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个特殊类型,可发展为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而危及生命。临床上究其原因,以低血钾诱发者较为常见。因此,及时纠正低血钾是抢救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2000年3月至2006年1月,我们采用微量输液泵高浓度静脉补钾治疗低血钾致TD  相似文献   

2.
钾离子在维持细胞代谢、酶活性、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和保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协调心脏活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血钾过低容易产生诸如室性早博、室性心动过速、室颤、软瘫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如不及时提高血钾水平会危及患者生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由于血液稀释,利尿剂、洋地黄等药物的应用,碱中毒,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低温等各种因素极易造成低血钾。  相似文献   

3.
伍卫 《新医学》1999,30(11):675-676,679
1 引 言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临床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常见于各种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后)、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心瓣膜病等。心力衰竭的病人也常发生室速。其他原因包括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药物中毒(如洋地黄)、长Q-T间期综合征等。偶而亦见于无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室速发作持续时间不足30秒,能自行终止者,称为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持续时间等于或超过30秒,或需要紧急电复律终止者,称为持续性室速。2 临床表现室速的临床表现依据发作时的心室率、心动过速持续时间、原有基础心脏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非持续性室速病者一…  相似文献   

4.
病因 1、各种心脏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及严重心脏瓣膜病。 2、药物中毒:如洋地黄、乌头碱、奎尼丁、氯奎、锑剂等中毒可致频发多源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心得安、利多卡因、苯妥英纳、异搏停等,当注射速度过快时可致心脏停搏。 3、电解质紊乱:最常见的为钾代谢紊乱,严重高钾(6.5mEq/L以上),可抑制心肌传导性、自律性及收缩性、引起传导阻滞、心率减慢、心室自律及缓慢室颤。低血钾时心肌自律性及传导性增强,可致多源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扑或室颤。严重低钠可加重高钾对心脏的影响,高钠可加重低钾对心脏的影响。高钙可致传导阻滞及室  相似文献   

5.
低血钾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5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低血钾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低血钾诱发Tdp的病因、临床表现,血清钾测定值,心电图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低血钾诱发长QT间期伴长联律RonT及“尖端扭转”现象为心电图特征,低钾纠正前阿斯综合征反复发生。如原有冠心病则易猝死。治疗上应禁用Ia、Ic、Ⅲ类抗心律失常。补钾,补镁,心脏临时起搏安全有效。结论:低血钾是引起Tdp的主要诱因,该类室性心动过速具有高度致命性。该症是心内科常见急症,要及时确诊,避免误诊误治。补钾、补镁、心脏临时起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大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高心病、心肌病,亦可见于药物(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镁)、Q—T 间期延长、二尖瓣脱垂症、心力衰竭等。笔者遇见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因运动诱发室速2例,报告如下。例1:男,27岁,平时体健。1983年2月11日在打羽毛球中,突感心慌、胸闷、大汗、面色苍白,晕倒、意识丧失,立即急诊。BP7.98/5,32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低血钾及低血钾伴低血钙致室性心动过速(室速)8例心电图行回顾分析。认识室速发作前兆的心电图特点极其重要。尤其低血钾低血钙例于每次室速发作前均可见心电图QRS-ST-1电压交替现象。本文重点讨论QRS-ST-T电压交替的可能原因。及时纠正钾低血钙紊乱,特别 是纠正低血钙紊乱是治疗该例室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 室性过早搏动的病原学室性过早搏动(Ventricular premanlre depol-arization—VPD)可见于正常人和心脏病的患者。重复性或成对的VPD以及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多伴有心脏病,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病人也十分常见,但引起猝死者少见;左心功能较差的病人多出现重复性VPD;利尿或其他失钾原因引起的低血钾致VPD有重要临床意义,发生率约33%,多为二联律、多源性VPD和VT。  相似文献   

9.
β—阻滞剂可显著增加洋地黄兴奋迷走神经的作用,协同地抑制房室结传导,并且可预防洋地黄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对快速心房纤颤的病人当维持量地高辛不能满意地控制心室率时,加用小剂量心得安(笔者常用5mg,每日2~3次)几乎总是有效,且无加重心衰之虑.但是,β阻滞剂可改变洋地黄中毒的表现.事实上,这些病人洋地黄中毒常表现为严重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或窦性静止,而非室性早搏或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系统     
.阳10124心仲失常的橄念和护班砚弃/林治湖,实用护理杂志。一198,,2(5》。闷~6 心律失常是由心脏激动形成或传导异常引起心胜节律异常,观察方法:1、常规心电图。马、动态心电图。3、长时间心电图监护。4、临床电生理检查。护理与观察.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者注意观察心率和节律、血压以及有无心衰表现.‘在使用洋地黄过程中,如发现阵发性室上速,应立即停用。心房纤颜:观察心牢快慢,有无心衰及洋地黄过量等症状。心房扑动:观察心率快慢及心衰症状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严密监护心律,心率及定时测量血压。扭转型室性过速.严密心电监护,随…  相似文献   

