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住院儿童急性性质不明的杀鼠剂中毒抢救措施。方法对1990-2003年所有急性杀鼠剂中毒患儿分成两组研究,既1990-1995年的传统治疗组和1996-2003年5月的传统治疗加早期大剂量纳洛酮联合白蛋白组。结果 发现早期大剂量纳洛酮联合白蛋白治疗急性毒物性质不明的杀鼠剂中毒,其惊厥停止、意识恢复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传统治疗组缩短,病死率下降,两组之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毒物性质不明的杀鼠剂中毒,早期大剂量纳洛酮联合白蛋白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呼吸暂停、颅内出血和癫痫发作是常见的,并以各自的临床特点而共存。作者发现脑室管膜下出血(SEP-IVH)的早产儿比没有SEP-IVH者需要较大剂量茶碱才能控呼吸暂停,其中一些病人并存有癫痫发作接受鲁米那治疗。为了解茶碱需要量增加原因究属SEP-IVH本身或与鲁米那应用有关。作者对以下三组病人进行对比研究:第1组(10名),仅有呼吸暂停;第2组(10名),有呼吸暂停及SEP-IVH,1、2组均用茶碱治疗;第3组(9名)有呼吸暂停、SPE-IVH及癫痫发作,用茶碱及鲁米那治疗。呼吸暂停根据12小时呼吸运动描记波诊断,指呼吸暂停>20″,且伴有紫绀、苍白、心动过缓(心率<80bpm),并除外了其他可治疗的引起呼吸暂停的原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茶碱配合吸入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小剂量茶碱与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哮喘的协同抗炎作用。方法选择80例中度小儿哮喘,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小剂量茶碱控释片(或胶囊)配合吸入必酮碟,对照组只吸入必酮碟。结果治疗组在皮质激素较快减量过程中的峰值流速(PEFR)始终在预计值的80%以上,皮质激素的维持量明显较对照组小。结论小剂量茶碱配合吸入皮质激素,可使皮质激素减量过程快,维持剂量小,茶碱的不良反应少,不必强调血药浓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意图是鉴定对慢性哮喘病儿连续地日夜给予单用或联用口服通用剂量或大剂量茶碱及麻黄素的效果和安全性。作为研究病例的12名儿童,年龄为6~12岁,均符合哮喘诊断标准,且都无长期皮质激素和注射变态反应性提取物的治疗史,亦无危及生命的哮喘反复发作史。研究的治疗方法分组如下:(1)大剂量麻黄素,1.3~2.1毫克/公斤/次;(2)大剂量氨茶碱,6.3~10.7毫克/公斤/次;(3)合用(1) (2)的大剂量麻黄素和氨茶碱;(4)用(3)的两药1/2剂量(近于通用剂量)。于总治疗方案的4周期间,每一病儿都是每6小时投药1次。治疗期间若有急性哮喘症状发作,则按病情加用其他止喘疗法。如果症状仍持续,则暂停研究用药,至少须在6小时的无症状期后,才能恢复用药。开始治疗后每日3次测定肺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低剂量(200 mg/m^(2))与推荐剂量(375 mg/m^(2))重复使用治疗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frequently relapsing nephrotic syndrome,FRNS)或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dependent nephrotic syndrome,SDNS)维持缓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12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童肾脏科接受系统治疗的29例FRNS/SDN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推荐剂量组(n=14)和低剂量组(n=15)。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特征、RTX治疗前后CD19变化、复发次数、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RTX不良反应及住院费用等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低剂量组与推荐剂量组在应用RTX后均能使B淋巴细胞耗竭,且复发次数减少、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下降(P<0.05)。低剂量组RTX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推荐剂量组相当(P>0.05);而低剂量组第2~4次住院费用下降(P<0.05)。两组在使用RTX过程中及后期随访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与推荐剂量重复RTX治疗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当,可显著降低FRNS/SDNS复发次数及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在整个治疗周期内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寻求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最佳方法 ,将我院自 1 996年 1 1月以来收住的 IT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A组应用小剂量 IVIG,即 0 .4g/ (kg·d)连用 2天 ;B组应用大剂量 IVIG,即 0 .4g/ (kg·d)连用5天。结果显示 :小剂量 IVIG与大剂量 IVIG治疗 ITP的疗效相当。小剂量 IVIG可以替代大剂量 IVIG作为 ITP患儿的急救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柴黄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退热效果。方法 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二院儿科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收集2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儿,随机分配到柴黄颗粒高剂量组(A组)、中剂量组(B组)、低剂量组(C组)、阳性对照组和安慰剂组,各40例。按照<3岁、3~5岁、>5岁,3次/d分别给予不同剂量。阳性对照组给与抗感颗粒治疗,10g/次,1日3次;安慰剂组给予外观相似的淀粉颗粒。疗程均为3d。结合总疗效、中医症候疗效和人群统计进行分析。结果最终全分析集(FAS)190例,符合方案集(PPS)183例。本研究中,总疗效判定(基于FAS数据集):A组愈显率为86.84%,有效率为97.4%;B组愈显率为86.8%,有效率为94.7%;C组愈显率为65.8%,有效率为71.1%;阳性对照组愈显率为75.0%,有效率95.0%;安慰剂组愈显率为21.6%,有效率为40.5%。A组、B组和阳性对照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优于C组和安慰剂组(P<0.05)。PPS统计结果与FAS结果一致。结论柴黄颗粒中剂量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且没有毒副反应,推荐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口服茶碱类药物治疗小儿哮喘的系统评价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口服茶碱类药物治疗d'JL哮喘的疗效进行循证的系统评价。