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的激活.重点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及其在心室重塑中的作用.心室重塑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心室重塑的分子细胞学机制与临床指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抗重塑作用及该制剂的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
心肌是终末化组织,坏死心肌必然被纤维结缔组织代替,经过心室重塑,部分终将发展为缺血性心力衰竭。当前的药物、内科介入、外科搭桥手术等均不能解决心肌细胞数目减少这一心衰根本原因。应用细胞移植代替心脏移植,重建梗死心肌,逆转心室重构为根本改善冠心病预后提出了一条崭新的策略。本文从基础到临床系统简述了骨髓细胞生物特性、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子瑞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1999,1(2):71-71
充血性心力衷竭(CHF)是个流行病学的大问题.尤其在老年人。房颤(Af)亦然。二明显地限制了予期寿命。另一特点即二常共存于同一病人。由于心衰(HF)和Af均具重要的危险因素。二病因相互关联。其相互作用分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双室容积、全心收缩功能以及左室心肌质量的测定 ,评价被动心肌成形术 ( passivecardiomyoplasty)的疗效。 材料与方法 :对 19例因原发性和缺血性原因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在双心室周围置入聚酯网状移植物以加固和功能性支持。在术前及术后 3个月 ,15例患者行EBCT检查 ,4例肾功能损害患者行MRI检查 ,评价其双室容积和射血分数。结果 :E BCT证实左室舒张末容积 (LV EDV)由 3 85ml减少至 3 10ml ,左室收缩末容积 (LV ESV)由 3 12ml减至 2 42ml,右室舒张末容积 (RV EDV)由 2 0 9ml减至 160ml,右室收缩末容积 (RV ESV)…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对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和心功能进展的影响。方法 :4 7例未经治疗的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依那普利 卡维地洛 )和对照组 (安慰剂 )治疗 12个月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 (NYHA)分级评估 ,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VEDV)。结果 :治疗组有 95 8%的患者心功能仍为Ⅰ级 ,对照组只有 6 8 2 %的患者心功能为Ⅰ级 (P <0 0 5 ) ;LVEF治疗组从 37 7%上升到 4 8 5 % (P <0 0 5 ) ,而对照组从 38 3%下降至 33 4 % (P <0 0 5 )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治疗组LVESV、LVEDV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对照组LVESV、LVEDV继续恶化 ,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依那普利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能抑制无症状心衰患者的心室重塑 ,提高左室射血分数 ,延缓无症状心衰的进展 ,降低心衰住院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DTI)技术对高血压性及运动性心脏重塑者左室功能检测及两者的区别评价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肥厚者40例(A组),运动诱导所致的左室肥厚者35例(B组),及健康者40例(C组)。获取标准左室长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心切面,应用M型及D T I技术观察各组的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结果A组与B组的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以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均高于C组。脉冲多普勒测量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A组A峰升高、E/A值降低,有显著差异性( P <0.01),B组A峰下降、E/A比值升高,均有显著差异性( P <0.01);DTI测量结果中,与B组及C组相比,A组二尖瓣瓣环左室侧壁心肌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Ve)、舒张期运动峰值速度(Va)及Ve/Va值均出现明显变化( P <0.01)。结论 DTI能检测高血压性及运动性重塑者左室功能,并鉴别区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高海拔地区心肌病心室重构因素及心脏核磁技术(CMR)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53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结果并与CMR检查的结果对比。结果 高海拔乏氧环境下心肌病的心室重构因素增多,心脏结构和功能代偿性增大,导致部分患者心衰临床分级更高。CMR对心肌病总的诊断符合率为73.6%,其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及左室致密化不全诊断符合率最高,为100.0%,正常心肌次之,为80.0%,其他心肌病的符合诊断率分别为高心病和缺血性心肌病75.0%,扩张性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分别为66.7%,高血压心脏病和限制性心肌病分别为50.0%。结论 高原地区环境下心室重构较低海拔地区不尽相同,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会产生一定影响。另外,CMR对高海拔地区心肌病的准确性较高,较其他心肌病诊断方法直观、快捷,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皮心室重建术(PVR)是一种经导管逆行将心室隔离装置(VPD)植入患者左心室,以隔离无功能的心室区域,减少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容积,降低左心室张力,改善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治疗心力衰竭新方法.近年ParachuteTM心室隔离系统系列试验研究结果显示,PVR术治疗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疗效.本文就PVR术临床试验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稳心颗粒控制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房颤动心室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控制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快速房颤心室率的疗效。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快速房颤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每次9g,每天3次。治疗10天后观察两组心室率达标时间。结果:对照组心室率达标时间为(23.5±6.9)天,观察组(13.1±6.2)天,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房颤可缩短心室率达标时间。 相似文献
1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治疗难度大 ,病死率高。近年来 ,国外一些学者进行了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CHF的临床研究 ,初步结果令人满意[1] 。本文报道 4例伴有室内传导阻滞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安置双心室单心房三腔起搏器的近期疗效。1 资料与方法 2 0 0 1年 2~ 3月收治的 4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48~ 73岁。 1例为扩张型心肌病 ,2例为陈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PTCA术后 ,1例为冠心病双支血管病变未行PTCA术者。心功能均为NYHAⅣ级。4例均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经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后心悸、气短等心衰症状仍很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预后情况,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1月一2015年1月收治的经内镜及病理证实的20例胃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2010年WHO肿瘤分类标准对肿瘤进行病理分类及分级.结果 20例患者年龄55.5±10.6(35~77)岁.其中病变位于胃13例,十二指肠7例,病变最大直径为0.2~2.5cm.内径下表现为息肉样隆起、半球样黏膜下隆起及黏膜糜烂.所有病变均行内镜下治疗,包括电凝电切4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10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6例,1例患者ESD治疗后追加外科手术治疗.内镜下活检及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病理分级19例为NET l级,1例为NET 2级.随访5~34个月无转移及复发.