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行全麻腹部外科手术病例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静脉注射异丙酚麻醉,研究组采用吸入七氟醚麻醉,记录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并记录麻醉所需时间和苏醒所需时间以及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从诱导开始到意识消失所需时间要稍长于对照组,而两组停用麻醉药物到苏醒拔管所需的时间基本一致,两组入室时以及拔管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心率(HR)对比,两组术后恶心、呕吐以及躁动不良发生情况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具有麻醉诱导迅速、麻醉维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苏醒快速完全等优点,其麻醉效果与异丙酚静脉麻醉效果相似,且其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尤其适用于小儿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七氟醚麻醉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方法40例行包皮环切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Ⅰ组)和异丙酚组(Ⅱ组),各20例。Ⅰ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吸入6%七氟醚4 L/min完成诱导插入喉罩,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Ⅱ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静脉输注异丙酚3~8 mg/(kg·h)复合瑞芬太尼0.1~0.4μg/(kg·min)调节其输注速度维持麻醉。记录两组一次喉罩置入成功率、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儿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 PAED评分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麻醉对包皮环切术患儿苏醒期效果优于七氟醚复合麻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或七氟醚吸入全麻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龄患者6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2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每组30例。P组以瑞芬太尼、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分别为6ng/ml、3μg/m1行TCI。S组麻醉诱导同P组,气管插管后持续吸入1.5%~2%七氟烷,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设置参数同P组)。于术毕前5min停止输注异丙酚或吸入七氟醚;缝皮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于术毕前20min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即刻(T2)、手术开始后5min(T3)、30min(T4)和术毕时(T5)记录SBP、DBP、HR等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术后10min患者疼痛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清醒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观察并记录术后患者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在T1时,2组患者SBP、DBP和HR均较T0时降低或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组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短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0min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S组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或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均可安全地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的麻醉,相比之下,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方法苏醒更迅速,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方法苏醒质量优于七氟醚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曲马朵超前镇痛对学龄儿童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循环、苏醒期躁动及镇静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阑尾切除术的患儿90例,年龄6~10岁,ASAⅠ级,随机分为小剂量曲马朵组(T1)、大剂量曲马朵组(T2)及对照组(C),每组30例。各组患儿以七氟醚、芬太尼和阿曲库铵诱导插管,T1、T2组分别于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曲马朵1mg/kg、2mg/k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术毕待患儿清醒拔管。结果:各组患儿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T2组患儿拔管时及拔管后10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镇静满意率明显升高(P<0.01),T1组HR、MAP及躁动发生率较C组有一定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mg/kg的曲马朵超前镇痛可以有效预防学龄儿童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的发生,获得较为满意的镇静效果,拔管时及拔管后循环更平稳,且不影响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n=20)和右美托咪定组(Ⅱ组,n=20)。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插入喉罩即刻Ⅱ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Ⅰ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者麻醉后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躁动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少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n=20)和右美托咪定组(Ⅱ组,n=20)。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插入喉罩即刻Ⅱ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Ⅰ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者麻醉后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躁动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少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n=20)和右美托咪定组(Ⅱ组,n=20)。