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汾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参合情况、患者住院率的变化、患者流向及其住院费用进行分析,探讨新农合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新农合政策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新农合管理中心获取汾阳市新农合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2009—2011年新农合住院患者流向及其费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汾阳市新农合住院率逐年上升,2011年达7.62%,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比例逐年提高;次均住院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实际住院补偿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有下降趋势。结论汾阳市新农合总体运行平稳,但应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控制住院率和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加大基层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提高实际补偿比,降低自付费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前后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的变化,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对禄丰县县级医院和5所乡镇卫生院3年的住院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各级医疗机构的住院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由此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中规范医疗机构行为,控制医疗费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4类患者住院费用的对比分析,探讨控制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措施。方法对2007--2011年4类患者的住院费用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职工医保患者在人均住院费用、日均住院费用、人均住院药品费均高于自费、新农合及居民医保患者,但增长速度却低于后三者。结论医保管理部门通过调整结算方式,医院通过改变核算方式和控制住院天数,国家卫生部门改变医药模式等多层次控制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比例下降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筹资水平逐年小幅提高,但补偿比例没有随着筹资水平的上涨而上涨,而出现补偿比例下降。通过对武汉市某区3年来新农合运行的数据分析,探寻新农合报销比例下降的原因。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武汉市某区新农合运行3年来筹资水平、住院病人流向、基金流向、例均住院费用、例均补偿金额和实际补偿比例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住院病人流向发生变化,导致整体人均住院费用上升了64.60%,人均住院补偿金额上升了46.00%,实际住院补偿比例下降了5.24%。每个级别医院例均住院费用上涨幅度远低于整体人均住院费用的上涨水平。筹资水平提高幅度低于人均住院费用上涨幅度。结论随着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提高和供需双方对报销政策的了解,供方过度医疗和需方过度需求开始显现,控制供方的同时必须控制需方的过度需求。筹资水平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才能保证补偿比例的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农合实施后医疗费用和农民医疗负担的变化情况,分析成因并探讨控制医疗费用的对策。方法收集安徽省石台县某医院2006-2009年的单纯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分娩行剖宫产、单纯性小儿疝气手术治疗、脑梗塞无其它并发症等四个单病种住院病人的住院费用资料,比较新农合实施前后医疗费用以及新农合实施后农民实际住院费用的支出情况。结果新农合实行后人均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实行前,各病种平均住院费用较实施前上涨了6%-15.3%。参合患者实际支出医疗费用较非参合者低,其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11.31%-49.93%。结论新农合保障水平较低,医疗费用快速增长是限制新农合保障水平的重要因素,应加强新农合监管力度,提高医疗机构的自我约束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农合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成因及控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合制度实施6年以来,各地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医药费用上涨过快,农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居高不下,也给新农合基金带来较大的压力。该文分析了医药费用上涨过快的成因,主要是财政对医疗机构投入不到位,药品、卫生材料定价机制不合理,医疗机构内部收入分配体制不完善,医疗机构因不合理用药、过度服务、放宽住院指征、乱收费、高收费等因素导致的医药费用过快增长。作者结合南江县实际,提出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改革药品材料定价机制、加快医疗机构分配体制改革、规范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实行人均医药费用指标控制、加快新农合付费方式改革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医药费用增长,确保参合农民利益和新农合基金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类别医保患者(包括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兵团医保、新农合以及自费患者)的住院费用,为控制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整群抽样方法从某二甲综合性医院获取2010—2013年不同类别医保患者(包括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兵团医保、新农合以及自费患者)的住院费用数据,用描述性统计对不同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及各部分费用构成进行分析。结论新农合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以控制住院费用的不合理使用。各类医保部门均应从控制患者住院天数、药品费用、其他费用等方面控制住院费用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社区医学杂志》2012,(17):60-60
海南省在全省不同层次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推行不同的支付方式改革,一是在省级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推行住院按病种限价结算,同时实行各定点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上限及增长指标的控制。二是在统筹区域内各定点医疗机构推行住院按病种限价结算和住院费用总额预付制度。三是在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在缓解农民"看病贵"中发挥的作用,分析参合农民自负住院费居高不下的原因,提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对策;方法:用相关回归分析法,对运行绩效主要指标(人均筹资水平、次均补偿额、实际补偿比、自负住院费、次均住院费)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7年来福建省新农合工作进展顺利、改善提高、绩效相当显著。随着政府投入增加、人均筹资水平逐年提高,参合农民的住院医疗费用次均补偿额和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都随之增加,但自负住院费与人均筹资水平虽呈负相关倾向,但相关无显著性;自负住院费与次均住院费呈正相关趋势。结论:应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和改革支付方式,才能真正解决农民"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比安徽省2007~2008年新农合运行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工作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新农合工作提出建议.方法:将2007~2008年运行数据进行汇总,对参合率、实际住院补偿比、基金使用率、住院率、次均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全省参合率达到90.17%,各级医疗机构的住院实际补偿比均上升,基金使用效率提高;但是,住院率和次均住院费用呈过快上升趋势.结论:参合农民的受益程度提高,但是需要调整政策以及加强监管,控制住院率和住院费用的不合理上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甘肃省康乐县新农合按疾病分组定额付费改革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2012—2014年康乐县新农合运行年报数据资料与相关政策文件。结果康乐县新农合按疾病分组住院定额付费制改革后,人均住院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参合患者实际补偿比显著提高,费用负担下降;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得以规范,主动控费的意识增强。