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姚传生 《江苏医药》2007,33(4):397-398
目的 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仪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新生儿呼吸衰竭64例,根据是否使用鼻塞CPAP分为鼻塞CPAP组和非鼻塞CPAP组(对照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鼻塞CPAP组有效35例(81.3%),对照组有效10例(47.6%),两组差异显著(P<0.01).病死率对照组(4例,19%)高于鼻塞CPAP组(2例,4.7%).结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早期使用鼻塞CPAP,可避免或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运用,减少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血气及疗效的影响,以观察CP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鼻塞式CPAP给氧治疗,观察治疗后1h血气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并与2 8例头罩给氧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CPAP后PaO2 和SaO2 较CPAP前明显升高(P <0 . 0 1) ,pH和PaCO2 无明显变化(P >0 .0 5 )。氧疗前后PaO2 和SaO2 升高值治疗组较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均<0 .0 5 ) ,pH升高值和PaCO2 下降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均>0 . 0 5 )。治疗组总有效率、存活率分别为84 %、8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 4 %、6 8% (P <0 . 0 1,P <0 .0 5 )。结论 鼻塞式CPAP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能纠正严重低氧血症,改善血气,提高疗效及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何立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7-27,29
目的:探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呼吸机机械给氧的方法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结果:新生儿呼吸衰竭经鼻行机械通气治疗治愈率高,降低了病死率。结论: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应该作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首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包头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2例新生儿呼吸衰竭,其中45例给予鼻塞式CPAP应用,对照组为37例,家长拒绝使用CPAP,采用头罩吸氧及药物来改善呼吸。结果CPAP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明显增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PAP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舒智源  杨红  夏凡 《江西医药》2007,42(3):229-230
目的 观察简易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普通氧源、氧管末端插入水封瓶,使管道内形成一定压力,通过调节氧流量和氧管入水深度调节CPAP压力,观察患儿呼吸、面色、神志、心率等情况.结果 15例患儿抢救存活10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2例,治愈率达66.7%.结论 简易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良好,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方法 将7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鼻塞式持续正压给氧。结果 治疗组中20例做血气分析前后比较,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3%,两组比较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鼻塞式持续呼吸道给氧是基层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最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吴琪  熊言佳 《淮海医药》2005,23(3):207-207
目的 观察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改善缺氧及预后。方法 使用简易鼻塞式CPAP对31例呼吸衰竭的新生儿进行治疗,结合心电监护仪对缺氧的监测,调整CPAP水压。结果 全部病例缺氧均可改善,生存率增加。结论 简易鼻塞式CPAP是一种简便、有效、经济、可靠的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辅治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3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新型鼻塞CPAP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患儿应用鼻塞CPAP治疗2、12、24h后,PaCO2降低,PaO2、pH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5d试行撤机,观察24h病情无变化,患儿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新型鼻塞CPAP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衰弱,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新型机械通气方法。在治疗中加强基础护理同时配合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作出正确、有效的护理评估,是护理呼吸衰竭新生儿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将5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鼻塞式CPAP,对照组采用头罩吸氧.治疗无效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6.2%,对照组治愈率为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愈率高,恰当的护理是CPAP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PAP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2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在使用CPAP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应用CPAP后,患儿PaO2、SaO2明显升高(P<0.01).CPAP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7%和4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经鼻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有效,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气( nCPAP)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NRDS)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0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60例胎龄30~34周的早产儿,出生体重1380~1885 g,胸片提示肺透明膜病Ⅰ、Ⅱ级;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除常规治疗外,观察组给予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联合大剂量氨溴索(30 mg/kg·d,分4次静脉滴注,共7~10d)治疗,对照组单纯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 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值、nCPAP治疗时间、氧合指数(0I)、CPAP压力等.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气值明显较对照组改善,拥有更好的氧合[( 3.134±0.45)vs.(2.193±0.76 )],更低的CPAP压力[(5.78±1.09) cm H20(1 cm H20=98 Pa) vs.(7.71±1.45) cm H20],且更早撤离nCPAP.结论 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CPAP(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年收治的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应用CPAP治疗,对照组26例应用头罩吸氧.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给予CPAP治疗具有操作简单,临床疗效确切,能够安全、便捷、有效的纠正患儿呼吸窘迫症状,且无创治疗,副作用小,费用低,在临床上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塞式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9例呼吸衰竭患儿使用了鼻塞式CPAP治疗,并进行了观察。结果49例呼吸衰竭患儿经过鼻塞式CPAP抢救治疗后,治愈45例,病情好转转上级医院治疗3例,死亡1例。转归:治愈率达91.8%,死亡率达2%。结论通过应用N—CPAP,使呼吸衰竭患儿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大大提高了呼吸衰竭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新生儿呼吸衰竭62例等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呼吸道清理、抗感染、补充体液、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给氧方式,观察组经鼻CPAP呼吸机给氧。结果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有效率87.1%高于对照组有效率48.4%,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气分析对比治疗前两组血气PaO2、SaO2、PaCO2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和SaO2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升高不明显(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酸中毒症状改善明显,PaCO2下降明显(P〈0.05),l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经鼻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且方便易行,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对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以评价无创CPAP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预防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对54例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采用鼻塞式CPAP给氧治疗,观察治疗后SpO2、血气分析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54例婴幼儿重症肺炎中,51例(94.44%)未发生呼吸衰竭,3例(5.56%)由于其他脏器功能衰竭改为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结论无创CPAP是治疗重症肺炎、预防呼吸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法,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降低插管率,避免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16.
李德东 《淮海医药》2005,23(4):295-296
目的探讨无创(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以评价无创CPAP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对25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采用鼻塞式CPAP给氧治疗,观察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改善及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和临床疗效。并与25例鼻导管吸氧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PaO2和SaO2治疗12h后分别升高(7.45±0.83)kPa与0.29±0.034,对照组则分别升高(2.05±0.62)kPa与0.12±0.0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pH值升高值和PaCO2下降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呼吸衰竭纠正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缩短10.9h,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明显高于对照组64%(P<0.05)。结论无创CPAP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减少插管率和对机械通气(CMV)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呼吸衰竭患儿在其家属知情同意情况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PAP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经头面罩持续吸氧,CPAP组采用经面罩CPA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且CPAP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方法简单、方便,疗效明显,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新生儿则加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气分析、脑室内出血、正压呼吸治疗时间、住院费用和死亡率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动脉血气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新生儿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两组新生儿脑室内出血、正压呼吸治疗时间、住院费用和死亡率均明显短/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CPAP正压系统对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70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选择经鼻CPAP治疗,呼气末正压设置为4~6 cm H_2O,氧流量为5~7 L/min,对照组使用传统头罩给氧治疗,氧流量为5~8 L/min。两组患儿均需根据实际病情进行适当调整,接受治疗1 h后无限需立即撤换方案,改为有创机械通气。结果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 h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具体情况,治疗前,两组数据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儿数据均有所改善,实验组PaO_2、SaO_2提高,PaCO_2降低情况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显效、有效、总有效率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例数低于对照组。结论 CPAP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方便、安全,具有更佳的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经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150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中加用经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合并呼吸衰竭采用经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