11.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异位激动,频率大于或等于每分钟IOO次所构成的心律失常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如定性心动过速持续30秒以上,称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不超过30秒或连续心室搏动不超过100次的,称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1病因1.l此病多数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风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右室发育不全等。1.2可发生于药物中毒(洋地黄、奎尼丁等中毒)、电解质紊乱、Q-T延长综合征。1.3心脏机械性刺激(如心导管介入性治疗、心脏手术等)也是病…  相似文献   

12.
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类常见的心律失常 ,其患者可伴或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疾病。发作持续时间 <30秒者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30秒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因发作持续时间、心率快慢和基础心脏疾病状态不同 ,室性心动过速可伴或不伴发血流动力学障碍。室性心动过速可恶化为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引起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1 急诊治疗急诊治疗措施的选择取决于 :①室性心动过速症状的严重程度 ;②室性心动过速的类型 ;③基础心脏疾病状况。室性心动过速引起低血压、休克、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晕厥及阿 斯综合征等症状时 ,应立即行…  相似文献   

13.
洋地黄是临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按传统的用药方法,易发生中毒,甚至致死。本文参照有关资料,谈谈临床对洋地黄应用的新认识。一、中毒因素有人统计用洋地黄治疗的住院病人,约有10~20%发生中毒。一般认为,洋地黄中毒与下列因素有关:低血钾、低血镁、高血钙、酸硷平衡紊乱、缺氧、内源性或外源性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药物的相互作用。另外与心脏病性质及/或严重程度有关,急性心肌梗塞在24小时内、急性风湿热、细菌性心内膜炎、维生素B_1缺乏、贫血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肺心病、反复发作的心脏病晚期、难治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严重二尖瓣狭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年老人、慢性肝炎、肾疾患、尿毒症、甲亢及甲减、脑卒中、糖尿病性昏迷等,均可导致洋地黄敏感性增高或不敏感而盲目加量,最终导致洋地黄中毒。因此,必须根据情况选择适当剂型剂量。  相似文献   

14.
陈建芳 《临床医学》2007,27(7):42-43
目的探讨毛花甙C治疗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选择1999年2月至2006年3月我科住院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32例(排除洋地黄中毒者),使用毛花甙C稀释后静脉注射复律。毛花甙C剂量为0.4~0.8mg,分1~3次应用,复律后每日给予0.2~0.4mg维持。结果复律成功24例,失败8例,成功率75%。副反应主要为轻度消化道症状,个别出现心动过缓。结论毛花甙C对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动过速有较好的疗效,副反应小,可作为治疗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钾离子在维持细胞代谢、酶活性、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和保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协调心脏活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血钾过低容易产生诸如室性早博、室性心动过速、室颤、软瘫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如不及时提高血钾水平会危及患者生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由于血液稀释,利尿剂、洋地黄等药物的应用,碱中毒,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低温等各种因素极易造成低血钾[1].因此,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清钾偏低及合理补钾,在术后ICU的监护中尤为重要.作者回顾总结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微量泵经中心静脉进行补钾的监测与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宇 《全科护理》2013,11(3):284-285
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当血清钾浓度降到2.5mmol/L以下时则容易产生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软瘫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如不及时提高血清钾水平就会危及生命。我科于2012年9月4日收治了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康复治疗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腹泻、呕吐后出现低血钾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经积极治疗与护理,病人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分支型室速:(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心动过速过往常认为是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和瓣膜病)有严重的心肌损害时,或因药物中毒(如洋地黄、奎尼丁等)及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等,并认为是诱发室扑室颤的前凑,预后不良。自Callavardin首次报道临床上无明确心脏病证据的病例,并以良性室速命名以来,以“特发性室速”个案报道偶有出现。此类病人终止发作治疗选用利多卡因往往疗效不佳。我们收治1例分支型室速病人;现报道如下。朱××,男,24岁,住院号332204。患者于1992年12月7日因登5楼时突然出现心悸心跳胸闷气短并恶心感,即到当地医院急诊,心电图示心率180次/  相似文献   

18.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AP)是法国学者Dessortenne于1966年提出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1979年Sclarotsky又称之为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近年来认为是一种伴有Q-T间期延长的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缓慢型心律失常为引起TdP最常见的原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引起TdP几率高,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者亦可发生,由于Q—T间期长,增加不应期的离散,引起折返,形成TdP。  相似文献   

19.
由长Q—T间期综合征(LQTS)伴发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一种特殊表现的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临床表现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常危及生命.我们自1986年1月~1993年12月经静脉行紧急右心室临时起搏术抢救Tdp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就治疗体会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中,男5例,女11例.年龄17岁~78岁、平均年龄51岁.临床诊断:冠心病5例.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3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2例,乐果中毒2例,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肾炎各1例.发作诱因:惊吓或情绪激动3例、低血钾8例.洋地黄中毒1例,其余原因不明.1.2 心电图表现Tdp发作间隙期:窦性心律伴频发室性早搏6例.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8例.Ⅲ°房室  相似文献   

20.
低血钾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元友  张荣华 《新医学》1999,30(1):34-34
引言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depointes,Tdp)是危险性心律失常,常与猝死有关,若救治不及时,常危及病人生命。有多种病因可致之,低血钾诱发者并非罕见。本文就近年收治的低血钾诱发的Tdp21例作临床分析。2临床资料2.1病例选择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