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报告的48例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48例ADR中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2.9%,抗菌药物占总例数的50.0%,中药制剂占27.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3.0%。结论临床静脉使用抗生素及中药制剂时应加强监测,促进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洪贵  任强  陈佳  李小梅  郑咏池 《华西医学》2012,(10):1510-1512
目的分析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一2011年12月收集上报至全国ADR监测网络的16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类与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例数最多的为临床科室,男女病例数比为O.87:1,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占77.98%);抗感染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占61.9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27.98%)。结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教学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06年度收集的239例ADR报告,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9例ADR中,男女性别比例相近,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有102例(42.68%);单一用药208例,合并用药31例:以静脉给药为主,为191例(79.92%);引起ADR前10位的药物有8种为抗菌药物,108例(45.19%);ADR临床表现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98例(41.00%)。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香港社康护理见闻与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药物的广泛使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病例亦越来越多。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与ADR相关的住院者约占总人数的6.5%,总病死率为0.15%。国内有统计表明,因ADR而导致死亡病例占全部死亡病例的7.7%。我院门诊输液室每日输液,皮内、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推注合计250~350人次;每天都可能有ADR的病例发生。2005年1月-2006年3月,我科因ADR处理问题发生纠纷10起,发生医疗事故1起。为了更好地对ADR进行及时处理,有效地预防医疗纠纷及事故的发生,笔者对科内的ADR处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于2006年3月对ADR处理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及因素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诊科428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的相关因素,了解抗生素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护理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集到的428例抗生素ADR/ADE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428例抗菌药品ADR/ADE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15岁患儿占14.26%,〉50岁患者占61.68%;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占55.85%;静脉点滴占89.96%;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全身性损害等。结论加强抗生素ADR/ADE监测及护理工作,减少或者避免ADR/ADE的发生,确保临床护理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的关系,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集到的89例小儿ADR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 89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1~6岁患者比例最高(占62%);单一用药37例,合并用药52例(占58.4%);超剂量用药3例和不合理用药33例(占40.4%);静脉给药引发ADR占79.8%;抗生素所致ADR居多,占46.7%。ADR的主要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59%)。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为临床小儿安全、合理、有效用药,减少ADR对小儿的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2008年上报的98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及该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8类52种,其中抗感染药居多(27种,占51.92%),其次为中药制剂(11种,占21.1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及神经系统、消化道损害为主。ADR发生后经停药或抗过敏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收集到的79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最多(43.2%),其次为中药制剂(17.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39.8%),其次为循环系统(27.1%)和免疫系统(19.5%)。39例报告来源于临床药师,40例报告来源于临床医生。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培养,并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药物不良反应2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攀枝花市2004年24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最多,其次是中成药、抗精神病药及心血管类。ADR病例中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全身性损害,其次是皮肤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2006年1~5月收集的6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引起ADR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66例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51.5%(34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3.0%(35例);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2.4%(61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居首位,占总例数的39.4%(26例)。结论: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地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分析基层医院儿科低年资护士发生静脉输液风险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对16名低年资护士静脉输液实地操作评估共计480次,发现风险隐患347次,发生率72.29%,其中94.52%立即纠正。发生静脉输液风险的原因有低年资护士用药知识经验缺乏、安全意识不强、静脉输液技术不熟练。对低年资护士加强用药知识培训及静脉输液操作技能训练,强化风险意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以减少小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在小儿静脉滴注时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护理方法。方法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患儿180例,对其不良反应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共发生ADR51例次,不良反应率为28.3%;其中〈1岁19例,1—3岁14例,3~7岁11例,7~14岁7例;用药10~20min发生ADR17例,20min左右出现ADR26例,静脉滴注结束后4~6h左右出现ADR者1例;第2天出现ADR者5例,第3天出现ADR者2例。结论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小儿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刘凤军  孙素坤 《现代护理》2006,12(23):2212-2213
目的分析儿科静脉用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表现,提出预防ADR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5年12月间发生的57例ADR患儿的临床资料、引起ADR的药品及常见的临床表现。结果57例ADR中有51例为静脉用药引起,常见的药物为黄连素和阿奇霉素,常见的表现为药疹。结论详细询问过敏史、严格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及合理处置ADR,可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重视老年人用药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的生理、药代动力随年龄的增大而改变,特别是老年人一般合并有多种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往往应用的药物品种繁多,因此,老年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机会增加。一项统计资料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用药的ADR发生率为15.4%,老年患者因药物治疗而发生并发症的危险一般是成年人的2.5倍,可见ADR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十分严重。我院是疗养院,来此疗养的老年患者较多,笔者在此对老年人ADR展开讨论,旨在了解老年人ADR的发生情况,以便为患病老年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减少ADR对老年人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儿科静脉用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表现,提出预防ADR及护理对策.方法 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5年12月间发生的57例ADR患儿的临床资料、引起ADR的药品及常见的临床表现.结果 57例ADR中有51例为静脉用药引起,常见的药物为黄连素和阿奇霉素,常见的表现为药疹.结论 详细询问过敏史、严格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及合理处置ADR,可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荆门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荆门市2010年1195份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195份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所引起的ADR最多,占51.2%.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93.6%.ADR累及器官和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占34.4%.结论 临床药师应加强静脉应用抗感染药物和中成药物的ADR监测报告工作,为临床安全用药服务.  相似文献   

17.
儿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部分国家教学医院儿科用药不合理应用情况的调查表明,加拿大外科不合理用药占63%,儿内科不合理用药占30%。科威特儿科住院病人不合理用药占39%。上海医科大学对1662例住院患儿为期1年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ADR发生率为15.46%。因此,儿童用药存在的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儿科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脏器(如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免疫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也不完全,因此一旦发病病情常较急重,对药物的代谢及排泄速度较慢,故较成人更易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再者由于目前药剂学发展还不够完善,在临床儿科用药方面还存在部分问题。笔者结合在医院临床工作中的体会,对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和相应对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用,俗易发生阻塞,为病人增加了痛苦。自1995年1月~6月,我们对3岁以下小儿行头皮静脉穿刺869例次,对阻塞者进行了再通。现就其阻塞原因及处理讨论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中采用4号针头穿刺571例次,阻塞57例次,阻塞率9963%。其中新生儿389例次,阻塞42例次,阻塞率10.9%,再通40例,再通率为95.24%;婴儿186次,阻塞15例,阻塞率为80.6%,再通14例次,再通率93.3%。采用5号穿刺针298例次,阻塞12例,阻塞率4.03%,均再通成功。2处理方法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首先要判断穿刺是否成功。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上报的56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物种类、涉及脏器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51例,占91.07%);心血管系统用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24例,占42.86%),其次为抗感染药物与能量、输液类药;中药注射液是引发ADR的主要心血管系统用药(15例,占26.7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药物使用的规范管理和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12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76例,占63.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81例,占67.5%,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本院发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提示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后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