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戴铭 《四川中医》2002,20(7):3-4
通过对张从正著作的分析研究,发现他论补也有卓见,其论补思想主要有:先治其实,后治其虚,谨慎用补,不尚药补,反对滥用补法;损有余,乃所有补其不足,养生当论食补,谓养首当益胃。  相似文献   

2.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唯州考城人,生活于12-13世纪。其学术上贯难经、内经与伤寒论,并宗法河间。《儒门事亲》乃其代表作,是张从正撰写,又经其门人润色整理而成,故李濂的《医史》称该书是“子和草创之,知几润色之,而仲明又摭其遗。”从正治病强调以祛邪为主,擅长用汗吐下三法。清代医家赵学敏在《串雅》序中说:“金张子和以吐、汗、下三法,风、寒、暑、湿、火、燥六门,为医之关键。” 因其见解独到,超凡脱俗,被后世推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尊为攻邪派宗师。然而要全面了解其学术思想,不致片面理解其“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择了张从正《儒门事亲》中“不忌反忌,不忌口得愈”案一则,分析了张子和审证察因的辨证思想,并从攻邪和补正、药治与食疗、饮食之宜忌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从中悟出,治病要顾护患者胃气;遣药组方、食物调治、忌口与否,要考虑患者的喜恶、审度其脾胃的运纳,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利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作为"攻邪派"的代表医家,张从正常被后人诟为"善攻拙补。"但事实上,张从正不但擅长攻法,对补法的认识亦有独到之处,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攻补大师"。张氏攻邪之论早已为后人所熟知,而其补益思想则常被人们所忽视,本文就张从正的补益观进行简单总结,以求对其学术思想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张从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以用“汗、吐、下”三法著称,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分析归纳其在小儿调护和疾病治疗方面特点,发掘张从正在儿科治疗方面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6.
张从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以用“汗、吐、下”三法著称,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分析归纳其在小儿调护和疾病治疗方面特点,发掘张从正在儿科治疗方面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对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攻邪派”一张从正运用补法治疗进行了总结,指出其补法用的特点:需用补法时,常先攻后补,或攻补并施;提倡食补;因人、因时、因地用补法。  相似文献   

8.
浅析张从正的中医心身医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以下方面阐述张从正的中医心身医学思想:①创立用以说明中医心身疾病发生并指导临床诊疗用药的"痰迷心窍"学说.②以张氏诊治惊病诸证、躁狂症、梦交、不孕症、产后心风为例,说明其用汗、吐、下三法治疗中医心身疾病的临床特点.③在承袭<黄帝内经>情志相胜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九气感惑论",扩大了心理疗法治疗中医心身疾病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张从正论治消渴病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霞 《国医论坛》1999,14(3):43-43
张从正学宗《内》、《难》、《伤寒》,并私塾河间之学。其对开、吐、下三法的认识与运用已成医界普讯,其对消渴病的认识沿袭了河间主火之说,于《儒门事亲·卷三》辟有“三消之说当从火断”的专论,今就此篇记述,探讨其论治消涓病的特色。1火的功能与特性人们对火的功能认识,可以说是不断加深的,至金元之时张从正为了证明其“三消当从火断”的主张,首先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火的用途与功能,其称“五行之中,推火能焚物,六气之中,推火能消物,故火之为用,播木则消而为炭,焚上则消而为伏龙肝,炼金则消而为计,据石则消而为灰,煮水则…  相似文献   

10.
《儒门事亲》是金元著名医家张从正所撰.该书是张从正数十年行医经验的总结,书中对刺血疗法见解独到、应用广泛,为刺血疗法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材料.本文笔者就该书中张从正刺血学说的特点进行了总结:(1)承《内经》,善创新,主攻邪,喜泻血,邪祛正安;(2)审虚实,辨气血,重养血,勿伤血,刺血补虚;(3)擅铍针,刺穴多,血量大,刺法猛,疗效奇佳;(4)广证治,明禁忌,传后世,道深远,功德无量.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乃言正气之要.然下医不解,唯念正气,是重补法,皆传以热为补而以寒为泻;又脾胃之病,恰偏虚弱,适逢温补,以讹传讹,非正道也.至北宋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问世,医家好用成方,偏于温燥,尤是附子、肉桂之类[1].  相似文献   

