度及患病情况变化。结果共发放300份问卷,有效回收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3%。站立作业286人中,有187人报告患有WMSDs,发生率为65.38%。其中,以腰背部最为高发部位(62.24%),其次分别为颈部(36.01%)、肩/肘部(34.97%)。健康干预后,站立作业人群WMSDs患病率及腰背部、颈部、肩/肘部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站立作业人群对WMSDS态度、认知及行为均明显提高,职业安全行为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站立作业人群有较高的WMSDs患病率,开展针对性职业健康干预有助于提高其WMSDs认知、行为水平,有效降低WMSDs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煤矿作业工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发生情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促进煤矿作业工人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调查对象,选择《北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修改版)》(NMQ)对2个煤矿矿区1 049名作业工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工种WMSDs的发生率及其个体因素影响,筛选影响不同部位WMSDs的职业因素。结果 1 035例有效问卷中,WMSDs发生率前四个部位依次为颈部(50.2%)、肩部(40.7%)、下背部(36.3%)和膝部(33.4%);不同工种间颈部、下背部、上背部、手/腕部和肘部WMS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受累部位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不舒服的姿势工作(OR=3.193)、休息后立即开始工作(OR=2.450)、轮班工作(OR=1.877)、工作涉及寒冷/凉风或者气温变化(OR=1.583)及长时间保持低头姿势(OR=1.446)是颈部WMSDs的危险因素;背部长期保持同一姿势(OR=2.295)、搬运很重的物体(OR=...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北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修改版)》,对寿光市3个主要蔬菜种植区的156名蔬菜大棚作业人员的一般情况、肌肉骨骼症状和工作情况等进行调查。蔬菜大棚作业人员不分部位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发生率为87.5%,WMSDs发生率排在前四位的部位依次为下背/腰部(48.0%)、颈部(32.9%)、肩部(31.6%)和膝部(3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背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每天工作时间N10h、年龄可能是该人群WMSDs的危险因素。提示应加强工效学干预,预防WMS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口腔医生工效学负荷水平,探讨其与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中国肌肉骨骼疾患问卷》调查口腔医生WMSDs的患病情况,采用快速上肢评估(RULA)法进行现场工效学评估,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口腔医生WMSDs患病率为56.1%,各部位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00,P<0.01),颈部最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X2=16.020,P<0.01)。RULA法评估口腔医生工效学负荷平均得分为5.6±1.1,82.4%的口腔医生工效学负荷等级Ⅲ~Ⅳ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效学负荷Ⅲ级和Ⅳ级(OR=2.413、14.700)、女性(OR=3.670)、中级职称(OR=2.479)、身高<160 cm或≥175 cm(OR=3.708)均为WMSDs的危险因素。WMSDs患病率与工效学负荷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患病率随工效学负荷的增加而递增。结论 工效学负荷是WMSDs的危险因素;口腔医生WMSDs患病率高,工效学负荷水平高,需予以关注并尽快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