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方法:对11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收缩压负荷、白天平均收缩压负荷、夜间平均收缩压负荷均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统计学差异;血压昼夜节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收缩压负荷偏高,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因此应积极控制收缩压、收缩压负荷,恢复正常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方法选取84例高龄高血压患者,按照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两组,即A组(单纯高血压)和B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监测24 h动态血压。结果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所测得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动脉压(nMBP)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均升高;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较单纯高血压患者比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昼夜变化节律明显改变,监测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可为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 :对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及单纯高血压患者各 3 0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ABPM )。结果 :两组患者比较 ,昼夜血压节律消失、2 4hSBP、NSBP、SBPload、2 4hMBP、NMBP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高于单纯高血压组 ,有显著性差异 ;而PSBP、2 4hDPB、DDBP、NDBP、DBPload、DMBP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失去正常昼高夜低的血压波动规律 ,尤以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高为明显。 2 4h平稳降压是治疗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有效降压方法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40例及单纯高血压病患者45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探讨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昼夜血压节律消失、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4h平均收缩压及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舒张压负荷值、夜间舒张压负荷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失去正常昼高夜低的血压波动规律,尤以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为明显.24h平稳降压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伴夜间低氧血症对血压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压的变化节律。方法:选择夜间打鼾、体重指数≥25的高血压患者95例,监测夜间7 h的血氧饱和度和24 h动态血压。根据夜间氧饱和度情况分为高血压合并低氧血症组和单纯高血压组,所有患者均经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脑血管病、肾功能衰竭、哮喘。结果:高血压合并低氧血症组24 b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心率、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心率、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心率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合并轻、中度低氧血症组中75.3%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单纯高血压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占7.1% 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夜间低氧血症患者血压水平及心率较单纯高血压组明显增高,随着低氧血症的加重,增高趋势明显;高血压合并低氧血症组多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杓型组夜间血压较杓型组增高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住院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 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脉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建议尽早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降压和降血糖,纠正异常的昼夜血压节律,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琳  高方  薛耀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3027-3028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对40例老年T2DM合并EH患者(A组)和38例老年单纯EH患者(B组)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夜间收缩压明显增高,其血压昼夜差值、节律变化以及夜间心率变化与B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EH患者血压总体水平偏高,血压及心率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35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和144例单纯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动态血压参数.两组患者都行冠脉造影术,冠脉病变程度以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结果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重,弥漫性血管病变多见,且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x2=6.03,P=0.019);其中复杂病变患者24h动态收缩压、日间动态收缩压、夜间动态收缩压、24h 动态脉压、日间动态脉压、夜间动态脉压都高于简单病变组(t值分别为2.580、2.045、2.675、2.037、2.601、1.995;P 值分别为0.015、0.037、0.009、0.041、0.017、0.047).结论 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更重,故应对血压进行良好的控制以减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毛莉 《临床医学》2007,27(4):6-7
目的 观察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特点.方法 30例单纯高血压及25例高血压合并OSAS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和多导睡眠仪监测,比较两组的动态血压、血压昼夜节律.结果 高血压合并OSAS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和夜间收缩压以及夜间舒张压升高,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幅度减少,血压昼夜节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加剧了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升高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应重视对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度和空腹甘油三酯血糖(TyG)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12月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40例,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和高血压+T2DM组,每组各70例,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检测血脂,计算TyG指数和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比较两组各监测指标的差异、分析血压变异性与TyG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T2DM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收缩压变异系数(sCV)和舒张压变异系数(dCV)均大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T2DM组患者的TyG和AIP均大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TyG值按中位数分成低水平组及高水平组,TyG≤4.52为低水平组,TyG>4.52为高水平组。随着TyG值增加,收缩压、舒张压、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sCV和dCV均明显增加(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51例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参数及其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对初诊无其他器质性疾病的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进行超声心动检查。根据血压动监测的昼夜节律将其分成杓型、非杓型、反杓型、超杓型等类型;计算出脉压(PP)、脉压指数(PPI)和血压负荷(BPL)。探讨不同类型血压变化对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男性24 h DBP、d DBP和n DBP水平都高于女性(P<0.05)。男性杓型高血压组患者LVEF值均值(P<0.01)、非杓型高血压组患者LVEF值均值(P<0.01)、超杓型高血压组患者LVEF值均值(P<0.01)均大于反杓型高血压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杓型高血压组患者LVEF值均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PPI对LVEF的影响大于PP及BPL。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出的不同昼夜节律高血压患者临床分型对心室重构有临床指导意义,并且PPI对心功能影响大于PP及BPL,PPI是监测心脏结构改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探讨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糖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16例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同时应用多导睡眠仪监测并诊断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同时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患者白天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压曲线为"非杓状"曲线.动态血糖监测显示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为:血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睡眠中血糖无明显升高.结论 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夜间血压无下降;睡眠时血糖不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及胰岛素水平的测定。根据葡萄糖耐量实验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糖耐量减低(IGT)和2型糖尿病(T2DM)三组,对三组间动态血压参数和糖代谢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GT组24hDBP和nDBP显著低于T2DM组(P<0.05)。T2DM组非杓型和反杓型的血压节律发生率明显高于NGT组(P<0.01)。T2DM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NGT、IGT组(P<0.05)。结论脉压增大与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密切相关,非杓型血压与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2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24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监测,根据ABPM有无MBPS现象分为晨峰组71例和非晨峰组132例,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Gensini总积分,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晨峰组24h、白昼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3支病变发生率以及Gensini总积分均高于非晨峰组(P〈0.01),而单支病变发生率低于非晨峰组(P〈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4h收缩压及MBPS为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BPS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晨峰血压对减少靶器官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神经内分泌因素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因素与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24h血压节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78例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其与24h血压节律正常组(杓型组)及异常组(非杓型组)的关系。结果 78例高血压患者血浆NPY水平与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呈正相关;血浆NT水平与24h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结论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浆NPY、NT水平昼夜变化不同,二者含量的改变与血压波动相关。NPY、NT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病过程,并促进其发生、发展。血浆NPY和NT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估女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特点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及倍他乐克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厄贝沙坦组及倍他乐克组,每组4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行24h动态血压检测,观察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都有显著性下降,两组在治疗后24h夜均舒张压没有显著差异性,其余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均有显著差异性,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更明显。结论厄贝沙坦和倍他乐克对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均明显,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伴糖尿病(DM)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方法] 检测高血压伴DM(120例)、高血压不伴DM(120例)两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参数及高血压伴DM组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中膜厚度等.并对高血压伴DM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与baPWV、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中膜厚度作相关性分析,以评价高血压伴DM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伴DM患者无论白天或晚上收缩压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P〈0.01),动态血压收缩压,尤其是夜间收缩压与baPWV、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中膜厚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收缩压的变异性,尤其是夜间收缩压的变异性,是高血压伴DM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血压节律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曲线与缩血管激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曲线与缩血管激素变化的关系。方法对 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按动态血压曲线分为非勺型组与勺型组 ,均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 NE)、血管紧张素 ( Ang )、内皮素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非勺型血压特点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增高 ( P<0 .0 5 ) ,而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无明显变化 ( P>0 .0 5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对 2 4小时血压节律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肖海鹏  单济川  余斌杰 《新医学》1998,29(5):237-239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者动态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改变的特点。方法: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ABPM能客观地反映NIDDM者血压的总体水平,但ABPM判断高血压的标准似较偶测血压为低,伴或伴高血压的NIDDM患者,均可存在血压昼夜变化差值减少,尤其是收缩压,结论:收缩压是昼夜变化差值减少很可能是相当一部分NIDDM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改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