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甘草渣中的总黄酮体外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方法将甘草渣中的总黄酮提取物制成不同浓度溶液,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检测甘草渣中总黄酮对体外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结果甘草渣中的总黄酮在0.25~25 mg/m L范围内对·OH自由基清除率随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分别为50.53%、59.89%、65.64%、69.30%、80.06%。结论甘草渣中的总黄酮有明显的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EPR技术和试验结果可用于甘草渣中黄酮类物质有效活性成分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2.
1蜂胶1.1蜂胶简介蜂胶(propolis)被誉为“紫色黄金”,是蜜蜂用从植物的嫩芽及树干上采集的树脂并混入自身上颚腺分泌物和蜂蜡混合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蜂胶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并具有天然的抗氧化性能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蜂胶的生物学、药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肿瘤生长与转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斑马鱼胚胎血管生成模型研究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首先在斑马鱼胚胎血管生成模型中研究4种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异甘草素、光甘草定、甘草查尔酮A和甘草素)的抗血管生成作用。随后,选用上述作用较强的化合物处理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制备条件培养液,采用ELISA法检测条件培养液中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20-羟二十烷四烯酸(20-hydroxyeicosatetraenoic acid,20-HETE)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的变化,同时采用Transwell小室模型检测血管内皮细胞(HUVEC)迁移。最后,在小鼠肝癌H22和乳腺癌4T移植瘤模型中进一步验证其作用。 【结果】 在以上4种甘草黄酮类化合物中,异甘草素和光甘草定的抗斑马鱼胚胎血管生成作用相当,但明显强于甘草素和甘草查尔酮A。异甘草素可浓度(5、10和20 μmol/L)依赖性抑制内皮细胞迁移,抑制率最高可达74.8 %。异甘草素还可浓度(5~20 μmol/L)依赖性抑制A549细胞20-HETE和VEGF分泌,抑制率分别可达72.4 %和72.3 %。异甘草素25.0和50.0 mg/kg可显著抑制小鼠肝癌H22和乳腺癌4T移植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 【结论】 4种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均对斑马鱼胚胎血管生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异甘草素和光甘草定的作用明显强于甘草素和甘草查尔酮A。异甘草素可显著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其机理可能与抑制20-HETE和VEGF分泌有关。下一步有待采用人肝癌和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甘草黄酮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充分利用甘草资源。方法:从提取过甘草酸的废渣中提取甘草黄酮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用碱酸处理和用大孔树脂处理黄酮含量高,收率也高。结论:从甘草废渣中提取甘草黄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ODS柱等分离手段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NM R和M S等光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光甘草酮(g labrone,Ⅰ)、芒柄花素(form ononetin,Ⅱ)、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 ic ac id,Ⅲ)、甘草查尔酮A(lic-ocha lcone A,Ⅳ)、6,7-二羟基香豆素(6,7-d ihydroxy coum arin,Ⅴ)、甘草黄酮A(licoflavone A,Ⅵ)、美迪紫檀素-3-O-葡萄糖苷(m ed icarp in-3-O-g lucos ide,Ⅶ)、芒柄花苷(onon in,Ⅷ)、甘草素-4′-芹菜糖苷(liqu iritigen in-ap iosy l(1-2)-g lucos ide,Ⅸ)、异甘草素-葡萄糖芹菜糖苷(licuras ide,Ⅹ)。结论其中化合物Ⅲ、Ⅴ为本属植物首次分得,化合物Ⅰ为本种植物首次分得,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栽培甘草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微波法提取甘草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微波提取技术同时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和甘草黄酮。方法考察了影响提取率的因素,包括提取溶剂、液固比、微波时间和功率等。结果确定了微波提取甘草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70%乙醇为提取溶剂,按10∶1(mL/g)的液固比,微波中高火辐照4 m in,提取3次,甘草酸的提取率为3.06%,甘草黄酮提取率为3.00%,与热回流法提取4 h的结果接近。结论该提取工艺既缩短了提取时间,又提高了甘草药材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8.
