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压缩雾化吸入麻醉药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FB)术前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需经纤支镜检查的90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50例采用利多卡因氧气雾化吸入麻醉;对照组40例采用喷枪局部表面麻醉鼻及咽部。观察麻醉效果、平均耗药量、检查前后心率(HR)和指端毛细血管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及平均耗药量有显著差异,两组检查前后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雾化吸入麻醉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方法,是目前较好的雾化局麻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雷  李家宽 《工企医刊》2014,27(6):1084-108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静脉预注射复合七氟醚吸入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LC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单纯七氟醚吸入麻醉,B、C、D三组于七氟醚吸入诱导前1min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2μg/kg、4μg/kg,四组病人均成功置入喉罩,七氟醚持续吸入。麻醉过程中持续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中用药、肢动情况,观察有无呼吸抑制、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四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发生。麻醉诱导后四组患者MAP均有所下降(P〈0.05),D组较A、B、C组下降明显(P〈0.01)。D组诱导后HR一过性下降(P〈0.05)。麻醉及术中D组呼吸抑制发生率较A、B、C组多。D组PETCO2较麻醉前升高(P〈0.05)。诱导时间A组明显长于C、D组(P〈0.05),苏醒时间D组明显长于A、B、C组。术中七氟醚的用量C、D组明显少于A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C、D组(P〈0.05)。A、B组置入喉罩时及术中有肢动发生。结论七氟醚经喉罩吸入在LC中麻醉效果确切、安全。七氟醚吸入诱导前1min静脉预注芬太尼,可以缩短诱导时间,减少七氟醚的用量及副作用,且2μg/kg的芬太尼剂量较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续压缩雾化吸入表面麻醉在纤支镜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00例需做纤支镜检查的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喉头喷雾表面麻醉。实验组采用连续压缩雾化吸入麻醉。观察:纤支镜检查过程中,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检查过程中操作时间、平均耗药量、麻醉效果。结果:与术前相比,实验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追加药量明显减少,严重呛咳程度明显降低,两组之间比较显著性差异(P〈0.01)。麻醉效果良好率分别为48%和96%,心率、呼吸频率在术中有一过性加快,血氧饱和度有一过性下降。术毕恢复正常,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续压缩雾化吸入表面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插管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两种不同雾化吸入疗法对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儿童哮喘的疗效影响与护理。方法:将7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予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对照组予以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辅以正确的护理,观察两组雾化吸入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两组在改善SpO2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儿童哮喘的疗效有影响,氧驱雾化更适合于儿童哮喘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邓朝霞  张端 《现代医院》2012,12(6):60-61
目的观察空气压缩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气道表面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名,实验组检查前给予2%利多卡因5 ml空气压缩雾化吸入麻醉:患者取坐位,口含雾化器嘴前端,采用口吸鼻呼法,呼吸尽量深长,时间大约10~15 min,直至咽反射消失;对照组检查前给予2%利多卡因5 ml用注射器滴入鼻腔及咽喉部麻醉,取坐位,头尽量后仰,张口发啊"吖"音,用注射器给予2%利多卡因注入咽喉、鼻腔,每隔5 min滴一次,每次2 ml,滴三次,直到患者咽反射消失。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的麻醉效果好,患者声门开放好,无明显的阵咳,对心率、血氧饱和度影响小(p<0.05)。结论利多卡因空气压缩雾化吸入在纤维支气管镜中应用的效果好,能保证检查顺利进行,利于操作者完成检查,可以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与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15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各项临床指标消失时间及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6.20%显著高于对照组73.42%(P<0.05);观察组患儿反复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指标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照组(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及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异氟烷吸入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各30例,手术中A组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B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C组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三组患者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并作记录,观察手术时患者的心率(HR)、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C组患者的HR(82.7±4.2)、DBP(8.2±2.5)、RR(18.2±1.2)、SBP(15.6±1.6)指标均优于A组(94.0±7.6)、(6.3±1.7)、(21.8±0.7)、(13.8±1.2)和B组(90.8±7.2)、(6.9±2.4)、(22.1±0.9)、(14.1±0.9)(P〈0.05),其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B两组(P〈0.05),并且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显著较低A组26.7%、B组30.0%(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患者的循环和呼吸系统指标检测结果平稳,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七氟烷与异氟烷用于高龄高血压患者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中全身恢复情况。方法将收入PACU的全身麻醉术后40例70岁以上的高龄且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异氟烷+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在PACU期间的无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留室时间等值。结果与A组相比,B组拔管前舒张压(DBP)显著升高(P〈0.01),入PACU时HR明显减慢(P〈0.01)。A组各时点的收缩压(SBP)、DB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拔管前的SBP比入PACU时明显升高(P〈0.01),B组拔管前及拔管后的HR均比入PACU时明显增快(P〈0.01)。B组在出PACU时的HR亦快于入PACU时(P〈0.05)。结论与异氟烷+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七氟烷+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更平稳,苏醒质量上更优良。患者术后苏醒快,拔管早,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较适合于高龄高血压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9.
