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究术中内镜在对小肠出血治疗时的操作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15例血管畸形致小肠出血手术患者均痊愈出院,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术中内镜是一种准确、安全实用的方法,可在具有内镜条件的各级医院中开展。  相似文献   

2.
张如兰 《河北医药》1998,20(6):386-387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5岁。因间断性上腹痛8年,呕血便血20小时,于1996年12月17日急症入院。初始腹痛无规律,可忍受,未影响工作。5年前因影响饮食,胃镜检为“浅表性胃炎”、 “胃下垂”。20小时前胃部不适,呕血约60ml,并黑便一次,诊为“上消化道出血”。12小时前心慌、出汗,黑便约1100ml,胃镜检未确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示胰、十二指肠动脉出血,非手术治疗无效而急症剖腹探查。手术所见:有少量淡黄色透明腹水,肠壁水肿,空肠系膜缘可见多个“淋巴结”,胃壁苍白水肿,十二指肠扩张,未发现溃  相似文献   

3.
小肠出血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3%~5%,尽管内镜和影像诊断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小肠有3~5m,迂曲重叠,活动度大,故胃肠钡剂检查不易显示病变,而内镜又不能达到全部小肠,因此小肠出血的诊断颇为困难。临床上,有很多病人年年出血,每次住院均未能确诊,本文从临床诊断的角度分析小肠出血的病因,试评析用于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
小肠肿瘤诊断较为困难,合并出血为其常见临床表现。现将我院1994—2005年间收治的15例小肠肿瘤性出血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肠(空肠和回肠)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近10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有小肠出血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包括憩室5例,平滑肌瘤3例,血管平滑肌瘤2例、平滑肌母细胞瘤、神经鞘瘤、血管畸形及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各1例;平滑肌肉瘤3例,腺癌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及恶性间质瘤各1例。结论 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出血患者首选检查应注意是否有活动出血及肿块。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检查(DSA)可以准确定位,小肠钡餐或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及腹部CT对肠腔有病变累及和小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小肠部分切除是基本的选择,对于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短路或造瘘等是可选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肠出血的原因、检查方法、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8例已诊断明确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先行胃镜、结肠镜检查上消化道和结直肠病变,选择应用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选影(DSA)、核素扫描(ECT)、胶囊内镜等检查。结果经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小肠出血原因中肿瘤20例(52.6%),其他原因依次为小肠憩室7例(18.4%)、血管病变5例(13.1%)、crohn病3例(7.8%)、小肠溃疡2例(5.2%)、小肠结核1例(2.6%)。分别有11、5、8和7例患者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胶囊内镜及核素扫描确诊,7例剖腹探查确诊。结论肿瘤为小肠出血最常见原因之一,其次分别为小肠憩室、血管病变、crohn病、小肠溃疡。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胶囊内镜及核素扫描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对以上检查仍难以确诊又考虑小肠出血的可早期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7.
付玉东  张宪国  张涛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69-1670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肠出血原因中肿瘤占首位(13/34),其他原因依次为炎性肠病(9/34)、小肠憩室(7/34)、血管病变(4/34)及异位胰腺(1/34)出血。分别有11例、3例和2例患者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确诊,18例剖腹探查确诊。全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结论小肠出血的原因肿瘤占首位,其次为炎性肠病、小肠憩室及血管病变。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剖腹探查对常规检查难以确诊且又高度怀疑小肠出血的患者是一种主要诊断手段。治疗方法以药物、内镜治疗为首选,如效果不佳则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经胃肠镜检查排除胃、十二指肠球部及大肠出血,检查前行全消化道钡剂透视排除梗阻,采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检查、分析。结果 36例均成功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检查胶囊在小肠运行时间122~500(266.0±43.9)min,其中4例至电池耗尽未能完成全小肠检查;胶囊排出体外时间6~98(49.4±7.7)h。共检出小肠出血性病变26例,阳性率72.2%。结论胶囊内镜是小肠出血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出血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1990-2010年收治的11例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病情,比较不同的检查方法如胃镜、结肠镜、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数字减影肠系膜动脉造影、剖腹探查、术中内镜检查、全消化道钡餐及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超声在诊断技术中应用情况,分析确定诊断比例及病程与预后关系。结果全消化道造影、内窥镜、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诊断和定位小肠肿瘤的主要手段。术中内镜检查和剖腹探查对于小肠肿瘤早期病灶定位诊断成功率高,恶性小肠肿瘤病程长短与预后相关。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除非有明确的小肠肿瘤病灶,术中内镜检查和剖腹探查是发现小肠肿瘤出血病灶的最佳方法。小肠肿瘤出血治疗应首选手术切除,手术方案、手术方式一般依据肿瘤性质及明确的病变部位来决定。对高度怀疑小肠肿瘤的患者及早剖腹探查可改善预后;对体质弱、严重营养不良患者要采用个体化治疗策略,规避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和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体会,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方法。方法 5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34例(68.0%),良性肿瘤16例(32.0%),术前确诊21例(42.0%),术中确诊29例(58.0%),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部分患者继续行化疗或放疗,其中术后近期死亡2例,恶性肿瘤中行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76%、32.24%和22.10%。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内镜、X线钡餐检查、B型超声和CT检查是诊断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主要方法 ,必要时可行剖腹探查。手术治疗仍是治疗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有效方法,术后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化疗或放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评价OMOM胶囊内镜对疑诊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考虑小肠出血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平均通过小肠时间为284min,胶囊内镜检查有效时间内4例未通过回盲瓣。共检出小肠病变33例,结合临床明确小肠出血部位及病因31例,诊断率为83.78%。病因包括:毛细血管扩张表现4例,小肠静脉血管畸形11例,小肠多发溃疡3例,小肠黏膜炎性糜烂导致出血7例,小肠肿瘤4例,克罗恩病2例。结论患者对胶囊内镜耐受性好,胶囊内镜是小肠出血的安全、有效、舒适的检查手段,在小肠出血诊断中有着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12.
生长抑素在小肠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芳  何建平 《云南医药》2000,21(2):109-110
小肠出血是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 ,属下消化道出血 ,在诊治上较上消化道出血困难。 1996年 3月至 1999年 6月 ,我们应用生长抑素施他宁Stil amin) ,治疗不明原因小肠出血 7例 ,与抗纤止血芳酸、止血敏、垂体后叶素等一般止血药组治疗的 5例病人相比较 ,疗效较为显著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施他宁治疗组 7例 ,男性 5例 ,女性 2例 ,年龄 31~ 56岁 ,7例均有黑便、暗红色血便 ,个别还有呕血 ,4例便血时伴有腹部隐痛 ,中上腹部深轻压痛 ,肠鸣音亢进 ,另 3例无明显伴随症状。 5例病人伴有失血性休克表现 ,估计出血量≥ 10 0 0ml有 3例 …  相似文献   

