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73年以来用小剂量胰岛素(5~10单位/小时)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获得满意的效果。在3种不同给药途径(持续静注,每小时肌注1次,每小时皮下注射1次)的疗效对比研究中,显示在6~8小时内血糖和酮体降到适当水平。但在严重脱水、低血压的病人考虑药物吸收不良的情况下,不主张肌肉或皮下注射。但小剂量静脉持续注射时需另建立输液途径以补充血容量,否则不易纠正失水。本文总结1984~1987年间歇静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DKA的疗效,现将病史较完整的3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DKA或NHDC处理中,胰岛素(RI)治疗是关键。《新医学》1989年第6期陈敏矜等报道“间歇小剂量胰岛素静注”有指导意义;正常空腹血浆RI15~20μu/ml,餐后约在0~100μu/ml,治疗给RI1u/h或6u/h,血浆浓度分别为20μu/ml或1O0μu/ml。静注后半衰期为20分钟,但1h后其血浓浓度仍在5μu/ml以上。因而间歇静注RI0.1u·kg~(-1)/h,可达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和探讨20例酮症酸中毒性和2例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本研究全部病例均积极采用静脉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钾盐以及抗生素等综合治疗。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分3种方案:①静脉推注。按病情5~10单位/小时。在血糖降至≤250毫克%,酮症被纠正时,按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诊治要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安阳钢铁公司职工总医院1996年至2010年收治的76例DK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76例均采用静脉持续泵入小剂量胰岛素,每1~2小时检测血糖、电解质、尿糖和尿酮体,同时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结果 75例治愈,血糖均降至6.1~10.01 mmol/L,尿糖和尿酮体阴性;1例死亡。结论 DKA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内科急症之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尽快做出正确的诊断,具体分析,正确使用胰岛素,积极祛除诱因,个体化综合治疗,是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及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效果.方法:将64例DKA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组(CSⅡ组)33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组(对照组)31例,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时间、酮体转阴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与酮体转阴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SⅡ组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人均发生例次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SⅡ治疗DKA可以达到与常规静脉小剂量输注胰岛素同样的效果,且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法与传统小剂量胰岛素静滴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短期疗效。方法 DKA患者66例,随机分为CSII组和对照组,CSII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灵R,对照组用小剂量诺和灵R持续静滴。结果 CSII组酮体转阴快(P<0.05),两组达到相同的血糖水平,CSII组所需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DKA酮体转阴快,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毛细血管血酮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变化和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 将91例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5例)和改进治疗组(46例).常规治疗组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当血糖降至 8~10 mmol/L时,改为5%葡萄糖加 8 U 胰岛素,至临床症状改善,监测指标正常,可进食并开始皮下注射胰岛素为止;改进治疗组以快速血酮为指导治疗的主要指标,当血糖降至8~10 mmol/L时,继续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当毛细血管血酮降至0.5 mmol/L时,停止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改为5%葡萄糖加 8 U胰岛素,余下治疗相同.同时观察血糖、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清β-羟丁酸、尿酮等临床指标等.结果 由血糖降至8~10 mmol/L时开始计时,改进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纠正酮症酸中毒时间短(P<0.05),尿酮转阴时间早(P<0.05),但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快速血酮与静脉血清酶法测定血清β-羟丁酸具有一致性.结论 快速测定毛细血管血酮指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可缩短治疗时间,可能增加低血糖风险,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严重的急症之一,临床通常采用的抢救方案是静脉补液的同时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由于是人工调节输液速度和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不稳定。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近年来应用胰岛素泵治疗DKA,能保证胰岛素吸收平稳、均匀,使胰岛素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DKA患者90例,根据入院时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静脉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降至13.9 mmol/L后,转为静脉滴注;观察组持续泵入胰岛素。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两组血糖水平和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有改善(P0.05),但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总剂量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血酮体转阴时间及尿酮体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DKA可加快不良症状改善效率,并发症少,在应用中应加强日常护理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重要性:胰岛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指导方针中标准推荐剂量[0.1U/(kg·h)]还没有得到确切的临床证据。关于生理剂量效应的研究已经发现,即使是低剂量才能充分正常化酮血症和酸中毒。在初始血糖、电解质及渗透压逐渐降低时,降低胰岛素剂量可能是更有效的治疗手段目的 :比较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儿童DKA的疗效和安全性与标准剂量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相似文献   

