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解剖型胫骨弹性髓内钉与矩形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解剖型胫骨弹性髓内钉 (AFRIN)与矩形髓内钉 (RSIN)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性能差异。方法  5 6例胫骨骨折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AFRIN与RSIN固定 ,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插钉次数、手术出血量、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石膏固定时间、骨折对线情况等。结果 AFRIN组与RSIN组比较 :平均插钉时间分别为 (2 1± 4 )min和 (32± 5 )min ;平均插钉次数分别为 (1 6± 0 4 )次和 (2 8± 0 5 )次 ;平均出血量分别为 (2 5± 5 )ml和 (31± 4 )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 (14 8±0 5 )周和 (15 1± 0 6 )周 ,平均石膏固定时间分别为 (16± 4 )d和 (2 5± 3)d。骨折愈合对线情况 :正位片成角AFRIN组 (1 8± 0 6 )° ,RSIN组 (3 5± 0 7)° ;侧位片成角AFRIN组 (1 6± 0 3)° ,RSIN组(2 7± 0 4 )°。结论 AFRIN治疗胫骨骨折比RSIN插钉更方便 ,手术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
胫骨应解剖与胫骨型髓内分叉钉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胫骨应用解剖测量,为胫骨型髓内分叉钉(TITN)设计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采用成人湿胫骨30及干燥胫骨20根,进行胫骨相关解剖测量;用10套TITN固定胫骨干骨折,摄正侧位X片,观察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情况.结果胫骨下松质区长度8.12cm,胫骨下端宽4.18cm,胫骨下端矢状径3.65cm,胫骨结节上缘距上关节面距离2.08cm,胫骨髓腔最狭部矢状径为1.25cm,胫骨结节上方骨斜面倾斜角度为21.o.;TITN固定胫骨骨折,操作简便,骨折解剖复位,其远端分叉状结构与胫骨下端漏斗状髓腔良好相容.结论TITN设计符合并充分利用胫骨解剖特点,可用于胫骨骨折髓内固定.  相似文献   

3.
胫骨型髓内分叉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胫骨型髓内分叉钉(TITN)内固定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实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6根湿尸体胫骨标本进行实验,比较TITN与矩形钉,Ender钉及梅花钉固定之胫骨骨折在抗扭转、抗弯曲和抗轴向拉伸刚度等方面差异性。结果:扭转试验、弯曲试验及轴向拉伸试验结果均表明TITN的抗扭、抗弯、抗轴向拉伸刚度均优于矩形钉、Ender钉、梅花钉(P<0.05)。结论:TITN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有较强的骨折固定作用和稳定性,尤其在抗旋转和抗拉性能方面。  相似文献   

4.
解剖型矩形髓内钉的生物力学评价及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进一步完善矩形髓内钉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克服其操作时容易交叉,对胫骨上段骨折固定力学性能较差等不足,作者设计了胫骨解剖型可屈性矩形髓内钉,并将其与原矩形髓内钉进行生物力学比较后初步应用于临床。方法:将新鲜成人胫骨标本制造胫骨上1/3 与中1/2 横断骨折模型,分别用2 种矩形髓内钉进行固定,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对胫骨上1/3 骨折,解剖型矩形髓内钉的抗弯能力是普通矩形髓内钉的2-5 倍( 冠状面) 和4-3 倍( 矢状面) ,抗扭能力是后者的3-9 倍;对胫骨中段骨折,解剖型矩形髓内钉的抗弯能力是后者的1-8 倍( 冠状面) 和1-5 倍( 矢状面) ,抗扭能力为1-6 倍。结论:解剖型矩形髓内钉是在研究胫骨髓腔解剖学特点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其生物力学特性优良,初步临床应用已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Ender弹性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6.
矩形髓内钉应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治疗已经有二十余年了 ,该髓内钉由于结构简单 ,售价便宜 ,使用方便 ,并且适合胫骨髓腔内固定的解剖特点 ,因而在多数基层医院得到广泛应用。即使是在交锁髓内钉广泛使用的今天 ,矩形髓内钉仍不失其应用价值。因为支撑其应用原理的理论基础没有变 ,即弹性内固定下的生理性应力和微动刺激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我们在使用矩形髓内钉的过程中有许多临床应用体会。矩形髓内钉的使用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双钉交叉现象 ,尤其是对于初次使用者 ,几乎没有不交叉的。另外 ,有些病例在选择矩形钉固定时 ,一旦矩形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3例胫骨骨折患儿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弹性髓内钉组(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40例)和外固定架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2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弹性髓内钉组均短(少)于外固定架组(P <0.01)。下地负重时间、固定物去除时间弹性髓内钉组均长于外固定架组(P <0.01)。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活动度弹性髓内钉组均优于外固定架组(P <0.01、P <0.05);两组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胫骨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但下地负重及去除固定物时间较晚。  相似文献   

