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高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7年~2001年间收治的29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行手术刮除病灶及植骨术治疗17例,仅作病灶活检术的5例,非手术治疗7例。结果29例中初诊仅9例为骨嗜酸性肉芽肿,8例为骨病变待诊人院,有12例均诊断为其它疾病。手术治疗的17例中11例痊愈,随访2~5年无复发,3例有残余低密度灶,2例有骨骼的畸形愈合,1例疗效差并已失随访;作病灶活检术的5例中3例痊愈,2例病灶仍有待观察后必要时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7例中2例治愈,4例病灶明显缩小,症状消失,1例放弃治疗。结论 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表现多样,容易与其它病变混淆而引致误诊或漏诊,X线平片是发现骨破坏病灶和随访嗜酸性肉芽肿的首选和主要的检查方法,强调与临床、病理结合才能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治疗上以手术刮除病灶及植骨为佳,在作活检术时尽可能刮除所有病变组织,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提高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3年我们收治的34例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患儿的影像学、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嗜酸性肉芽肿,患儿平均年龄6.3岁。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平均随访6年8个月,其中孤立性病变21例,多骨病变5例,多系统病变8例,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CD1a、S-100 protein和CD68阳性率分别为100%(34/34)、94.1%(32/34)和85.2%(29/34);保守治疗18例,手术治疗16例,其中复发1例,予加强化疗后治愈,所有患儿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均获得良好的结果。结论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多样,容易与其它病变混淆而致误诊,综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但确诊需要病理学检查,治疗多选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我院22例儿童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学改变,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0年以来我院22例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病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2例临床诊断为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15例经病理证实,予手术刮除病灶或病灶加植骨治疗;7例采取非手术治疗,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3年,其中2例合并韩-薛-柯病的患儿检查化疗,2例手术病人于2年后复发,予再次手术治疗,其余病例复查X光片病灶愈合良好。结论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多见于儿童与青少年,以骨质破坏、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特点,临床症状不典型,X线片是主要诊断方法,CT和MRI对其诊断帮助不大,治疗上应依据病灶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小儿骨盆结核误诊4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吸取小儿骨盆结核的误诊教训,提高治愈率。方法对:4例小儿骨盆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前该4例分别被误诊为髂骨嗜伊红细胞肉芽肿,耻骨及坐骨的溶骨性肉瘤,婴儿瘫后遗症以及化脓性髋关节炎合并病理性脱位。  相似文献   

5.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种寡或无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坏死性血管炎,主要累及小血管(如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包括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和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儿童AAV罕见,临床表现异质性,极易被漏诊和误诊,但可危及器官和生命,合理分类对于血管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对疾病的认知和检测手段的发展,AAV的分类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文章就不同AAV分类标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髋臼周围病变的性质和预后。方法 从1997年7月至2000年6月对一组11例儿童髋臼周围病变,采取经皮穿刺活检,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别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对髋臼顶壁塌陷者还进行了髋臼重建性手术。结果 本组平均随访18个月.良性病变9例,其中单纯性骨囊肿4例、嗜酸性肉芽肿4例、亚急性骨髓炎1例;恶性病变2例(软骨肉瘤、尤文氏肉瘤各1例)。4例单纯性骨囊肿中,2例作刮除 植骨中l例复发,2例囊腔内注入甲基强的松龙而治愈:4例嗜酸性肉芽肿中2例自愈,2例因髋臼顶壁塌陷采取刮除和植骨重建髋臼手术,获得病变消失、恢复了髋臼的正常形态:2例恶性肿瘤中1例放弃治疗,另1例软骨肉瘤第二次手术中发生意外而死亡。结论 儿童髋臼周围病变多为单纯性骨囊肿和嗜酸性肉芽肿,恶性肿瘤只占18.2%;囊腔内注入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单纯性骨囊肿是乎比刮除 植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头颅CT检查,其中12例行头颅MRI检查,均行长骨和扁骨的X线片检查,均行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结果 顶骨为好发骨.1例多发,1例合并锁骨病变.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全切,术后均未行放疗.15例因局部硬脑膜、帽状腱膜受浸,术后应用吲哚美辛治疗6周.随访6个月至7年(平均3.2年),均无复发.结论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为良性病变,在诊断时需警惕多发病灶.手术切除是单发病灶的最佳治疗方法,术后不需要侵袭性化疗和放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不甚明确,可能是对外源性或内源性变应原的全身或局部变态反应所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范围和深度导致该病临床表现的多样化.诊断的金标准取决于内镜多点活检、腹水找嗜酸性粒细胞及腹腔镜检查等.治疗主要有激素治疗及其他药物治疗.近年来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有许多新的观点,现就儿童EG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诊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以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同时累及多种脏器的免疫性疾病,包括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PA)、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及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繁琐且缺乏特异性,不易早期诊断。近年来,本类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文章就此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包括肉芽肿性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和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因它们均可在血清中发现ANCA而得此名.2012年Chapel Hill讨论表决会议对血管炎的命名和定义做出了新的修改,其中也包括AAV.AAV因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漏诊和延迟诊断.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化疗治疗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采用化疗治疗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EGB)的疗效,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来22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病例,其中10例采用了DAL-HX83/90化疗方案,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单发8例(36.4%),多发14例(63.6%),发病的部位不同,骨损害的影像学表现不一样。10例患儿接受了诱导和维持两个阶段的化疗,其中7例系单纯手术或局部治疗后复发或多发。6例治愈、3例病灶缩小或稳定,1例多发患者治疗不敏感,有播散和复发。结论 单纯手术治疗无法解决。EGB的“此起彼伏”现象,采用DAL-HX83/90方案化疗预防其远处播散或后期复发,目的是控制甚至治愈本病,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例1,女,2岁,右耳流黄色液体1年,右耳道肿物2个月入院。查右耳道有一淡红色肿物。CT示右乳突及鼓室占位性病变。经全麻下右乳突根治术切除肿物,病理诊断:颞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例2,女,5岁,左耳后肿,流脓半年。查左耳后皮肤红肿,左耳道有黄稠脓性分泌物。X线乳突片示左乳突有骨质破坏。行全麻下乳穷根治术,术中见左乳突筛区骨质大量破清。病理诊断:颧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例3,男,1.5岁,右耳发现肿物2个月,曾两次在外院按外耳道肉芽肿摘除,不久即复发。查右耳道有一淡红色肿物,触之易出血,基底在外耳道后壁。全麻下行…  相似文献   