11.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方法住院DKA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组(CSII组)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血酮、尿酮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达目标血糖值所需时间:对照组为(6.1±2.1)h,CSII(5.8±1.2)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尿酮转阴时间(9.1±2.3)d,较对照组(14.2±3.2)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用量CSII组(0.9±0.2)u.kg-1.d-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1)u.kg-1.d-1;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0.5±0.1)次/人,较对照组(1.3±0.2)次/人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DKA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避免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出现低血糖及其反应症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 31例使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及其反应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 (占同期治疗DKA的 7.8% )入院时血糖无差异。急性低血糖反应组 9例比慢性低血糖反应组 17例的胰岛素应用速度、血糖下降速度快。 5例未发现低血糖。出现低血糖后 ,有 5例再次出现尿酮体阳性 ,其中 1例出现低血糖昏迷 ,1例出现脑水肿昏迷。结论 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过程中仍可发生低血糖或低血糖反应症状 ,加强血糖监测可及时发现低血糖 ,及时处理可减少低血糖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李卫江  赵国亮 《临床荟萃》2003,18(22):1294-1294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其病死率虽因胰岛素的应用而明显下降 ,但目前仍为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急症之一 ,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目前胰岛素治疗DKA已由大剂量注射演变为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 ,推荐剂量为每小时 0 .1U/kg[1] ,然而在临床诊疗过程中 ,胰岛素的剂量与这一推荐剂量有所不同 ,很难恰巧为每小时 0 .1U/kg,那么用略大或略小的剂量效果如何 ,笔者对此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我院住院和急诊收治 4 3例DKA患者 ,符合《实用内科学》的DKA诊断标准[2 ] 。其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小剂量胰岛素合参麦注射液与单纯小剂量胰岛素两种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住院的DKA患者,随机分为参麦注射液合胰岛素治疗组(简称参麦组,36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组(对照组,24例)。分别观察两组血糖、尿酮和CO2CP的变化及胰岛素的24h用量等。结果:参麦组胰岛素24h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血糖及尿酮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血CO2CP及血钾的变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胰岛素合参麦注射液能更有效更安全地治疗DK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静脉连续输注胰岛素法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护理方法。方法 DKA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SⅡ组,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用小剂量诺和灵R持续静滴,CSⅡ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诺和灵R。结果 CSⅡ组酮体转阴快(P<0.05),两组达到相同的血糖水平,CSⅡ组所需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DKA酮体转阴快,能更有效、更快地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而综合护理是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严重的急症之一,临床通常采用的抢救方案是静脉补液的同时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由于是人工调节输液速度和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不稳定。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近年来应用胰岛素泵治疗DKA,能保证胰岛素吸收平稳、均匀,使胰岛素的释放更符合生理性,可快速纠正DKA的代谢紊乱,在治疗过程中充分显现了灵活精确调节胰岛素用量、简化治疗程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余学丽  郭帅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770-772
在对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通过准确、及时、有效地补液、补钾,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入,有效的心理护理,饮食及运动指导,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及出入量,对家属进行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迅速纠正了患儿的酮症酸中毒,并接受了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平稳.认为治疗DKA患儿过程中,细致、耐心、全面的护理工作是很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救治体会,初步探讨DKA静脉补充葡萄糖液所选的合适血糖水平.方法:56例重度DKA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6例),治疗组于血糖降至接近16.7 mmol/L时静脉滴注葡萄糖液;对照组于血糖降至接近13.9 mmol/L时静脉滴注葡萄糖液.监测以下项目评价治疗效果,每1 h测血糖1次,每4 h测电解质、肾功能或血气分析,尿酮体转阴时间、酸中毒纠正时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及碳酸氢钠使用时间等(病情稳定,上述指标均达要求后改为每日定时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病情稳定后比较两组的上述指标及发生低血糖、死亡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碳酸氢钠用量、酸中毒纠正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1).治疗组无发生低血糖;对照组发生低血糖5例次.治疗组死亡1例,死于低血钾;对照组死亡1例,死于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钾.结论:救治DKA患者时应注意掌握治疗原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使治疗措施个体化.在接近16.7 mmol/L血糖水平时对重度DKA患者补充葡萄糖液可能更有利纠正DKA.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近年来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 ,可以较快地控制病情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35例患者均符合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 DKA诊断标准〔1〕。其中男 2 1例 ,女 14例 ;年龄 15~ 78岁 ,平均4 5 .6岁 ;1型糖尿病 12例 ,2型糖尿病2 3例 ;伴意识障碍 10例 ,伴恶心呕吐 2 9例 ,合并感染 2 6例 ,心力衰竭 6例。随机分为西药组 15例 ,中药组 2 0例。1.2 治疗方法 :1西药组 :应用小剂量胰岛素疗法 ,以速效胰岛素 6~ 12 U/ h的滴速持续静脉滴注。当血糖降至13.9mm o…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点和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DKA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治愈34例,死亡2例,死于脑血管意外和急性心肌梗死各1例.结论:及时明确DKA诊断、消除诱因和采取以小剂量胰岛素、液体复苏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DKA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