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脉络膜血管瘤是位于眼底后极部的良性、错构瘤性血管瘤,常常合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而使视力下降。我院于2012年6月运用中药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继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常规治疗方法为冷凝封闭裂孔联合巩膜外加压及视网膜下放液术,手术后有部分病例裂孔位于外加压嵴后或嵴上未封闭,裂孔周围往往仍有局限视网膜脱离,治疗较为棘手,以往常采用再次手术方法。1996年10月~2003年6月我院采用视网膜脱离术后光凝同时口服利水渗湿中药治疗45例,并与视网膜脱离术后光凝治疗的42例作对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脱离系指视网膜与其外方的色素上皮相互分离,分为孔源性、渗出性、牵拉性三类。临床上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多见,手术多采用巩膜下放液、冷、电或光凝、玻璃体腔注气、硅胶海绵垫压及硅胶条环扎等方法。术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或因刺激迷走神经引发的全身不适症状。正确认识并观察视网膜脱离术后的各种反应,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和封闭裂口,视网膜复位有重要意义。我院眼科2000~2006年共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修复术26例。现将术后护理体会分析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收治26例26眼,其中男15例,女11例;左眼12例,右眼14例。均为…  相似文献   

4.
陆绵绵教授辨治视网膜脱离术后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积聚着液体而发生分离.根据病因可分为裂孔性、牵引性及渗出性3类.其中前两者多见。裂性视网膜脱离应尽早施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多选择巩膜扣带术),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需行玻璃体切割术。随着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的发展.视网膜脱离的复位成功率明显提高.但仍有不少患者术后出现视网膜下积液吸收不良.脉络膜视网膜及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欠佳等情况。江苏省中医院眼科陆绵绵教授根据视网膜手术后患者的症状和眼底情况.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采用利水消肿、止血化瘀、补益肝肾3法,组方用药.予玻璃体视网膜患者术后常规使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3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只眼,行巩膜外加压、冷凝术,并在围手术期应用中药干预;对照组30只眼,只行巩膜外加压合并冷凝术。2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术后护理以及术后追踪随访。结果治疗组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的速度、视网膜复位的理想程度、术后玻璃体混浊反应程度、术后视功能恢复速度、程度均较对照组效果好。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中药的干预治疗可以加快视网膜下液的吸收,提高视网膜脱离复位的成功率,提高术后视网膜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神经上皮层之间的分离,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可分为孔源性、渗出性和牵拉性三大类.玻璃体切割术是切除或切断玻璃体视网膜前增生膜,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的向心性牵拉和切线性牵拉,并在牵拉解除后,用膨胀气体或硅油行玻璃体内充填的一种手术方法[1].2000年1月-2004年1月我院共收治了287例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其中203例施行了玻璃体切割术,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应用中药颗粒剂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67例(69只眼),随机分为2组,均予施行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组35例(35只眼)术前术后口服中药颗粒剂治疗;对照组34例(34只眼)采用常规疗法。结果 1.术前视网膜下积液:治疗组明显吸收30只眼,部分吸收4只眼,有效吸收率97.14%;对照组明显吸收20只眼,部分吸收8只眼,有效吸收率82.3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视力:术后28 d时,治疗组术后视力恢复0.1以上者94.29%;对照组术后视力恢复0.1以上者88.23%。结论中药与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配合治疗视网膜脱离较单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固脱、清热利湿法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力恢复、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的作用。方法对我院56例5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术后分为中药组26例26眼,对照组30例30眼,均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局部抗炎;中药组增加益气固脱、清热利湿中药口服。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改善及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情况。结果在促进视力的恢复程度上,中药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且对于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中药组较对照组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P=0.001;术后1个月P=0.001)。结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予以口服益气固脱、清热利湿中药更加有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及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益气活血方配合手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英 《陕西中医》2011,32(5):564-56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配合手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均经全身和眼部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根据视网膜脱离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使视网膜复位,术后即给予益气活血方中药(生地、当归、炒白芍、丹参、党参、黄芪、枸杞、泽泻、茯苓、猪苓、车前子)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6.4%。结论:该中药能改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的眼底血供,促进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进一步促进术后视网膜的复位率,提高视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 视网膜脱离为严重致盲的眼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须手术封闭视网膜裂洞,但术后往往出现视网膜下积液,使视网膜不能复位,而需要采用较长时间的激素治疗,并需卧床休息。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对30例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以消退视网膜下积液,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手术方式均为巩膜外垫压电凝或冷凝封洞并放液,术后均有视网膜下积液,并在术后观察一段时间,短则7天长则1个月,视网膜下大量积液仍不消退,重者呈球形隆起才开始加服中药治疗以作为治疗对象。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65岁,其中11~20岁12例,21~30岁6例,31~40岁3例,51~60岁8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网脱1号方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作用。