结论支付方式改革后,康乐县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但还应从支付方式改革的制度设计、外部条件支持方面进行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淳区实施第三方评定医疗机构信用等级制度的具体措施和成效,并对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方法对2011-2013年高淳区实施信用等级制度的对象、具体评定方法和过程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开展评定工作以后,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的信用等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门诊住院费用增长得到控制。结论高淳区实施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第三方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得到改善,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增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河南省新农合大病医保政策试点工作一年来实施效果.方法 利用河南省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200例乳腺癌患者住院费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新农合大病医保政策实施后,患者次均实际补偿费用增加、住院天数减少、检查费减少及治疗费增加,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住院费用、次均可报销费用及药品费在该政策实施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政策的实施对遏制住院费用的增长有一定作用,对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合理制定限额支付金额,将次均费用及其增长幅度、平均住院日、目录内药品使用比例等指标纳入大病医保费用控制范围,还应充分发挥商业医疗保险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济南市农村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率及费用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济南市农村居民的住院服务利用率、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利用住院服务、有效控制住院费用上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在济南市抽取的章丘市、长清区、平阴县3个市(县、区)共3458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济南市农村居民2006和2008年的住院服务利用率分别为4.89%和3.90%,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6385.74和7127.08元,日均住院费分别为459.34和534.17元,新农合补偿费用分别为701.49和914.82元,新农合补偿比例分别为10.99%和12.84%,自付费用比例分别为89.01%和87.16%;不同特征农村居民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自评健康状况、吸烟、饮酒情况的农村居民的住院服务利用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经济收入居民的住院服务利用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评健康状况较差是济南市农村居民住院概率的危险因素,年龄15~24岁是农村居民住院概率的保护因素;住院天数、新农合补偿费用、住院机构、住院疾病和地区是农村居民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济南市农村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率较低,住院费用较高,新农合补偿较少;完善各级医疗机构分流制度、缩短住院时间、加大新农合补偿力度是控制住院费用、减轻农民经济负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合理调控医疗机构绩效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式,对新农合运行前后(2004年为运行前,2005年为运行后)安溪县4个定点县级医疗机构和22个乡镇卫生院服务效率、服务费用、服务量及各项收入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由于安溪县新农合目前只针对住院费用进行补偿,因此课题组仅对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应用德尔菲法建立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构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请专家对拟订的指标做出评价和提供修改建议。根据专家咨询结果选择指标,计算指标权重,确定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本研究确定指标体系共有指标51个,其中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39个,同时确定一、二、三级指标的组合权重。结论:评价指标综合考虑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各个方面,有较强的针对性,对评价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逐步减轻参合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参合农民健康水平,是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制度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实施新农合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参合农民、新农合经办机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是3个关键因素,尤其是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能否做到正确诊断、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事关参合农民的根本利益,事关新农合制度的成败.为探索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科学监管,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我市从20014年起,从实际出发,经过调查论证,试行参合农民患者住院单病种管理,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规范医疗行为、减轻参合农民就医负担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住院医疗费用总额预付制结算办法及其运行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其中住院医疗费用的增长更快。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医疗费用的控制方法。江苏省W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制定了住院费用总额预付标准,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年度住院费用进行总额控制,对定点医院参保人员住院费用实行"总额控制、按月结付、超支分担、节余留成"的结算办法。该办法对控制住院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减轻参保人的医疗费用负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详细调查了W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预付总额制定办法的基础上,对其合理性、存在问题以及运行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完善这一办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夏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2008上半年运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006年~2008年上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数据分析,探讨农民参合积极性发生改变的原因.探究报销比例调整对供方、需方的影响规律,探讨对供方的监管问题.[方法]对2006年~2008上半年运行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参合率、住院率、例均住院费用、例均报销金额、例均报销比例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新农合运行两年后农民参合积极性明显提高,筹资成本大幅下降;②过度医疗显现,例均住院费用上升.[结论]现阶段新农合报销模式刺激了需方,需方需求得到合理释放,农民"小病拖,大病扛"情况明显好转.随着报销比例的提高,新农合这种第三方付费形式既刺激供方也刺激需方,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但现阶段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主要责任在供方.因此,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是新农合健康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比某院2006年—2010年的新农合医疗患者住院情况的数据,分析总结军队医院实施新农合的成效。方法将2006年—2010年的运行数据进行汇总,对某院的多项新农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发现参合患者住院人数呈递增趋势,占地方收治患者构成比逐年增加,新农合住院患者人均费用均低于地方人均费用,可报率与实际补偿率变化规律性不强,目录外用药逐年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军队医院实施新农合情况良好,对参与军民共建意义重大,也给广大农村群众带来了实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