13.
唐文 《江苏医药》2008,34(2):215-215,220
小肠出血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而小肠血管瘤性疾病出血是小肠出血中不多见的病因,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19岁,有卵巢囊肿切除病史,因乏力10 d伴大量便血入院.无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使用病史,无消化性溃疡病史和肝病史.体检:皮肤表面无皮损,入院时血压60/37.5 mm Hg,心率110 次/分,Hb=40 g/L,入院后36 h内输注6个单位红细胞悬液后生命体征仍不稳定.2次胃镜检查正常,结肠镜检查至回肠末端,肠腔内见大量血液潴留,未见局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性疾病的价值.方法 采用胶囊内镜对58例曾进行胃镜和肠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疑似小肠出血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58例患者中,小肠肿瘤15例,小肠炎症性疾病18例,小肠活动性出血 6例,小肠Meckel憩室出血 2例,小肠血管异常1例,16例小肠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胶囊内镜是诊断小肠出血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可疑小肠出血病人行胶囊内镜检查,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病人阳性检查结果35例,诊断阳性率81.4%,血管畸形为最常见原因,其次为小肠溃疡及糜烂.检查过程中病人无任何不良反应,除1例胶囊滞留,余均1周内排出体外.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价值高,检查过程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儿童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例术前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怀疑小肠病变的患儿行腹腔镜探查术,15例确诊后14例经右下腹延伸小切口,提出肠管在腹腔外手术,1例免于手术;3例病因不明.结果:14例患儿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75 min.术后5~10 d出院,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小儿腹腔镜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诊断率高等特点,可替代剖腹探查术,适用于不明原因的儿童下消化道出血病例,尤其怀疑小肠出血.  相似文献   

18.
19.
欧荣册  姜淮芜  刘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30-1431
目的:探讨小肠扭转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收治的38例小肠扭转病例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小肠扭转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肠扭转均为顺时针扭转。我们采用了经单纯减压复位术8例,行肠切除术30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术后7天出现粘连性肠梗阻2例(经再次手术松解粘连治愈)。治愈34例(占89.5%),死亡4例(占10.5%)。结论:小肠扭转为绞窄性肠梗阻,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要在扭转肠袢发生坏死之前手术,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疑难小肠出血部位的术中定位方法。方法对16例术前检查、术中探查不能确定出血部位的小肠出血患者,行分段肠道灌洗后内镜检查。结果13例发现出血部位,3例未能确定。结论术中灌洗内镜检查有助于术中出血部位的准确定位,操作简便,直观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