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胰岛素水平与消化道溃疡的关系,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制成胃溃疡动物模型,用地高辛标记的pro-InscRNA探针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B细胞内pro-InsmRNA的变化,并对其杂交信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胃溃疡模型术后第6和第10d,胰岛B细胞内的杂交信号增强,表明在溃疡愈合早期pro-InsmRNA的表达量增加。结合本室以往的研究结果,初步讨论了胰岛素参与胃溃疡自愈的调节过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胰岛素mRN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占淳  黄岩 《解剖学报》1994,25(3):323-326,T018
成年雄性Witar大鼠,用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在胰腺切片上进行原位杂交,以检测胰岛B细胞胰岛素基因表达产物mRNA;同时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相邻切片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比较,胰腺经4%多聚甲醋灌注固定,经Bouin液再固定20h,常石蜡包埋和切片,经胰岛素cRNA探针杂交的胰腺切片中胰岛B细胞和核仁呈阳性反应,阳性信号为蓝色颗粒,胰岛其他细胞及胰腺泡细胞为阴性,方法照切片中均无阳性信  相似文献   

3.
红藻氨酸致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c—fos mRNA和Fos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瑞发  周长满 《解剖学报》1997,28(2):151-156
为探讨即早反应基因在神经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用原位分子杂交和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脊髓内注射红藻氨酸后1h至14d的不同时间点,L1-3脊髓腹,背角神经元中c-fos mRNA和Fos免疫阳性信号的变化。结果表明,KA致脊髓损伤后2-8h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中c-fos mRNA的表达和Fos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明显增加,12h恢复至正常水平,伤后3d又明显增强;而脊髓背角神经元内仅在伤  相似文献   

4.
陈咏梅  叶世隽  黄玉苓  郑文利 《解剖学报》2000,31(4):339-342,I011
目的 研究大鼠睾丸细胞内视黄醇结合蛋白-I(CRBP-I)及细胞内视黄酸结合蛋白-Ⅱ(CRABP-Ⅱ)mRNA水平与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周期的相关关系。方法 分别以地高辛标记的大鼠CRBP-I及CRABP-ⅡcDNA探针在SD大鼠睾丸冰冻切片上进行原位杂交,应用激光密度扫描系统对阳性信号进行定量。结果 CRBP-I及CRABP-Ⅱ mRNA在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中表达。CRBP-  相似文献   

5.
用AChR加CFA免疫大鼠后,Lewis大鼠出现典型的临床肌无力,而WistarFurth(W.F)大鼠不出现任何症状。为阐明W.F大鼠对AChR耐受的机制,检测了表达IFN-γ、IL-4和TGF-βmRNA的MNC和肌肉AChR。结果表明,W.F大鼠免疫后第5、7周PILN中AChR诱导的IFN-γmRNA表达细胞数比Lewis大鼠低,TGF-βmRNA表达细胞数比Lewis大鼠高,肌肉AChR含量比Lewis大鼠高。提示IFN-γ和TGF-β与EAMG的发生有关,TGF-β上调可抑制IFN-γmRNA表达,减少肌肉AChR丢失,进而预防和抑制EAMG发生  相似文献   

6.
大鼠实验性脾虚证胃粘膜生长抑素mRNA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秀琴  曾晓蓓  尚宏伟 《解剖学报》1998,29(3):293-298,I015
为探讨脾虚证时生长抑素分泌失常的机理,用Witar雄性大鼠2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性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和中药治疗组。4组动物同时片死,取胃制成恒冷箱切片,以地高辛标记的生长抑素cRNA为探针,用原位杂交法显著胃粘膜D细胞中的生长抑素mRNA,并对细胞内杂交信号进行了是微分光光度计测定。  相似文献   

7.
已知纹状体边缘区有密集的5-HT纤维及终末分布。为了观察5-HT2A受体mRNA是否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表达,从基因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进一步证明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能否合5-HT2A受体,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研究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的5-HT2A受体mRNA的表达及分布。原位杂交结果发现5-HT2A受体mRNA阳性杂交信号在纹状体的分布不均匀,尾壳核只有少量中等大小的阳性胞体,苍白球也  相似文献   