12.
于峥  张宇鹏  杨威 《中医杂志》2005,46(7):555-556
张从正是一位中医心理治疗大师,他注意到临床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心理有关.<儒门事亲>中有大量的心理学探讨与心理治疗医案,他的<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论>更是一篇心理治疗学的专著.而且有治有论,理论上有创见,临床上有实践,无论从传统中医理论分析还是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来看,都有相当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略论张子和食疗补虚方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元名医张子和以攻邪汗吐下之法见长 ,然而 ,张子和更擅长补法的运用 ,尤其是其食疗食养。就张子和食疗补虚方药运用的学术特点 ,略述如下 :1.子和补法与食疗补虚张子和力主攻邪 ,弘扬汗吐下三法 ,力矫时弊 ,攻贬俗流温燥滥补之陋习 ,主张辨证地处理攻补 ,力倡“邪去正安” ,攻邪居先 ,寓补于攻。强调“后治其虚” ,补虚重在温存而养 ,提倡食疗。补虚 ,注重脾胃 ,安谷生精。尤其是“食疗补虚” ,上溯至内难二经 ,但到子和为之一变 ,突破了《素问·脏气法时论》之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之所括 ,可大致分为 2个大内容 ,其一是“以食平疴” ,…  相似文献   

14.
对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攻邪派"-张从正运用补法治疗进行了总结,指出其补法用的特点:需用补法时,常先攻后补,或攻补并施;提倡食补;因人、因时、因地用补法.  相似文献   

15.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约生于1156年,卒于1228年。里籍河南兰考,久居宛丘,故世称张宛丘。金代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攻下派”代表人物。医源于《素》、《难》,法宗仲景完素而不拘泥,偏主攻邪,并以创立“吐、汗、下”三法治病概众法而闻名字内。张氏“三法”治病论,是全、是偏暂且不议,但就其“三法”自身而言,论述之广、阐发至备,实为后世医家所宗之正道。然吐法之常,尚惟从正,古今莫及,实属憾事。今温新其法,深感必要。一、论理有据,论证明确张氏认为,“自胸以上,大满大实,痰如胶粥,微丸微散,皆儿戏也,非吐病安能出,仲景之言曰,大法春宜吐,盖春时阳气在上,人气  相似文献   

16.
金元四大家之一张从正为攻邪派的代表医家。发汗、催吐、泻下,是张从正攻去病邪的三个主要方法。他说:“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诸风寒之邪,结搏皮肤之间,藏于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麻痹不仁、及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风痰宿食,在膈或上脘,可涌而出之;寒湿固冷,热客下焦,在下之病,可泄而出之。”张从正的汗、吐、下三法,是极其广泛的。包括方药、针灸、熏洗、按摩、导引等等。现他对三法的具体运用,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内经》对张从正中医心身医学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儒门事亲》引用了内经原文多达216次.张氏对内经中心身医学思想的运用与发展主要体现在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情志相胜、“痰迷心窍”学说4个方面,其对经典的继承和运用为后世学人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8.
遵张从正下法治疗血卟啉病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卟啉病,系由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特异酶缺乏所致的一种卟啉代谢紊乱代谢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其主要病程生理为卟啉及卟啉前体的产生和排泄增多,并在体内积聚。……  相似文献   

19.
20.
李建香 《光明中医》2009,24(8):1447-1448
金元时期,作为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治病多以汗、吐、下三法为主要手段,被后世尊奉为攻邪派的宗师.然而张氏的补法却独树一帜,内涵极其广泛,提出"制其偏盛即补"的思想.不论在攻邪中,还是在攻邪后,张氏都十分重视补法,重视气血宣通,其补法思想是非常独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