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脂异常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过去10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降脂试验,这些研究结果有力论证了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在冠心病及相关疾病一、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意义.这些研究显示,无论是冠心病及其等危症,还是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降脂达标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而他汀类药物则被视为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正>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吸烟均是AS的重要危险因素。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中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本文就国内外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疗效、远期生存率及安全性等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为老年人应用他汀类降脂治疗及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3.
Guo YF  Hu DY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1):893-894
过去10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从4S研究到活化降脂进一步减少临床终点试验等一系列里程碑意义的他汀类降脂试验。这些研究结果有力论证了他汀类药物降TC在冠心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意义。无论是冠心病及其等危症(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血管疾病),还是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积极有效的降脂治疗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的评价与合理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他汀类药物问世之前 ,使用其他调脂药物进行的临床研究已显示 ,调脂治疗在改善血脂异常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但尚未肯定其对总病死率的降低作用 ,甚至有增加的报道。因此 ,人们曾怀疑调脂治疗是否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外的其他死亡。近 10多年来 ,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的一系列大型的对冠心病一级、二级预防试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致证实了应用他汀类药物调整血脂的同时 ,还能有效降低冠心病事件及病死率 ,降低对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腔内成形术及主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的需求 ,…  相似文献   

5.
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血脂异常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冠心病或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高龄老年人应用氟伐他汀的降脂疗效及药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血清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必须及早给予重视〔1〕。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及事件发生率〔2〕。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8 w后血脂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老年患者应用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用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具有明确效果,可降低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再发生率.然而,对于无冠状动脉疾病但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是否有益,且其疗效在不同性别、年龄以及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8.
甘油三酯增高的血脂异常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系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致死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系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致死致残率。然而近年研究显示,血脂异常患者即使经过大剂量他汀强化降胆固醇治疗后仍面临很高的心血管剩留风险Ⅲ,而在2型  相似文献   

10.
<正>冠心病是一种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2007年WHO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中提出,采取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合理的药物干预措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是冠心病防治最核心的内容。LDL-C水平升高可增加冠心病风险,因此通常被称为“坏胆固醇”。他汀类药物和饮食调节通过降低“坏胆固醇”即LDL-C水平,减少冠心病事件发生已俨然成为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手  相似文献   

11.
降脂药氟伐他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降脂治疗与冠心病的关系,氟伐他汀临床应用的降脂效果,耐受性及安全性、费用、效益分析等方面,综述了氟伐他汀与冠心病的关系。认为高胆固醇是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氟伐他汀是降脂治疗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因此运用氟伐他汀能有效预防冠心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应用多排CT评估他汀及冠心病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进行完多排CT检查后让患者进行他汀类药物的服用,在服用他汀类药物一段时间后再对患者进行多排CT的检查。结果通过多排CT检测技术的采取,他汀类药物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存在都会诱发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病变现象的产生,冠状动脉斑块的体积和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变化关系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也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关系。结论他汀及冠心病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影响中多排CT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心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Ⅰ_f抑制剂是一种特异性降低心率的药物。文章综述了Ⅰ_f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与特点以及Ⅱ_f抑制剂在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血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调脂药物调节血脂紊乱能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降低死亡率.他汀类药物作为主要的调脂药物,在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中均有良好作用.舒降之(辛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调脂药,为了解其疗效及安全性,我们对20例老年冠心病的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了40mg舒降之治疗观察,并与20mg/d剂量舒降之治疗疗效、安全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正>他汀类药物以其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的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存在增加新发糖尿病(NOD)的风险,可能与药物导致胆固醇合成减少有关。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心血管事件上是获益为主已得到公认,虽存在有关用药风险的争论,但对中、重度心血管风险或已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原则不会改变。我们将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以下综述。LDL-C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他汀类药物是改善血脂异常降低LDL的一线用药。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有效的降脂药,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在预防冠心病及心肌梗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据统计他汀类药物能降低冠状动脉疾病死亡危险性42%,总死亡危险30%。现在还有研究证明,在使用他汀药6个月后,有10%的患者动脉硬化出现逆转,斑块体积缩小,从而大大降低了冠心病的发生机会。尽管医学界对他汀的贡献有口皆碑,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范围内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血清胆固醇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同时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接受最佳剂量他汀治疗的患者仍然存在心血管事件残余风险。血清三酰甘油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可能是导致心血管事件残余风险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相比,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用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同时降低三酰甘油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而可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然而,某些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用也有安全性方面的担忧。现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及临床指南进行复习,着重从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对临床常见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逐渐成为国内肝病相关死亡率的主要因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肥胖、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等,这些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也成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首要的死亡原因。他汀类药物是最主要的降脂药物,有证据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肝脏转氨酶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而且能有效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同时可能对延缓肝脏纤维化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最近研究表明,慢性充血性心衰(CCHF)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内皮素(ET-1)水平与心功能恶化程度相平行。研究证明,血清尿酸(UA)水平是心血管疾病及其病死率增高的一个危险因素。另有资料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协同其他危险因素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60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和血清UA浓度,旨在观察血浆ET和血清UA浓度的变化与CCHF的关系,探讨他汀类药物对CCHF患者血浆ET和UA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老年人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据统计,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80%以上为年龄>65岁的老年人。高脂血症不但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其导致的心血管风险随增龄呈指数增加。因此,积极控制高脂血症,对降低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他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