方法 使用相关的检索词检索Cochrane Library(1996~2006.6)、Medline(1985—2006.6)、EMBASE(1996—2006.6),获得关于茶碱类药物治疗小儿哮喘的随机对照研究;用系统评价的专用统计分析软件ReVman4.2对纳入文献的资料作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4篇随机对照研究,将茶碱类药物与安慰剂、β受体激动剂、吸入皮质激索、色甘酸钠、酮替酚进行对比。结论 茶碱类药物在治疗小儿慢性轻至中度哮喘时,给予足够的剂量及疗程可以缓解哮喘的症状。未发现茶碱类药物且有影响小儿行为方面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茶碱的作用机制及在哮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世纪40年代茶碱开始应用于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由于廉价、有效,茶碱至今仍保留为呼吸疾病治疗最广泛的处方药之一[1]。但由于茶碱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较为接近,不良反应较多,以及疗效相对低,舒张支气管作用较β2受体激动剂弱,抗炎作用较糖皮质激素弱,因此许多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需要辅助通气和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早产儿枸橼酸咖啡因的最佳维持剂量。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江苏省30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需要辅助通气和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早产儿566例(胎龄≤34周)的临床资料。依据生后24 h内给予枸橼酸咖啡因负荷剂量20 mg/kg后接受高(每日10 mg/kg)或低(每日5 mg/kg)维持剂量治疗将早产儿分为高剂量组(n=405)和低剂量组(n=161)。对两组早产儿咖啡因应用期间有创/无创通气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早产儿辅助通气时对高浓度氧的需求明显降低(P<0.05),无创通气撤除后的吸氧总时间及住院期间总吸氧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再次无创通气的比例明显降低(P<0.01),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吸入性布地奈德的使用率均显著减少(P<0.05),呼吸暂停及BPD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明显上升(P=0.032)。两组在体重变化、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病死率、咖啡因应用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多中心研究表明高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每日10 mg/kg)对治疗我国早产儿人群总体是有益的,并未增加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而对于喂养不耐受的风险,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分析,以尽可能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2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难治病例使用两种6—硫鸟嘌呤(6-TG)治疗方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为第一组患儿(6—TG 2mg/kg·d)近期缓解15/16例,持续缓解12/15例;第二组患儿(6-TG 1.5mg/kg·d)近期缓解9/10例,持续缓解7/9例。第一组副作用发生率75%,第二组仅10%。研究提示,较小剂量的6-TG治疗副作用著显减少,但疗效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0d内已退热的川崎病(KD)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IVGG)治疗的必要性以及不同剂量IVGG治疗对KD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999-10—2005-10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56例KD患儿,所有患儿均为10d内退热后确诊且无冠脉病变。按IVGG治疗剂量分成3组,A组(11例)用1g/kg,B组(26例)用2g/kg,C组(19例)未使用,余治疗相同。对其冠状动脉损害(CAL)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病程14~21d时发生CAL例数:A组2例(18·18%),B组4例(15·38%),C组16例(84·21%),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0·5年CAL例数:A组1例(9·09%),B组1例(3·85%),C组11例(57·89%),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A、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0d内一经确诊的KD无论是否已退热均应给予IVGG治疗,对已退热且无冠脉损害的患儿应用总量1g/kg IVGG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程营养管理在儿童成熟B细胞淋巴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采用历史对照设计。研究对象为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肿瘤中心肿瘤内科初诊并完成治疗的127例成熟B细胞淋巴瘤患儿,分为2组,2020年7月—2021年7月治疗的63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2021年8月—2022年8月治疗的64例为管理组。收集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基本临床资料、主要并发症及体重波动、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绝对值等营养相关指标,并给予管理组全程营养管理。结果 化疗结束后管理组和对照组BMI[(17.1±2.8)kg/m2比(16.0±2.8)kg/m2]、营养不良评分[(0.2±1.1)比(-0.3±1.4)]、白蛋白[(43.7±3.5)g/L比(40.9±3.9)g/L]、前白蛋白[(208.9±59.8)mg/L比(188.9±43.5)mg/L]及淋巴细胞绝对值[(1.1±0.6)×109/L比(0.9±0.4)×109/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23.4%比39....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TS)治疗方法。方法: 观察组26例,采用小剂量氟哌啶醇,(起始剂量每日0.025mg/kg,最大剂量≤2mg/d)结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并与21例单纯小剂量氟哌啶醇组(剂量同前)及28例常规剂量治疗组(起始量每日0.05mg/kg,最大剂量≤6mg/d)作对照。