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是引起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规则而有效的血压控制能够降低高血压并发症。本研究运用动脉血压监测技术 ,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 (商品名为波依定 )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 2 4小时血压节律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择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 3 2例 ,男 2 6例 ,女 6例 ,年龄 3 9~ 72 (平均 5 5 5 )岁 ,舒张压 (DBP)95~ 115 (mmHg) ,收缩压 (SBP) <2 0 0mmHg。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无钙离子拮抗剂禁忌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与小剂量氢氯噻嗪合用对老年高血压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d,2W后如血压下降不理想,第2周非洛地平缓释片调整为10mg。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氢氯噻嗪25mg/d,为期4W。观察用药前后动态血压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24h平均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ABPM多指标:24h平均收缩压与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与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负荷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且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与小剂量氢氯噻嗪合用较非洛地平缓释片单独用药能更好的控制老年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的相关指标,调整血压昼夜节律,且总体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4.
非洛地平是一种具有较长生物半衰期(10~17h)的二氢吡啶类药物仅需每日一次给药即可达到较稳定的有效血浆浓度,为进一步验证其临床疗效,我科应用动态血压测定的方法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25例1,2级高血压病患者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每天5-10mg共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浆vWF,D-D,tPA和PAI-1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高血压组血浆vWF,D-D和PAI-1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1),tPA和tPA/PAI-1比值显著性降低(P<0.01);治疗后血浆vWF,D-D和PAI-1水平明显下降(P<0.01),tPA轻度升高,但无显著性改变(P>0.05),tPA/PAI-1比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可明显改善1,2级EH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这可能与其减少血栓性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研究非洛地平缓释片(FE)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疗效和对肾脏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①FE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有明显降血压作用,30例患者用非洛地平片4周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②FE治疗后,患者尿β2-微球蛋白和尿白蛋白亦显著性下降(P<0.01);③FE是疗效良好,药效持续时间长,能保护肾功能的比较理想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对3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Ⅰ期15例,Ⅱ期23例)给予波依定口服5~10 mg/d,治疗4周后观察病人动态血压的变化。结果:显效2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2.1%。治疗后昼夜血压均有明显下降,降压幅度一致,治疗前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谷峰比率平均>50%。结论:波依定是长效钙拮抗剂,降压作用平衡持久,有利于保护靶器官的功能,副作用少,耐受性好,是理想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模式及昼夜规律。方法选择50例高血压病患者(EH)24小时动态血压(ABPM)记录资料,得到日间6AM~10PM,夜间10PM~6AM两个时间段的平均血压及每小时的血压均值,比较昼夜间的血压差异,了解夜间血压下降水平。并描记24小时动态血压的趋势图,收缩压与舒张压相关图,收缩压与心率的相关图,血压分布直方图等。结果夜间血压明显低于日间。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模式呈“杓型”,具有昼夜节律性,重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模式呈“非杓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血压模式的改变及昼夜节律的消失见于重度高血压或心、脑、肾靶器官受损害者。 相似文献
9.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非洛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分析谢云志1王民宪2谷浩3尹晓隽1云嶷1许洪洋1张军军1杨立新指导非洛地平缓释片是具有高度血管选择性的钙离子拮抗剂,目前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为进一步了解其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我们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4例老年健康者,21例老年高血压病人I期,26例老年高血压病Ⅱ期及15例老年高血压病Ⅲ期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日间每30分钟,夜间每60分钟记录一次,每例监测时间22~24小时,通过计算机分析计算后显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24小时,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老年健康者(P〈0.05)。老年高血压病各期的血压负荷值与老年健康者比较,增高更明显(P〈0.01),尤其 相似文献
11.
12.
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发现晨起服药和晚上服药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上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使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13.
测定35例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40例高血压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压动态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动态血压各参数介于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动态血压水平与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孙维平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40(1):96-96
我们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98例高血压患者,并与硝苯地平(Nifedipine)的疗效进行比较.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162例(治疗前血压均在21.3~28.0/12.7~15.3kPa,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均正常,无其他内科严重疾患)分为2组:非洛地平缓释片组98例,其中男67例,女31例,(51±6)岁,病程(11±9)年;硝苯地平组64例,其中男47例,女17例,(50±8)岁,病程(12=6)年.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特点。方法:使用美国Accutraker Dx型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42例老年EH患者、38例老年健康者及39例非老年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EH患者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增高,以收缩期高血压为主要表现;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也明显增高,仍以收缩期血压负荷增加为主要表现;出现昼夜节律性紊乱,低谷及勺型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40.48%和26.19%)。结论:平均动脉压和血压负荷可做为高血压诊断的重要参数;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及勺型发生率减低可做为高血压预后判断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6.
闫朝玲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4):60-61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夜间血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与高血压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37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资料。结果ⅡⅢ期高血压组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及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均高于Ⅰ期高血压组(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均面临着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日益增多的趋势,而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最肯定的危险因素。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能定量揭示血压的总体高度,波动状况和昼夜变化。我们对7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进行24hABPM,以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EH患者76例,经检查无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糖尿病,均可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符合WHO1978年EH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SBP)≥21.3KPa,舒张压(DBP)≥127kPa。其中男性60例,女性16例,年龄36~81岁… 相似文献
18.
蒋萍 《武汉职工医学院学报》1998,26(4):16-17
应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方法(ABPM)观察49例中青年及老年高血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探讨不同年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征。结果表明,中青年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存在血压昼夜波动节律,且中青年组更明显。中青年组平均舒张压高于老年组,老年组平均收缩压高于中青年组,提示二者不同的发病机制,同时为临床治疗不同年龄的高血压病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心脑血管意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心脑血管意外关系,笔者对12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并追踪随访。对后来并发心脑血管意外的180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与发生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脑梗死、脑出血的关系进行研究,100例未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高血压病患者作比较。结果显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三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率〈10%,血压昼夜波动呈非杓形。脑梗死组和急性左心衰组收缩压呈持续性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