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炎血清柯萨奇病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柯萨奇B组病毒 (CBV)为肠道病毒的一种 ,属RNA病毒 ,迄今已确定了 2 0个血清型 ,其中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是CBV 1~ 5型[1 ] 。 1997年 5月至 1998年 7月对我院心内科 41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血清标本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CBV RNA ,地高辛标记相应探针作斑点杂交 ,并测定其血清CBV特异性的IgM抗体 ,以探讨RT PCR在心肌炎儿血清CBV的临床意义。资料和方法一、对象 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41例 ,诊断标准参考1994年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2 ] 。男 16例 ,女 2 5例 ,年龄 2 .4~ 13.8a…  相似文献   

2.
柯萨奇病毒B组脑膜脑炎12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柯萨奇病毒B组(CVB)脑膜脑炎的流行特征、临床特点和病原学诊断。方法 对1262例CVB脑膜脑炎患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各年龄组临床特征分析,同时进行血、脑脊液CVB特异性抗体检测,病毒分离。结果 农村患儿发病占84.9%,城市发病占15.1%;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明显高于7岁以上组;除均发热外,缺乏神经系统典型表现,惊厥占l.6%,脑膜刺激征阳性占16%,锥体束征阳性13.6%,无定位体征。伴消化道症状26%,呼吸道症状4.1%。10例转氨酶增高,44例心肌酶谱增高。72例心电图异常,10例并重症心肌炎,6例死亡。血清CVB-IgM阳性率71.9%,脑脊液CVB-IgM阳性率31%,部分病毒分离为CVB5。结论 CVB可引起儿童脑膜脑炎流行,症状不典型,表现多样,轻重悬殊,治愈率高,并重症心肌炎抢救成功率低。血、脑脊液CVB特异性抗体检测有利于早期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3.
探讨抗柯萨奇B病毒(CVB)中和抗体在正常小儿的水平和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方法测定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正常小儿血清中抗CVB中和抗体水平,同时用ELISA方法测定心肌炎患儿CVB特异性IgM。结果正常小儿中和抗体检出率为77.27%(51/66),心肌炎组为95.28%(101/106);心肌炎组中和抗体异常率73.58%(78/106),中和抗体异常儿中CVB-IgM阳性率为28.38%(21/74)。两组CVB型别分布均以B3感染为最多。结论病毒性心肌炎中以CVB3感染最为多见,因正常小儿CVB感染率很高,只有通过双份血清抗体效价4倍上升或下降才能证明近期存在感染。  相似文献   

4.
柯萨奇B3病毒致小鼠慢性心肌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建立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DMC)的实验途径,获得制造该模型所需的必要实验数据。方法 对柯萨奇B3亲心肌株病毒(CVB3m)进行驯化,感染不同品系的纯系实验小鼠,观察并记录感染小鼠的死亡及发病情况。结果 实验组昆明鼠和NIH小鼠的死亡率分别为2.5%和7.5%,二者的心肌未见有明显的病理改变,Balb/c雄鼠感染CVB3m后死亡率为51.7%,且发病较重,Balb/c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对柯萨奇病毒心肌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固相夹心法和放射免疫抑制法对76例柯萨奇病毒心肌炎患者cTnI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检测.与45例同期肺炎时照组患儿cTnI、CK-MB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心肌炎组患儿CK-MB较时照组的显著增高,心肌炎组血清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阳性率。结论 cTnI是较CK-MB更敏感的指标.cTnI的测定有益于柯萨奇病毒心肌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赵武  周爱卿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11):699-700,702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患,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病毒的溶细胞作用及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引起VMC最常见病原体是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virusesgroup B,CVB),其次腺病毒(adenoviruses,Adv)C组亦为较常见的病原体。Lonberg-Holm等20年前已发现,尽管CVB和Adv2、Adv5属于不同的病毒科,但是可以和一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山市1996~1998年夏秋季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探讨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患儿的粪便、脑脊液进行病毒分离,检测血清病毒特异性抗体。同时对住院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并随机分为三个治疗组,观察各组的疗效。结果从50例患儿粪便中分离出22株病毒,经鉴定为柯萨奇病毒(CVB),分型为CVB  相似文献   

8.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比较检测病毒性心肌炎柯萨奇B组病毒IgM、IgG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200025)邱定众,奚蓉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周玲珠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日益增多的趋势,柯萨奇B组病毒(CBV)是发病的主要病原体[1...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中柯萨奇病毒感染情况及两种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应用间接ELISA法测定83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和28例小儿扩张性心肌病柯萨奇病毒特异性IgM(CVB-  相似文献   

