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科门诊应对手足口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所发生的肿瘤,手术切除是嗜铬细胞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对患者损伤重、创伤大、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恢复慢;Gagner于1992年首先报道了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LA)。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血压波动小、患者恢复快的优点心。我院2003年2月-2005年5月共行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1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嗜铬细胞瘤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则多见于交感神经节分布区.膀胱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很少见,约占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10%,占膀胱肿瘤的0.5%[1,2].2011年1月,我们收治了1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经精心个体化围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22例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22例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资料,以提高不典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纳入1998年~2004年在我院诊治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90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典型组和不典型组,研究不典型嗜铬细胞瘤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高血压、血浆儿茶酚胺等方面和典型组患者的差异。结果90例患者中有22例(24.4%)为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68例(75.6%)为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平均最大径均无显著差异;不典型组肾上腺肿瘤主要位于右侧肾上腺,其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显著低于典型组,且不典型组去甲肾上腺素阳性率也明显低于典型组。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和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比,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主要位于右侧,且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检出率低于前者,从肿瘤大小上无法鉴别出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但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CT检查、血浆儿茶酚胺检测,大多数不典型嗜铬细胞瘤都可在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19例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主要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约有10%发生在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组织中,后称之为异位嗜铬细胞瘤。作收集本院1998至2005年问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19例异位嗜铬细胞瘤,对其临床及CT表现进行了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泗耀  谢文练 《新医学》1994,25(10):514-515
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3例进行分析,定位诊断主要靠B超及CT,膀胱嗜铬细胞瘤依靠膀胱镜检。本文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多发性进行讨论,提出对其好发部位的全面检查是及早发现和防止漏诊的重要措施。同时对嗜铬细胞瘤合并肾动脉狭窄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2004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3例,与2000年2月至2009年9月行开放手术治疗的1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比较,评价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超声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提出鉴别诊断。结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声像图特征为:肿块一般较大(3~5cm),边界清楚而回声较强,形态规则,中心常发生液化坏死,血流信号丰富。结论超声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嗜铬细胞瘤危象是指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等嗜铬组织的肿瘤,间歇或持续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索和俄去甲肾上腺素,所产生的病情急剧加重的征象。2004年6月,我科成功抢救1例不典型嗜铬细胞瘤危象患者,由于术前诊断未考虑“嗜铬细胞瘤”的可能,病情危急,变化快,给抢救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段璞  王曾礼 《华西医学》1989,4(4):395-397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中。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细胞瘤又称为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发生于副交感神经节的又称为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可以发生于肾上腺以外的广泛区域,有时难于定位,延误手术时机。现将我院自1980年以来收治的肾上腺以外嗜铬细胞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并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2例术前诊断均不能明确,术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纠正低血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出现低血压时应想到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并探索敏感的儿茶酚胺类药物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在泌尿外科并不少见,病情危重,手术风险大。1998年1月至2004年2月本院收治嗜铬细胞瘤2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璇 《全科护理》2010,8(5):431-432
嗜铬细胞瘤是源于嗜铬细胞的肿瘤,主要位于。肾上腺髓质,也可发生于肾上腺外,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细胞瘤多位于腹腔内,其中最常见的是腹膜后主动脉旁,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以分泌肾上腺素为主,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细胞瘤则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本症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由肿瘤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所引起。我科10例嗜铬细胞瘤病人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彩超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近五年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11例。结果:11例中7例肿瘤位于肾上腺内(左3,右4),4例肿瘤位于肾上腺外。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中,1例位于肾上腺内,另2例肿瘤位于肾上腺外(下腔静脉旁1例,主动脉旁1例)。静止型嗜铬细胞瘤2例。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1%(10/11)。结论: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需结合临床和生化测定,对钙化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需持谨慎态度,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采用“肿瘤激惹征”协助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张浩  李波  李全生 《华西医学》2007,22(2):406-406
肾上腺囊性嗜铬细胞瘤疾病非常罕见,我院于2006年7月收治1例右肾上腺囊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s,PGL)临床少见,发病率为0.01%~0.02‰,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发病年龄为40~50岁[1]。本病由Frankel于1886年首次描述,1912年Pick提出将肾上腺髓质来源的嗜铬细胞瘤称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嗜铬组织来源的肿瘤为副神经节瘤。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肿瘤定义为嗜铬细胞瘤,将来源于肾上腺外(通常位于胸  相似文献   

16.
膀胱嗜铬细胞瘤(附5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嗜铬细胞瘤主要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但凡在交感神经纤维分布系统都有可能发生,如颈动脉体,主动脉旁的交感神经节和嗜铬体等;75%发生在肾上腺,25%发生在肾上腺外[1].本院1989至2002年共收治68例嗜铬细胞瘤病人,其中5例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现将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护理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所发生的肿瘤,手术切除是嗜铬细胞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对患者损伤重、创伤大、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恢复慢;Gagner于1992年首先报道了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LA)[1]。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血压波动小、患者恢复快的优点[2,3]。我院2003年2月-2005年5月共行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1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1~60岁。病变位于左侧8例,右侧5例,肿瘤…  相似文献   

18.
<正>嗜铬细胞瘤又名肾上腺髓质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肿瘤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代谢紊乱综合征。肾上腺髓质部位的嗜铬细胞瘤约占90%,恶性嗜铬细胞瘤临床上较罕见,约占嗜铬细胞瘤的10%左右~([1-2])。2014年4月30日我院收治1例巨大恶性嗜铬细胞瘤合并癌栓患者,经手术及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康复出院并随访至今,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19.
<正>肾上腺混合性嗜铬细胞瘤是指由嗜铬细胞与神经元细胞相关细胞或与外周神经鞘细胞各自增生成瘤组合形成的肿瘤,属于临床罕见肿瘤,其临床表现类似于嗜铬细胞瘤。病理类型主要有四种:嗜铬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瘤,嗜铬细胞瘤-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和嗜铬细胞瘤-周围神经鞘膜瘤。北美的一组120例肾上腺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标本(良性28例、恶性18例)和21例正常肾上腺组织标本中VEGF、iNOS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相关性。结果 VEGF、iNOS阳性表达率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正常肾上腺组织(P0.01)。直径≥5 cm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VEGF、iNOS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直径5 cm的瘤组织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VEGF和iNOS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2,P0.001)。结论 VEGF和iNOS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上腺组织,二者的表达随着肿瘤增大而增强,恶性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共同影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