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要略》为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关于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本文仅就前二十二篇所载205首方剂的配伍情况,探讨如下规律。一、相辅相成的配伍 1.性能相近的药物配伍,可互相增强疗效。仲景在《金匮》一书中,往往把性质相近、功效类同的药物配伍使用,这些药物通过配伍起到协同作用,互增疗效,从而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如:痉湿喝病篇大承气汤,大黄性味苦寒,泻热通腑,芒硝性味咸寒,润燥通便,二者同用,则泻热通腑之力更强。《金匮》一书,按此规律配伍的药物还有五脏风寒积聚病篇麻子仁丸中的枳实与厚朴,血痹虚劳病篇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在药物运用方面有诸多特点,特别在专药应用、协同配伍、加减化裁、炮制及煎服方法、用药途径等方面独具特色,充分体现了仲景辨证用药的原则性与灵活性。1 据药功效,专病专药 《金匮要略》辨证用药,重视单味药物的主治功能,以其独特功效来克制病邪。如对狐惑病利用苦参之苦寒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煎水洗前阴,治前阴蚀烂,利用雄黄解毒杀虫之功效,火烧熏后阴,治后阴蚀烂;对寒疝病利用乌头之大辛大热破积散寒止痛,  相似文献   

3.
一、酒煎服药法疟病篇中用鳖甲煎丸治疗疟母,其中用清洒煮鳖甲“纳药煎丸”。清酒,指澄清的米酒。米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破癥坚邪气”。疟母为疟病迁延日久,反复发作,正气日衰,疟邪则假血依痰,结成痞块,居于胁下而成。用清酒“着鳖甲于中”,取其温散,既能行药势,又能“去瘕癥积血”,发挥软坚散结、消痞除  相似文献   

4.
论《金匮要略》中的相反用药山东250014山东中医学院93级研究生王占奎,孙晋营主题词《金匮要略方论》,中药配伍相反用药是指两味或两味以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作用完全相反的药物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经方中的用药配伍,多以相须为用,但相反用药亦不少见。今...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金匮要略》中所有涉及大枣的处方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张仲景在组方中对大枣的应用规律。方法从《金匮要略》中所含大枣处方的数量、配伍、剂型、用量、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共记载大枣治疗疾病的处方有44个,治疗疾病种类较为丰富。结论《金匮要略》中大枣的临床应用广泛,具有开发应用价值,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中桂枝与茯苓配伍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方剂中用获警或用桂枝的方剂颇多,可见两药的重要性,所载205首方剂中桂校茯苓配伍应用的方剂共10首,笔者仅对其配伍应用的特点作一初步探讨。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植物茯苓的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的根部,甘淡平,归心脾肺肾经,为利水渗湿之要药。《本经》曰:主胸胁逆气,忧想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止日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药性论》曰:“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瘦疾单,治小儿惊痛,疗心腹胀满,妇人热淋。”《药品化义》曰;“换等最为利水除湿要药。书田健脾,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谓…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中寒热并用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讨论《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寒热药物并用的方法,认为张仲景既把这一方法作为治疗寒热杂证的基本方法,又把它作为方剂药物配伍的重要法则,使之起相互中和监制药物寒热属笥的作用,或起反佐作用以防药性与病性之间的互相格拒,张氏对这一方法的精当运用成为后世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五、粥饮服药法下利病篇中,用“粥饮和服”诃梨勒散治虚寒性肠滑气利证,证下利泄泻,滑脱不禁,大便随气而出,病由中气下陷,气虚不固所致。用“粥饮和服”,取米粥性温和、益肠胃而健中气,与诃梨勒同用,可补虚敛肺涩肠、止利固脱。妇人产后病中,用麦粥和服枳实芍药散治产后气血郁滞成实的腹痛证。其特点为腹痛而烦满不得卧,为产后气郁血滞成实、气机痹阻不通所致。用枳实芍药散破气散结、和血止痛,用大麦粥目的在于和胃安中。  相似文献   