10.
测定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柯萨奇病毒B特异性IgM的病原学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讨柯萨奇病毒B特异性IgM(CVB-IgM)的病原学意义,应用免疫印迹试验测定11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CVB-IgM,结果是阳性33例,总阳性率为29.5%;27例正常儿童中阳性者1例,占3.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7.813,P<0.01)。病程小于2个月者阳性率为40%,与病程2~6个月和大于6个月者(阳性率分别为4.55%和13.33%)比较均有显著差异(X2=9.832,P<0.01和X2=4.921,P<0.05)。提示在临床上存在心肌炎症或心肌损伤时,测定CVB-IgM具有早期病原学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柯萨奇 B组病毒抗体IgM测定在心肌炎病原学诊断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1996~1998年儿科住院病人70例,分为心肌炎组20例,疑似心肌炎组25例,对照组25例。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柯萨奇B组病毒抗体IgM和IgG。结果柯萨奇B组病毒抗体IgM阳性心肌炎组11例(55%),疑似心肌炎组11例(44%),对照组11例(44%),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用ELISA法测定柯萨奇B组病毒抗体IgM,阳性提示有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对心肌炎患儿可以作出病因和病原学诊断,但不能以此作为临床诊断心肌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生后14小时,因发现“心动过速”14小时入院。孕3产2,孕40周,自然顺产,出生体重4000克,无宫内窘迫,无生后窒息,生后即发现患儿持续“心动过速”,心率180-200次/分,心音有力,律不整,无缺氧征,母乳喂养,吃奶好,母分娩前4天,股心监测即发现胎心快,贴心率180-200次/分,否认母孕期感染史,体检:体温36.6℃,体重4000克,身长50厘米,反应佳,皮肤粘膜无青紫,呼吸39次/分,双肺呼吸音清,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189次/分,心音有力,律不齐,可闻漏搏ZI次/分,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肋下1.0厘米.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黄龙口服液治疗小鼠柯萨奇B2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黄龙”口服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对32只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进行实验性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32只,死亡16只,病死率为50%;对照组40只,死亡36只,冱死率为9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柯萨奇病毒心肌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固相夹心法和放射免疫抑制法对76例柯萨奇病毒心肌炎患者cTnI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检测,与45例同期肺炎对照组患儿cTnI、CK-MB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肌炎组患儿CK-MB较对照组的显著增高,心肌炎组血清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阳性率.结论 cTnI是较CK-MB更敏感的指标.cTnI的测定有益于柯萨奇病毒心肌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1996年~1998年每年度6月~9月在山东省烟台、威海地区交界处以乳山市为中心区域连续发生无菌性脑膜脑炎的暴发流行 ,我们对此次流行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临床学进行综合分析 ,证实为由柯萨奇病毒B(CoxB)引起的病毒性脑膜脑炎 ,现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12例患儿为本市在流行期间发病住本院的无菌性脑膜脑炎患儿 ,血清学检测抗体均阳性。二、方法对收集的各项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病原学研究主要采用血清学及对粪便、脑脊液病毒分离的方法 ,血清学检查包括急性期CoxB抗体IgM测定、双…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免疫反应起了重要作用,近年国外在动物实验及临床上将人血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用于该疾病的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2]。我们探讨了不同剂量的国产IVIG对小鼠感染柯萨奇B3病毒(CVB3)后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治疗效果。材料及方...  相似文献   

18.
小儿柯萨奇B病毒循环抗原的临床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凤 《临床儿科杂志》1998,16(3):200-201
柯萨奇病毒于1958年在美国柯萨奇地区分离出而得名,属小RNA病毒,分A和B两组,其中B组病毒(简称CVB)在人类病毒性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等疾病中占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认识人CVB感染的特征,我们开展了CVB循环抗原(简称CVB-Ag)的检测,对临床防治CVB性心肌炎、心肌病有实际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随机观察1995年6月至1996年8月住院患儿148例,分成3组:A组(呼吸道感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认为柯萨奇病毒 (CVB)感染是引起病毒性脑炎 (病脑 )的主要病原之一。本研究检测了 70例初诊为CVB感染患儿的脑脊液 (CSF) ,同时对其血清行柯萨奇B病毒抗体(CVB IgM )检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1.2 0 0 0年 6月~ 2 0 0 1年 10月我院儿科住院病人 70例 ,年龄 3个月~ 13岁 ,男 36例 ,女 34例 ,来自城镇 46例 ,农村 2 4例。 2 .47例体温 >38℃ ,其中 31例>39℃ ,热程 4~ 6d ,平均 5 .8d ,表现头痛、呕吐、抽搐、意识改变等 ,脑膜刺激征和锥体刺激征 34例。 2 3例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3天,因反应差3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8小时入院。系1胎1产,40+1周孕,剖宫产。Apgar评分1分钟、5分钟、10分钟分别评8分、10分、10分,生后反应较差,呼吸尚平稳,吃奶少,无抽搐,24小时排胎粪。入院前8小时,患儿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拒乳,急送我院。查体:体温36℃,脉搏们不清,呼吸78次/分,血压测不出,体重2.1公斤。浅昏迷状,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四肢凉。前囱平软,双肺呼吸音粗糙。心率200次/分以上,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脏肋下2cm,质软,脾脏肋下未及。四肢肌张力低,原始反射消失。入院诊断:1、心动过速并心源性休克,2、新生儿肺炎;3、足月小样儿。急作心电图为室性心动过速立即予吸氧、利多卡因4mg加入10%葡萄糖10 mL缓慢推注,速度 1mL/min,推到5mL时,心电图转为窦性心率。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