8.
1990~ 2 0 0 0年 ,我院应用矩形弹性髓内钉 (以下简称矩形钉 )行开放或闭合穿钉治疗胫腓骨干骨折 35例 ,取得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35例 ,男 2 0例 ,女 15例 ,年龄 2 0~ 6 2岁。单纯胫骨骨折 3例 ,胫腓骨双骨折 32例 ;稳定性骨折 12例 ,不稳定性骨折 2 3例 ;其中粉碎性骨折 8例 ,开放性骨折 5例 ,骨不连 6例。1.2 器械 矩形钉用医用不锈钢制成 ,厚度为 3mm ,宽度为 7~ 11mm ,长度为2 4 0~ 30 0mm ,有各种型号 ,呈矩形长条状 ,尾端有一圆孔 ,供拔除时使用 ,头端正面呈半圆弧形 ,有利于钉体在髓腔内滑动。…  相似文献   

9.
2010年3月~2013年4月,我院应用弹性髓内钉(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ESIN)治疗35例儿童胫骨干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40例胫骨干骨折患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患儿均获得12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时间11~16(13. 2±2. 1)周;内固定取出时间9~12(11. 7±2. 3)个月。2例发生钉头部滑囊炎,取出髓内钉后消失。无骨不连、畸形愈合、骨髓炎、延迟愈合、髓内钉移位、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膝关节活动范围为-5°~150°。结论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胫骨干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股骨自锁髓内钉的设计与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设计一种操作简便的新型髓内钉———斜面型自锁髓内钉(SLN),并测试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本型SLN通过斜面结构的原理将轴向推动力转化为横向推动力,从而实现通过髓内钉尾部的运动控制横钉的收缩运动,进一步通过横钉的髓内把持作用实现带锁髓内钉的功能。在制成原型钉后,以10根股骨为标本制造股骨中上端骨折模型的实际操作,验证该结构运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通过X线片检查髓内固定情况。模拟单腿负重的受力力线,在instron-1342型MTS机测试拉、压、弯、扭等力学指标。结果该结构能够顺利完成设计动作,运动过程稳定、可靠,髓内固定情况满意;横钉与主钉接触面间可提供相当的剪切力切断可能的包绕物。在拉、压、弯、扭四项指标上,本型SLN的性能与G-K型带锁髓内钉接近,较分叉型自锁髓内钉略优,比梅花针和Ender氏髓内钉明显优越。结论本型SLN结构简单,运动可靠,在主要的受力面上无明显的应力集中点;受力合理,生物力学性能满意,基本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2月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20例。男76例,女44例;Gustilo Ⅰ型67例,Ⅱ型47例,Ⅲa型6例;左侧39例,右侧81例;年龄15~78岁,平均34.5岁;Gustilo Ⅰ,Ⅱ型均采用扩髓及静力型固定,Ⅲa型6例均未扩髓。[结果] 120例均得到随访,平均30个月(2个月~5年)。愈合时间12~56周,平均27.4周。术中并发症有髓内钉开口错误3例,术中再骨折4例,小腿软组织损伤4例,锁钉误穿7例,大隐静脉和腓总神经损伤各1例;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感染8例,膝关节疼痛3例,锁钉断裂4例:主钉断裂1例,骨折迟缓愈合12例,肢体短缩和膝关节内翻各1例。疗效根据Johner-Wruhs标准进行评分,优102例,良16例,差2例,优良率98.3%。[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在临床使用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Gustilo Ⅱ以上骨折以不扩髓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胫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采用髌上入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9年6月80例胫骨近端骨折采用髓内钉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按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髌下入路,观察组采用髌上入路,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 对手术时间、拆线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比较,对照组与...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Fracture healing is affected by the type and the magnitude of movements at the fracture site. Mechanical conditions will be a function of the type of fracture managemen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racture fragments, and the loading of the fracture site. The hypothesis to be tested was that the use of a larger-diameter intramedullary nail, together with compressed interlocking, would enhance the primary stiffness and reduce fracture site movements, especially those engendered by shearing forc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Six pairs of human tibiae were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n fracture site stability of two different diameters (9 and 11 mm) of intramedullary nails, in tension/compression, torsional, four-point bending, and shear tests. The nails were used with two interlocking modes (static interlocking vs. dynamic compression). Results  With static interlocking, the 11-mm-diameter nail provided significantly (30–59%) greater reduction of fracture site movement, as compared with the 9-mm-diameter nail. Using an 11-mm-diameter nail, the stiffness of the bone-implant construct was enhanced by between 20 and 50%. Dynamic compression allowed the interfragmentary movements at the fracture site to be further reduced by up to 79% and the system stiffness to be increased by up to 80%. Conclusion  On biomechanical grounds, the largest possible nail diameter should be used, with minimal reaming, so as to minimize fracture site movement. Compression after meticulous reduc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axially stable fractures. Disclosures: Funding for this work was received from AIOD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pour l’Ostéosynthèse Dynamique). Geert von Oldenburg is an employee of Stryker Trauma.  相似文献   