结论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经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心室形态和心功能参数的变化,探讨MRI测量心功能参数对心室重塑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3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病变组,1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病变组及对照组成员均行MRI检查。MRI测量参数包括:舒张末期客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射血率峰值(PER)、充盈率峰值(PFR)。同时测量梗死心肌面积所占的百分比,以24%为分界值,分为无重塑组(≤24%)和重塑组(〉24%),分析各组间的心功能参数的差异,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能独立评估心室重塑的心功能指标。结果:病变组的EDV、ESV、SV均高于对照组,病变组的LVEF、PER和PFR低于对照组。ESV随EDV的增加而增加(P〈0.001),PER、PFR及LVEF均随EDV的增加而下降(P〈0.05),而SV与各参数均无相关性。PFR、EDV和ESV的ROC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0.741、0.764,分界值分别为2.27EDV/sec、140.23ml和79.12ml(P值分别为0.036、0.021和0.032)。结论:MRI可以从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不同角度全面地评估心功能变化。MRI心功能指标对评估心室重塑有重要作用。PFR、EDV、ESV可以作为独立因子评估心室重塑,其中以PFR的评估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的血糖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59例,采发病后72 h内空腹静脉血,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糖,以6.7 mmol/L为标准分组,对比高血糖组与非高血糖组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近期预后状况。结果 高血糖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P<0.01),血糖水平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增高。高血糖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糖水平可作为判断心衰程度及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室再同步治疗对药物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例,心功能Ⅳ级,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正常时限>130 ms,左室舒张末内径>55 mm,EF<0.35,置入三腔双室同步起搏器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症状及超声心电图指标变化。结果:术后患者心功能改善1-2级,心电图QRS时限明显缩短,心胸比例、二尖瓣返流面积、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房舒张末内径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双室再同步治疗可明显改善伴室内传导阻滞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心肌病( 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及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均会表现为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二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脏机械运动不同步.心脏再同步治疗(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现已成为CHF的有效治疗手段,而根据心脏机械收缩不同步情况能够预测接受CRT的患者预后,判断CRT的反应率[1].笔者应用核素心室显像法评价ICM及DCM患者的心脏机械收缩同步性,探讨此方法用于评估CHF患者CRT前心脏收缩不同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的变化,探讨缬沙坦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5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n=25)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30),缬沙坦组除常规抗心衰治疗外加用缬沙坦40~80mg/d,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不同时间采静脉血测定BNP值,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指标.结果缬沙坦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缬沙坦组下降得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和左室重量指数缬沙坦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可显著抑制心衰患者BNP的分泌和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异丙基肾上腺素(ISO)诱导SD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模型,观察血浆NE、AngⅡ的变化。方法应用大剂量ISO(170mg/kg)对SD大鼠皮下注射2次,建立CHF模型,造模后18w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缩短分数(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利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浆NE和放免法检测血浆AngⅡ水平,并取心肌观察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与对照组(CON)相比,ISO组大鼠心功能明显下降,血浆NE、AngⅡ显著升高;ISO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部分心肌细胞有嗜酸变性和(或)坏死,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增生。结论应用大剂量ISO诱导大鼠CHF模型,该作用可能与血浆NE、AngⅡ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特点和免疫病理分型.方法 总结我院肺神经内分泌癌14例的病理资料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肺神经内分泌癌占同期检出肺癌的12%(14/117),其中男性10例,占71.4%(10/14).神经内分泌癌免疫标记NSE Syn CgA阳性率分别为92.9%,71.4%,64.3%.结论 肺神经内分泌癌具有恶性程度高,发展迅猛,早期就伴有局部或远处转移.存在上皮及神经内分泌等多项分化,联合多项免疫标记可极大提高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心室同步化治疗在保留左室电极导引钢丝前后的起搏参数,探讨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集左室电极植入困难患者8例,在保留左室电极导引钢丝前后分别测定起搏参数,包括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和膈肌刺激阈值,并在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门诊程控随访,在多普勒超声指引下进行参数优化.结果 保留钢丝前后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和膈肌刺激阈值分别为(4.58±1.57)V比(2.12±1.35)V,(1 060±182)Ω比(640±213)Ω和(9.81±2.05)V比(5.64±2.97)V,保留钢丝明显降低起搏阈值、降低电极阻抗和膈肌刺激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改善,左室电极起搏参数与保留钢丝后即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在体位变动时有膈肌刺激.结论 心室同步化治疗时,保留左室电极导引钢丝能有效改善起搏参数,安全可行.远期随访,膈肌刺激和钢丝断裂的问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吡那地尔对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模型,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手术组(n=20)和吡那地尔组(n=10)。吡那地尔组大鼠从术后4周开始应用KATP开放剂吡那地尔2mg·kg-1·d-1治疗。术后第12周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室舒张末压(LVDE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B型脑钠肽(BNP)、I型胶原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浓度。处死大鼠后称量心脏质量,计算心脏重量指数(心脏质量/体质量)。HE染色计算心肌纤维直径。结果①手术组大鼠心脏重量指数和心肌纤维直径均明显升高,吡那地尔组均显著降低;②手术组收缩压、舒张压、LVEDP明显升高,吡那地尔组明显降低;±dp/dtmax在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手术组血清BNP水平明显升高,吡那地尔组虽然也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③手术组I型胶原和PⅢNP的血清浓度明显大于假手术组。吡那地尔组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吡那地尔可改善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的心脏肥厚和心肌纤维化,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