方法:将视网膜脱离术后证实残存视网膜下液的76眼,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处理,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网脱1号,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行眼底、B超及视力检查。结果:治疗后中药组视网膜复位率明显好于对照组;视网膜下液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网脱1号方剂能促进残留视网膜下液吸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自拟利水方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利水方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效果。方法采用利水方对32例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视网膜下积液吸收、视力改善情况及对抗激素不良反应的效果。结果视网膜下积液明显吸收,视力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减少。结论视网膜脱离术后尤其是伴有视网膜下积液的患者,在常规运用激素等西药的同时加用行之有效的中药治疗可以在多方面对患者的病情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复方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6例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复方治疗组(中药复方组,265例)、益脉康片对照组(益脉康组,263例)和常规疗法对照组(常规组,258例)。各组患者在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予常规抗炎、止血治疗,术后第2周始,中药复方组、益脉康组分别服用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复方、益脉康片,常规组不另服药。3组用药时间均为6周,观察3组患者术后1周(用药前)、术后7周及随访1年后的视力、视网膜电图变化和视网膜脱离复发情况。结果视力改善情况中药复方组优于益脉康组及常规组(P0.01)。各组用药后及随访1年后与用药前比较暗适应及明适应a、b波振幅升高(P0.01),中药复方组明适应a波、b波峰时缩短(P0.01)。用药后及随访1年后,中药复方组与益脉康组及常规组比较,暗适应及明适应a、b波振幅升高(P0.01),明适应a波峰时缩短(P0.01)。中药复方组视网膜脱离复发率较其他两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复方能够改善视网膜复位术后患者的视力,改善视网膜电图,从而改善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99-170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5月在该院行常规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自制排液汤。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视网膜下积液的变化。手术前后均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眼镜、三面镜、眼B超等检查。全部病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实验组术后口服自制排液汤可促进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视功能的恢复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有促进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缩短视网膜复位时间,加快视力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妊高症剖宫产术后可发生视网膜脱离,以中药复方联合抗炎、降血压等对症治疗,可以使视网膜水肿消退,视网膜复位,视力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郭堂胜  章爱荣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2):1064-1064
临床上对视网膜脱离术后的病人一般较少采用中药治疗。我科利用中西药治疗 1例视网膜脱离术后的病人 ,其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病例患者汪某某 ,男 ,6 0岁。左眼患白内障于 1997-0 9住我科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中顺利 ,术后给予抗感染 ,支持等疗法。术后第 3d患者发现术眼视野缺损 ,经扩瞳检查眼底诊断视网膜脱离。家族史 :其母亲有青光眼病史 ,其弟患有屈光不正。本人患有高度近视。既往史 :右眼 1993年患视网膜脱离失明。左眼 1992年眼外伤收入院 ,荧光造影确诊黄斑出血 ,经中西药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左眼视网膜脱离转武汉协…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与其本身的色素上皮层发生分离 ,以玻璃体变性、视网膜裂洞导致视网膜脱离为主要原因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或高度近视患者 ,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底疾病。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眼科手术是其常规方法 ,但有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的不足。笔者自 1998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收治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66例 ,口服益气利水中药加速术后视网膜下液的吸收 ,并与单用手术治疗的60例作对照观察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2 6例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75例 ,女性 5 1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辅助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视网膜脱离术后证实存在视网膜下积液的109例(109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常规静滴抗感染药物,局部点复方托吡酰胺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舒)治疗。治疗组61例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1剂/d,水煎分服。2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药物治疗,连续治疗10天,个别10天后视网膜下积液仍未吸收者继续药物治疗。2周后视网膜下积液未能全部吸收、视网膜复位不佳者二次手术治疗。结果: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25%,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总体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80%,明显好于对照组(75.00%);结论:中药辅助治疗能促进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术后视力明显改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1 视网膜脱离的简述 视网膜脱离(detachmentofretinal,RD)是指视网膜本身组织中的神经层和色素上皮层分离,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三大类型,通常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0.
全色素膜炎为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 ,当并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时 ,一般预后较差〔1〕。本病病程迁延 ,不宜长期口服激素 ,现将辨证治疗全葡萄膜炎并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体会报告如下。例 1 女 ,62岁。双眼红痛、头痛伴视力下降 4个月 ,于 2 0 0 1年 2月初诊。现双眼红痛、畏光 ,失明伴头痛 ,全身症状有腹胀、反酸、嗳气、胃寒 ,喜热饮。全身肢节酸痛、神疲纳差、耳鸣。视力 :右眼光感 ,左眼眼前手动。睫状充血 (-)。角膜清。双前房浅、渗出 ( )。虹膜后粘连。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渗出性全视网膜脱离。确诊为双眼葡萄膜炎并发渗出性视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