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环扎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45例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环扎子宫下段,预防、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止血时间短,止血效果明显,无子宫切除病例,术后10天子宫复旧好,术后一年内月经来潮率达90%以上.结论 用1/0可吸收线环扎子宫下段阻断子宫血流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预防、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及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输血率明显下降,经济消耗少.  相似文献   

2.
高文旃  徐岳 《天津医药》2000,28(9):562-563
我院自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对6例在剖宫产时因前置胎盘、植入性胎盘引起的产科子宫出血使用子宫全肌层局部缝扎方法止血,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年龄为24~32岁,均为初产妇,孕期为37~40周,6例临床资料见表1。 1.2 手术方法 1.2.1 手术原则 全部病例均应用宫缩剂,行子宫按摩,热盐水纱垫压迫子宫后但仍有活动性出血者,立即行全肌层缝扎。前置胎盘由于出血部位较低,在为子宫切口周围,故从粘膜进针“8”字缝合全肌层并结扎。胎盘植入的病例出血部位较高,暴露不好,故从浆膜层进针避免穿透粘膜层将子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最有效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2004年73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500m l)的术中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9例患者支持疗法下,术中辅以宫缩剂,纱布压迫,采用1号可吸收医用缝合线局部缝扎止血成功;3例行盆腔动脉栓塞术止血成功;1例上述方法不奏效,行子宫全切术止血成功,无1例产妇死亡。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支持疗法下,辅以宫缩药物,纱布压迫减缓出血,采用1号可吸收线局部缝扎止血,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必要时行动脉栓塞术、子宫全切术,可减少子宫切除率,降低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背带式(B-Lynch)子宫缝扎法对预防和治疗剖宫产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剖宫产术中行B-Lynch子宫缝扎法的147例,146例(99.31%)成功止血,术中出血量平均573 m l,减少因产后大出血而切除子宫。1例(0.68%)因右侧宫角菲薄,呈皮囊样,表面血管怒张,行B-Lynch子宫缝扎法后右侧宫角仍出血,予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无副作用,子宫复旧好。结论背带式子宫缝扎法对于预防和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是有效的,操作简单,不增加费用,更重要的是保留了生育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在剖宫产时第一时间采取控制产后出血措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央性前置胎盘在该院行剖宫产36例,采用联合止血带套扎子宫下段、筋膜内子宫动脉缝扎、下段环形间断缝合术的病人为研究组,调选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央性前置胎盘在该院行剖宫产44例,采用常规传统的止血方法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干预时间、有效力等。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一时间采取止血带套扎子宫下段、筋膜内子宫动脉缝扎、下段环形间断缝合术是中央性前置胎盘在剖宫产时控制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子宫浆肌层缝扎加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某院剖宫产术中子宫腔内出血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子宫浆肌层缝扎联合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与对照组(子宫按摩联合催产素常规止血)各35例,比较观察指标、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率(5.71%)较对照组(22.85%)低,出血量较对照组少,血性恶露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研究组并发症率(8.57%)低于对照组(28.57%),研究组治疗效果(97.14%)高于对照组(82.8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中子宫腔内出血患者采用子宫浆肌层缝扎联合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治疗能减少产后出血量与产后出血发生率,缩短血性恶露消失时间,减少并发症且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子宫浆肌层缝扎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治疗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120例术中有出血倾向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止血方法,如按摩子宫以及干扰素干预等;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子宫浆肌层缝扎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进行止血,比较患者产后出血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3%(5/60)和23.3%(14/60),记录出血量分别为(543.4±46.8)ml和(673.7±43.2)ml,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子宫以及附件经超声检查均恢复正常,月经周期正常,具有再孕能力。结论子宫浆肌层缝扎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能够达到理想和快速的止血效果,操作时间短,是保守治疗先进性的具体体现,避免切除子宫。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在剖宫产前置胎盘致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的患者32例,观察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在剖宫产前置胎盘致产后出血中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止血有效31例,止血失败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有效率96.9%,均无并发症。随访未见子宫双附件出现异常,经均恢复正常。结论在剖宫产前置胎盘致产后出血中应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有效地保障了产妇的生育功能,达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胎盘部位浆肌层环形缝扎术联合B-Lynch子宫缝合术防治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3例行剖宫产术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剖宫产术联合B-Lynch子宫缝合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胎盘部位浆肌层环形缝扎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24 h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小时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部位浆肌层环形缝扎术联合B-Lynch子宫缝合术可明显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及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式选择及术中应用欣母沛预防术中出血的作用。方法对因前置胎盘、胎盘附着部位剖宫产前B超检查定位,并避开附着部位选择术式及术中应用欣母沛子宫下段及宫颈注射止血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5例均未出现产后出血及晚期产后出血,无一例行子宫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式选择及术中宫颈及子宫下段应用欣母沛注射止血,止血效果好。既预防了产后出血,挽救了产妇生命又能保留子宫。  相似文献   

11.