15.
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部C型骨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部C型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部C型骨折47例:C1型19例,C2型22例,C3型6例。结果47例随防6~48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8周。根据Neer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3例,良14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77.72%。结论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髁部C1、C2型骨折较理想手术方法,但对C3型骨折疗效欠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AO-A型骨折的疗效。方法79例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钢板组(采用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45例)和髓内钉组(采用髓内钉内固定,34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及Lowa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8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度及Lowa评分髓内钉组均优于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AO-A型骨折均有效。髓内钉在AO-A型骨折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优势,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小切口矩形钉治疗胫骨开放骨折的疗效。方法 22例24处胫骨开放骨折采用早期彻底清创,手法复位,有限手术的融、入小切口行矩形弹性髓内钉固定。结果 随访6-18个月,平均6.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2-7个月,平均3.5个月,有2例浅表感染,经换药后1例3周愈合,1例4周愈合,无深部感染,骨折愈合后无成角,短缩,旋转等畸形,无膝,踝功能受限。结论 早期彻底清创,手法复位,小切口矩形弹性髓内钉固定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双矩形髓内钉和加压钢板两种不同内固定物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对比,探讨有利于肱骨干骨折后的骨修复的内固定方法。方法 以成人尸体湿骨制备骨折模型,随机用双矩形髓内钉和加压钢板两种方法固定后进行四点弯曲试验、扭转试验和拉伸试验,并结合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测试数据经统计学检验,矩形髓内钉组的四点弯曲试验和扭转试验均优于钢板组(P<0.01),结果有显著差异,而拉伸试验中矩形髓内钉和加压钢板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肱同干骨折的治疗中,对矩形髓内钉固定较加压钢板内固定更适合骨折愈合所需的生物力学环境,且临床效果较后者优。  相似文献   

19.
螺旋刀片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螺旋刀片交锁的股骨重建髓内钉在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7例非病理性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按照Seinsheimer分类,其中Ⅰ型2例、Ⅱ型9例(ⅡA型5例、ⅡB型3例、ⅡC型1例)、Ⅲ型12例(ⅢA型7例、ⅢB型5例)、Ⅳ型3例、Ⅴ型1例,均采用AO/ASIF带螺旋刀片的股骨重建型髓内钉(UFN-SB)固定。[结果]所有27个病例随访9~42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可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及无负重下地活动,未出现交锁螺旋刀片断裂、退出或松动等并发症。[结论]螺旋刀片交锁的股骨重建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愈合、有效避免股骨缩短、旋转及髋内翻畸形,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康复快、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特别是对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这种新型交锁方式有效地减少了交锁钉周围的骨量丢失,增加了骨与内植物的接触界面,提供了更加理想的成角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