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ELISA间接法检测6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耳血呼吸道合胞病毒(RSV)IgM抗体;以病毒分离和/或补体结合试验作对照,其诊断符合率为88.3%,同步检测静脉血清RSV IgM抗体,其计数资料相关分析和定量相关回归分析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1987~1988年冬、春,本院儿科住院的6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于入院时耳垂采血20μl.将血滴在新华定量滤纸上。采集耳血的同时取静脉血1.5ml。分离血清。 二、方法:滤纸干滴血于检测前一晚剪下,浸泡在0.5ml10%BSA—PBS—T20稀释液中4℃过夜。血清于检测当日用上述溶液按1:50稀释。操作步骤如下。用RSV纯化抗原包被反应板,设正常抗原  相似文献   

2.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曹玲 《中国医刊》2004,39(3):26-28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es,RSV)简称合胞病毒,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RSV属副黏液病毒科,电镜下所见与流感病毒类似,因其在组织培养中能形成特殊的细胞融合病变而得名.RSV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在其表面有两个主要的糖基蛋白,G蛋白和F蛋白.G蛋白帮助病毒粘附在气道上皮细胞上,F蛋白具有使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报道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57例,均经病毒分离和/或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简写RSV)中和抗体测定,结果为RSV分离阳性、同时血清RSV中和抗体≥4倍增长者15例,仅血清中和抗体≥4倍增长者33例,仅RSV分离阳性者9例.患者大多为婴幼儿,冬春发病,临床症状轻;除少数有心力衰竭、窒息(新生儿)外,未见昏迷、惊厥及喘憋等症状.27例作了X线胸片检查,肺部病变以间质改变为主,表现为支气管管壁增厚、肺气肿;同时有肺泡病变,表现为小淡片状阴影。17例经胸片随访复查,肺泡病变大多在2周以内吸收.本组病例与腺病毒肺炎比较,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别。本组大多数病例用中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应用本所建立的微量全血酶联(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抗体技术,对54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病原检测,其实验室间检测结果重复性良好(X~2=17.86,P>0.05)。20份用滤纸保存1年的外周血进行RSV—IgM抗体再检测,与初次检测结果比较,证实了其抗体活性稳定。提示该项技术和采集标本的方法十分适宜基层卫生单位在RSV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IgM抗体捕获法,检测了81例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为43.21%。对其中30例病人取双份血清作中和试验,结果发现IgM抗体捕获法与间接荧光抗体(IFA)试验诊断符合率为83.33%。两法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本法特异、敏感、简便,可在早期对RSV感染作出快速诊断,有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1989年3~5月,二个月时间,对住院102例支气管肺炎,随机抽样75例,重点的研究了合胞病毒肺炎。证实了14例占18.7%为合胞病毒肺炎,仅有2例占2.6%为腺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与三年前同期相比由24%降低到2.6%。由此可见腺病毒肺炎发病率明显下降,而合胞病毒肺炎有占优势的趋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改进捕获酶联免疫法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实验方法。方法 :对原法的操作时间及过程作一定改动 ,与原法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统计分析。结果 :增加洗涤次数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 (P <0 .0 5 ) ,以原法为好 ;缩短操作时间与原法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捕获酶联免疫法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可缩短操作时间 ,在半天左右做出结果  相似文献   

9.
1991年11月~1992年4月对河南省部分市及地区695例婴幼儿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采用单克隆抗体桥联酶标法快速诊断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采集标本时间均在发病7天以内,男409例,女286例;年龄≤3岁688例,>3岁7例。本调查显示,肺炎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检出率河南省各地为14.9%~56.1%,其总阳性检出率为42.3%。表明该年度在本省广大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呈普遍流行趋势,其冬春季节发病月份以11~12月份为最高(55.6%~57.4%),其次为1~2月份(35.2%~40.0%)。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肺炎主要病原体之一,早期快速诊断可及时指导治疗,并为小儿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监测和预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解肺炎支原体的发病率 ,给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114 3例患儿进行检测血清含量。结果 :114 3例患儿中肺炎、支气管炎患儿占 4 9%发热患儿占 15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占 5 % ,肾病患儿占 4 .7% ,咽炎扁桃体炎患儿占 2 % ,其他患儿 15 %。从年龄段分析 :~ 3岁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占 15 % ,~ 6岁占 2 3% ,~ 9岁的占 32 % ,~ 12岁占 2 9% ,~ 15岁占 2 4 %。结论 :肺炎支气管炎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占比例大一些 ,同时学龄期儿童发病率高 ,学龄前儿童亦有发病 ,有相关报道。提示 :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后要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肺炎支原体的发病率,给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 143例患儿进行检测血清含量.结果:1 143例患儿中肺炎、支气管炎患儿占49 %发热患儿占1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占5 %,肾病患儿占4.7 %,咽炎扁桃体炎患儿占2 %,其他患儿15 %.从年龄段分析:~3岁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占15 %,~6岁占23 %,~9岁的占32 %,~12岁占29 %,~15岁占24 %.结论:肺炎支气管炎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占比例大一些,同时学龄期儿童发病率高,学龄前儿童亦有发病,有相关报道.提示: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后要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冷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诊断呼吸道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12月~2013年10月共计100份诊断为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比较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冷凝集试验的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及假阴性。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冷凝集试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拟然比和阴性拟然比。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及假阴性分别为95%、3%、97%、5%,冷凝集试验的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及假阴性分别为43%、39%、6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冷凝集试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拟然比和阴性拟然比分别为95%、97%、96%、96.9%、95.1%、31.7%、0.05%及43%、61%、52%、52.4%、51.7%、1.1%、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认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呼吸道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敏感性、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拟然比均明显高于冷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14.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活血化瘀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阎田玉 《中国医刊》1999,34(11):25-26
1 微循环和活血化瘀药物作用原理11 肺朝百脉 肺循环和体循环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说明肺、心、循环是一整体。因此在治疗肺部疾患时,应考虑血液循环障碍,按“血瘀症”论治。咳甚则伤脉络,进而瘀血乘肺,阻滞气道,妨碍气机升降,致水湿...  相似文献   

15.
1974年冬~1976年春我们对毛细支气管炎进行了研究,证明其主要病原是呼吸道合胞病毒(以下简称合胞病毒)。1975年12月我们从1例二岁四个月支气管肺炎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本文探讨了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进行乙型脑炎患者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M抗体的测定。用ELISA法及二巯基乙醇(2-ME)法测定临床诊断为乙脑患者急性期血清64份,以及经血凝抑制试验确诊为乙脑患者急性期血清33份,结果表明ELISA法比2-ME法敏感。  相似文献   

20.
自1957年Chanock和Finberg等从患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儿呼吸道中分离出呼吸道合胞病毒(以下简称RSV)后,证实RSV是引起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原之一,且在6个月以内幼婴常导致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我国从七十年代以来,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分离此病毒成功,最近我院儿科病毒实验室也分离出此病毒。但有关此病毒的血清流行病学情况,我国报导尚少,为了探讨RSV在我市小儿中的感染情况,我们对南宁市15岁以内的228例小儿作RSV抗体水平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