黄艳莉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42-144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本院产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从2006年的33.51%上升至2010年的35.70%(P〈0.05);②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的变化,剖宫产构成比有显著升高的是瘢痕子宫、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下降的有难产、妊娠并发(合并)症、社会因素等;变化不大的是巨大儿、胎位异常。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助产技术培训,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围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与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在术式、手术指征、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切口撕裂、术中出血及术后恢复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采用了以色列Toel-Cohen开腹方式,钝性撕开脂肪及腹直肌,纵形撕开壁层腹膜,钝性撕开膀胱反折腹膜,子宫下段切口上下方向钝性撕开,术中缝合应用美国氰胺公司生产的DG缝合线,用一根线依次全层缝合子宫下段,不缝合子宫反折腹膜和壁层腹膜。另一根线连续缝合浅筋膜及2/3层皮下脂肪,不打结折回皮内缝合皮肤,留线头5 cm。术后不拆线。结果 本术式术后排气时间由原来的48±5 h缩短至6±5 h,(P<0.01)术后疼痛时间由原来的24±1 h缩短至2±1 h,切口均Ⅰ期愈合。结论 此术优于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无切口撕裂,减少了产后出血,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排气快,术后切口不拆线,无硬结,术后病率少,疤痕纤细,切口美观,易于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指征的变迁及剖宫产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96~2005年共1915例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不断升高及剖宫产各因素所占的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难产、胎儿窘迫、妊娠并发(合并)症、臀位、社会因素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围产期及孕产期保健和监护,重视产程观察,防治产科并发症,提高产科及新生儿医学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艳红  吕玉人 《中国医药》2010,5(9):850-85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以期减少分娩并发症.方法 选择民航总医院妇产科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72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48例与同期非剖宫产术后子宫阴道分娩48例进行对照分析,再次剖宫产124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12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7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有54例阴道试产,48例试产成功,成功率88.89%,瘢痕子宫与正常子宫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次剖宫产124例,手术产率72.09%,再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14)ml比(201±12)ml,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在一定条件下可阴道分娩,应给予试产机会,瘢痕子宫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患者的胎先露衔接情况对剖宫产指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足月妊娠(孕37~41+6周)分娩的510例胎膜早破初产妇.根据先露衔接与否分为未衔接组(218例)和衔接组(292例).对2组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宫颈Bishop评分、新生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不衔接组剖宫产率为64.7%(141/218),衔接组剖宫产率为17.5%(51/2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衔接组的胎儿窘迫、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停滞、引产失败率均高于衔接组(18.9%比8.9%,12.8%比3.4%,12.4%比1.0%,15.6%比2.4%,P<0.05).不衔接组顺产孕妇的宫颈Bishop评分高于剖宫产孕妇的宫颈Bishop评分[(4.2±1.3)分比(3.5±1.7)分,P<0.01],顺产孕妇新生儿平均体重低于剖宫产孕妇的新生儿平均体重[(3.1±0.3)kg比(3.3±0.5)kg,P<0.05].结论 胎膜早破胎先露不衔接者由于破膜后羊水流失难以控制、宫颈条件差,导致引产难度大、分娩并发症多、剖宫产率高,故足月后先露部尚未衔接者应尽可能避免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后应尽快促宫颈成熟、终止妊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esarean section indications of fetal presentation unengagement in primipara with full-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 Methods Five hundreds and ten primipara with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 at term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the fetal head was not engaged in the birthing process ( study group 218 cases) and engaged in the birthing process( control group 292 cases). The delivery cours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of the mother and infa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2 groups. The main outcome measure was the rate of caesarean section, indications of cesarean section, the cervical maturity(by Bishop scoring), the