8.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A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黄岩  梁文妹  石爱荣 《解剖学报》1999,30(4):352-356,I016
目的 探讨胰岛A细胞参与溃疡自愈调节的可能途径。 方法 应用形态计量、放射免疫测定及透射电镜方法,研究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A细胞的面数密度、超微结构及血清胰高血糖素的变化。 结果 与正常组及盐水组比较,A细胞面数密度于溃疡后6d、10d 明显增加(P< 0.01)。溃疡后14d 开始呈减小趋势,28d 基本恢复正常。A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在溃疡后第6~14d 较明显,主要表现为:(1)细胞核增大,异染色质减少,核周隙扩张;(2)部分A 细胞粗面内质网增多,有的呈板层状排列,有的扩张成囊泡;(3)部分A 细胞内分泌颗粒增多,大小不等,密度不一。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从溃疡后14d 到21d 呈增高趋势(P< 0.01),28d 时接近正常。 结论 胰岛A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表明,它通过增加其细胞数目及增强其合成与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积极参与了胃溃疡自愈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9.
白介素-1βmRNA在缺血侧大脑半球不同区域表达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缺血侧大脑半球尾壳核、视前区和顶叶皮质白介素-1βmRNA表达的差异,探讨脑不同区域对缺血敏感性的病理机制。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技术对30只SD大鼠进行了研究。结果:缺血侧大脑半球尾壳核、视前区和顶叶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显示白介素-1βmRNA的强杂交信号,尾壳核杂交信号较视前区和顶叶皮质出现早而强。顶叶皮质的白介素-1βmRNA阳性信号的高峰也明显迟于尾壳核。结论:白介素-  相似文献   

10.
苏宇华  石爱荣 《解剖学报》1994,25(4):403-407,T014
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溃疡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电镜包埋后免疫金间接法村记ACTH细胞,研究胃溃疡自愈过程中垂体远侧部ACTH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在实验性胃溃疡第4d,一些ACTH细胞含少量很小的分泌颗粒,沿质膜分布,有较多的ACTH细胞胞质出现许多空泡。溃疡第6d,ACTH细胞的高尔基复合体发达,其扁囊膨大部含中等电子密度的内容物,其内可见金颗粒标记。溃疡6-10d,较多的ACT  相似文献   

11.
Tsogoev AS  郑刚  吴景兰  王红梅 《解剖学报》2001,32(1):68-71,T017
目的 为了探讨针刺镇痛效应与细胞免疫的关系,研究了针刺对小鼠巨噬细胞中c-fos mRAN ppENKmRNA,iNOSmRNA及iNOS活性的效应。方法 20只BALB/c小鼠被随机分成2组;a.用5Hz电针处理的针刺组;b.未用电针处理的对照组。针刺或牵拉前后用钾离子渗透法检测痛阈。实验采用原位杂交,NADPHNBT组织化学,RNA斑点印迹及蛋白质斑点印迹技术。应用TLC扫描仪扫描斑点印迹信号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杂交信号和iNOS活性呈现蓝紫色,信号均定位于巨噬细胞的胞质。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的所有印迹信号均增强,P〈0.01。针刺组中c-fos mRNA,ppENKmRNA,iNOSmRNA的表达及iNOS的活性与提高的痛阈呈正相关。此外,c-fos mRNA与mRNA与ppENKmRNA之间的变动呈正  相似文献   

12.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过程中胰岛A细胞变化的超微结构研究(北京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系,北京100083黄岩,石爱荣)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3只)和溃疡组(9只),后者又分溃疡后6d、14d和28d3个时间点。常规电...  相似文献   