9.
赵海 《光明中医》2009,24(9):1650-1651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为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被后世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全书共有方剂205首,这些处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化裁灵活,功效卓著.原书不仅注重发挥单味药的主治功能,更注意药物经过配伍组合后的协同作用、遣方用药、加减变化、灵活机动,充分体现了依法立方、据证用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药物炮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金匮要略》药物炮制法归纳为净制,碎制,洗渍,火制4类,其中需净制的药物共有桂枝,猪苓,附子,丹皮,麦冬,石韦,麻黄,黄芪,巴豆,杏仁,桃仁,川椒,虻虫等14种,碎制法有切,捣,杵,碎,研等8种,洗渍法有水洗,水渍,酒洗,醋渍4种,火制法在炙,炒,烧,炮,熬,煨6种,文章还对某些制法的含义进行了考证证明,认为“Fu咀”与“Cuo”意同今之“饮片”之意,“炙”为烘烤意,非今之加辅料之炙法,“熬”为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有五十多方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了酒、蜜、醋、浆水、胆汁、童便、姜汁等液药物。这些液体药物,大多在后世被作为辅料广泛用于炮制药材,构成了中药炮制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经方中液体药物的应用原意、方法特点作了初步归纳分析,以期对用液体辅料炮制药材的整理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既重视发挥单味药的主治功能,更注重药物经过配伍组合后的协同作用,现对书中桂枝配伍后的功效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从方药统计、特殊配伍、药对配伍、专药治专病各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对《金匮要略》温中方的配伍规律的研究状况,以期进一步阐明张仲景的用药组方规律,指导临床组方用药。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论治杂病的专书 ,近代以来 ,对其理、法、方、药的研究连篇累牍 ,数不胜数 ,但对其中丰富的养生思想却鲜有言及 ,本文试就此做一探讨。1 《金匮要略》的养生指导原则1 .1 顺应四时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云 :“夫人禀五常 ,因风气而生长 ,风气虽能生万物 ,亦能害万物 ,如水能浮舟 ,亦能覆舟。”指出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自然界的阴阳消长 ,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消长。正常的自然变化使人类生长、发育、繁衍不绝。反之 ,如“有未至而至 ,有至而未至 ,有至而不去 ,有至而太过”等不与节令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纵观《金匮要略》(以下简作《金匮》)的药物使用情况,发现一些药物是东汉时期所不具备的,或是东汉时尚无法广泛使用的,一些药物东汉虽有,但名称却是晋后才出现,药物名称和东汉有别,依据这些情况,可以初步判定《金匮》一书,从东汉至北宋,药物及方剂内容,经后人所增改。  相似文献   

16.
朱萌 《光明中医》2015,30(2):231-232
<正>所谓补法,是中医针对人体气血阴阳,或某一脏腑之虚损,给以补养的治疗方法。主要起补损的作用,也就是用药物来充实体内的阴阳,气血,精髓,津液等的不足,调整或改善某些脏器生理功能的衰退,以及通过扶助正气以达到祛除病邪的方法。《黄帝内经》云:"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即指此而言。《金匮要略》中对于补法的运用,重在脾肾,这是因为肾为先天之本,是真阴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论血证分吐血、衄血、下血、淤血、亡血五法。下面仅就吐血之证细细研求。吐血与咳血二者均经口而出 ,但应注意鉴别。《症因脉治·吐血咳血总论》说 :“胃中呕出名吐血 ,肺中嗽出名咳血。吐血阳明胃家症 ,咳血太阴肺家症……咽中胃管呕出名吐血 ,喉中肺管嗽出名咳血。”而《金匮要略》所言之吐血 ,吐者口中出 ,由此可见 ,应包括胃中呕血和肺中咳血。《金匮要略》论吐血只 5条 ,在此寥寥文字之中 ,欲求其真谛 ,实觉难以详备。今细加咀嚼 ,抛砖引玉 ,与同仁共析。1 吐血脉证辨别1 .1 吐血的一般诊断 文曰“病人面无色 ,无寒热…  相似文献   

18.
19.
《金匮要略》是中医“群方之祖”,其中有些章节直接讲到耳鼻喉科疾病,论述的治疗原则,对后世有很大的启发。一、痰饮与膜迷路水肿眩晕《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二》提出:“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  相似文献   

20.
整理《金匮要略》对体质的认识及体质与疾病的预防、发病、治疗及预后等内容,认为其主要思想为:不同体质,描述各异;疾病预防,首重体质;体质不同,发病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