UPLC-TOF-MS法鉴定胀果甘草药渣中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胀果甘草药渣中黄酮类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定性分析方法。方法 Agilent SB-C18柱(100 mm×4.6 mm,1.8 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254 nm。ESI离子源,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器。对比自制对照品进行鉴别。结果 共鉴定出8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2',4,4'-三羟基查耳酮、甘草查耳酮D、甘草查耳酮甲、4'-羟基-2',2'-二甲基吡喃[5',6',6,7]黄酮、甘草黄酮C、光甘草酮、甘草黄酮B和kanzonol E。结论 建立了一种简单、可靠的UPLC-TOF-MS方法对胀果甘草药渣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鉴定,对胀果甘草药渣综合利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苦苣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苦苣黄酮对羟自由基(· OH)清除的效果,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小鼠组织及肝线粒体、微粒体中丙二醛( MDA)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线粒体膨胀程度及黄酮对脱氧核糖-铁体系产生的· OH以及红细胞溶血的抑制作用。结果苦苣黄酮能有效清除· OH,并能显著抑制肝组织MDA的产生以及红细胞氧化溶血,并且随着莴苣黄酮浓度的增加,抑制率加大,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苦苣黄酮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制何首乌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实验法考察何首乌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制何首乌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4,提取时间10 h。结论 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较好,可以为何首乌的进一步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量的相关文献阅读整理,对泡桐属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以便对泡桐属植物进行更为有效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甘草黄酮是甘草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之一,具有抗炎作用和抗氧化等作用,广泛应用在各系统。但对其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甚少,深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现将甘草黄酮的研究现状以及进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提取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采用超声波法提取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总黄酮为评价指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检测,并与传统的溶剂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功率100%,超声时间45min,液固比为12:1,溶剂浓度30%,提取次数2次。分析检测显示,总黄酮的提取率达1.2%,超声提取的提取率比溶剂法提高了约1.5倍。结论:超声波用于银杏叶提取具有成本低、回收率高、有机溶剂残留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甘草中的黄酮类成分是广谱抗肿瘤活性成分,已发现异甘草素、异甘草苷、甘草查耳酮A、甘草查耳酮E、甘草素、光甘草定、光甘草素和甘草醇等8个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其中对异甘草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可望将其开发成低毒抗癌药。综述了甘草粗提物、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甘草不同粒径粉末的粉体学特征和体外溶出度,对粒径大小与甘草黄酮溶出特点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索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甘草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粒径粉末的粉末形貌和细胞特征,并对粉体学参数休止角和粒径分布进行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效成分甘草苷的含量;用恒温搅拌溶出法对4种粉末中甘草总黄酮和甘草苷的溶出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甘草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表面形态差异较大;甘草超微粉中甘草总黄酮和甘草苷溶出的速度与溶出量要高于普通粉.结论 超微粉碎后有助于甘草饮片中甘草黄酮的溶出,粉碎粒度对甘草黄酮的溶出有显著影响.微粉化能促进甘草黄酮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6.
甘草属植物黄酮及香豆素类成分的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木蝴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HPLC-ES I-M S分析方法,鉴定木蝴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色谱柱:Hypers 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范围:195~400 nm;采用正离子检测模式。结果木蝴蝶中的6个黄酮类化合物获得了良好的分离与检测。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正离子质谱比较鉴定和测定黄芩苷和白杨素的量,同时根据正离子质谱数据和文献数据分析推断了4个黄酮化合物。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适合木蝴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可用于木蝴蝶原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甘草与甘遂配伍毒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草与甘遂合用有很大毒性。本针二者配伍后的乙酸乙酯、乙醇、不提取液进行了毒性试验,采用柱层析,制备性薄层层析对毒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经化合物定性鉴别试验表明,甘草、甘遂合用后产生的毒性成分为三种黄酮甙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探讨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1)的抑制活性及抑制肝肿瘤细胞Bel-7402活性。采用CDK1和CCK-8试剂盒分别测试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CDK1的抑制活性和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构建肝癌Bel-7402裸鼠皮下肿瘤模型,并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灌胃给药组、阳性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18 d,每隔1天记录实验小鼠的体重、肿瘤大小变化。结果表明,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CDK1/cyclin B均展现出了抑制活性,尤其是异甘草素对CDK1/cyclinB的抑制活性(IC50=0.05±0.005 μmol/L)是阳性药物夫拉平度(IC50=0.29±0.230 μmol/L)的近6倍;通过分子对接研究发现,异甘草素在CDK1中能够与氨基酸残基K33、E81、L83、S84、D86、D149形成6个氢键,而阳性药物夫拉平度仅与氨基酸残基E81、L83、S84、Q132、D149形成5个氢键;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Bel-7402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异甘草素对Bel-7402(IC50=0.7±0.11 mol/L)展现出了最强的抑制活性,是阳性药物夫拉平度(2.4±0.34)mol/L的3倍。动物体内研究表明,异甘草素的LD50为4.38 mg/kg,并能够有效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应用.方法水提方法提取复配中药方剂中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美拉德反应法制备具有保健功效的添加剂,将其用于卷烟加料实验.结果中药复方经过美拉德反应总黄酮含量明显增加,具有减轻喉部刺激,协调香气,增加口腔舒适度的功效.结论添加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生津、润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