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eonatal thrombocytopenia,NTP)是一种新生儿期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可导致新生儿出血等一系列症状,临床总发病率3.0%~7.5%,在入住NICU的新生儿中可达到8%~22%,在早产儿中更高[1-3]。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会导致重要脏器出血危及生命,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早期正确判断血小板减少原因、及时进行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2.
张永超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475-1475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00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多见。100例中感染性血小板减少67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15例,有新生儿窒息史17例。根据病因进行治疗,890例均治愈。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常见病因是感染、窒息及免疫因素。预后较好,原发病治疗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剂量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65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IVIG治疗,并根据IVIG用量分为大剂量组1 g/(kg·d)×2 d;小剂量组400 mg/(kg·d)×3~5 d;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结果治疗2,3,5 d后,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值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可有效升高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血小板水平,减少严重出血,同时避免大剂量IVIG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T)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笔者选择46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流产主要是用米非司酮片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临床中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基础护理、药物终止妊娠的护理及心理护理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伴药物终止妊娠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PIH)是产科的常见病,严重威胁着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及围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统计,约9.4%的孕妇发生不同程度的妊高征。而重度妊高征并发血小板减少症是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类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对母婴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996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重度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是妇产科的常见病,而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血小板减少是以高血压、水肿、蛋白质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类严重的妊娠特有疾病,对母婴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从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12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采集我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8例血小板减少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本组病例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病因:感染是本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占62%,特别细菌感染为晚发性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因素。其次考虑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逐步增多,占6.8%,窒息引起的占5.1%。②临床特征:出现皮疹:10.3%,有出血表现及全身中毒症状的病例占34.5%,无出血倾向仅实验室检查异常:55.2%。③本组病例以晚发型血小板减少症居多,占63.8%,早发型占36.2%。④治疗效果:63.7%的病例经积极治疗原发病后血小板自行恢复正常,预后良好,36.3%的重症病例需用静脉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或输入血小板治疗,治愈率87.9%,病死率:5.2%。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多样,以细菌感染为主,晚发型居多,临床特征多数病例无出血倾向,不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少数重症病例可伴发全身中毒症状,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母亲产生的抗体破坏胎儿血小板导致其血小板减少的一种免疫性疾病。在胎儿和新生儿重症血小板减少症中,该病是最常见的一种,虽然发生率不高,但由于其主要发生在第一胎,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危害及影响都较大。其中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可造成脑神经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发生新生儿死亡。本文就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eonatal thrombocytopenia,NT)的病因及治疗措施,降低该病并发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新生儿科诊治的126例 NT 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NT 最常见原因为感染、窒息缺氧、免疫因素。经治疗,14例患儿死亡,其余均治愈。足月儿和早产儿血小板减少发病时间差异显著(P <0.005)。早发型血小板减少在足月儿和早产儿之间无明显差别,晚发型血小板减少几乎均发生在早产儿(占96.49%)。早发型血小板减少多数无特殊临床表现,预后较好;晚发型血小板减少通常由于严重感染所致,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结论针对不同病因,治疗措施不同;积极有效的抗感染对治疗晚发型血小板减少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家庭医药》2008,(1):I0032
验方蜜饯花生方药:红皮花生米500克,蜂蜜适量(以能淹没花生米为宜)。用法:红皮花生米浸泡在蜂蜜中,放在阴凉处,1周后开始食用。每日清晨空腹嚼服15~30粒。功效:调和脾胃,补血止血。适用: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围生期的护理措施,分析总结相关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61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患者,其中阴道分娩11例,剖宫产50例;发生产后出血1例;早产儿7例,但无颅内出血发生。结论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围生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确保母婴平安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张芳  郭静  杨楠  荣丽英 《天津医药》2002,30(3):150-150
近年来,国外研究报道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可能与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有关[1],国内文献报道极少。人类细小病毒B19属于DNA病毒,能在人体骨髓的红系祖细胞及幼稚细胞内迸行复制[2,3]。目前,HPVB19感染的特异性检测方法是核酸杂交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2,3]。我科自1998年10月-2000年12月利用PCR方法检测方法确诊因HPVB19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性疾病,其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100×10^9/L,但没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明显诱因或基础疾病。近年来,随着对此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在其治疗方面也有了很多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现行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剂量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均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进行治疗,根据剂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小剂量组给予剂量为400mg/(kg×d),大剂量组给予剂量为1g/(kg× d),连续治疗5d,为一个疗程,比较不同剂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小剂量组患儿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大剂量组总有效率(71.80%),小剂量组患儿治疗后的出血控制时间(3.92±0.94)d、住院时间(9.37±2.86)d均明显少于大剂量组出血时间(6.52±1.88)d、住院时间(15.62±4.81)d,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给药不仅在临床有效率方面高于大剂量给药有效率,而且能够有效控制出血时间,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有助于患儿早日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并总结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并发症及围生期的护理。方法对本科2002~2008年14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将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49例均母婴平安,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血小板减少是妊娠的较常见并发症,给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恰当的护理干预能保证患者母儿平安度过围生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 46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给予专业护理的同时,针对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予以心理干预,观察入院时、出院前患者得抑郁、焦虑情绪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在入院时,大多存在抑郁、焦虑情绪(89.13%和93.47%),经过悉心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情绪为54.35%,焦虑情绪为56.52%,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46例患者中治愈42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3例,死亡1例,临床治愈率为91.30%。结论情绪与症状存在正相关性,而综合护理干预有益于病情转归,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范鸣 《药学进展》2007,31(3):143-143
在美国,肝素钠注射剂产品的标签上最近补充了一则警告语,提示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症(HIT)可能延迟发生,进一步建议用此类产品时应密切监测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症出现,若血小板计数跌至100000/mm3以下或血栓形成复发,则此肝素产品应立即停用,考虑改用其他抗凝药。先前肝素产品标签上也有关于致血小板减少症的警告语,而此次修订的新警告语还强调,HIT为一种抗体介导的严重不良反应,由不可逆的血小板凝聚所致,并可进而发展为静脉和动脉血栓形成,即所谓肝素致血小板减少与血栓形成(HITT)。这些新警告语已在近期的美国FDA MedWatch网站公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妇血小板变化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以来在我院待产且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孕妇8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的79例血小板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孕妇血小板表面特异、非特异性抗体,分析抗体量与新生儿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患血小板减少症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率为32.09%,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孕妇所生新生儿的血小板减少率(6.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相关疾病会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具有相关性,临床医师和护士需要根据妊娠不同时期孕妇血小板抗体的变化,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与护理措施,避免造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