钱琴芬 《工企医刊》2014,(3):767-768
目的探究三种不同的雾化吸入法对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三组患者分别采用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方法、药物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和支气管舒张药雾化吸入方式对其进行哮喘治疗,对其相应指标进行记录,比较三组患者用药不同的方法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病例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其结果是A组与B组和C组有差异(P小于0.05),且患者三组间比较两两之间都有差异。结论数据显示压缩泵式雾化器对药物的利用率好于其他两组(P〈0.05),且后两组患者因药物的选用不同使其治疗效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组合药液雾化吸入减轻甲状腺术后患者咽喉水肿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人:A组应用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雾化吸入;B组应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庆大霉素雾化吸入;C组医用蒸馏水+痰易净+地塞米松雾化吸入。观察3组患者手术后的1~5d的痰量、痰液黏稠度的变化及血氧饱和度。结果C组雾化吸入治疗后,痰液黏稠度、排痰量及血氧饱和度等明显优于A、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状腺术后患者采用医用蒸馏水+痰易净+地塞米松雾化吸入能减轻甲状腺术后患者咽喉水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对插拔管应激反应和患者耐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对全麻插拔管应激反应和患者耐管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SA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A组:气管导管套囊外涂抹2%利多卡因凝胶;B组:1%丁卡因5ml采用喉麻管气管内喷入(喉喷);C组:2%利多卡因凝胶+1%丁卡因喉喷;D组:为对照组,无任何表面麻醉。诱导方法:东莨菪碱0.3mg、咪达唑仑(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08mg/kg、丙泊酚采用血浆靶控8μg/ml输注。观察指标:记录血压、心率在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1、3、5min的变化。抽血检测各组麻醉前、插管后5min、拔管后5min的皮质醇、血糖值。应用充放气进行耐管评定。结果各种表面麻醉方法在不同时点与D组比较都有不同程度减少循环波动的保护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四组间血糖、皮质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管评优率C组(66.7%)〉B组(36.7%)〉A组(33.3%)〉D组(10.0%)。A、B、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利多卡因凝胶+丁卡因喉喷是最理想的表面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用于婴幼儿腹腔镜术的安全性和麻醉效能。方法 30例择期婴幼儿腹腔镜术患者,年龄11个月~2.5岁,ASAⅠ~Ⅱ级,按麻醉维持方法随机分为丙泊酚TCI组(P组,n=15)和异氟醚吸入组(E组,n=15)。术中麻醉维持,P组输注血浆靶浓度为3μg/ml丙泊酚,E组持续吸入1.5%异氟醚氧流量2L/min,两组按需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腹后5min(T3)及手术结束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后24h内PONV发生率。结果与E组比较,P组T4时点的MAP较低,HR较慢(P〈0.05),其他时点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P组明显短于E组,差异显著(P〈0.05),且术后24h内PONV发生率P组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丙泊酚TCI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婴幼儿腹腔镜术均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应,但在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速度,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丙泊酚TCI麻醉明显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人流术)的临床效果、合适剂量及其安全性。方法按入室顺序随机将200例ASAI或Ⅱ级自愿接受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宫内妊娠患者均分为A、B、C、D4组(n=50),A、B、C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0、0.15、0.20mg/kg,D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3min后4组均缓慢静脉注射1%丙泊酚。观察比较各组麻醉诱导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苏醒时(T2)和苏醒后10min(T3)的MAP、HR、RR、SpO2;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诱导用量及总用量;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D组T1时MAP、HR、RR、SpO2均较该组T0时下降(P〈0.05);B组T1时MAP、HR较Tn时下降(P〈0.05);B、C组麻醉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A、D组(P〈0.05),A、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诱导剂量及总用量C组〈B组〈D组〈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疼痛评分分级和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与A、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D组(P〈0.05),且B组低于C组。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镇痛效果确切,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0.15mg/kg是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全身麻醉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54例全身麻醉下行口腔癌根治和气管切开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L组)和对照组(C组),各27例。L组气切套管气管内段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组套管不涂任何药物。记录两组诱导前(T0)、术毕(T。)、唤醒即刻(T:)和唤醒后1min(T,)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及呛咳、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七氟醚吸入总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恢复室停留时间少于C组[(27.3±6.9)min比(34.9±6.6)min](P〈0.05)。C组B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高于T0[(113.5±18.0)次/min比(82.2±13.1)次/min,(112.7±15.7)mmHg比(87.5±12.7)mmHg;(P〈0.01),L组L时HR、MAP低于C组[(92.6±12.8)次/min比(113.5±18.0)次/rain,(98.3±13.5)mmHg(1mmHg=0.133kPa)比(112.7±15.7)mmHg](P〈0.01或〈0.05)。L组呛咳程度明显低于C组(Z=-2.409,P〈0.05)。