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单纯小剂量组(P<0.01),与常规剂量组相近(P>0.05);而药物毒副反应观察组(11.5%)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46.4%) (P<0.05)。结论: 小剂量氟哌啶醇结合心理干预是治疗TS一个疗效好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 (ALI) ,评价其疗效。 方法  选择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6月入住本院儿童ICU急性肺损伤 48例 ,随机分为两组即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FiO2 、X线胸片、呼吸机撤机时间及死亡率。 结果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PaO2 /FiO2 恢复及胸部X片阴影消退 ,呼吸机撤离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 ,发展为ARDS及死亡率明显下降。 结论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AL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婴儿痉挛(infantile spasms,IS)临床特点,比较不同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IS短期疗效、副反应,探讨临床痉挛发作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并首次行ACTH治疗的IS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起始ACTH治疗剂量不同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比较两组临床及脑电图疗效、副反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198例临床资料、脑电图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大剂量组IS患儿痉挛发作缓解率为37.3%(25/67),小剂量组45.0%(59/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治疗结束后复查录像脑电图,大剂量组高度失律消失率42.2%(19/45),小剂量组58.7%(44/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剂量应用ACTH期间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2%(35/67)和32.8%(43/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H治疗前病程(treatment lag,TL)是影响短期ACTH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TL≤1个月者痉挛发作缓解率59.0%(36/61),TL>1个月者痉挛发作缓解率34.8%(48/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与小剂量ACTH对痉挛发作缓解率、脑电图高度失律消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ACTH副反应显著多于小剂量;TL是影响短期ACTH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不同剂量氨茶碱在不同校正胎龄、体重及日龄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方法 选取发生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予以负荷剂量(5 mg/kg)氨茶碱静脉注射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维持剂量(1 mg/kg及2 mg/kg,每8 h给药一次)。在治疗后8 h、3 d、7 d监测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记录呼吸暂停发作情况,比较两组药代动力学数据。结果 2 mg/kg组的稳态血药浓度、血浆清除率明显高于1 mg/kg组,半衰期低于1 mg/kg组(P<0.05)。2 mg/kg组患儿生后7 d内呼吸暂停发作天数明显较1 mg/kg组少(P<0.05)。两组患儿的氨茶碱血浆清除率与生后日龄及校正胎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中不同维持剂量氨茶碱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参数具有差异,2 mg/kg氨茶碱治疗呼吸暂停效果优于1 mg/kg;临床上对氨茶碱进行剂量调整时应考虑患儿校正胎龄及生后日龄,同时进行常规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妥泰(TPM)对幼鼠骨骼发育的影响。方法将3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经口灌胃给药。实验组2组,给予TPM40mg/kg及TPM80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苯妥英钠80mg/kg;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用药3个月后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结果实验组2组大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等骨转化指标及血钙高于阴性对照组,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TPM高剂量组骨密度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长期服用TPM可影响幼鼠骨骼发育,高剂量较低剂量明显。  相似文献   

19.
吸入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哮喘最常用的方法 ,但有关皮质激素对哮喘儿童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 (HPAA)功能的影响尚无定论 ,已有人对常规剂量 (400μg/d)的二丙酸倍氯松 (BDP)长期吸入安全性提出质疑[1,2]。近年来 ,随着对茶碱药理作用的新认识 [3] ,更多的人开始重新评价其在哮喘防治中的作用 [4,5]。目前国内相关报道多为急性期的治疗 [6,7],尚未见长期用药的研究报道。我们从1998年底开始用茶碱缓释片口服配合低剂量皮质激素BDP吸入防治儿童中度哮喘 ,观察患儿用药2~3年的病情变化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及药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评价儿童和成人口眼氨茶碱的药理动力学。59例支气管哮喘的儿童,年龄1~18岁,平均9.9岁,1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成人,年龄20~85岁,平均54岁。在首次口服氨茶碱后至少36小时和第2次有效剂量的1小时内抽血测定茶碱浓度,然后再推算其表面茶碱廓清率(A.T.C)。为使研究结果正确,令患者在抽血前至少36小时不进含黄嘌呤等影响测定的药物、食物或饮料。59例儿童的平均表面茶碱廓清率为84.8毫升/小时/公斤,114例成人为51.4毫升/小时/公斤。再将59例儿童分成两组,年龄较小(1~9岁)组为93.8毫升/小时/公斤,年龄较大(10~18岁)组为77.3毫升/小时/公斤。在进行连续的口服氨茶碱疗法时,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