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2.
3.
头孢菌素是一类临床价值较高的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胃酸及β-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反应少等优点,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过去由于其价值昂贵,临床应用远不如青霉素类广泛,故人们对其毒副作用认识不多。近年来,随着头孢菌素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因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68例,对其发生的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个品种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频率最高,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注射用头孢替唑钠,发生率为9.1%;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纳。发生率为2.5%,对患者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引起近10个系统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为55.00%;其次为呼吸困难,发生率为14.16%。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时,应详细地了解该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头孢菌素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含有N 甲基硫代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其抗菌作用强 ,毒副作用小 ,故而临床使用广泛 ,但是其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 ,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所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时有报道 ,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临床合理使用并避免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现就头孢菌素所致低凝血酶原血症、免疫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的功能障碍及其防治 ,综述如下。1 低凝血酶原血症某研究[1 ] 对 41例癌症患者随机给予头孢哌酮 2g 美洛西林钠 5g,每 4h 1次 (大剂量 )或头孢哌酮 1g 美洛西林钠3g ,每 4h 1次 (小剂量 )。结果大剂量治疗者 10例发生低凝血酶原血… 相似文献
6.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抗生素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一类抗生素,它们是由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连接上不同的侧链而制成的,按开发时间的先后、抗菌作用特点、临床作用不同意即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不同而分为1、2、3、4代。由于本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半衰期较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其他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86例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时均出现不良反应,研究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结果:通过对联合用药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分析,与治疗前相比,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有二重感染、过敏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此外还会发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虽然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在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使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做好用药指导工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以后药物使用作为参考,减少由此类药物造成不良反应发生。方法:收集87例因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之前均使用过此类药物,且使用之后无明显异常。对不良反应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导致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过后产生不良反应原因较多,与患者自身状况和药物都有密切联系。结论:随着病菌抗药性的增强,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愈加频繁,虽然抗菌效果好、可使用范围广,但如不按照规则随意使用,同样会带来其他无法预料后果。 相似文献
10.
探究由于头孢菌类药物对患者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确保合理的用药.对我院在2009年到2010年之间的98例由于使用头孢类菌类药物而引起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在这98例患者中97例经过我院的治疗之后不良反应消失,只有1例患者由于在出院后解救疏忽而死亡.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严格合理的对患者食用头孢菌类药物,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由于头孢菌类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初步的参考。方法选择124例应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不良反应分布、用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和预后。结果(1)不良反应分布:头孢他啶引起的不良反应14例,占11.3%;头孢曲松引起的不良反应18例,占14.5%;头孢噻肟引起的不良反应37例,占29.8%;头孢哌酮引起的不良反应55例,占44.4%。(2)用药途径:静脉滴注112例,占90.3%;口服9例,占7.3%;肌肉注射3例,占2.4%。(3)不良反应类型:血小板下降16例,占12.9%;皮疹27例,占21.8%;泌尿系统疾病36例,占29.0%;胃肠道反应45例,占36.3%。(4)预后:所有患者在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得到控制,未出现死亡或致残病例。结论头孢菌素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患者体质的个体差异性导致的,不同的药物,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一定差异。为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用药前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和做药敏试验,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严密监测,尽可能的采用静脉滴注途径,以减轻不良反应后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分析2013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该地区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规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促进患者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该市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402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2例报表中涉及11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发生ADR头孢菌素抗生素以头孢曲松最多.结论 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应高度重视不良反应的检测,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药、耐酶等优点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和耐药菌株的产生,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96例,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深入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96例患者中过敏反应11例(11.46%),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7例(17.71%),泌尿系统不良反应16例(16.67%),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3例(13.54%),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5例(15.63%),二重感染19例(19.79%),与乙醇联用产生双硫醒样反应5例(5.21%)。结论:正确合理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对于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并探讨护理干预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中的临床应用,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7月住院部发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患者39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特征及其护理工作。结果 39例患者中皮肤过敏反应18例(46.15%)、过敏性休克3例(7.69%)、肾毒性4例(10.26%)、胃肠道反应及二重感染11例(28.21%)、心血管系统3例(7.69%);不良反应原因主要有患者年龄过大或过小6例(15.38%)、患者饮食因素5例(12.82%)、患者情绪因素5例(12.82%)、药物滴注后饮酒8例(20.51%),过敏体质6例(15.38%),多种因素或不明诱因9例(23.08%);39例患者经相应护理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对策。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不良反应、诱因以及针对不良反应的对策进行分析。结果使用头孢菌素的患者,出现过敏的患者最多,可达30.0%。除此之外,还有少数患者出现神经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等不良反应,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诱因主要有酗酒与饮食不当等,因药物用量过大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在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之前,医生需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根据疾病情况、生理、年龄、个体差异等因素,制定合适的用法以及用量。在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控制饮食以及其他用药。 相似文献
18.
头孢菌素类药物因其耐酶、耐酸、杀菌谱广和杀菌力强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此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年增多。为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指出了一些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因素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5例出现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出现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因素有:药物本身的质量问题、用药剂量过大、合并用药、输液速度过快、个体差异、情绪因素、患者服药期间或服药后24h内饮酒、环境因素、患者年龄过大或过小、饮食因素、患者本身免疫学因素。结论:临床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必须遵循用药规则,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以此降低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确使用抗感染药物是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目前,广谱抗生素尤其是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s)类药物的使用越来越多。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为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杀菌力强、临床疗效好、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低。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