L组躁动程度明显低于C组(Z=-2.013,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表面麻醉有效抑制气管切开术后的循环波动、呛咳及躁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容量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用于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0.3%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和30ml实施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阻滞完成后每隔5min测定臂丛各分支的感觉阻滞效果,30min后测定臂丛各分支的运动阻滞程度。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外科麻醉成功率、并发症及麻醉维持时间。结果A、B组的外科麻醉成功率[93.3%(28/30)比96.7%(29/30),P〉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0(5)min比5(5)min,P〉0.05]、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麻醉维持时间比B组短(P〈0.05)。结论0.3%罗哌卡因与1%利多卡因混合液20ml及30ml用于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成功率和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噻托溴铵雾化吸入剂治疗老年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老年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组24例:A组,普米克令舒2ml(含布地奈德1ms)雾化吸入,6~8h吸入1次,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吸入剂18μg/d。B组,只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mg,6~8h吸入1次,不吸入噻托溴铵吸入剂。C组,每天口服泼尼松1mg/kg,4周后减半量维持。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肺CT、血气分析、肺功能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表现缓解率:A组76.8%、B组43.2%、C组51.7%;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CT改善率:A组71.7%、B组47.4%、C组47.5%;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02)、肺活量(Vc)、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PaO2、VC、DLCO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8.3%、B组8.3%、C组58.3%,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吸入剂较单纯吸入布地奈德或单纯口服泼尼松治疗老年性肺间质纤维化,不良反应少且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碳酸利多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中的阻滞作用。方法将40例疝修补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局麻药选择盐酸利多卡因,B组选碳酸利多卡因。围术期监测两组病人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等项目。结果B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优于A组(P〈0.01=;其余项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麻醉(硬膜外麻醉)使用碳酸利多卡因,麻醉效果满意。但要注意其局麻药毒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对哮喘气道炎症和重建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C57/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哮喘组(A组),肥胖哮喘组(B组),治疗组(C组),对照组(D组),每组15只。经腹腔注射与雾化吸入卵蛋白(OVA)制作慢性哮喘模型,高脂饮食制造肥胖模型。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IL-6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肺组织切片观察各组小鼠病理变化,并测定气管壁面积(WAt)、气管平滑肌面积(WAm)、管腔基底膜周长(Pbm)。结果,A组、B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肺组织IL-6水以及病理切片中气管壁厚度(WAt/Pbm)、气管平滑肌厚度(WAm/Pbm)均较D组明显增加,且B组IL-6和WAt/Pbm较A组进一步增加(P〈0.05)。C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IL-6和WAt/Pbm均较B组明显下降(P〈0.05)。四组小鼠肺组织匀浆8-iso—PGF2α水平按D组、C组、A组、B组依次升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8,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8-iso—PGF2α水平与肺组织IL-6水平和WAt/Pbm和呈正相关(r=0.817、0.737,P〈0.01)。结论乙酰半胱氨酸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服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将200例6~10周早孕妇女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600μg术前3h服用、米索前列醇600阻g术前4h服用米索前列醇600μg术前3h服用配伍1%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及不采用任何药物的A、B、C、D四组,观察并比较宫颈松弛程度、扩宫难易度、疼痛程度、手术效果、术前术后宫腔长度差、手术时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等参数。结果A、B、C组在术前宫颈松弛和扩宫难易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A、B、C组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手术效果及疼痛评分比较,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A、B、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0),官腔长度与出血量在’A、B、C、D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B、C、D均无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D组有2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结论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可以有效软化扩张宫颈,减少受术者痛苦,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术前3h和4h同样可以软化扩张宫颈,口服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维持全凭静脉麻醉中合用芬太尼后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妇科择期腹腔镜手术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不合用芬太尼;B、C、D组为试验观察组,分别于诱导开始时、切皮前5min、手术结束取消气腹时单次静注芬太尼2斗g/kg。观察记录麻醉结束时各组瑞芬太尼维持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意识恢复至OAAS≥4分以上时间、OASS≥4分时和术后6h疼痛评分≥3级例数、术后24h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例数。结果瑞芬太尼平均用量:B、C组明显少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清醒至OAAS≥4分时间:D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术后疼痛评分:B、C、D组两时点均较A组好、6h后B、C组较D组好,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术后24h恶心呕吐:B、C组少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瑞芬太尼维持全凭静脉麻醉早期复合使用少量的芬太尼可减少瑞芬太尼用量、麻醉维持更平稳、不影响苏醒质量并且有明显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