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插入喉罩即刻Ⅱ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Ⅰ组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者麻醉后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躁动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少七氟醚复合麻醉斜视矫正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七氟醚和异丙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方法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组入室后顿量吸入七氟醚意识消失后静推芬太尼1μg/kg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mg/kg,5~10s内注入,2min后插管或插入喉罩(根据手术方式选择)。术中以2%~3%的七氟醚维持麻醉,必要时追加芬太尼0.5μg/kg,手术结束前10~15min停七氟醚。异丙酚组入室后给予氯胺酮4~5mg/kg肌注,待意识消失后,开放上肢静脉通路,给予异丙酚3mg/kg静推,芬太尼1μg/kg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mg/kg,5~10s内注入,术中以异丙酚按3mg/(kg.h)微泵输注,必要时追加芬太尼0.5μg/kg。记录意识消失时间(s)、手术结束清醒(睁眼)时间;观察患儿诱导期是否合作、有无呛咳、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恢复期有无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七氟醚组清醒时间比异丙酚组明显缩短,两组均未发生屏气、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苏醒后均无明显躁动。结论七氟醚适合小儿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计算两种用药方式主要麻醉药的用量,核算出经济成本,为指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用药,降低患者药物费用,提高医疗技术含金量做基础。方法:选择48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的择期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麻醉维持异丙酚伍用瑞芬太尼(Pro组)(n=24),一组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Sev组)(n=24),两组诱导用药相同,Pro组为异丙酚伍用瑞芬太尼,Sev组为吸入七氟醚,手术终了计算主要麻醉药消耗量并核算成所需费用。结果:两组麻醉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ro组比较,Sev组的维库溴铵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v组所需药物费用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两种代表性的用药方式计算出耗药量并核算费用,认为吸入七氟醚组节省费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徐永灵  张波 《海峡药学》2012,24(6):77-7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60~7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拟在全麻下行进腹手术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右美托咪啶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3μg.kg-1,继之泵注0.4μg/(kg.h)至关腹;对照组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1。两组均静注异丙酚、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采用吸入七氟醚复合静注异丙酚、顺式阿曲库铵和芬太尼。观察并记录入室时、气管插管时、切皮时、关腹时、拔管时、拔管后15min心率(HR)、ST-T改变、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记录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异丙酚用量、芬太尼用量和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动过缓、躁动、寒战等发生率。结果右美托咪啶组患者的HR和ST-T改变要好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SBP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DBP仅在拔管时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苏醒期躁动、异丙酚用量、芬太尼用量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循环系统稳定,有利于保护心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于小儿七氟醚面罩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1~6岁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七氟醚面罩吸入麻醉。观察组以0.5μg/(㎏·h)静脉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以同样方式泵入生理盐水。记录患儿苏醒时(T0)、苏醒后5 min(T1)、苏醒后10 min(T2)、苏醒后30 min(T3)的HR、MAP;记录患儿苏醒时间、镇静评分、躁动评分、躁动例数。结果:2组患儿苏醒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苏醒后各时间点HR、MAP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2组患儿镇静评分、躁动评分、躁动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七氟醚面罩吸入麻醉联合持续静脉泵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0.5μg/(㎏·h)]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小,能达到良好的镇静,且无呼吸抑制、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于小儿七氟醚面罩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1-6岁患儿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七氟醚面罩吸入麻醉,A组以0.5ug/㎏.h静脉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B组以同样方式泵入生理盐水,记录患儿苏醒时(T0)、苏醒后5min(T1)、苏醒后10min(T2)、苏醒后30min(T3)的HR、MAP;记录患儿苏醒时间、镇静评分、躁动评分、躁动例数。结果:两组患儿苏醒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苏醒后各时间点右美托咪定组(A组)HR、MAP比对照组(B组)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镇静评分、躁动评分、躁动例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七氟醚面罩吸入麻醉联合持续静脉泵注小剂量(0.5ug/㎏.h)右美托咪定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小、能达到良好的镇静,且无呼吸抑制、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吸入七氟醚和静脉注射丙泊酚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诱导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行择期短小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组(丙泊酚组)和七氟醚吸入诱导组(七氟醚组)。记录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监测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3、5min(T3~T5),SBP、DBP、HR、SpO2的变化及诱导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丙泊酚组麻醉诱导起效更快,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较七氟醚组缩短(P<0.05)。而七氟醚组麻醉诱导对心率的影响更小,诱导更平稳。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14.