13.
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02只,分为实验性胃溃疡组、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在溃疡4、6、10、14、21及28d分批处死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示胃窦粘膜的5-HT细胞。在光镜下观察胃溃疡自愈过程中,5-HT阳性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溃疡组5-HT细胞数密度在溃疡4~28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盐水组在第4d时亦出现增高趋势(P<0.0l),但第6d后基本恢复正常。与盐水组比较,溃疡组5-HT细胞的数密度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盐水组(P<0.0l)。因而提示:胃窦粘膜5-HT细胞参于了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含GABA_A受体α_6亚单位mRNA神经元在大鼠脑内的生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小脑皮质和耳蜗核中含GABAA受体α6亚单位mRNA神经元的生后发育过程。结果发现小脑在生后发育中,杂交信号在生后第5d最早出现于内颗粒层,在生后第21d达到高峰并持续至成年期。但在外生发展始终未见到阳性信号。在耳蜗核中,α6亚单位mRNA到生后第7d方出现,其表达水平在此后的阶段内迅速增加,从生后第14d开始,杂交信号的增强趋于缓慢,至生后第3w达到成年水平。α6亚单位mRNA在小脑及耳蜗核的生后发育早期即有较强表达,提示其与上述两个系统的成熟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刘桂香  苑普庆 《解剖学报》1995,26(1):91-95,T016
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02只,分为实验性胃溃疡组、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在溃疡4、6、10、14、21及28d分批死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示胃窦粘膜的5-HT细胞。在光镜下观察胃溃疡自愈过程中,5-HT阳性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溃疡组5-HT细胞数密度在溃疡4~28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盐水组在第4d时亦出现增高趋势(P<0.01),但第6d后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氨基胍对白介素-1β损伤的离体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氨基胍AG)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民的胰岛细胞损害的作用。方法:应用体外单层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分别检测IL-1β、AG及基至胰岛细胞亚硝酸盐生成、胰岛素分泌以及胞内DNA、胰岛素含量和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以IL-1β诱导,胰岛细胞亚硝酸盐生成量显著增加,同时胰 素发泌以及葡萄糖刺激的胰遍素释放量均明显减少;胰同细胞内DNA、胰钫 含量及细胞活性(MTT值)均显著下降;AG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amyloidpolypeptide,IAPP)与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在胰岛D细胞的表达。方法免疫组织化学PAP邻片单染法。结果从生后1d至成年大鼠胰岛内均有部分IAPP-IR细胞和SS-IR细胞形态相似、定位一致;外分泌部腺泡间散在分布的部分IAPP-IR细胞也呈SS免疫反应性。结论大鼠生后发育过程中胰岛部分D细胞同时表达IAPP和SS,即两者共存于胰岛D细胞内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大鼠胃窦部胃泌素mRNA和生长抑素mRNA在G、D细胞的转录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大鼠胃窦部G细胞内的胃泌素和D细胞内的生长抑素以及它们相应的mRNA。结果显示,大鼠胃窦部的G、D细胞位于幽门腺基部,细胞分布不均,单个或多个在一起;胃泌素和生长抑素均匀地分布于胞质内,核内阴性;G/D细胞比值在1.3±0.32~1.55±0.75之间,即G细胞多于D细胞。mRNA信号染色强度细胞间有差异,呈极性分布,多位于核周或核上胞质内。mRNA阳性细胞数在单位面积内少于G、D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细胞数,原因可能是由于多聚甲醛的固定对mRNA的降解,降低了mRNA的活性,从而导致某些G、D细胞内mRNA不能被检出。该法具有安全、省时、定位准确等优点,适合一般实验室和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和方法:以离体心脏灌流法制备大鼠心肌缺氧、复氧模型,提取大鼠心矶mRNA并标记心肌线粒体肌酸激酶肌膜型亚基基因探针,进行Northern杂交,观察不同缺氧、复氧时sMiMiCKmRNA的变化及磷酸肌物保护作用。结果: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sMiMi-CK的mRNA逐渐减少,复氧后sMiMi-CK进一步减少,PCr能显著改善sMiMi-CK的表达量。结论:PCr对缺氧、复氧的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睾丸IL—1β原位杂交及输精管结扎对IL—1β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淑琴  李杨 《免疫学杂志》1997,13(3):179-181
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睾丸IL-1β原位杂交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输精管结扎对睾丸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输精管结扎6mo组家兔睾丸IL-1β mRNA的杂交信号明显地强于假手术对照组,而结扎25mo组恢复同龄假手术组水平,杂交信号多分布在曲细精管内的支持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有的分布在间质的细胞中,结论:输精管结扎早期睾丸产生IL-1确有明显增加,25mo恢复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