rate of fetal distress and newborn asphyxia, et al. Results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was higher in study group (64.7%)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17.5% ) ( P <0.01 ), so were the rate of fetal distress, stagnant labor and of failure of induction( P <0.05 ). In the cases of study group, the cervical condition of easy delivery one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aesarean section ones. Average neonatal weight of easy delivery ones is lighter than caesarean section ones. Conclusions When the fetal head is not engaged in the birthing process in primipara with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 at term, the labor induction is difficult. The labor complications are common, and the rate of caesarean section is high because of the loss of amniotic fluid and the poor cervical condition. Primipara at term whose presentation is not engaged in the birthing process should try to avoid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 Cervical ripening and induction should be done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membrane ruptur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剖宫产共2390人临床资料。结果其中有3例病人因医生经验少,手术中遇到问题慌乱处理,没有掌握手术技巧造成严重并发症。1例因临床经验不足造成膀胱后血肿,给予血肿切开缝合后经治疗痊愈,1例因瘢痕子宫、横位、胎膜早破而造成新生儿锁骨骨折,1例因子宫切口延裂出血3500ml,行缝合及术后加强抗炎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病人手术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切口甲级愈合。结论掌握手术技巧,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2157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靖  祝茹  汪艳  韩文晖  张蓉 《安徽医药》2011,15(12):1534-1535
目的分析2 157例剖宫产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08~2010年2157例剖宫产病例资料。结果剖宫产率高达69.49%,主要指征依次为社会因素(42.23%)、妊娠并发症及并发症(21.65%)、瘢痕子宫(7.14%)、胎儿宫内窘迫(6.82%)等。3年来,社会因素一直为剖宫产指征的第一位,且逐年升高。结论降低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需要医务人员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的利弊,以期改良现有手术方式,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58例为研究组,其中改良新式剖宫产28例为A组,新式剖宫产30例为B组,腹壁纵切口剖宫产32例为C组,二次手术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对比三组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腹腔粘连情况、术中总出血量。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及腹腔粘连差异均有显著性,而术中出血量及总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式剖宫产不缝合壁层腹膜可使腹直肌与子宫致密粘连,导致再次手术进腹时分离粘连时间长,腹直肌损伤大,粘连较传统子宫下段剖产术严重,给再次手术增加了难度,通过新式剖宫产术壁层腹膜缝合的改良,不但保留了新式剖宫产的优点,而且阻断了腹直肌与子宫切口的粘连,特别是不扰乱和损伤膀胱,不给再次剖宫产带来困难,是一种很好的新式剖宫产改良术。腹壁纵式手术切口创伤小,再次手术操作简单,进腹时间短,对有二胎指标可能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67例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华 《安徽医药》2012,16(10):1480-148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2006年12月-2011年12月对该院产科16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首次剖宫产92例比较.结果 167例中108例进行阴道试产,成功75例(成功率69.4%),再次剖宫产33例,先兆宫破2例.再次剖宫产组比首次剖宫产组住院天数长,产后出血及盆腔黏连发生率较首次剖宫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可在严密监护下给予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20.
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 1994年~ 2 0 0 3年剖宫产率及其指征的变化 ,以及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 1994年~ 2 0 0 3年在我院分娩的 2 880 9例 ,其中剖宫产 115 6 4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4年~ 2 0 0 1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 0 0 2年~ 2 0 0 3年稍有下降。难产一直位居剖宫产指征首位。 1994年~ 1998年瘢痕子宫位居第二 ,近 5a有下降趋势 ,而胎儿窘迫构成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逐年升高 ,至 2 0 0 1年已跃居第二位。臀位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围生儿病死率 1994年~ 1998年为 15 .71‰ ,1999年~ 2 0 0 3年为 14 .5 8‰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病死率 ,但随剖宫产的进一步升高 ,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下降 ,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对产妇和家属的宣教工作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