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口腔手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理锋  唐猛  叶佩仪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545-2546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口腔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行口腔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七氟醚吸入组与异氟醚吸入组,每组各30例.分别使用七氟醚或异氟醚吸入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行唇裂、聘裂手术.记录诱导时问、拔管时间,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七氟醚组诱导时间略长于异氟醚组静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异氟醚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平稳迅速,缩短苏醒拔管时间,适用于小儿口腔手术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小剂量芬太尼预防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60例腹股沟疝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两组均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同时辅以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F组于手术切皮后静脉推注小剂量芬太尼。观察两组镇静、手术时间、七氟醚吸入时间、术毕睁眼时间及术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水平,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C组术毕睁眼时间短于F组,术毕Pet CO2低于F组,镇静满意率(46.4%,13/28)低于F组(75.0%,21/28),苏醒期躁动发生率(53.6%,15/28)高于F组(21.4%,6/2 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芬太尼静注能安全而有效地镇静,减少小儿七氟醚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手法复位术后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72例,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两组术前常规禁食、禁饮4 h。麻醉前10 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常规监测BP、RR、HR、Sp O2,并检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然后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成功后行气管插管,并连接呼吸机,采用PCV模式行机械通气。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予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给药结束后即可开始手法复位,两组患儿术中吸入2%~4%七氟醚以维持麻醉,BIS值保持在45~60。观察两组患儿手法复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七氟醚用量、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躁动发生率、苏醒期评分以及两组患儿不同时点血糖和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七氟醚用量减少,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躁动发生率、血糖和血清皮质醇浓度以及苏醒期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手法复位术后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可产生可靠的麻醉效应,且未发生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彭全友 《北方药学》2021,18(8):136-137
目的:探讨七氟醚和芬太尼联合应用在小儿麻醉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接受内镜疝气手术的92例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氯胺酮和芬太尼麻醉,研究组用七氟醚和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恢复过程中的躁动程度以及麻醉后的副作用.结果:研究组拔管即刻、拔管5 min时、拔管10 min时疼痛程度评分、苏醒期躁动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芬太尼麻醉方法应用在小儿腔镜疝气手术麻醉中,患儿可控性较强,不良反应较少,安全系数提高.  相似文献   

18.
徐光红  张健 《中国药房》2010,(16):1481-1483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在成人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中的应用。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均采用潮气量法吸入8%的七氟醚麻醉诱导,待患者自主呼吸,睫毛反射消失后,Ⅰ组复合静脉滴注芬太尼2μg·kg-1;Ⅱ组复合静脉滴注芬太尼3μg·kg-1、Ⅲ组复合静脉滴注芬太尼4μg·kg-1。记录各组麻醉诱导中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麻醉诱导前(T0)、气管内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插管后10min(T6)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点比较,T1时点时,3组SBP、DBP、HR明显下降(P<0.01或P<0.05),Ⅲ组SBP和HR分别低于80mmHg和60bpm;T2时点时,Ⅰ组SBP、DBP、HR明显升高(P<0.01),但Ⅱ组变化不明显(P>0.05),Ⅲ组SBP、DBP、HR明显降低(P<0.01)。结论:吸入浓度为8%七氟醚复合3μg·kg-1的芬太尼可以很好的用于成人气管内插管麻醉的诱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在实施麻醉诱导时分别应用七氟醚与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方法 87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0例)和实验组(47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实验组患者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比较两组麻醉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结果 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  相似文献   

20.
包义勇  程冰  丁美平  肖勇 《安徽医药》2012,16(11):1684-1685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摘除术患儿,随机分为L组和S组,每组30例。L组在气管插管前缓慢静推利多卡因1.5 mg.kg-1,并以2 mg.kg-1.h-1的速度持续泵注至术毕,S组则静脉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儿术中均用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记录患儿麻醉前(T0)和拔管时(T1)的MAP和HR、手术时间、拔管时间、PACU留观时间,拔管后行苏醒期躁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和PACU留观时间近似;与S组比较,L组拔管时MAP、HR明显降低(P0.05),苏醒期PAED评分与躁动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持续静注利多卡因可以降低小儿七氟醚麻醉后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