13.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儿童慢性咳嗽常见原因之一,但在临床上易漏诊、误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有着与支气管哮喘相似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炎症,但却无哮喘的可逆性气流阻塞或呼吸道高反应性,现归纳总结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定义、病因学、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病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症状不易被发现,就诊时已是血管狭窄,心、脑、肾等器官严重受累,极易误诊。结论 对于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疾病,应全面体检,尤其检查四肢血压、脉搏及血管杂音,注意大动脉炎的可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管超声是诊断本病常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17岁男童,因腹痛、腹泻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年,加重3 d入院。3年前患儿因进食“老酸奶”后出现腹痛、腹泻,彩超示大量腹腔积液,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腹水组织学检查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3 d前因腹痛、腹泻再次入院,胃肠镜检查胃角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确诊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疾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给予糖皮质激素及饮食规避治疗后好转,随访1年未反复。对于因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儿,如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考虑嗜酸细胞性胃肠疾病的可能,内镜活检胃肠道组织中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且计数异常为诊断的关键。 [引用格式: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11):1169-117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儿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结合婴儿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对该病的膀胱镜活检组织及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病理学检查示局部膀胱壁增厚,镜下除有嗜酸性白细胞明显浸润外,同时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白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对于排尿异常及影像学提示为膀胱肿瘤的患儿,应作详细的病理学检查分析,以明确是否有嗜酸性膀胱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勒雪氏病的诊治体会(30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细胞增生症X(下简称HX)旧称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是一种比较少见但又多发于儿童的疾病,迄今病因来明,可能是与免疫缺陷有关的网状内皮系统的一种特发性增生过程。常见的HX分为四型,即为勒雪氏病、韩薛柯氏综合症、骨嗜酸性肉芽肿及其中间型,此外还有罕见的单器官型,实际上它们是一类疾病的不同表现或病期,相互移行无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提高对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认识。方法 对3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尸体解剖、病理切片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3例死亡病例均有广州管圆线虫虫体栓塞肺动脉,形成肉芽肿性肺炎,临床表现为肺炎和呼吸衰竭;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不高,未发现幼虫,脑组织肉芽肿性脑膜炎;异位寄生1例,寄生于左眼前房。3例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主要侵犯肺和脑组织,易误诊为肺炎和脑膜炎,呼吸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小儿阑尾炎误诊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分析小儿阑尾炎的误诊原因,降低小儿阑尾炎的误诊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我院外科1997~2002年误诊的225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病史、手术所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术前诊断为其他疾病,手术确诊为阑尾炎的163例;术前诊断为阑尾炎,手术证实为其他疾病的62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痊愈出院,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44%。结论 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腹部体征的掌握不准确及过多的依赖辅助检查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对酷似阑尾炎的病例,应当允许阑尾误切的存在,但应注意诊断和鉴别诊断,尽量减少误切。  相似文献   

20.
正规范食物过敏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管理儿童口腔过敏综合征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